第49节
作者:水墨清薇      更新:2023-06-15 05:47      字数:11571
  天子在文府坐了坐,便摆驾回宫,众臣自然跟着离开,今天这么一出,让众臣明白,林吴氏是个护短的,也是绝对不能惹的,至少在皇子没有放弃之前,绝对不能惹。☆、第169章 一六九为了造福后世子孙,出行的队伍很快组成,往东的船队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将倭寇给灭了,灭不了也要打疼他们,让他们不敢再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在吴岱栂看来,倭寇如懒皮向来记吃不记打,打得再疼,不该起的心思还是会照起,甚至还会越发的强烈,对于这样一个无耻的民族,真的是找不到什么词形容好。此次四王爷带兵亲征,已将计划拟好,套用林吴氏的话讲就是殖民,比起驻兵自制的蛮子地界,倭寇地界就没那么幸运了,占领倭寇地界之后,天子已经拟出了驻倭官员,驻兵的人数比起蛮夷之地只多不少。倭寇们如何也想不到,他们未来几百年会活得十分痛苦,国无自主权不说,连反抗都没有能力,百姓家中的农具都有数额限制,一旦超出限制,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倭寇未来如何,林吴氏一点儿都不在意,说什么百姓何其无辜,上辈子倭寇在华夏犯下滔天大罪时,怎么不说华夏百姓何其无辜,心善无错,可也得看用在谁身上,对待倭寇,还是收了善心没给他们灭族,已然是慈悲。出行的队伍临行之前,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往西行的队伍因是马队,准备的东西少些,另一边出海的则不一样,船上准备了大量的本朝商品,除了证明地是圆是方之外,另一个就是发展海贸。如何发展海贸最赚钱?就是将低价的商品卖出高价,将高价商品卖出天价,当然,是要除了所有费用之后的纯利,最主要的是要握有各种商品定价的话语权,这个依现在的情况看,是自然而言的,而对于未来?林继善正赶写着海贸合同,大船出使各国肯定有随行的官员,让官员去拜访国之首领不就行了,至于各国更换王朝什么的,合同上写明的年限可以是百年,也可以是更多,谁让这个年代连合同法都没有。跟随林继善定合同的人是李柑,当初五名学生,李柑的英语学得最好,林继善一手汉字,李柑一手英文,至于不懂汉字也不懂英语的国家,可以推广他们我朝的语言。天子对两人的表现大大的表扬,李柑已经请愿随船同行。五亲王跳着反对,李柑到底是娣,五亲王倒没想过催着孩子出嫁,可海上之行不知多久,而且海上凶险,五亲王不放心。天子也犹豫,只是李柑非常的认真的给天子做着分析,朝内除了先生之外,他的英语最好,若不是他去,船上的东西被人骗了去怎么办?而且先生说他有语言天赋。天子并没有立刻答应,李柑却觉得皇上一定会同意,接着便去求四王爷,让他去接受最简单的航海训练,四王爷没同意,李柑还是偷偷跑了去。天子派人默默的跟着李柑,最后到底是同意了,之后和五叔关起门聊了很久,五亲王出宫之后便派人将李柑叫回府,单独和孙娣聊了很久,之后便没有阻止李柑的决定。吴岱栂的身边还是有五名学生,李桩去了军工研究,馈酢蹉对房屋设计非常天赋,看似最没有什么天赋的李檬跟在吴岱栂身边给新来的弟弟们上课。馈酢酹今年要出嫁,而他也挑起了财政司的大梁,现在财政已经成为独立的办公部门,六部被拆分,各司也都独立。开始时握着大权的大臣哪想放权,在皇上贬了几个官员之后都老实了。工部也被分出几个部门,之前的手艺人,不是被研发司要走,就是被军工要走,工部被拆开除了研发司之外,还有建设司,公共交通司等部。