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作者:题安瓶      更新:2023-06-15 14:13      字数:5458
  楚言往贞观殿走去,被鄂王那么一搅,清醒了不少。到贞观殿时恰巧见到两位宰相赵九翎与李觅之出来,她屈膝行礼:“明河见过两位相公。”“臣见过明河郡主。”二人同道。赵九翎又道:“昨日听犬子说郡主已无大碍,今日得见郡主无恙,臣也放心了。”赵九翎与她的父亲是旧相识,两人虽然相差四岁,又是文武有别,但二人关系甚好。大概是有此一层关系,赵九翎才不介意她的身世,不在乎外间私下说她命硬克亲的话。楚言微微一笑,上辈子在赵家,真心容纳她的也就是赵九翎和赵怀瑜了,她低首道:“得赵相关心,明河感激不尽,我并无大碍。”“郡主日后还请多多留心,遇见了那些带着乱七八糟物件儿的伶官们离他们远点,虽然只是宵小人物,但教坊司毕竟是官家的。”话是李觅之说的,他笑咪咪的看着楚言。瑶华殿蜡油一事,实则是普安因妒而做,但普安是公主,而楚言是因圣上怜悯才封的郡主,毕竟不姓李,圣上也有有意想为她主持公道,但太后却不想看到这样的事发生,哪怕她是功臣的遗女。人走茶凉,人老义薄,大约如此。“多谢李相善言,明河记得了。”只是,普安会使计让她摔下了阶梯,背后应该是太后暗示的,谁能防得住掌管后宫大权的太后呢?赵九翎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李觅之,对楚言道:“臣等先行告辞,望郡主保重身体。”楚言屈膝行礼,等他二人走后,才进了书房里。圣上正在亲自将茶研成茶末,见她进来后手下的动作未停,笑道:“来了?快坐下,今日庆歌给我弄了新茶紫笋,你有口福了。”庆歌是宰相李觅之的字,此人最善察言观色,知道圣上喜好什么,就想尽法子去弄来各种稀罕物。而今饮茶成风,文人雅士多喜亲手煮茶,圣上更是喜茶成瘾。“是阿奴有福了,得圣上亲自煮茶,实让阿奴惶恐又荣幸。”楚言在圣上对面跪坐于席上。圣上已经将茶叶硏成了粉末,此时紫蓝转金的琉璃茶壶里水已经微响,他隔布打开壶盖,往里微微放了点盐。等水煮沸后,又从里盛出一瓢水放在一旁,再用茶勺取出茶末,投入壶中搅动。等茶水再次翻滚后,将刚刚舀出来的水倒入壶中,然后提起茶壶开始分茶。这紫蓝琉璃茶壶也是李觅之从地方寻来的上好琉璃打磨而成,总统也就打造了三副,一副送给了太后,一副赐给了襄城,还有一副就是圣上这里了。楚言专注的看着圣上的动作,虽然潇洒利落,但她的眼睛还是难免会落在那双手上,圣上明年就至花甲,再是注重保养,手上也已经有了皱纹。琉璃茶碗已经送到了她面前,原本淡绿色的茶色在半透明的紫蓝茶碗里颜色显得有些深,她双手接过,待圣上拿起自己的茶碗放在鼻下闻着后,她才也轻嗅着茶香。“怎样?”圣上问。“香味浓厚,鲜醇甘美,圣上的茶艺越来越高了。”楚言回道。圣上笑容不减,却微微摇头,道:“你怎么跟子息一样,每次都是这些无趣的话。”子息是宰相赵九翎的字,圣上平时经常与他煮茶论道,楚言上辈子在嫁入赵家后,有一次得以观看他煮茶,单论茶汤,两人不相上下,但煮茶的动作,却比圣上更加洒脱。楚言愧道:“阿奴茶艺不精,每每看到圣上煮茶都惭愧不已,也希望自己能够技艺精进,好让圣上品尝指点。”“你在家里无事就多练练,楚公虽不懂茶,但时间久了,也能分辨一二。”