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作者:来自远方      更新:2023-06-16 05:12      字数:3752
  起先,朱高炽还不明为何只发高粱饼子,如今再看,不得不佩服亲娘的智慧。按照那个孟佥事的话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先给出一个绝对承受不了的价钱,然后逐渐抛出诱饵,让对方心甘情愿的踩进绳套,末了还要感恩戴德。如今的王府不就是这样吗?没人再埋怨王妃下令大家一起啃高粱饼子,反而对每日的粟米粥赞不绝口。未来的仁宗皇帝深刻领会了坑人的最高境界,随燕王大军向北平进发的孟十二郎,尚且不知自己无意间又给朱高炽上了一课。虽然主讲人是燕王妃,但让朱高炽领会坑人精髓的还是孟清和这个助教。燕王府的忆苦思甜活动很快传遍了整个北平城,守城的将士看着手里的两合面馒头和白面饼子,感动得流下了热泪。王妃和世子吃高粱饼子和粟米,却给他们吃白面,士为知己者死,必须以身相报!城中的居民也是大为感动,所谓上行下效,寻常民户不论,很多家底丰厚的人家也开始日日食用高粱粟米,还掺杂着荞麦等物。城外的村屯听到消息较晚,里中老人凑到一起商量,纷纷将家中的白面和精贵的稻米放上牛车,运到城中交给王府,名曰“劳军”。孟家屯如今已是里中之首,别说孟清和,便是孟虎和孟清江摆出来,孟氏族人说话的声音都比别人响亮。孟重九和里中老人们坐在一起,吧嗒了两口烟袋,面上不显,心中也是得意。看吧,咱孟家出了好儿郎,在谁面前都能抬头挺胸。不是没有说酸话的,毕竟造反这事谁能拿得准?可也只能私下里说说,自己可是在燕王的地盘上,朝廷几十万大军都打不下北平城,说不得燕王就是那些相士口中的真龙。里长见着孟重九也是一副笑模样,听孟重九建议各家出些粮食劳军,还要大张旗鼓的送进城,有些犹豫。但九名甲首和老人接连对此表示同意,里长想反对也没有立场。各村屯都有精壮都被抽调到城中,粮食送去,多少也是为宗族子弟考虑。不求像孟十二郎一样加官晋身,至少也能同人结些善缘。“劳军”的说法是孟王氏告诉孟重九的,而孟王氏则是从孟清和的家书中看到的。随燕王前往大宁之前,孟清和一连送出了三封家书。除了修造围墙角楼,书写木牌,但凡是能想到的,他都写了下来,不说一定用得上,至少不要事到临头没有应对的办法。同众人商定每个村屯出粮多少之后,孟重九就不再轻易开口。其他人看他这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心中不免感慨,出了一个十二郎,孟氏一族都要发达了。十一月庚午,燕王率领的大军抵达孤山,被奔腾的滦河挡住了去路。燕军身后,都督陈晖率领的骑兵仍在冰天雪地里漫无目的的找人。对不习惯北方气候的南军来说,恶劣的雪天当真是一种折磨。很多人冻得手脚发紫,身上的棉衣也不够厚实。但军令如山,主帅亲自下令阻截,做下属的就不能违抗。没有确切的情报,只能撞大运,找吧!一次偶然,陈晖派出的几股小队骑兵发现前方不远处有大量的马蹄印,虽然被大雪掩盖不少,仍能辨别出是沿孤山方向而去。“必定是燕逆!”陈晖当即下令召回其他寻人的队伍,全军整队,以小队前锋跟踪燕军,自己亲率大部在后方压阵。前锋出发时,陈都督再三叮嘱,一定要同燕王的军队保持安全距离,轻易不要被对方发现。若是被发现踪迹也不要想着效忠朝廷,为皇帝光荣,应保存有生力量,避其锋锐,回来报信要紧。下属们十分不解,被发现就跑?那还打什么仗。陈都督拂过颌下长髯,“待吾寻得燕逆大营所在,一举歼之!”“都督高见!”在部将们的心目中,陈都督的形象瞬间拔高了一截。原来都督不只善战,还很善谋!绝对的文武双全!被部下敬佩的眼神包围,陈都督默默转过头,无语的望向天空。本以为带队沿着滦河溜达一圈,等燕王回到北平的消息传来,就算完成任务,主帅也说不出什么。现在,这条路明显被堵死了。自己到底是撞了大运还是倒了大霉,这么无头苍蝇似的找人,还能发现燕王的大军!河岸边的燕军比陈晖设想中的更加不好对付,很快就发现自己被某支队伍跟上了。燕王不动声色,派人秘密盯着,当前要事还是渡河。孟清和走到河边,看着河水中的浮冰,伸手接住几片飘落的雪花,心头一动,走到沈瑄身后,拉了一下沈瑄的大氅,低声道:“指挥,卑职有话要说。”沈瑄侧身,靠近了些,“说。”“禀指挥,连日大雪,河内已经结冰。若今夜大雪不停,河冰应结得更厚。此处靠近孤山,可砍木结成木筏,或制作爬犁……”爬犁是北方人常用的一种运输工具,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有冰有雪就能行走,人和动物都能牵引。