文老太爷再一次被请出山任命为荣誉教育司司长,林老爷被任命为立法研究部负责人带领二十几人健全国之法,三王爷是商务部部长,而林继善则成了外交部部长,李柑则是外交官员之一,兵部仍是由四王爷负责。除了这些之外,刑部并没有动,却新增了法司,监管司等部门,以保证执法公正,以往县令可以判案的日子终结,一套健全的由此开始,各级分工明确,,各部职能精准,一时间办事效率提高了不少,除了教育司。何为教育?文老太爷觉得压力很大,比之他强的能人不少,请他摆在这个位置为何?文老太爷清楚,若不是天子三顾茅庐也没请出外孙媳妇,文老太爷也不会坐上这个位置,想着外孙媳妇所说之学课,文老太爷觉得推广起来难。孩童三四岁入幼儿教启蒙,六岁入小学,五年小学教育后,再升入中学,中学可毕业者成绩优秀入大学,中等以下者入技能学校。这些听着都不难,可先生呢?文老太爷瞧白了头。朝廷忙忙火火的做着改变,天子的工作并没有因为分工明确而轻松,每天各种折子仍是堆成山,可即便是这样,天子仍是觉得开心,给看中的皇娣准备婚事也多了些亲力亲为的架势,李瑾在旨婚之后,终于大婚了。弟弟大婚迎娶皇上的掌上明珠,吴岱栂着实跟着忙了起来,一边是正式收的学生,一边是弟弟,一边要给添妆之礼,一边添些彩礼。吴岱栂觉得弟弟结婚,比当年他嫁人还累,就是睿灏出嫁时,也没有这么麻烦,给了些添妆,在睿灏怀孕的时候送了两间铺子和一只奶羊。大婚的当天,吴岱栂早早回到吴府,和小娣一起忙着准备,其实也没什么可准备的,只不过两人还是一脸的喜气,馈酢酹性子好,以后对双亲自是不会差。吴睿灏挺着肚子和大娣坐在一边聊着以后要如何教养孩子,李橪现在是研发司的负责人,每天要忙的事很多,之前婆婆暗示他纳妾的事,吴睿灏知自己不能和大娣比,也跟李橪提了提,被李橪否了,他天天忙着研究,回家已经累得不行只想休息,这话跟吴睿灏说了,自然也得跟爹亲讲明。李橪的爹亲也是个明事理的人,纳妾的事便放了下。吴睿灏和大娣提起时,脸上的喜气越发的重。吴岱栂心里一时间复杂,只是现在不纳妾便让小娣如此高兴,心理发酸。“他若是敢负你,到时只管搬出来,不用想那么多,大娣养得起你。”吴岱栂握住小娣的手,他断不会让小娣受委屈。“我知大娣疼我,相公等我不错。”吴睿灏是个知足的,他知能有如今的生活是大娣和大哥给的,若是没有大娣他们家走不出吴村,更别说让大哥去学堂再考状元,摸了摸肚子,吴睿灏知恩感恩,如果没出吴村,谁知他会嫁个什么人,哪会有今天出门有人跟着,起身有人扶着,口渴有人伺候着,这种日子在吴村的时候,他想都不敢想。吴岱栂没说什么,但等今日过后,他也会让林继善去敲打敲打李橪。“喜轿到,吉时到!”外面传唱的声音响起,两人也由各自的下人扶着起身,往前厅走去,等着看新人拜堂。忙碌的弟弟大婚过去之后,吴岱栂又开始了他的普通的生活,继续给学生上课,仍是五名学生,比起最开始的五名学生,眼前的五人可比当初的伶俐许多,说是五名其实是六人,还要加上旁听吉祥,而吴岱栂上课的时间比之以前少了很多,其实说起来两年的时间学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吴岱栂所做的更多是启发大家去思考。吴岱栂给文老太爷做了划分之后,明确表示,他会去大学甚至是技术学校任教,在大学是带着学生研究如何能让种子出芽率高收成好,在技术学校教大家如何种地。文老太爷惊讶的看着吴岱栂,前面那个他能理解,后面的那个,种地还要学?“外祖父别忘记了,学生之前可都是学堂之中,他们真知如何种地?分得清五谷?知道水稻是插秧,而不是直接种在水里?”吴岱栂认真的给文老太爷分析。文老太爷愣了一下,“惭愧,老朽惭愧。”文老太爷当真不知水稻是插秧,他听说水稻时,也以为是种在水里。