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作者:来自远方      更新:2023-06-16 05:13      字数:3362
  话音落下,护卫又是一拳。孟清海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意识却仍十分清醒。“大堂伯放心,这两位都是原锦衣卫北镇抚司出来的,下手绝对有分寸。小侄只是想让大堂兄长长记性,性命绝对无碍。”“十二郎,堂伯母求你,求求你,放过大郎吧。”孟刘氏说着就要跪下,孟清和连忙让开,同时示意护卫先停手。走到孟清海跟前,微低下头,“大堂兄,你觉得这个办法如何?太祖高皇帝的《大诰》教化万民,对你可有帮助?”“你、你这畜……”砰!孟清海刚要口出恶言,护卫随手就是一拳。孟清和转头,不是暂停吗?护卫咧嘴,很长时间没这样揍人了,手痒得很。再说,这小子欠揍。“佥事放心,卑下有分寸。骨头绝对没事,就是皮肉疼。”锦衣卫果真是名不虚传!疼得说不出话来,孟清海只能以眼杀人。比起高巍,他还差了许多火候,孟清和浑不在意。就算孟清海眼睛瞪脱窗,该说的话也得说清楚。“大堂兄,小弟其实是个讲理的人。如非必要,并不愿意使用暴力。”孟清海:“……”“但是,遇到道理讲不通的时候,小弟也不介意动手。”孟清海嗤笑一声,面带讥嘲,不出意外,又换来一拳。孟清和摇头,明知道会挨揍,何苦来哉?“古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堂兄如果做个真小人,伪君子,小弟也会高看你一眼,可你什么都不是。”孟清和的语气很平和,却字字都扎进了孟清海的心里,“你连个小人都算不上,说白了,你就是块狗皮膏药,以为自己了不得,做出来的事却损人不利己,十足的令人厌恶!”“你,你胡说!”“我胡说?”孟清和冷笑,“为杜平通风报信的时候,你没想过事情的后果?没想过会带累家人?还是说,你打着事情败露出卖杜家人的主意?”“我没有!”“不用急着否认,说出个四书五经来,在我这里也没用。”孟清和不打算继续同孟清海废话,“我没兴趣同你争辩,也不打算以理服人,因为用不着。”孟清海脸色煞白,表情中满是愤怒。“我会放你出去,也不会让族老将你的名字从族谱中划掉,但是,”孟清和话锋一转,“我会派人看着你,每隔两天为你宣讲一次《大诰》,讲不通就改成一天,再不行就一天三遍,直到你大彻大悟,痛改前非为止。”“宣讲”大诰?如何宣讲?用拳头?“另外,我也会同族老商量,设立族学,讲授人伦五经仁义道德,大堂兄正可以献身说法,给族人一个警醒。”“你……”孟清和转向孟广孝和孟刘氏,“此事还请大堂伯和堂伯母斟酌,若是想大堂兄少修习几次《大诰》,自然清楚该怎么办。”拿着《大诰》的护卫配合着握了一下拳头,又是咔吧几声,孟广孝和孟刘氏立刻点头如捣蒜。“还有,”孟清和话音拉长,“许多事小侄现在不追究,不代表一直不会。大堂伯可明白小侄的意思?”别惹他,否则后果自负。孟广孝嘴唇哆嗦着,心中有鬼,再不敢多言离开祠堂,孟清和同族老道出了自己的打算,若想孟清海活命,孟广孝和孟刘氏自会看着他,两天一次的宣讲大诰,同时为他打响名声,足以困死他。为孟清海宣讲大诰的人选早已经选好。在北平保卫战中断了左手的巡检和两名受过刀伤的壮丁,肯定乐于帮助孟大郎重塑三观,重新做人。想继续兴风作浪?行,只要能舍得性命。到时不需孟清和出声,族人自会动手,哪怕将他们父子从族谱上除去,孟清江也能摘出来。仁至义尽,只需四个字,足够了。孟重九和族老们商议过,同意了孟清和的处理办法。当天,孟广孝一家就被放了出来,安置回家。又见过孟王氏,孟清和便启程返回。燕王府内,朱高炽拿起笔又放下,心中一直摇摆不定。孟清和之前帮了他不少忙,去德州也立下了大功,把这件事推给他,是不是有点不太好?草原正乱成一锅粥,去了未必能平安归来。正举棋不定,门外响起了王安的声音。“世子,王爷召见。”朱高炽一狠心一咬牙,大不了多为他派些护卫,为了父王的大业,牺牲一两个人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只要能成功招揽一两个部落,绝对是份不小的功劳。孟清和之前也同朵颜三卫打过交道,提出弱化北元的也是他,这件事交给他最合适!朱高炽做了决定,起身去见燕王。正返回城内的孟十二郎突然背后一阵发寒,心中不妙的预感越来越强烈。