楚言想起不通茶道的祖父,摇头笑道:“可是阿翁每次都说好喝,其他的都说不出来,弄得阿奴都也没了兴致。”圣上点头同意,又愤愤地说:“这楚老翁当真没雅兴,我初学会时就叫他过来品尝,谁知倒把我给气到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叫他来品茶了,”顿了一下又不甘似得说,“朕可是天子。”但天子碰到了武夫,也只能无奈头疼。一盏茶喝完后,圣上才道:“委屈你了,朕虽为天子,但也为人子、为人父,不得不考虑阿娘的心意。”楚言赶紧道:“是阿奴自己不小心,不怪别人,圣上莫担心。”圣上看着垂眉低眸的楚言,不禁暗叹,自己的三个女儿没一个在相貌上能与她一比,也只有襄城在气质上胜她一筹。如玉如珠,亭亭静立,倒也像她母亲,嗔时娇俏,笑时嫣然。虽也活泼明朗,但只对着楚老翁耍横,连对从小就宠着她的自己,都始终保持着君臣之礼,实在让他无奈。“朕始终都希望你能过得自在平安,为楚将军和楚夫人多多照顾你。”圣上轻叹。“先父先母若知圣上如此厚爱阿奴,定是万分感激、百般欣慰。”楚言垂首,眸色微冷。如此又用了一盏茶,楚言才告退,又去向韩贵妃和太后告辞,太后让周尚宫给了她一卷道家经典,说是登云阁那里弄混了,和佛经一块送了过来,内容是《逍遥游》,恰好送给她。楚言拜谢后出宫,只是刚走到集仙殿时,肩舆上的华盖忽然断了,差点砸到她。第5章青婷扶着楚言下来,心里难受,也不知这肩舆为何会坏?内侍们纷纷下跪,楚言摇头:“你们回去吧!这里离长乐门不远,我自己走便可,也不必再去抬新的来。”四个人跪纷纷松了口气,这就是不怪罪他们了,虽说郡主张扬,但为人却一向宽容,他们深深一拜,道:“小的们谢郡主大恩!”四个人抬着肩舆回去,只留一个内侍领路。楚言便从青婷手里拿过《逍遥游》边走边看,刚打开就有一股淡淡的薄荷香飘入鼻中,和前世的一样,艾草味加上檀香和薄荷,一闻就能立刻辨别出来。兰台燕郎宫阑夕,大周朝一百二十余年来的第一位写经使,也是第一位年仅十七岁就位列正五品的文官,算是一个文散官。对于常人来说,字写的好看不难,但自成一派成为名家却难,而宫阑夕十二岁那年就名声大噪,以独树一帜的字体闻名东都,十三岁就被圣上安置在兰台里,专为圣上和太后写经。今年年初圣上为他特设写经使一职,以前从来没有写经使这一官职。因为是皇家御用写经使,他便不能给任何人写经文,是以圣上会偶尔让他抄写一些书籍,赏赐给朝臣。前世未出阁时她基本不看圣上赐来的经书,但在赵家她闲来无事看的最多的便是这位写经使抄写的经书了,不过那时他已经不是写经使了,但圣上还是命他闲暇时抄写一些道家书籍给她看。大约是写的《逍遥游》,所以这字体不如以往的收敛稳沉,反而飘逸脱俗,清飒得意,似高峰之坠石,似长空之初月。应该是他自己写着看的,前世她看的那些经书,无一不是规规矩矩的字体。这么看着书,忽而听到了一声猫叫,楚言心里一动,抬头就见到早先在天街上遇到的胖橘猫正优雅的在墙头走着,又厚又软的毛给人感觉抱起来会很舒服,看到楚言时它圆圆的眼睛骨碌碌的转了一圈,尖尖的耳朵向中间聚拢一下后又恢复平常。她这才想起来高墙里面就是丽正书院了。宫阑夕虽属兰台却不归兰台管治,所以当差的地方也就不在皇宫外的兰台,而在宫内的丽正书院里,一座两层高的登云阁就是他抄写经书的地方,未经他允许,谁都不可进入。