“技能学校就是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就是为了以后出了学校后不至于被饿死,能够靠自己养活自己,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军校,这个要和四王爷研究一下。”吴岱栂把话题转回学校上,“技校以枝术为主,大学为培养研究人才为主。既然以研究为主,思维上就不能太过固有保守。”“外孙媳妇啊!你的提议都是好的,可是如今所需的就是先生。”文老太爷长叹。“技校的先生倒好找,研发部那些手艺人随便挑几个便成,就是小中学校的先生。”吴岱栂也无奈,“要不看看有没有年轻好学之人,左右学校有假期,在假期的时候派人去给他们讲课。”“这也算是没办法的办法。”文老太爷点了点头,先生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难道摆在面前,那就是课本。☆、第170章 一七o心里烦乱的吴岱栂上了白云观,自从发生白云观道士企图将吴岱栂骗出城劫走的事后,安易先生便没再主动派人去寻徒弟上山,倒是吴岱栂总会上山坐坐,尤其是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压力时,他都会到找师父,了不用说什么,就是坐着便会觉得心安。吴岱栂坐在师父的对面,听着师父布道,心也跟着慢慢的沉静下来,很多事一点一点的涌上了心头,现在回想以前,吴岱栂没有任何的情绪起伏,就像是看别人演的一部长剧,里面的悲也好,乐也罢,似乎离他非常的遥远。“遵从本心便是。”安易先生布完道后,便给徒弟留下一句,接着就回去准备吃午饭,唉,文老头最近太忙了,都不来陪他下棋弄些小玩具,太无聊了,布了一上午的道,肚子也空了,也不知今天要午膳是什么。遵从本心吗?吴岱栂嘴角上翘,他心里纠结的东西被放下,没有人发现的东西,他们可以自己创造出来,各种公式也是如此,民智被开启之后,他们的智慧一点儿都不比外国人差,他差点也走进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误区。起身离开,吴岱栂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了。接下来的日子,吴岱栂和文老太爷有时候便会就教学的事进行交流,主要就是书本的编辑,文老太爷提供了很多想法,两人交流时身边会有两人负责记录,主要是他们的想法来的快去的也快,记录下来重新整理说不定有更好的思路。两人商讨了十天,才最终定下了学习的思路,现在学生是需要开启民智,但教学的内容绝对不再是之前吴岱栂教五人时的快节奏,除了国学之外,要增加很多的学科,像是数学,绘画,书法,音律,习武,思想品德等等,不分主次,每五天休息两天,每月月末进行一次考试,每五个月结束一段课程,一个月休息,先生要在孩子们休息的一个月中学习。而孩子们的休息也非真正意义上人休息,他们会在学校先生的带领下去走走看看。而在课书的五个月里,学校还会组织大量的活动,而后还会进行全国性致的比赛,再由孩子引导大人,再进行全民皆参与的比赛。“何为思想品德?”天子看着列表上的课程,不解的看向文老太爷。“回皇上,所谓思想便是让大家对皇上敬畏,让孩子们知道皇上为了他们做了多大的贡献,所谓品德就教他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竖立忠君爱国孝顺双亲之心。”文老太爷为皇上解惑。“臣提议年满十八岁的汉子要去军营服役两年,在校学生可推延也可办休学先服役,娣和女子也可以服兵役,只是对他们是采取自愿。”“不错,朕仔细看完。”一本厚厚的关于教育的折子,天子知道集了文老太爷和林吴氏的智慧,他会认真的文老太爷躬身退下,皇上案上成堆的折子摆着,他也不好久留,只希望皇上能快些批阅。