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作者:山林之乐      更新:2023-06-15 05:47      字数:5232
  这并不是秘密,能保持到现在已不错,她说:“因为我发现了人工种植蘑菇的方法,县里为了让我专心琢磨怎么进行人工种植其他菌类,才让我搬到县城的。”这一段时间,大队里养的蘑菇已开始冒头,多少人争着想进蘑菇种植组,他也专门和程青山说后让郑红梅也进去了,这件事始作者是自家大嫂他知道,没想到竟然还能转户口。李红看到程小绍的表情,心想原来是一家又怎么样,樊香不说,谁知道她做下那么大事。直庆幸程青山一直对樊香的照顾,不然这份好差使也不会那么容易落到她头上。县供销社已来过人,这批蘑菇成长起来,他们全部高价收购,并且为此还专门拔了批化肥给他们大队,这是往一年求都求不到的好事。不管程小绍内心的震撼,樊香家的东西已搬得差不多了。她把大门一锁,转头对李红说:“家里的窖就麻烦你了。”“都是应该的。”李红一脸笑容,樊香把家里窖洞让她管,而不是给老程家,这是不是证明她跟樊香更亲近?郑红梅也过来了,心里酸得不行,明明自己和樊香才是一家人,为什么樊香宁愿托给别人也不托给她,这好像在她脸上扇了一巴掌一样。可让她去和李红争,她又不敢。这时,程青山招呼程小绍上了车,让其他来帮忙的都回去了。樊香家要搬走的除了自行车、缝纫机、一个吃饭的桌子,一个带锁的箱子,并没有其他东西,他们两个劳力足够了。很快,卡车到了县城停在了院子前面。大家都下车后,搬着东西进了院子。程爱军屋里屋外跑了一圈问:“妈妈,这真是我们新家吗?”新家一溜的青砖大瓦房,地面还铺着砖,比原来家里那个茅草顶的房子强太多了。程爱华关心的比较现实,“这个房子不会漏雨吧?”程青山说:“你看上面的青瓦,这是我们这里最好的瓦了,如果这个房子再漏雨,基本所有房子都会漏了。”“那太好啦。”程爱华吐出一口气,“我记得我们原来的房子,外面下雨,里面就下小雨。其他地方还好,我们用锅或者盆接着,可有一次漏雨的位置正好在床上,我们只好把床也挪了位置。”“可漏的地方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一块能放下床的地方,妈妈没办法,把一个盆放在床上接着水,我们挤在一起在没漏的地方睡。睡到半夜不知道谁不小心把盆踢倒了,我们的被子都湿成一团了,我们只好抱在一起待了一夜。”樊香拍拍她肩膀,“那都是过去的事啦,现在不是已有好房子住了吗,下雨也不怕。”程爱军则欢呼一声,“我喜欢新家,我们住这里不回去了吧。”樊香逗他,“住这儿就要去上幼儿园了。”本来去幼儿园玩了两次,程爱军已有些想去,现在再看到大房子,最后的一点不乐意也一扫而空,乖乖地点头。把东西放好,不顾樊香挽留,程青山带着程小绍先走,卡车司机也带了一大兜蘑菇走了,家里就余下樊香妈及弟弟。都是自己人,留妈妈照看着程爱军,樊香先带程爱华及程爱红去学校报到。去了清水县一中,她先去找了王婧。王婧比平时要看着严肃些, “这么快就搬完了,挺快的。”“不是你找的车,也不会这么快。”王婧笑笑,“搬一次家不容易,有车也省得一趟趟跑了。我已和校长说过,走吧,我们去找她。”可能是王婧原因,校长态度也很和蔼,不过她说把孩子分到初一一班,和陈默一个年班时,程爱华说:“我不要上初一,我要上初二。”这点樊香也始料未及,“你在红旗公社时正上的初一啊,还是接着上吧。”“初一的书我都看完了,我想上初二,我要早点学好本领,帮妈妈养家。”校长笑了,“小姑娘很有志气啊,你再和你妈妈商量下,看是上初一或者初二?”“爱华,你现在还小,养家是爸妈的责任,你现在好好学本领,将来再来帮助妈妈好不好?”虽然孩子聪明,樊香还是想着让她和同龄人一起自然地成长。程爱华目光坚定,“妈妈让我学本领,可初一的内容我都会了,再学也没意思,这不是浪费时间嘛。领袖也说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想学好本领早点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好吧,小姑娘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也很充分,樊香只好对校长说,“那您看看她上初二行不行?”校长说:“小姑娘,你叫程爱华是吧,来看看这道题,如果做对了我就允许你上初二。”樊香也围上去看校长给的题:解放前,贫农张大叔被迫向“黄剥皮”借钱三元,被勒索月三分(就是每个月的利息是上月所欠钱的30%)的利息,张大叔四个月后才还完钱。