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作者:谨鸢      更新:2023-06-15 21:46      字数:3198
  任氏闻言神色一顿, 心里莫名松口气。再看向大儿子的时候,发现他目有探究,似乎是想在她脸上看出什么来。她忙缓和了神色,挤出笑来说:“没事, 快些净手,一会就用饭了。”刚才她表现是有些过激,可能是她多想。徐立轩点点头,任小丫鬟打水来给自己净手。任氏那头却又悄悄跟自己大丫鬟吩咐道:“去问问六顺,大少爷回去拿什么东西了。”她一想到大儿子和宋初宁笑的样子,心里到底留了个疙瘩。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儿子可是以后徐家的家主,要继承家业的, 他的妻子必须是出身好,有能力能助他仕途的人家。她这么防着,也是为了这个家好。大房兄妹都跟着母亲在徐立安屋里用饭, 徐立安见到兄长就想到自己丢脸的事,连饭都吃不下。若不是他那天无意间听到暮思院的小丫鬟说,凶丫头那里有一套九只的玉猫, 就放在床头,十分可爱。他一开始以为是他给的,凶丫头放床头,那肯定就是喜欢。但细细一想,他只给了一只,哪里多出来八只。他就好奇,趁她出门,院子里的丫鬟都放松偷偷爬墙进去。结果那九只玉猫,没有一只是他送的,他就觉得自己送的东西没被人珍惜,很生气。离开后,越想越觉得凶丫头不识趣,就写了字条折回,拿走了一只玉猫。然后那凶丫头居然跟他兄长说了。还害他丢脸。那丫头还真有心机!徐立安又在初宁那头碰了一头包,怄得一天都没吃好没睡好,腿还疼得难受。而任氏那里在回到正院后,确认过大儿子说慌了。从来不说谎,最知礼的大儿子,居然当着她面撒谎!她百分百确定,儿子就是去见了宋初宁,气得脸色铁青。任氏觉得,还是要和婆母说,男孩儿都大了,不要总到内院来的好。正想着,她陪嫁妈妈高兴地进来,朝她恭喜道:“夫人大喜,舅老爷要调回京了!”“你说的可真?!”前刻还烦心的任氏,下刻脸上就露出欢喜地笑,还站了起来,“打哪儿听到的消息。”“舅老爷派来报信的人就在外头。”戚妈妈笑得双眼都成了一条缝,任氏忙让她把人请进来。任氏的兄长是在户部差当,为正五品朗中,出使浙江清吏司。这一去,呆了两任,六年,终于要调回来了!调回来就是要升官!是要升侍郎了?!任氏哪里能不高兴。等见过人,确实听到说升调令已下,正是她所想的要成为户部右侍郎,高兴得直双手合十念佛号。“夫人快去给老夫人报喜才是。”戚妈妈替她赏了报信的人,要去帮她梳妆。任氏笑着不断点头:“对对,要去报喜。”兄长回来,她在婆母跟前腰杆更直了!初宁得知任家大老爷升官之喜的时候,是傍晚了。不过并不是在徐老夫人那听到的,是从徐砚那头听到的。徐砚又带她出府,去看她的铺子。“那我只给大夫人道喜就可以吗。”她是晚辈,送礼根本就不合适,搞不好还要被人笑话托大不懂事。徐砚点点头:“对,道声恭喜就成了。跟你说这事,是想让你心里知道就成,还有任家大房兄妹会先跟着任大夫人回京,要修缮府邸。”“任家大房一家都在任上,有些年没修缮,这回来是高升,肯定要收拾。会先到我们家来小住几天也不一定。”这后边的才是重要的,初宁了然:“任家大房是有几兄妹呢,我好准备些见面礼。”一般这样回京的人家都会送些从当地带来的礼物,她准备着,不至于到时手忙脚乱。小姑娘一点就透,徐砚不住点头:“任家大房有一嫡少爷,一个庶出的少爷,两个嫡出的小姐。”人还不少。她眨巴眨巴眼:“那我就只准备两位小姐的就对了。”徐砚难得瞅见她精乖的表情,抵拳低笑:“以后谁给你管家,可得富贵满堂。”富贵满堂是这么用的吗?小姑娘杏眸睁得溜圆,反应过来徐砚是在打趣自己会算帐,脸上有些发烫,瘪了嘴拉长声音喊:“徐三叔——”怎么可以笑话她!徐砚到底没忍住,靠着车壁哈哈地笑,闹得初宁满脸通红。小姑娘面皮薄,就那么记在心里头了,等下车的时候,她自己迈着小短腿就踩在马凳上。不理会徐砚。