学校的批示在大船出海前正式下达,盖上玉玺的折子上有着皇上亲笔批示,文老太爷对皇上没有批准女子可入大学的批示一点儿都不失望,他清楚皇上是担心女尊之势再起。吴岱栂也没说什么,他说什么也不管用,能让女子跟着学到中学毕业,已经超出他想像,没直接一盖全否只能说皇上英明。大船出海,名为出行海外,需军队护航,实际那些船是去做什么,只有执行的人和上面下达命令的人知道。皇上亲自到海边送行,仪式相当的隆重,四王爷抱拳转身登上指挥舰。三年的海军建设,立刻有了独特的旗语互相交语传递命令,四王爷对此行非常谨慎,他觉得倭寇之地必须拿下,如果大洋彼岸有国,日后发生什么战争,那么倭寇之地,便是通往内陆的第一道防线。除了倭寇之地,还有别一边的岛屿,他也想要拿下,并派兵驻扎。送走了大船,国内的建设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最先完工的是京城到四县的铁路,虽然距离不是很远,但却让公共交通司兴奋的欢呼,百姓们敲鼓庆祝,林继善夫夫二人有幸成为试通车的首批乘客,两人带着两儿子坐在车里,看着车路驶进四县,途中设有两个站点,其中之一便是小刘村,小刘村的百姓可是记得在四县做过县令的林大人,还有那位给他们带来致富路的林吴大人,如今的小刘村,住在集中住宅里,有着大片的土地,年年的收入装满包,个个脸上带着笑容,家里的孩子都送去读书,更不担心有个灾有个难,日子过得红火。前两年小刘村被定为京城的菜蓝子,这个是啥意思,大家听得不太懂,却是知道是好事。“变化真大啊!”吴岱栂看着外面绿油油的一片,当初他们到四县时,小刘村的人家还有不少草屋,如今的变化让吴岱栂由衷的感叹。“他们要感谢你,也要感谢自己。”林继善握着吴岱栂的手,谁也不会想到当初穷得要卖孩子的村子,如今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吴岱栂没有接下林继善的话,只是靠着林继善的肩膀,“再过几年,我们辞官,寻个这样的小村子,置上几亩地,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吴岱栂说完先自嘲的笑了一下,给皇上打工,哪有可能会有自由,就算他们到了退下的年纪,皇上也会弄个“名誉”的头衔,继续为他卖命。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得到“名誉”的头衔,今年就有不少年过六十的老臣被皇上辞退了,每年会给上一笔养老的银子,让这些老臣不甘,可又不能说不。当时报纸上一边倒的对皇上很高的赞誉。不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近中年的官员,谁不想再往上爬一爬,可是很多重要位子坐着的人都是年岁大的老臣,不说老臣的能力如何,以前的制度是除非老臣故去,别人才会有机会,等他们上去的时候,年岁也大了,想要提携家中后辈,除非自己多活几年,可人有祸福旦夕谁能保证可以长命百岁。皇帝一刀切的辞退了一众老臣,老臣没了权势,谁还会为他们说什么好话,尤其很多双眼睛盯着审核他们资产,看他们在位时贪没贪。“好。”到了六十岁,他们就退了下来,“到时就去海边寻个风景秀丽的村子,我记得你喜欢吃海味,等到闲下来,我天天给你买海味。”“你就不怕到时我身上一股子海里子味?”吴岱栂笑了,海鲜在京城算得上是奇货,他对海味也不是特别的喜欢,只是冷不丁吃一次,“海味性寒,吃多了对身体可没啥好处,我也不是多么的爱吃。”“也是,什么东西天天吃也会腻歪。”林继善点头,“时不时的吃上一顿如何?”“那你天天看着我是不是也腻歪?”不知为何吴岱栂特别顺嘴的就把话问出了口,问完之后又觉得自己的话不对。