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作者:山林之乐      更新:2023-06-15 05:48      字数:4508
  领袖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你虽然不是险峰,可一样带给我无限风光的感觉。你知道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这句话吗?这是三国时孙权对他的大将吕蒙所说。现在对你,我觉得这话也十分适用。每一次知道你的消息,你总是带给我惊喜,又惊又喜。好像你的生命是被浓缩了一样, 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出别人几倍时间也做不到的事。而这样的人, 竟然是我的爱人, 是我孩子的妈妈,是我要相伴一生的伴侣,想到这里,总让我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在收听云中省电台的时候,我和同事都听到了表扬你的新闻。当时他对我说, 清水县, 是你老家的人呢, 我立马告诉了他,那不但是我老家人, 还是我的人。我的人,我的家人,我的爱人,这些短词是多么美妙,每念一遍, 口里都像吃了糖一样,甜美的滋味顺着口腔,漫延开来。你知道吗,我有一个好笑的想法,总恨不得对每一个遇上的人说,这是我爱人,她做出许多了不起的事。曾经周院长说,我太过于听取你的想法。我想,那是他不知道你是多么的优秀,才让人从你的出身上对你有误解。如果有这么优秀的爱人,怎么也要对她给予同样的尊重,就像尊重自己一样。你说呢?不知从什么时候,在我没注意到时,对家书的期待就像一张网,网住了我的心。收到你的信后,就会忍不住地开始看,忍不住地给你写回信后寄出,忍不住地想知道你看家书后的反应。因为急着写这封回信,寄信回去后我去食堂只余下了两个冷硬的窝窝头。不过,有家书相伴,喝着凉水伴窝窝头的日子心里也是满满的愉悦。不知道你对我是怎样的感受,会如同我这样怀着既新奇又渴望地心在等待着下一封信的到来吗?如果你觉得这封信有些语无伦次,不要奇怪,这正如我纷乱的心情,有些不知如何措词是好了。想念孩子,想念你!代问父母好!与你相伴一生的革命伴侣伯绍看过程伯绍的信,樊香不知怎么心跳了快了一拍,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还未待仔细品味,她觉得一股暖流涌了出来,呆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例假来拜访她了。这回她估计再也忘不掉程伯绍的这封信,连大姨妈都催出来了,真是无与伦比的经验。她忙找出了自己的月经带,叠了纸垫上。只是走到哪里腿里夹一大叠子纸,真是不方便极了。这时,她极为怀念后世满大街都有的卫生巾,那个才是划时代的发明,女人的大福利。又平复下心情,这才拿出夏眠的信来看,夏眠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告诉她他们是画报,一期能转载的内容不多,希望能和她交流下,如何对整本书做个规划。樊香原来断断续续地给孩子们讲故事,是想到一部分就讲一部分,那次认干亲才加上了这个时代特色的东西,其实前后并不连续。现在有夏眠这样的前辈愿意教她,不由她不心动。现在几个孩子都在上学,她估计要到放暑假的时候才有空。写回信时就把这点写上去了。可机会比她设想中来得更早。6月1日前夕,程爱军幼儿园进行演出,程爱军果然是独唱,引得大家热烈掌声。看过他演出后,程爱华及程爱红都放假了,老师要求这些学生们去生产队帮忙收麦子,捡掉到地里的麦穗,然后每个人再开学时上交半斤麦子。虽然户口迁出来了,但自留地里种的有麦子,程青山给樊香留着,说等她收了这一季的庄稼再把地收回。