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
作者:来自远方      更新:2023-06-16 05:15      字数:3259
  在山东练兵的盛庸接到旨意,皇帝表示,要粮给粮,要枪给枪,要人给人,必须在春季决战中打败朱棣!盛庸苦笑,皇帝决心如此坚定,是否能将不杀亲的命令先收回去?否则,士兵拼了老命也抓不住燕王。只要燕王平安无事,照样能带着麾下的将领造反不止,靖难不息。想归想,话却不敢说,也不能说。只能狠掐大腿,领旨谢恩。甭管能不能抓住燕王,兵要继续练,仗还要继续打。至于能不能打得赢,尽人事听天名罢了。北平城沈瑄伤好得很快,正月里便能下床行走。相比之下,朱高煦伤势虽轻,却因中毒的关系,恢复得慢一些。除轮值之外,孟清和大部分时间都围着沈瑄转悠。刘大夫诊脉,他看着。医户换药,他守着。沈瑄用饭穿衣,也要搭把手。理由光明正大,沈指挥伤重,部下应该勉尽所能。“卑职在军中伤病,全仰赖沈指挥照顾,如今不过是报偿一二。”睁着眼睛手瞎话,当真是一点也不脸红。孟清和挠挠下巴,没办法,说出真相的后果实在难以想象,还是善意的谎言更能为人接受。燕山后卫的军汉们被孟清和感动了,孟同知果然是讲情义的真汉子,纯爷们!燕王也称赞孟清和是个知恩不忘报的仁义之人,燕王妃又给下了不少的赏赐。只有道衍和尚一言未出,看着忙进忙出的孟十二郎,敲着木鱼笑得高深。几次下来,孟同知基本是望道衍而旋走,实在是这和尚笑得太渗人。朱高煦躺在床上,朱高燧闲得无聊,不能随军出征,让他跟着世子办事又不情愿,干脆也缠上了孟清和。名义上是为探望新鲜出炉的义兄,顺便和义兄讨教一下兵法。实际上,却是想听孟清和口中的番邦故事。朱高燧一直记得孟清和提及的那个老者,也惦记着为老者立碑。可惜没等请示燕王,先被燕王妃给否决了。燕王妃巾帼不让须眉,见识自然非凡。老者身份不明,姓氏是否为真都难以确定。这样的人怎么立碑?他日真能找到老者口中的作物,再为其正名亦可。听朱高燧转述,海外之土和多产作物似真有其事。既有真腊爪哇等番邦,那盛产土豆玉米等物的美洲应也存在。若能寻得土豆等物,当是利得天下的好事。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此时也非最好的时机。听了燕王妃的教诲,朱高燧心中顿悟,想起孟清和提及的开创家业一说,对他更生好感。于是,孟十二郎照顾沈指挥之际,还要费精力应付朱高燧。好在世子那里没再抓壮丁,否则他真不晓得日子该怎么过。盯着沈指挥用过药,敏锐察觉情况不对,孟十二郎立刻倒退一步,却还是被沈瑄扣住了腰,拉到怀里,尝了一嘴的苦味。自从沈瑄醒来,每次吃药都要来这么一遭。口头抗议?压根没有。武力反抗?每次都被镇压,何况,以他的武力值,哪里是沈瑄的对手。好言好语的商量,结果很可能是被拉到怀里上下其手。总结沈指挥养伤的日子,孟清和最深的感触,沈指挥像头狼,他是狼嘴边的肉。不知原因,一直没扯碎吞掉,却是隔三差五的尝一下味道,貌似在考虑从哪里下口最好。摸摸被留了个牙印的肩膀,孟十二郎生生打了个激灵。活了两辈子,他第一次有这种感觉。绝对的力量对比,手腕被扣紧,整个人都被锁住,望进漆黑的眼眸,只余心悸。必须承认,这种感觉使人颤栗。看看依旧没多少肉的小身板,好吧,他承认,自己只有被颤栗的份。沈瑄侧过头,蹭了一下孟清和的脸颊,手指挑起他的下巴,“十二郎在想什么?”“想很多。”孟清和顺着下巴上的力道仰起头,看着俯视自己的美人,“指挥,你身上的伤还没好。”“我知道。”沈瑄又啄了一下孟清和的嘴唇,见他因汤药的苦涩皱眉,低低的笑出了声音。“……”这是调戏还是纯粹的欺负人?怎么想,都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心酸中,孟十二郎再次怀念上辈子的好身材。奈何怀念终究只能是怀念。呜呼哀哉。悲哀时,忽听门外传来朱高燧的声音,孟清和连忙起身,扣在腰上的手臂却纹丝不动。“指挥?”沈瑄低头,如玉的面容带着浅笑,“终有一日,十二郎要习惯的。”习惯?孟清和有点傻眼,甚至忘记了挣扎。指尖探入衣领,挑起一段锦绳,送到唇边,黑眸盯着孟清和的双眼,“十二郎不曾想过?”朱高燧已经到了门口,房门开启的吱呀声在耳边不断扩大。孟清和张张嘴,根本发不出声音,他有点被吓到了。