“不腻歪,我和你一天相处的时间才有多久。”林继善握着吴岱栂的手紧了紧,“我本就不是多情的人,不会对除了家人之外的人有过多的注意,我还怕你天天守在家里会觉得厌烦,你本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可我却不后悔留住你。”“哪有什么广阔的空间,我是平凡得不能更平凡的人,知道的那些东西,若是换了在别的时空,或许都不算什么。”吴岱栂的心情十分好,不知是因为出来,还是因为林继善的话。“爹亲,父亲在做什么?我也要抱抱。”吉祥挤到两人的中间,眨着眼睛,亮晶晶的,庆丰想拦没拦住,安静的坐在对面,手里拿着弟弟的玩具。“我们啊在想几年前的事,那时还没有吉祥,庆丰也没有出生。”吴岱栂坐直了身,刚刚有些得意忘形了,在孩子们面前居然失了仪态,要说古人活着够累,尤其是有身份的古人活得更累,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失态。“那哥哥在哪,吉祥在哪?”吉祥开启了问题模式,庆丰忙低头玩着弟弟的玩具。“那时庆丰在爹亲的肚子里,吉祥嘛还通往爹亲肚子里路上,不知是不是迷路了,晚了好几年才来。”吴岱栂逗着小儿子,看着吉祥立刻摆出的纠结表情,心里偷乐。林继善看了看带着坏笑更让媳妇,再看看纠结苦恼的小儿子,等到小儿子长大后,若还记得此时的情景,不知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会不会气得跳脚?看向一本正经的大儿子,林继善回想着第一次抱大儿子的样子,转眼这么大了,时间过得真快。“两位大人,四县到了,车会在半个时辰后返回京城。”车里的乘务员走到两人的身边恭敬的开口。“走吧,我们去狂狂四县。”☆、第171章 一七一清闲的日子总是那么的短暂,京四线通车后,给四县带来了很大的商机,每到四县大集的日子,有不少从京城过来采买的人,进京的人也会将路线改成经四县再乘车进入京城,四县从以农业为主的小城向以中转为主,农商业为辅转变,四县的发展所有人都在用心的看着,因为四县的经济快速的提高,其他几个县坐不住了,他们也想要开通铁路。朝廷里对未来的铁路计划有了明确的发展,李橪更是得到了大笔的研发资金,一定要开发出更先进铁皮车。随着一条又一条铁路的铺设,电力村村通工程先一步全国开展,为了铁路的发展,电必须保证供应能力,好在供电多靠沼气,只有极少的地方用炭供。吴岱栂虽然生活在农村,见过煤,可他没去采过煤,不知道煤矿是什么样,他只知道山西的大同产煤,可说句不好听的话,大同的地方不算小,他总不能一个村摸一个村的去找吧!再说哪里有煤,绝对不是从地表面能看出来,现在没有仪器,总不能说张嘴就说哪有煤,哪怕他是天智者……其实也不是不行,只是想到煤的污染,吴岱栂纠结了。纠结了很久之后,吴岱栂放弃了关于煤的设想,不提污染的事,现在采煤的危险性非常大,后世还常常有煤矿事故,他不想害人。学堂细分之后,吴岱栂带头将孩子送到学校,各王府的孩子也送了去,和普通的孩子在一间教室里读书就必须要放下身份的架子,他们去学堂,不单单是为了读书,还有各自的打算。适龄的皇子皇娣也被送到了学堂,当然还有公主们。公主们这几年在宫里性子被板了过来,虽说还摆着架子,但比起之前要低调了很多。技校里专门有为女子开设的专业——刺绣,开办之后迎来了第一批学生便是放回家的女子,对于这个专业所有人都赞成,尤其是有着服装店的各大商户。