请问,张大叔被勒索了多少元利息?第46章程爱华心算了下, 很快给出了答案。校长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行,有这么高的水平, 你可以更快成为一个无产阶级优秀接班人, 我同意你上初二。”去交了4.8元学杂费及书费, 程爱华正式成为一名初二一班的学生直接去上课了。再去报到的程爱红一会儿看樊香一眼, 樊香看她时她又低下了头。樊香摸摸她的小脑袋, “爱红,怎么了?”程爱红这才微低着头说:“妈妈,我也想像姐姐那样跳级, 可是我又怕学习跟不上。我是不是很笨?”正常的孩子是一个年级接着一个年级地上,程爱华那样的才是特殊, 她的学习力及自制力都是一般孩子难以企及的。没想到她的跳级竟然给程爱红压力了,樊香忙安慰她,“你这样就很好,像你画的画, 你姐姐也画不出来。每个人都自己的长处, 只要尽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已是最好。”“可我如果跳级就可以少交一年学杂费了。”程爱红还是有些不乐,好几块钱呢, 要买肉都够他们家吃好几顿了, 要是买白面馒头, 够买一大堆。小姑娘怎么这么懂事呢,懂事得让人心疼,樊香忍不住给了她一个拥抱, “爱红真懂事啊!”被妈妈这么对待,程爱红的嘴角翘了起来。樊香放开她,“没事,现在妈妈也有工作,比原来多了不少工资,这点钱不算什么。再说,你这样就可以和陈桦上一个班,还可以继续作好朋友,这样多好啊。”说到陈桦,程爱红露出个羞涩的笑,不再说什么。她两人认识后,一个活泼,一个文静,竟然意外地处得来。程爱红太过懂事,樊香很乐意她和活泼的陈桦一块作朋友。并且,到一个新的班级里,如果有认识的人能更快融入集体,也减少刚进去的陌生感。其实,如果不是程爱华坚持,她也不想她跳级的。樊香没想到的是,受到程爱红跳级影响的不止程爱红,还有陈默。王婧回去后说了程爱华跳级的事,陈默这下真沉默了。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学校里最棒的,懂得多,知识渊博,比那一帮小p孩们更有深度。可是,现在竟然有一个同龄的竟然比他还要高一级,这一下如当头一棒,打得他有些懵了。陈正雷回家后,发现儿子没有像往常那样出来有些奇怪,问的时候,王婧悄悄竖起一根手指在嘴角:“嘘,儿子在思考呢。”得知这是因为程爱华跳级的原因后,陈正雷不由感叹,“这个年代竟然还有这么努力学习的孩子,樊香教育得真不错。”“我觉得这与樊香本人一直积极进取的行为也有关系。”思考一晚上后,陈默在家提出要求,他不想再读初一,也要跳级读初二。王婧没想到程爱华跳级激发了儿子的争胜心,她一向对儿子的教育是她把道理讲清楚,利害关系剖析明白,尊重儿子的选择,让他自己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这次她也不准备例外。“跳级会离开你熟悉的环境,还有熟悉的老师与同学,等于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或者他们会因为你比他们小而孤立你。你考虑过了吗?”陈默点点头,本来他就觉得班上的同学幼稚,离开也没什么。“跳级可以,但校长要考试的,如果你能把现在的课本全部自学完,我不阻拦你。”“我同意。”陈默握了握拳头,他就不信他连程爱华都比不过。王婧知道儿子虽然平时不说,但一向自视很高,怕是被程爱华刺激到了。其实这样也好,对于一直顺利的人来说,受些挫折并不是坏事,这不,不是激发儿子的斗志了嘛。陈桦则很兴奋,她跟个小鸟一样欢快地说:“我和老师要求换了位置,和爱红坐同桌啦。其他小朋友天天不是说带弟弟就是今天吃了一块好面馍馍,非常没意思,只有爱红我们两个才能一块聊小叮当。”“爱红画画可好看了,我让她把小叮当的故事给画出来,这样我就可以看到小叮当的样子了。”樊香并不知道陈家兄妹的事,几个孩子都被送进了学校,她除了接送下程爱军,生活可以规律起来了。想想现在农村的劳动强度,她不想妈妈再回去那么辛苦,换个方式挽留她,“妈,我现在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还要去试验培育菌种,您能不能住在这里帮帮我接送下孩子?”樊香妈不舍得女儿一家,特别是外孙,天天哄得她眉开眼笑,可她也有自己的担忧,“我在这儿不挣工分,反而多一张吃饭的嘴,你负担多重啊。”“这个您不要担心,我这边工资高,又培育着蘑菇,怎么也够咱们吃的。