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吃点亏
作者:猫咪呼噜噜      更新:2022-05-05 05:44      字数:2250
  江南平定,自然要大大的封赏,太子和太子妃的功劳不必多说,跟随太子去了江南的八万镇北军更是劳苦功高,有名号的将领几乎个个都加官进爵,人人喜不自胜。

  封赏完了,鉴于镇北军的战力比较强,除了一部分被留在江南继续稳定局面,大部分被调回京城,成了守城军。

  还有部分精锐,更是被抽调进了禁军,直接护卫皇宫。

  对于齐王这么做,不少大臣是有异议的,觉得太过重视镇北军了,万一他们依旧听命萧乾,萧乾再造反……

  不过想想先前那么好的机会萧乾都没造反,以后也不太可能,就没人敢提出异议了。

  封赏完武将后,文官也要赏赐啊,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的赏赐名单里,出现了沈家子弟沈渝的名字。

  据说沈渝原来是帮镇北王府管理农庄调运私粮的,战时镇北军南下,沈渝就把平时打算售卖的粮草直接运去了军队,被留下来临时当了粮草押运官。

  后来发现他调度有方,又跟着一路去平定江南,立下大功。

  沈家子弟确实有才,虽说他们发过誓永不入朝为官,可那是他们发誓,虽说大余的开国帝君当初同意了,可也没下旨明文规定永不让他们入朝为官。

  因而这次沈渝立了大功,齐王要提拔整个沈家,合情合理,也确实没人能说什么。

  相反沈家的文道堂早在京城赫赫有名,不知道多少人正盼着沈家能为国效力呢!

  沈渝立了大功,直接就越级调进了户部。其余沈氏子弟,则今年就可以参靠齐王登基后加开的恩科,走上科举仕途。

  圣旨一下,沈家子弟开心的是泪流满面,沈安涛也是老泪纵痕,同时也在心里越发的想念秦长宁和萧乾。

  要不是外孙女和孙女婿把沈家人从隐居的深山里接到京城来,沈家怕是就彻底埋没了,哪能这么快的重回朝堂。

  “快快,去信给王爷和王妃,问他们什么时候能来京城,老夫要带领全家,亲自向他们致谢。”沈老迫不及待的问道。

  “今年定然会来的。”沈渝笑着回道:“眼下还有些杂事要处理,算算时间,要等入秋后才能诸事平定,到时候定会举行隆重的庆典,缺了谁,也不能缺了镇北王啊!”

  是啊,萧乾虽然年轻,却已经是眼下朝中最不可忽视的力量了。

  会宁城,镇北王府。

  “咱们下半年真要回京城啊,那可真是太好了,许久没回去了,我在老家的池塘里还养着珍珠呢,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子了。”

  长宁还一直惦记着自己的珍珠生意。

  眼下镇北王府的产业除了昂贵的珠宝生意,新奇赚钱如流水的玻璃和玻璃镜生意,还有刚刚研发出来的青霉素药业生意,哪一个几乎都是日进斗金。

  萧乾听的忍不住伸手弹了下长宁的脑袋,责怪道:““还没赚够呢!你就是闲不住,也不怕累着自己。”

  “谁会嫌弃赚钱多呢!”长宁笑嘻嘻的道:“我就喜欢看着账目上银钱哗哗增加的感觉。再说这珍珠养殖惠及可不仅仅是我们镇北王府,江南的空气水土更适合养珍珠,从长远看,我这是为他人做嫁衣。”

  光一个玻璃镜的生意,就能赚来别的藩王几种产业加起来都弄不到的钱了,萧乾已经相当满足了。

  又因为玻璃镜只有会宁城才生产,客商们都只能到会宁城来进货,这天南海北的人都来会宁城,弄得会宁城越来越像个国际化大都市。

  客商多了,第三产业就跟着发达起来,上次长宁和萧乾规划的商业街,刚开始实施就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取得了成功。

  因而眼下江南虽然已经平定,可先前逃难来了会宁城的那些江南富豪们一个都不肯离开,全都留下来投资做生意。

  西北各处都有各处的特色,会宁城赚足了钱,也没独吞,拿出来修建各处的道路和基础建设农田水利。

  路好了,各城之间交流就强了,那些原道而来的客商们眼中除了看见会宁城的玻璃和镜子,也看到了别的城市的毛皮、药材、玉石等生意。

  于是慢慢的,其他各城也都跟着富余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听说养殖珍珠的利润丰厚,萧乾还是不在乎的道:“咱们就吃亏点吧,反正已经赚的够多了,把什么赚钱的营生都握自己手里,真要遭人嫉妒了。”

  “咱们现在又哪里不遭人嫉妒了!不过是没人敢动而已。”长宁接了一句,又问道:“对了,眼下战事已平,新皇帝可询问军火事宜了?”

  镇北军火炮火铳比大余军强出太多,不信齐王不动心。

  对此萧乾胸有成竹的笑道:“我敢拿出来的,都是敢献上去的。”

  “那就好!可一下子少了八万人马和那么多精英将领和军火,想想到底还是挺心疼的。”不当皇帝就得割肉,舍不得呀舍不得。

  “是么,不一定献了就是皇上的啊!”

  萧乾这时候才说了实情:“这一次皇上封赏的四品以上的镇北军将领里,有一半都是祁山别院出去的。”

  祁山别院出去的,都是衷心萧乾和长宁的暗卫啊!

  “这么多!”闻言长宁忍不住吸了口气,问道:“你什么时候就开始安排的?”

  “从我那表哥当太子开始,还尽可能的都给他们办好了合法详细的身份。”萧乾悠悠的解释。

  本来那批人因为入职镇北军晚了,尽管他刻意提拔,他们的官职也并不高。乘着这次去江南立了功,大部分都升到了中层将领。

  甚至有个别还成了高层,领了重要职位。

  以后在朝中,文有沈家一脉,武有那批将领。两方面盯着,有人脑袋就是再伶俐,不管是明着暗着想算计镇北王府都不会是件容易的事。

  至少最近几年内,镇北王府可以高枕无忧。

  等以后,呵呵!镇北王府只会发展的越来越厉害,越往后,想动镇北王府的人就得掂量的越多。

  短暂的春天如风吹杨柳,倏忽轻柔的就荡漾过去了,转眼过了端午节,京城圣旨来到,宣镇北王入京,参加今年的中秋宫廷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