想到这里,她的眼睛看向手里文卷,那只猫的视线也落在了她的手上,像是知道她手里拿着的是它主人的东西一样,它在朱红色的瓦上坐了下来,仍是居高临下的看着楚言,“喵~喵~”的一声跟着一声叫,一副在叫唤主人过来捉赃的模样。楚言好笑,正要开口唤它,就听到高墙那边一声风轻云淡,缓若细流,清如泉水:“元宝,下来。”橘猫立刻站了起来,撒娇似得卷起了尾巴一跃而下,跳进了墙内。猫叫声还在传来,只听猫的主人声音静缓清雅又带着一丝浅浅的宠溺,威胁道:“最近皮了,下次再乱跑,我就把你拴起来,记住了吗?”橘猫的叫声顿了一下,又似不满般抗议的长长的“喵”了一声,然后不知道里面的人做了什么,橘猫短促的叫了一声,蹿到梨树上跳回了墙头,一连串动作利落灵巧,但也再次抖落了一片梨花。橘猫的尾巴对着楚言、猫头冲着高墙里的人得意的叫了一声后,掉头向楚言冲来。楚言往后退,橘猫踩掉了她手中的文卷,紧接着又跃上对面的墙头跳进了史馆。高过白墙红瓦的一株梨树开满了白色的花,幽静淡雅,风吹过,花瓣飞扬,一些落于墙院内,一些飘到宫道上,徒惹一地零乱,落在地上的《逍遥游》,上面有两个散乱的猫爪印。“郡主!”青婷赶紧抓起楚言的手,生怕她被猫抓伤了。“回禀郡主,那只黄花狸猫是兰台写经使宫阑夕宫经使养的,圣上特许宫经使可以带着元宝进宫当差。”内侍紧张的说,暗道怎么这么多事端。“我没事。”楚言道,她忘了,今时这只大猫跟她并不熟。青婷赶紧捡起书卷,抖落上面的梨花,担忧的问道:“郡主,这可怎么办?”“没事。”不过一卷书而已,太后也没必要计较。但高墙里边的人微扬了声音,问道:“敢问可是明河郡主?”楚言微愣,抬头看向白墙上的朱红色瓦砖,迟疑了一下,回道:“是我,”顿了顿又道,“里面是宫经使?”“正是微臣,”那个声音平缓清离,似二月微风般又夹杂了一丝春寒,“微臣惊扰郡主,还望郡主谅解。”楚言看着红瓦,看着一树洁白,觉得这么对话很奇怪,忍不住笑了笑,道:“无妨,经使不必过虑。”青婷却靠近楚言,让她看看脏了的纸,低声道:“郡主,这个。”她是想让楚言趁此让宫阑夕再写一份。楚言摇头,没有必要,而且她不想跟他有过多的接触,刚要朝里面的人说告辞,就听他说:“请郡主稍等,微臣这就出去请罪。”楚言垂眸看了眼硬黄纸,她觉得这两只猫爪印挺可爱的。“不必,宫经使事务繁忙,明河不便打扰,告辞。”她客气的说。里面的人顿了一下,道:“如此恕微臣无礼,郡主慢走。”楚言往长乐门走去,因着是步行,耽误了不少时辰,她乘着马车出皇城的时候,各官署都已经陆陆续续下直了,她只好让春来驱着马车在他们后面慢悠悠的跟着。没一会儿,外面的春来道:“小的见过赵御史。”楚言身影一顿,再没动静。马蹄声接近了车窗,赵怀瑾清冷的声音恭敬道:“怀瑾见过郡主。”楚言靠近青婷低声道:“说我休息了。”青婷仍旧对楚言的反应感到疑惑,但还是掀了车帘一角,对赵怀瑾轻声的说道:“回御史,郡主今日有些乏,正在小憩中。”骑在马上的赵怀瑾看着那被掀开的帘子一角,堪堪只露出青婷的一张脸,其他的再见不到。他微颔首没再说话,只是驱了马到前面,不紧不慢的走着,与楚言的马车相隔一丈半。从天津桥过洛河到坊间,是所有官员出皇城端门回家的唯一大道,所以自赵怀瑾过来跟她问候开始,她隐隐听到了外面的低声言论。因为十一岁时说的话,她自作孽的把赵怀瑾与她绑在了一起,无论是宫宴还是私宴,因礼因义,他虽不愿意接近她,却也不能刻意避开,整个东都的人都从心底里认为他二人是一对了。