是有人在算计他?还是打算坑他?第七十三章 燕王的决定燕王府,承运殿暖阁内,朱棣一身大红亲王常服端坐在上,世子朱高炽恭立在朱棣跟前,将定好的计划详细道出。“儿认为,应尽快遣人出边,收拢草原部落。队伍人数不需太多,可设正、副使各一人,护卫若干,携带盐和茶叶等,假作商队以防有失。携带之物可赠送部落首领,以利诱之。残元正在内乱,部落之间混战不休,势力日渐削弱,趁此良机引部落内迁,是为良策。”在燕王面前,朱高炽侃侃而谈。北平守卫战之后,燕王更加重视这个长子,也让朱高炽愈发自信。燕王听得认真,不时询问两句,朱高炽说得愈发详细,底气也越来越足。道衍坐在一旁,半合着双眼,轻轻捻动佛珠,一直没有出言。朱高炽说完,燕王没有马上点头,而是问道衍,“大和尚认为此计如何?”“世子高才,此计大善。”道衍说道,“正使人选,世子可有考虑?”朱高炽道:“此计实乃燕王后卫佥事孟清和所献,孟佥事可为正使。”“孟清和?”“正是。孟佥事于招揽朵颜三卫一事上立有大功,为人机敏果决,行事有章法,且为献策之人,应可当此重任。”燕王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着膝盖,“倒也可行。”道衍却轻轻摇头,“王爷,不可。“朱高炽眉头微皱,在燕王跟前,道衍的话一向管用,只要他不同意,正使人选就要再议。“大和尚认为不妥?”“回王爷,孟佥事献此良策,为人聪敏可用,世子荐他为正使定是多方考量。然,”道衍顿了顿,“尚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孟佥事虽有才,然未及弱冠,经验尚且,对残元大漠未必了解。”道衍和尚见燕王脸上闪过一抹恍然,继续说道。“贫僧认为,此行当派一了解当地风俗及部落纠葛之人,官职为何暂且不论,最好为王爷近身之人。”“近身之人?”“当可显示王爷亲近之意。”“大和尚此言有理。”说到底,朱棣只是个藩王,派出“使节”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官职再高也比不上朝廷,打出名号也够不上品级。不如派遣身边之人,更显得有诚意。再者,北元风俗不同明朝,出使之人言行皆应谨慎。各个部落三天两头的打上一仗,不了解部落之间的敌友关系,不知道上门做客的规矩,会遇上不小的麻烦。前脚刚与一个部落首领交好,后脚踩进敌对首领的帐篷里,不知情的各种拉关系,还想奶茶烤肉的招待?扫地出门是客气,脾气火爆点,直接操刀子砍人都有可能。得罪的部落多了,这就不是去招揽人手,而是给朱棣结仇了。道衍一番解释,燕王深以为然,朱高炽脸上不由得显出一抹惭色。“儿未曾考虑这么多,险些误了父王的大事。”朱高炽一向谦逊,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立刻开口认错。在老爹跟前丢了面子不算什么,梗着脖子坚持完全没必要。“你处事经验尚浅,一时想不周全也无大碍。”燕王没有责怪朱高炽,反而安慰了他几句,温声道,“先下去吧,正使人选,孤自会考量。”“是。”朱高炽退出了暖阁,看着房门关上,才转身离开。暖阁内,朱棣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没好气的哼了一声,“大和尚是故意的?”“非也。”道衍摇头,“世子心急了些,本意是好的。贫僧只是点播些许,王爷明鉴。”“是吗?”朱棣放下茶盏,同意了道衍的话,“是急了点,倒是比温吞要好。北平一战,到底是长进了不少。搁在平日,他推举的人也算不错。”道衍捻着佛珠,没点头,也没表示反对。人已经摘出来了,多说无益。静静思索片刻,朱棣吩咐候在一旁的郑和,“去叫侯显过来,另派人将杨铎从真定召回,越快越好。”“奴婢遵命。”洪武二十九年,燕王北征沙漠,侯显以内宦随军,表现果敢勇猛,很快获得朱棣的赏识,被召至身边听用。那时,郑和才刚刚崭露头角。侯显有辩才,个性刚毅,熟通蒙藏语言,曾深入北元腹地,了解当地风俗,又一向对燕王忠心耿耿,绝对是最好的出使人选。“这个孟清和,”燕王迟疑了一下,“可让他做为副使?”“王爷,不若令杨同知为副使。”道衍和尚说道,“贫僧徒弟身子不好,恐会拖延行程。何况有侯显在,多他一个少他一个都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