如今商户很有自己的品牌观,各家各户都想方设法的让自家的衣服可以引领一时的风光,当然他们也不明白什么叫风尚,潮流,他们只想卖出更多的衣服,如今不论大户,还是小户都去买成品衣,除非要参加重要的场合和聚会才会量身制衣,量身制衣所请的全都是老裁缝,一年只做几套,一套要价不菲,而成品衣的价品分为高中低档能够满足所有的客户群,当然也有做纯高档服装的商户,高中低档的区分就在刺绣,低档的衣服几乎找不到绣花,即便是有,多以练手的为主,花样不怎么好看,还不如不要花,中档的衣服有一个到两个花样,高档衣服的花样不用能繁多来形容,但绝对是十分精致。成衣如此,其他更甚,百姓也不会有不满的情绪。最近百货中多了很多护肤的东西,吴岱栂第一次见是弟媳送给他的,擦在手上还挺水润润的,可惜的是保质期不是很长,不过若是普通家庭,一大家子用一套,倒也不会觉得可惜。吴岱栂没去研究这东西是怎么制成的,人一旦开动了脑筋,前方的道路或许不会太顺利,但绝对不会阻止他成功。一年接着一年,朝内一点点的发生着变化,身处其中或许不会太注意,但是从外归来的人却在熟悉的地方迷了路。离开三年的大船返回了港口,带着满满的新鲜物资,很多本朝没有的种子,图纸和当地特有一些物件,当然主重要的是他们去时船上的物资所换回的大量金银。跟在李柑身后是一位黄头发蓝眼睛身材高大的白种人,在李柑身边不停唧唧呱呱的说着什么,船上的人经了这么一趟,已经能听得懂一些外语,对不请自来的大不列颠国的王子,船上的人想要把他绑起来扔进大海里。听说大船归来,天子龙颜大悦,派出三皇子迎接最来的大船。三皇子跟着四王爷参加了打击倭寇的战争,去年凯旋归来,当时天子亲自到港口迎接归来将士,沿海百姓夹道庆祝,他们以后不用担心倭寇来袭,可以安心的出海打鱼。上过战场的三皇子气势十足,让来访的大不列颠的王子不由自主的站到了李柑身后,三皇子看着人皱起眉,问清李柑那人的来历之后,三皇子也没表现出多热情,只是让李柑转告一句,既然来了本朝,就要入乡随俗学句汉语。“在船上水手们几次想把他扔下去喂鱼。”李柑对身后的人没什么感觉,可这人相当的自来熟,天天缠着他。“你注意些,你是娣。”三皇子的气势再次向某王子压去,某王子叽里呱啦的向李柑说着什么,三皇子听不懂,看向李柑。“兄长不必想太多,我去了海外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他把我当男人,而非娣。”三年的海上漂泊,李柑黑了,也爽朗了不少。“等回去后我自会向皇上禀报这事,兄长,林吴先生所说没错,我们和马队相遇了,马队的人跟我们一起回来的。”“先生不愧是天智者,回去之后我倒要看看那些大臣还有什么话可说。”三皇子说完之后才发现他们一直站着,忙引着几人在此地休息一日,明日回京。吴岱栂听说李柑回来心也跟着落了下来,此去三余年,每次想到李柑总会不安,船上航行的危险性非常大,海下有暗礁,若是再遇台风,海潮,后果不敢设想。如今听到人平安回来,心中的大石头总算是去了,到底是跟着他学了几年,虽不像弟媳那样亲密,可也比旁人亲了几分。“爹亲,儿子下学了。”林世玉带着弟弟迈步走进院子,如今林世玉已是中学生,弟弟世铭是小学生,两人因为爹亲的关系,在学校里受到了先生们的特别照顾,时不时的还有先生拿着不解之题问两人,两人从来不当成回答,只说回家问爹亲。“乖,今天在学校玩得可开心?”吴岱栂向两儿子招了招手,看了看一个一脸严肃一个脸上带着笑嘻嘻的两儿子,都是打他肚子里出来的孩子,怎么性格差那么多。“嗯,今天先生教了……”林世玉向爹亲讲一天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轮到林世铭则是一天在学校里和伙伴们都玩了什么,倒不是说林世铭只知道玩,在吴岱栂看来,小儿子十分的聪慧,半大的孩子玩心重一些很正常,在不耽误学会的前提下,吴岱栂并不拘着儿子玩乐的时间。对两个儿子,吴岱栂一直想要做到不偏不向,可到底还是会偏着大儿子一些,大儿子从小就跟着他天南海北的走,吃了不少苦,而且大儿子的性格让吴岱栂担忧。