焦麦炸豆时间,因为麦子和豆子熟了之后,不急忙收割的话麦粒会掉到地里,豆子也会炸开豆荚向下掉,所以那几天时间特别赶。正是焦麦时间,早上四点多天刚刚有一点儿亮色,大队里的大喇叭就开始响起叫人起来,除了吃饭,中午稍休息一会儿的时间,要这么一直干到天黑。樊妈妈提前已回去了大队,除了给樊强做饭,也要下地参加收麦。樊香等程爱华姐妹放假后,干脆也给程爱军请了假,准备带着一块回东方红大队。不过回去之前,她已经把开始培育菌种到最后室内及室外的种植写成了文字,又把木耳培育成功的消息告诉了严主任。严主任一脸严肃地感叹说:“樊香同志,明明应该是很激动人心的事,我现在也不激动了,因为觉得很难的事,放在你身上就是正常的。先是蘑菇的种植技术,又是花菇的培育及种植,这次换成木耳,也不奇怪了。如果你告诉我,木耳的种植技术你研究不出来,估计才会让我惊奇。”樊香想,这严主任不但工作上是一把好手,没想到说起恭维话来也是这么高明。只好说:“这是领袖思想光辉照耀的结果。”严主任笑了下,“估计哪天你告诉我,你培育成了小麦良种,我也不会奇怪了。”小麦良种,樊香心里动了下。告别严主任,她带着几个孩子返回大队。经过几个月的县城生活,再回去的时候大队里人看着程家这几个孩子,都有些不敢相认了:衣服整洁干净,皮肤变得白嫩许多,就连手,伸出来也是白生生的,哪像自家孩子,混身上下跟黑泥鳅似的。程卫国本来想伸出的手,悄悄在衣服裤子上蹭了蹭,看着程爱华,不知怎么伸不出去了。樊香把自行车推到院子里,拿出镰刀,准备先把院子里种的那一点麦子收了。李红看到她回来就过来了,和她抢镰刀,樊香怕伤到人,忙松手了。却听李红道:“樊香,这种粗活哪里还用得上你动手?因为你这院子里的麦子粗壮,麦杆有些还是青的,我想再等几天不成问题,不然就已经给你割过了。”“不过说起来,你这院子里的麦子长得真好,麦穗粗大,一个穗差不多顶其他地里庄稼一个半了。”樊香想,能不粗大吗?从她穿来之后,就从花朵儿那里换了肥料,混在自家的鸡粪里,施过好几次,浇水也及时,麦子自然长得好。不过她自然不能这么说,只好道:“估计是我浇水浇得勤,还施了鸡粪,地养得壮,麦穗才长得大。”李红小心地拽掉了一小截麦穗,捻开外面的壳,露出几粒圆滚滚的麦粒给樊香看,“这些麦粒每一粒都非常饱满,都是好种子,你别吃了,大队里和你换,一斤换给你两斤粮食怎么样?”“行,我把这些晒干后脱粒后拿到大队。”李红刷刷刷有十来分钟就把那一点麦子全割完了,“就这一点先单独放你院子里,免得和别的麦子弄混了。”樊香说:“放在这里,我回头自己弄就行。”李红说:“对了,一会儿你帮我看看蘑菇吧,现在都开裂了不知道怎么回事。”让几个孩子在家等着,两人一起去了防空洞。没多远的距离,两人走的时间并不短,因为路上遇到的任何一个人,不管正在做什么,都立马放下手上正在做的事,见了樊香都热情地打招呼,嘘寒问暖。李红开玩笑似地说:“见到你,社员们比见到他们亲人还亲。”最后,两人只得避开走了一条不太好走的小路,才终于到达了防空洞。这里十分宽阔,就像在地下建了房子一样,不过是只有一排的房子,被隔成了一间一间。光线也不知道从哪里过来的,里面虽然有些暗,但视物,正常活动并没有问题。顺着壁边,有一道四指宽的小沟直通外面。现在,在原来房间的地方,长着一丛丛的蘑菇。这次的蘑菇就像长疯了似的,一个个很高,但没有原来的鲜嫩,中间崩开的很多。让花朵儿测量了下温度,樊香说:“现在天热起来了,不适合蘑菇生长了。再等一段,培育出来的会更差。”李红有些失落,“算了,就这已经给大队带来许多的收获了。不行就等条件合适了再养呗。”李红这心态不错,樊香高看她一眼。“要是能放上冰,是不是还能养?”李红突发其想。“那得试试养出的蘑菇值不值那个价。”其实如果在后世,可以自由调节温度就没这个问题了。“对了,花菇比蘑菇要耐高温一些,不能种蘑菇,种花菇也是一样的。还有木耳,更适合夏天生长。”