再说程青山也说了,东方红大队种植出来的蘑菇,每种出来一斤都有我一个工分。按正常蘑菇的收获,一年算下来,那也比一个壮劳力的工分还要多了。供应您吃饭是绝对没问题的。”可樊香妈还不舍得儿子,“我要过来,不就余强子一个人了,他孤零零的多可怜。”樊强也不愿意老人一把年纪了还下地挣工分,可原来单凭他自己挣的工分,不可能养活得了两个人,只好老人也一块去。现在姐姐这里有条件,就免除了他们的顾虑,劝她,“妈,我这么大的人了,怎么也能照顾自己。和在大队里不一样,现在可是我姐正困难的时候,你怎么也得让她渡过这段时间。”“外婆你不要走嘛。”程爱军也拉着老人撒娇。外婆不像奶奶,不但不骂他们,有好吃的还想着他们,程爱华及爱红也眼巴巴地想让她留下来。“好吧,那我就在这里待一段时间,等爱军能自己上学了再走。”几个小孩都欢呼起来,“那就这么愉快地说定啦。”程爱军一下子扑到了外婆怀里,程爱华及程爱红跟上。三颗毛绒绒的脑袋并在一起,樊香觉得她心里也软软的。晚上,她让老人带着程爱军睡了东屋,她则去了那个单独的小房间。这里还有一个好处是实现了电的现代化,用的是灯泡,再不用点煤油灯了。既然住到了这么好的房子里,樊得觉得也得干些对得起这个房子的事才行。她先找花朵换了些蘑菇菌种种了下去,这才拿着原来换来的《木耳的室内人工种植技术》开始看了起来。同样是菌类,最开始她先培育的是蘑菇,就是因为蘑菇个头大,还比木耳更好培育。不过木耳营养价值更高,干木耳吃起来口感也比干蘑菇好,更好储存。难点也在于木耳原种的培育。想要把这项技术传授出去,原种就要用现有条件培育成功。不过,有了花朵儿这个做弊器在,也没有书上描述的那么难,不过是制作成功培养基,再灭菌,再培育种植。樊香从地下室拿了东西出来,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簿片,称取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用4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并补足水至1000毫升,加入琼脂20克,再加热,琼脂溶化后,再加入其它配方中的药品,之后把这些培养液分装到试管内,再用线绑紧,灭菌后就等着它生长。把这些做好,四周已经静悄悄的,整个城市已沉睡过去。站在院子里看去,只有天空的一牙弯月带来些光亮。这寂静当中,叫她的声音才显得那么突兀。樊香又仔细听去,“樊先进、樊先进!”这么叫她的只有彭地主。她脑海里闪过彭地主宁愿自己死也要保全彭小燕的情景,如果没有他,她也不会那么容易就反攻李向阳成功。虽然这时已经夜深,可被人看见他在外面也不好,樊香开了门 。彭地主闪身进来,又关上了木头院门。樊香从里面把门闩上,把他让进了那个单独的小屋。“你怎么找到这里的?”“我是跟着那辆卡车的车辄印,才找了过来。”这么远的路,彭地主不会无缘无故跑过来,两人也算共度难关。樊香问他,“你半夜找过来有什么事?”如果彭地主以李向阳的事为要挟,她会让他知道地主想偷盗木耳培育方法是什么下场。彭地主的腰几乎弯到了地下,“樊先进,是这样,那天我不是说如果您能救我们,就把我藏的金子全给您嘛,没想到您这么快就搬来了县城,您什么时候去挖啊。”那天虽说自己救了彭地主和彭小燕,但自己也利用了彭地主,并借此机会除去李向阳,免了生活中的大威胁,和彭地主也算互助了。“财物我也不要,我们两清了。要没别的什么事我送你出去。”“您救了我们两条命。”彭地主苦笑一下,“虽然我是地主,可说出的话也是算话的,说送给您就是送给您。再说,如果我们不去挖出来,说不定哪天崩山造田被刨出来了,那就不知道便宜了谁。那样的话,还不如早点给您的好。”不得不说,彭地主的话很有说服力,樊香有些心动,金子虽然现在不能露面,可很快就没问题, “你把金子埋哪里了?”“在山里面。我们还是尽快把它挖出来的好。”既然决定接受,樊香去推了自行车,拿了把铁锨就准备出门。她妈被惊醒,“樊香,你怎么还没睡?”“妈,我有点儿事出去一下,您先睡吧。”“你小心些。”樊妈妈拉亮了灯泡准备起来。“樊香忙加了一句,“妈,您不用起来,我回东方红大队有些事,晚了我就住那边了。”两人一块出了院子,樊香说:“你坐上车吧,这样快些。”“可惜我不会骑,我一个大男人,让你来带我总是不得劲。”原主能拿男壮劳力的一天十个工分,力气还是有一把的,樊香并不觉得带着彭地主有多难,“你坐上车我们可以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