老太爷十分宠着世铭,林老爷林文氏也都对小的偏了些,林继善倒是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向。吴岱栂不愿长辈偏疼小儿子,世玉性子活泼,又从小在他们眼皮底下长大,自然更讨喜一些。吴岱栂在大儿子读中学前不知怎么想到了叛逆期的词,便担心世玉会不会因为长辈子偏着世铭,心里不舒服,特意和大儿子聊了一次,聊完的结果是,吴岱栂觉得自己想太多,世玉讲因为是弟弟啊,大家应该都爱护着,这没有什么啊,他还觉得爹亲一直偏着他是不对的。听完两个儿子汇报了一天都做了什么,吴岱栂打发两人去写作业,然后起身,突然想吃酱脊骨,就两把大蒜入口去腻,那味儿真是绝了,想着吴岱栂便往小厨房走,好久没给孩子们做菜,今儿正好高兴,再做两道孩子们喜欢吃的。“爹亲,今儿是什么好日子吗?”洗了手坐到桌前的吉祥看到一桌子的菜,味了味香闻,心里已经肯定菜是爹亲做的。“今儿倒真有个好消息。”吴岱栂倒了两杯自酿的葡萄酒,酒,两个孩子自然是不能给,他和林继善也只是一人一杯。林继善知吴岱栂讲的好消息是何事,“听说跟着船回来的,还有你所说的洋人,不过听着似乎得罪了船员。”“南北的习俗还不同,何况连种族都不一样。”吴岱栂失笑,“我想以后国内的洋人会越来越多,对他们得建立个制度,不能谁来都能住得长久。”“明儿上朝的时候,我会提一提,他们在我朝便要守我朝之制度。”林继善点头,此事之前未想到,现在制定也来得及,不止是洋人,还有别的国家的人也应该定制相应的规章出来。“要比国人更严厉。”吴岱栂眯起眼睛,想起当初那个所谓的平等国家。“一旦发现他们犯错,轻的赶出去,重的直接砍头,若是他们带着大烟进来,连他们带大烟一起烧了。”大烟绝对不能在本朝流行起来,东亚病夫的名字,还是还给洋鬼子吧!☆、第172章 一七二大不列颠到访的王子走在市集上不停的惊呼,天啊,上帝啊,之类的词语不断的从嘴里冒出,跟着王子一同过来有两位随从,一位还未下船就病倒了,也不见王子有何反应,另一位倒是尽心的跟着王子。三皇子坐在茶馆的二楼,扫了一眼下面逛市集的洋鬼子,再看向坐在对面淡定喝茶的李柑,“你说洋人没有娣,只有男和女之分?”“嗯。”李柑点了点头,“他们认为两个男人在一起是邪恶的象征,是要进行绞刑。”李柑觉得洋人落后了,两个男人在一起有什么问题,“听说我们两男人可以成亲,他们还有人认为我们是恶魔。”“在海外辛苦了。”三皇子可以想像当时李柑他们遭受到了什么样的境遇,一定是非常辛苦。“他们不敢对我们如何,当时船长怕出事,用了个火药,把洋鬼子全都吓住了。”李柑摇头,被当成恶魔并不是什么痛苦的事,只要背后的国家强大,军事能力强,在外面就没有人敢欺负他们,一个火药就能让所有人对他们恭敬万分。“虽说语言不通,但人的劣根还是有相同的地方,都擅长欺弱怕硬。先生有句话说得没错,拳头大小决定事谁说得算。”三皇子想起了去倭寇时的事,本朝的大船过去,带着炮轰了两天,连个当官的都不敢出来,倒是有几个武士跳出来,正经的士兵一个都没见着,就这帮玩意敢跑到本朝的沿海小村烧杀抢,真是……三皇子想想便觉得郁闷,好在海防建立的及时。真若是听了那帮大臣的不建海防,再让倭寇得逞几次,还不得把他们的心思养大了,时不时的就跑来一次,海边的村民要如何生存,对本朝肯定会不满,逼急了还不得起义。再说那帮倭寇,他们一路打到京都,才见有士兵出来应敌。想起那帮矮挫子,三皇子冷哼了几声,审训矮挫子时,听他们讲遇了海灾,没收多少粮食,就想着去大陆抢一些,他们派死士去大陆,就是为了知道哪里富裕,哪里防线弱,哪里的官不做为,经营好的死士会从大陆收刮运回,发展国力,准备占领大陆,就算不全占,也要分割一些。这几年大陆的变化让他们更是惦记,尤其是天智者,他们一直想抢回国。