樊香把出来时拿的一管木耳菌种给了李红。“做菌种的方法大差不差,回去后我写给你。”李红拿着这个菌种,迟疑了下说:“樊香,再说谢谢显得我太客套了,可我这心里真是觉得欠你的太多了,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你只管说啊。”“行。”樊香答应了下来,“刚好孩子们这时候有空,我想着收掉自留地的麦子后就去燕京一趟。你能不能帮我把麦子打出来先放你们家,下次我回来再领?”“这还算事啊,你时间紧张只管走吧,我把那块自留地里的麦子收了就是。收完麦子空闲时就要算工分分粮食了,种蘑菇给你算的有工分,到时分的粮时都帮你留着。”“收的时间我还是有的,不过回头脱壳得你帮忙。”有了李红真是太方便了,樊香谢过了她,看了下窖里的蘑菇,也一样干裂,她全收后干脆托李红给处理了。回家的时候程爱华及爱红带了长袖长裤,现在也拿出来换上,除了像程爱军这样小的孩子,其他的大孩子是要跟着大人一块下地的。大人割麦子,割好后倒在地下成一排排,小孩要抽出几个麦杆,把割掉的麦子捆成一捆捆的。主要为了让孩子们锻炼一下,樊香并没有让李红帮忙,她带着孩子回去收了自留地里的一点儿麦子后,全托给李红脱粒,就带着三个孩子又返城,为去燕京作准备。第70章走之前, 木耳的种植技术书同样由洪亮配图后交给了严主任,吃谁饭,归谁管的道理樊香还是明白的,交了之后,后续她就不再管了。这几个月,她的工业券也存够了。白天王婧也带着一些学生去了农村支援收麦子,她就晚上去了她家。王婧及两个孩子平日没有这么长时间在太阳下待过, 脸被晒得红红的。见到樊香,叫过干妈后陈桦就直喊脸痒, 伸手要去搔, 樊香阻止了她,“别搔,很容易脱皮。”她找花朵儿换了一瓶晒后修复霜,一瓶防晒霜,用外面商店卖的雪花膏的瓶子装了拿了出来, “这是我制的防日头晒的东西, 这瓶大的出去之前抹, 小瓶的晚上回来抹,会好一些。”说着她给陈桦脸上抹了一层, 陈默其实也晒得难受,不过他觉得自己是男子汉,不能像妹妹那样,太不勇敢了。樊香捉住他,“陈默, 你这是对勇敢有误解,勇敢不是对自己不爱护,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去为革命工作啊。”王婧给樊香一个赞叹的眼神,也劝陈默,他这才挖了一些晒后修复霜抹了。“现在脸上好多了干妈,感觉凉凉的,也不那么痒啦。”王婧接过两个瓶子,“这个现在最实用,怪不得你的脸天天晒也不像别人那么黑。”樊香的脸完全是基因修复的结果,好在是慢慢变化的,她又很快去了县城,别人以为是她不经常晒之后变白了。“黑不黑的倒无所谓,主要孩子脸嫩,又不像大队里那些经常在外跑着玩的孩子,我怕猛一晒会脱皮,到时候会变得像小奶牛似的,脸上一块白一块黑。”“你别说,原来带着陈默下去,他就变成了那样。”好在这次樊香劝住了他。樊香把工业券还给了王婧,又把木耳也递给她。“樊香啊樊香,让我怎么说你呢?总觉得你就像小叮当一样,总有奇迹发生,这才多久啊,连木耳也被你鼓捣出来了。”“这个真是运气,其实一种菌种成功了,其他菌种再种植也差不多。”“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啊,像我,怎么也没可能运气发现一种。”她看了下两个孩子,“还是你刻苦钻研,才有了这个结果。”樊香承认这个说法更对,说:“对了,小叮当的书我写完了,但是《红太阳画报》的编辑说要在上边连载,再出版合适吗?”“这我也不知道,要不我问问我同学再说。”“我这段时间写了挺多内容的,就是一些出版,一些刊登在画报上也行。我正好要去燕京,要不我去找你同学问问情况,再沟通一下书的内容。”“这个最好。”王婧写了一个地址及电话给了樊香。“干妈,你出书了一定送我一本啊,不,两本,我和哥哥一人一本。”“这个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