沈瑄终于松开了手臂,看着孟清和,黑眸中闪过笑意,借着屏风的遮挡,啄了一下他的鼻尖,“吾欲与十二郎白首,十二郎当真明白?”屏风外,朱高燧兴冲冲说道:“沈指挥,孟同知,我又来讨教了。”屏风内,沈瑄直起身,乌发墨眉,纻丝蓝袍,修竹如玉,君子雅然。只有孟清和石化当场,他想同沈瑄在一起,也想过各种困难,但沈瑄预期达到的目标,比他的设想高出无数个百分点。僵硬的随着沈瑄行礼,口中应着朱高燧的话,孟同知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天边。比起大明的侯二代,他果真是一点也不够看吗?建文三年,三月燕军与南军同时做好了大战的准备。张玉战死后,沈瑄被任命为中军大将,张辅、郑亨为副。有拼杀出的凶名,加上燕王义子的身份,军中无人不服。朱能将左军,右军主将李彬战死,安陆侯吴杰奉命顶上,徐忠领前军,房宽仍将后军。鉴于房宽在白沟河之战中的表现,朱棣本想将后军交给谭渊。又经东昌之败,为了稳定军心,房宽才没被撤下。但他清楚,如果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不能好好表现,后军主将一职仍要退位让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不想落到何寿邱福一样的待遇,房宽就必须操起家伙同南军拼命,没有其他选择。南军方面也已摆好了阵势。燕王率军抵达滹沱河时,盛庸已在夹河立下营盘,平安率军从真定出发,驻师单家桥。燕军前锋过陈家渡,两军相聚不过四十里。燕王派出游骑探查盛庸大军情报,随军出征的孟清和主动请命,却被沈瑄无情的打了回票。看着彪悍的边军骑兵和敦实的蒙古汉子,孟同知摸摸鼻子,好吧,他去负责后勤。辛巳,两军列阵夹河。盛庸排出以火器和弓弩为中心的战阵,即便无法再诱燕王进阵,却足以克制燕军的骑兵。战阵前有特制的立盾,盾牌后的南军哼着小曲,轻松射击敌人。只要燕军敢往前冲,绝对的铁珠弩箭招呼,来多少杀多少。一次冲锋,倒在阵前的燕军骑兵尸体就有上百具。燕军也用火铳与弓箭回击,却都被阵前的盾牌挡了下来。燕王亲自发起冲锋,结果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成了敢死队,敢于往前冲,也敢于被南军杀死。盛庸打定了主意,骑兵冲锋,南军绝对不是燕军的对手。既然不能在对冲中取胜,那就干脆和敌人拼消耗。摆出这样乌龟壳似的防守阵型,不能把燕王磨死也能把他逼疯。燕王的确无计可施,冲又冲不上去,射箭开枪都被盾牌挡住,用火炮轰倒是个办法,可为了大军加快速度,增强机动性,压根没带几门火炮,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局势对燕军十分不利,继续这样下去,怕会真如了盛庸的意。孟清和也看到了战场上的情形,盛庸果然厉害,这样的阵型简直是量身为燕军打造。碰上其他军队未必管用,可对上以骑兵为主的燕军,绝对是克星。想要攻破战阵,必须先突破那片盾牌。孟清和也想到了火炮,然后摇了摇头,随即,目光落在运粮车的长杆上,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顿时眼睛一亮。第八十九章 大胜夹河之战,燕军初战不利,南军士气大震。麾下部将纷纷请命主动出击,盛庸却坚决摇头。自家人知自家事,朝廷已是多次召集卫军,最有战斗力的步卒早在耿炳文和李景隆手里消耗殆尽。以如今二十万南军对战燕军骑兵,并无必胜把握,依靠战阵死守才勉强挡住骑兵的冲锋。盛庸的本意是将燕军拖入消耗战。陛下富有四海,燕王不过占据北疆苦寒之地,麾下士兵的确强悍,但粮饷补给却远不是朝廷的对手。依靠抢劫军粮又能维持多久?只要派重兵保护好粮道,燕王劫得军粮必定要付出相当的损失。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盛庸拼得起,朱棣不行。南军将领被初战胜利冲昏了头,显然忘记了之前郑村坝和白沟河的惨败。便是沧州之战,胜得也是相当不容易。身为南军主帅,盛庸必须时刻保持冷静。若是也和部将一起脑袋发热,这仗就没法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