过了跨越洛河的三道桥,接近民舍坊间,大约是没想到今日的宪台青郎下直这么早,不少人都跑来聚在了路边,瞧那好看的青郎。宪台青郎赵怀瑾,兰台燕郎宫阑夕,二人相貌俊美,同是少年闻名,同样因为圣上的话而得的绰号,所以便被称为东都连璧。两人每每行于街上,必有无数少年少女在街道两侧围看,时下民风开放,抛花掷锦者更是不计其数,倒成了东都天街上的一道奇特风象。也是如此,今日宫阑夕在御道上快马加鞭,为的就是避免被人围观。没一会儿坊间便热闹了起来,几个小娘子站在阁楼上看赵怀瑾,胆小的拿着巾子掩嘴含羞带怯的看他,胆大的朝他丢锦帕,也有凑热闹的少年郎在一旁起哄,天街上一下子热闹非凡。赵怀瑾早已习惯无视,只是也免不了被同僚取笑。一匹马走到了他身边,骑在马上的阮珩瞟了眼后面的马车,半是戏谑的说:“寻常为了避开这些热情的妇孺娘子们,你不都是要等到黄昏过了才下直,怎么今日出来的这么早?莫不是想通了?要接受这些如花美眷的好意了?”赵怀瑾不理他的胡说八道,只回道:“差事都已经做完了,便想着早些回家。”“哦~”阮珩拉长了调子,看着那些娇羞的少女,一脸羡慕的感慨道:“只要有你在,我这样玉树临风潇洒倜傥的人都生生成了陪衬,你还板着脸不理会这些可爱的小娘子们,真是气煞我等。”赵怀瑾没回他这胡话,看到一个香囊从眼前飞过也波澜不惊。阮珩一脸痛心疾首的看着他:“你你你!真是暴殄天物!”他伸手接住了一个楼上扔下来的蓝色锦囊,还不要脸的对着上面的少女们笑着摆手,好似那东西是给他的。楼上一阵呼声,也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把它给青郎!”随后又是一阵嬉笑声。阮珩做了个伤心的动作,然后就把锦囊递给赵怀瑾,赵怀瑾不接,他便硬塞,马因他们的举动慢了下来。二人推躲间,蓝色的锦囊忽然从阮珩的手中飞出,恰好从车窗钻入了马车里,阁楼上的小娘子们齐齐的惊呼一声,街上一下子静了下来,只有被风吹起的桃李花瓣,在夕阳下满天飞舞。楚言也痛呼了一声,只是被淹没在外面的惊呼声中,此刻正捂着被砸中的头。“郡主……”青婷着实觉得今天郡主比较背,一路上不停的出事端。楚言捂着头,敛眉凝视着这个小巧精致物,蓝色的连理枝锦囊躺在车板上,这下好了,还给赵怀瑾不是,不给也不是。外面很安静,京城的老百姓们都等着看热闹,尤其是这些勋贵之间的热闹,更是想看宪台青郎与明河郡主之间的二三事。十一岁的郡主扬言要嫁给十六岁的状元,赵怀瑾固然名声在外,但除了楚言面对他时的不矜持外,明河郡主的相貌何尝不是为人惊叹的?东都城的男子中,尚有宫阑夕这样俊美无俦的郎君能与之相称,而女子中唯有楚言一人,郎才女貌,谁听了不觉得是佳偶?楚言虽是郡主,也是皇戚,但她姨母并非皇后且无子嗣,她也并不是圣上的女儿,娶她也不必担心做那“郡马”,影响仕途。而赵怀瑾虽为宰相之子、太后的表侄孙,可是说的难听点,楚言的祖父定国公已经五十七岁,又能活多久?不必担心宰相与功将的联姻。上辈子楚言一心沉溺在情爱中,别人想到的她未曾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她更不曾想过。但守孝的那三年给足了她的思考时间,如果不与赵家结亲,阿翁就不会突然暴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