沈瑄听得认真,孟清和继续说道:“河中有冰,若担心不能撑过大军全部过河,可使人先过对岸结好绳索,便是不慎跌进水中,抓紧绳索和木头,也能施救。”万一出了意外,最可能损失的只有粮秣火炮,只要人还在,这些都不是问题。“指挥,你看此计可行?”“可行。”沈瑄点头,黑色眼眸微凝,突然问道,“为何不直接禀报王爷?”孟清和被问住了,眼睛眨了眨,睫毛上凝结了点点冰霜。他想出主意,下意识的就找上了沈瑄,其他的想都没想。“没想到?”“恩。”孟十二郎回答得老实。沈瑄柔和了表情,有些凉的大手擦过孟清和的脸侧,将他身上的斗篷紧了紧,“你的家人可在北平?”“啊?”孟清和不解,不是献计过河吗?怎么说到他的家人了?“不在?”“回指挥,卑职家在北平郊外。”“哦。”沈瑄收回手,“回北平后,吾欲上门拜访。”话落,沈瑄转身朝不远处的燕王走去。孟清和站在原地,生平第一次脑袋转不过来弯。沈指挥要去他家?爱护下属还是另有他意?“孟佥事,”郑亨走过来,开口问道,“沈指挥可是想出了办法?”孟清和收拢心思,僵硬的扯了扯嘴角,“回郑副将,应该是。”他在燕军中已经够醒目了,身为一个佥事,却奉命出入王帐,多少人看他眼红。就算主意是他想出来的,摸不清郑亨的意思,也用不着刻意解释分辨,低调点好。郑亨没有继续追问,反而话题一转,“连日行军不得歇息,孟佥事可要注意身体。”“多谢。”不管是单纯的善意还是其他,孟清和都抱以微笑。伸手不打笑脸人,笑一笑总没错。郑亨看着微笑中的孟清和,莫名的想起了戍卫边塞时经常见到的草原狐狸。个头不大,吃得好了,皮毛会变得油光水滑,样子分外的漂亮,见着心喜,却着实的不好抓。摇摇头,怎么会想到这个。两人说话时,沈瑄已将孟清和的计策报知燕王。燕王当即做出决定,今晚便在附近扎营,派人砍伐树木,结成绳索,明日大军渡河。沈瑄应诺,燕王跃下马背,在大雪中走到河边,高声说道:“孤受命于天,奉天靖难,天若助予,则河冰合!”风将他的声音传出很远,沈瑄首先出声道:“王爷奉天靖难,上天必助!”雪越下越大,不只是跟随燕王多年的将士,归附不久的蒙古壮汉们也随众人一同高呼,“奉天靖难,上天必助!”宁王看着眼前的情景,神情微变。朱老四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狡猾,装神弄鬼的功力,除了他们的老爹,一般人还真比不上。自己的跟头栽得不冤。燕王在滦河边大搞封建迷信,闹出的动静太大,跟在他身后的陈晖想装不知道也不行。大概是陈都督有勇有谋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派出的前锋回报发现燕王的军队,保证是绝对主力,面对部将们殷切的目光,陈晖再不情愿也得下达进攻的命令。燕王已经到了滦河,自己奉命率骑兵拦截,一动不动任由对方过河,李景隆绝不会给他好果子吃。宽余律己,严以待人,绝对是二代曹国公的真实写照。“令,趁燕逆立足未稳,破其锋锐,全军进攻!“陈都督硬着头皮下达了进攻命令,心中也抱有一丝侥幸,或许燕军还没发现他跟在后边,捞点便宜就跑,对上边也能有所交代。事实注定让陈都督失望。见到从身后杀出的南军,未等燕王如何,刚刚还举臂高呼的蒙古壮汉们个个双眼发亮。在他们眼中,这些不是敌人,都是直扑向自己怀中的战功和牛羊。朱棣也不含糊,表演过了,也该做正事了。郑亨奉命护卫中军,沈瑄带领燕王后卫前去阻击,一同冲锋的还有兴奋不已的朵颜三卫。陈晖和沈瑄麾下冲锋时都是喊打喊杀,这些蒙古壮汉们却是挥舞着马刀,满嘴的牛羊,偶尔还能听到几句为了草场。幸亏南军大部分听不懂蒙古话,燕军能听懂的也装作听不懂,否则乐子可就大了。士可杀不可辱,一边砍人一边喊着牛羊,让被砍的人怎么想?陈晖率领的南军人数本就比不上燕军,对上沈瑄和一心想通过砍人发家致富的蒙古骑兵,战斗力又差了一截,一万骑兵很快被杀得大败,四散奔逃。穷寇莫追四个字成为了浮云,不管南军怎么跑,身后总有燕山后卫和蒙古骑兵追上来。要么被砍掉脑袋,要么老实投降。宁死不投降也不愿死在敌人手里的,奋不顾身的跳进了滦河,想仗着水性不错游到对岸,却没料到,寒冬腊月的北方大河,绝不是能轻易跳的。冬泳这一运动,着实不适合没有经验的初学者。跳进水里的人,能游到对岸的寥寥无几,很多都被冻僵手脚,沉入了河底。陈都督的运气很好,同死神擦肩而过,成功逃到对岸,带着仅剩的几十个人,头也不回的直奔南军大营。燕王没有下令追击,南军已向他展示过贸然渡河不可行,好不容易凑足这些人,不能做无谓的牺牲。当夜,沈瑄和郑亨带兵进入了孤山,孟清和一人睡在沈瑄帐中,少了另一个人的体温,帐篷里竟是格外的冷。卯时正,大军拔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