徐砚先是一怔,旋即差点又要笑出声来。小丫头居然会给他甩脸子了,他一点也没觉得生气,反倒心情不错。这证明,初宁把他当真正亲近的人,不用再小心翼翼地掩饰自己的脾气。闹点小性子,整个人都显得活泼多了。徐砚憋着笑意,伸手去牵好她,初宁缩了缩。拿杏眸偷偷描他,看到他温柔的眉眼。她快脱开他掌心的小手就往前又塞了一下,让他握个满,嘴角往上翘了翘。算了,就原谅徐三叔笑话她抠门的事了。徐砚牵着小姑娘,心里也软得一塌糊涂。小丫头,怎么那么会哄人高兴呢,真是可爱到不行。***徐砚是让小丫头来看看她重新装修过的铺子,先前里边的陈设都被拆掉,按着他店铺的风格新饰。初宁很少来自己的铺子,对原先铺子怎么样摆设,根本没有印象,眼前风雅别致的铺面反倒让她眼前一亮。清一色的黑漆家什,铺子里居然还像砌花池一样,在两个角落种上不知名的小树与青竹。摆设的柜子错落有致,更重要的是,你站在一面柜子前,其它方向的人就看不见你。有点像公主府那个竹林似的,明明近在跟前,却有层层隔档。“太巧妙了!”初宁不由得赞叹一声,还十分好奇一会站在这儿,探头发现见不到徐砚了,就再回到他身边。然后又跑到另一边,就那么探头来回的跑。徐砚看着她跟只小兔子似的乱窜,失笑。果然还是小丫头,简简单单的一个布局,就把她新鲜成这样。铺子里徐砚也喊来人打理,都是他的人,原本都挤在他的铺子里,正好能分摊一下。掌柜的是个微胖算盘不离手的,伙计有四人,两男两女。都不过十三四岁的样子,向初宁介绍自己的时候十分恭敬。初宁发现,他们这些人从头到尾都不敢看身边的徐砚一眼,即便是和徐砚说话,也是低着头看脚尖。好像很怕他的样子。小姑娘歪了歪头,正好对上他清杳的双眸,眼眸深遂似海,可眉角眼梢柔和。徐三叔明明英俊又沉稳,虽然有时看来太过内敛,可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啊。初宁想不通,反正徐家兄妹也是这样的,唯独徐二哥好像没那么害怕他。徐砚不知道小姑娘暗中又在探究自己,和她说五日后是吉日:“到时开张,我再带你过来看热闹。”说罢,带着小姑娘就离开铺子。他想带初宁再去风意楼用饭,结果初宁出了铺子就见到一家馄饨铺,飘散开来的香味勾起她一直就想尝尝的念头。她拽住徐砚:“徐三叔,我想上那儿吃。”初宁手一指,指了那家门口支着帐的馄饨铺子。徐砚愣在那里。去......吃那个?初宁发现他的犹豫,仰着头说:“徐三叔,不可以吗?”那里也有坐着和她差不多年岁的小姑娘,应该是父母领着她,正用勺子吃得欢。她更加想吃了,她以前就想吃。“走......吧。”徐砚还是克服了下拒绝的心情。长那么大,他还真没有在这种小摊子吃过东西。跟在后头的齐圳听到他应下,眼珠子都要掉下来。这还是那个事事讲究精致的徐三爷吗?初宁高兴得一直笑,在吃馄饨的时候还因为太过着急,烫得直想跺脚。徐砚无奈摇头,只能跟店家再要了个空碗,帮她把馄饨夹到碗里,用勺子切开。一个一个晾凉一些,再送到她的瓷勺里。路边马车来往,一辆朱盖马车从小摊子不远处经过,里头坐的一位貌美姑娘正偷偷撩着帘子看外头街景。她为祖父守孝,一年孝守成了快三年,从十三岁守成了十六岁的老姑娘,许久未出门。街上好热闹。郭大姑娘望着街边的灯笼,欢喜又心酸。余光一扫,似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就在一家不起眼的馄饨铺子里。她神色明显一顿,忘记矜持,将帘子撩得更大一些。但马车已经过了那个铺子,哪里还能再看到什么。是他吗?徐三爷?旋即她又摇头苦笑,怎么可能会是他,那样清贵高雅的公子,名满京城。哪里会在这样的小摊子吃东西,身边还带着个年纪很小的姑娘。郭大姑娘眸光黯淡不少,也没心情看外头的街景了,想起当年的事,又想到祖母说过些天带她出门。她心里一下紧张起来,不知自地绞着手帕,脸上露出害怕又期待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