当时三皇子听完,便和四王叔一起斩了不少倭寇的权贵。倭寇的天皇他们倒是没杀,只是关在宫里不让他们出去,门口派兵看管。“大不列颠的王子过来目的是什么?不会也是为了天智者吧!”三皇子觉得他们得把天智者供起来,不然指不定哪天被人劫走。“他们主要是朝拜,顺便运些种子,商谈海上通商的一些税收问题,以及想偷学一些技术,比如说我们回京时乘坐的铁皮车。”李柑挑了挑眉,“你说他们若是只学如何用铁皮车,却不知如何发电,学去有何用。”“先生说过,不要小看任何人,你怎知他们学去了铁皮车,便不能自己研究出电。”三皇子摇头,此事还要回去问问先生,估计那帮子大臣肯定连脑子都不过,就会直接说不让学,一帮子食古不化酸腐,想想父皇着实无奈,有着一帮只会扯后腿的大臣还能将本朝发展到这般,除去有天智者的功劳,父皇的能力也是不可小窥。李柑沉默了,他倒显得自大,谁说洋人不聪明,他被此次顺利冲昏了头脑,若不是被三皇子点破,怕是会得意忘形,嘴角泛起苦笑,“我们折返时,再经大不列颠时,他们已经开始建船厂。”三皇子放下茶杯,看向窗外那个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心思的王子,同为权贵,他怎么可能会不知对方作为,“等下记得把账结了。”三皇子起身离开,在外面候着小厮立刻跟上。李柑等人走了才反应过来,“三哥,不是说好你请的吗?”现在他可是花自己的份例,每个月除去护肤的钱之外,还要添置衣服,哪有余钱请客,早知道就去三王叔的店里了,还能蹭个免费的。李柑拍了下桌子,“结账。”“爷,三两!”小二恭敬的跑了过来,扫了一眼桌上的东西,快速的报了个价。“三两?!”李柑看向小二,就一壶茶,一盘子瓜子,管他要三两,可真是敢开口要。“这位爷,您点的茶可是今年特等的大红袍,刚刚先行的那位爷还要了一包。”小二仍是一脸的恭敬,眼前这位爷从穿着到谈吐就不是一般人,外加上工作之前他们就经过培训,哪里敢得罪上门的客人。“爷,要不办张小店的会员卡,用此卡可享八八折优惠,只要存二十两就可办理。”“……”李柑扔下三两银子便走了,会员卡看似便宜不少,实际上就是勾着你到店里来花钱,二十两花完了,差不多就养成到这里的习惯,然后是不是就得继续存,依次循环下去,生意就稳定了。再说过来喝茶总会带个人,人再带人,生意不就火了,商家怎么可能会做赔本的生意。出了茶馆,李柑回头看了一眼茶馆的名字,他决定以后不再来这家了。从学校回到家,吴岱栂便听门房的下人讲天子来了,回了院子刚换好衣服,前院的小厮就来报,老太爷请他到前院。吴岱栂心里便知,天子是要见他。整了整衣服,吴岱栂迈步往前院走,从天子出院的排场看,此次出宫并不是众人皆知,天子见他有何事?目前国内发展得不错,大家也不再以前那样只守着老辈传下来的东西,人们生活也不错,小孩子都有书可读,大人有活做,对外有军队,对内官员也都尽职,倭寇的问题也解决了,对外贸易也即将拉开,天子正是忙的时候,怎么私下出宫了。进了前院的客厅,便见天子坐在首位,文老太爷坐侧首,两人似乎在说些什么,在他进来时停下。吴岱栂向天子行礼,被叫起后,再向老太爷问安,老太爷摇了摇手,示意他坐下。“今儿大不列颠的王子正式向朕朝拜,进贡了一些东西。”天子看了一眼跟在身边的太监,太监立刻将礼单送到吴岱栂的面前。吴岱栂不解的看向天子,礼单让李柑看不是更适合吗?李柑去了一趟海外,比他知道得多。天子示意让吴岱栂拉过去看,“进贡完后,他向朕提了个请求。”“要学东西?想要学什么?”吴岱栂低着头看礼单,什么化妆盒,什么首饰盒,这些东西也算得上好东西?洋人还真是觉得外人不懂行,宫里那些宫妃随便拿出一个首饰盒不比洋人的差,这些东西在这里顶多称之为海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