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节
作者:来自远方      更新:2023-06-16 05:22      字数:3118
  刘大夫放下药箱,看向榻上的孟清和,搭脉之时,表情愈发严肃。一时间忽略了定国公和兴宁伯过于亲密的姿势。毫不意外,孟清和病了。疲累交加,加上受寒,烧得厉害。好在不是同成国公一样的症状,也不是让军汉们都扛不住的疟疾。刘良医开了药方,交给沈瑄,都是寻常的药材,大军中备得很足。“今夜发了汗,若能退热,当是无碍。只不过……”“刘大夫不妨直言。”“在下认为,兴宁伯应当休养,不宜继续随大军前行。”帐篷里陷入了沉默,沈瑄沉吟片刻,道:“此事本官自会斟酌。刘大夫暂且退下吧。”“是。”刘良医离开了军帐,亲自叮嘱医户熬药。沈瑄坐在榻边,带着薄茧的指腹,轻轻划过孟清和的脸颊,忽然被握住了。“我没事。”孟清和感觉用不上力气,仍是攥紧了手,大脑中仿佛有个声音在不停告诉他,不能放手,“照刘大夫说的,喝过药,睡一觉就好了。真的,我一直在用赵院判的丸药,都养好了。这次是不小心,下次不会了。”沈瑄没说话,定定的看着孟清和,黑眸中闪过莫名的情绪,突然俯身,覆在榻上,下巴抵在孟清和的颈间,轻轻蹭了一下他的脸颊。“国公爷?”“恩。”声音很低,孟清和心头揪紧,环住沈瑄的肩,用力抱紧。“我没事,真的。”所以,不用担心。“……恩。”两人都没再说话,直到亲兵的声音在帐外响起,汤药熬好了,沈瑄才撑起手臂。孟清和却是一边烧得迷糊,一边呲牙。无他,手臂麻了。药很苦,孟清和很想一口悶,架不住沈瑄一勺一勺的喂。不过三勺,脸就皱成了一团。良药苦口,用得着苦成这样吗?严重怀疑熬药时候加了黄连。“国公爷……子玉……我自己来!”美人再温柔也不成了。气氛什么的,温柔什么的,全都是浮云、谁说被美人喂药是享受?纯粹是遭罪,受苦!孟清和用最后的力气抢过药碗,入手滚烫,险些扣到地上。“小心。”沈瑄又把药碗接了过来,托到极稳。孟清和瞅瞅沈瑄,伸出手指,戳了一下碗边,指尖红了。“国公爷,不烫吗?”“烫。”沈瑄轻笑,低头吮去孟清和嘴角的药渍,“药要趁热喝才更有效。我知道苦,十二郎暂且忍忍。”勺子又递到嘴边,孟清和张开嘴,想起刚刚药碗入手时的热度,似乎,再尝不到一星半点的苦。一碗药喝完,孟清和的眼圈有些发红。或许生病的人都脆弱,不管不顾的抱住沈瑄,死活也不抬头。“十二郎,先松开。”就不松,爱咋地咋地!沈瑄干脆把人托起来,拥进怀里,药碗放在地上,军帐里的人不出声,除非有重大军情,亲卫不会擅自掀起帐帘闯入。“十二郎。”“恩。”“此次是瑄疏忽。“不是!”孟清和终于抬头,“我说过是我自己不小心。”“终究……”大手抚过孟清和的发,“是我想得不周。”孟清和想再说不是,却被沈瑄按在了怀里,“大军后日开拔,十二郎留下。”“留下?可……”“成国公虽无性命之忧,也不宜继续出征。十二郎留下,也当是为看顾成国公。”沈瑄略微压低了声音,“凭祥知县李庆青忠于朝廷,虽可托付,瑄却更信十二郎。”明知是托辞,却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历史上,成国公朱能的确是在大军攻入安南之前病逝,永乐帝辍朝五日以示哀悼,并追封朱能为东平王,谥号武烈。有了丁千户带回的新药,朱能的病情依旧严重,却熬过了生死关口,只要善加调养,不出意外,活上三四十年不成问题。但以当前情况,继续统领大军是不可能了,留在凭祥调养是最妥善的办法。“真要我留下?”“是。”沈瑄正色道,“一则是为十二郎养病,二则,大军过处,广西等地土官及番邦国主或请随军出征,或遣使来见,成国公重疴未愈,不便多费精力,随军将官朝臣皆有所短,或不能服武将,护无以说文臣。十二郎有勇有谋,当是最佳。”“……”话是好话,可他怎么总觉得不太对劲?是烧还没退,脑袋糊涂着,还是国公爷语言艺术过高,让他寻不出半点蛛丝马迹?再想不明白,话说到这个份上,孟清和也不好继续推辞,只能捏着鼻子,点头答应。留下就留下。以沈瑄的武力值,即使安南再蹦跶,也蹦跶不出什么幺蛾子。“我听国公爷的。”话落,孟清和眼一闭,躺倒。药劲上来,他开始犯困。看起来,汤药里不知有黄连,还有安眠成分。沈瑄轻笑,侧躺在孟清和身边,单手撑头,气息拂过孟清和的耳际,“十二郎。”孟清和双眼闭得更紧,摆摆手,睡觉中,勿扰。沈瑄干脆倒在了孟清和的身上,笑得愈发肆意。孟十二郎火大,侧过身,瞪眼,折腾病号,天理不容!越瞪眼,沈瑄笑得越厉害。仿似春风拂过,冰雪初融。笑容太过晃眼,孟清和早忘了回自己的军帐,重新躺下,眼不见为净,他忍!结果鼻子被捏住了、忍无可忍,不能再忍!孟伯爷恶向胆边生,力从胸中来,忽略了武力值的对比,腾身而起,全力一扑。结果十分显然,在国公爷的反制之下,孟伯爷从立扑变作了立仆。手脚都被困住,动也动不了,反倒是出了一身的汗,体内的热气似随着汗水蒸发,顿时轻快了许多。“可好些了?”沈瑄抵住孟清和的额头,丝毫不在意对方满脸的汗水,笑意染入眼底,“热退了些。”孟清和呆愣愣的回不过神来,手脚已被放开,很快又被裹在了被子里。沈瑄起身,令亲卫送来热水,拧了布巾,笑道:“伸手。”孟清和乖乖伸手。国公爷一边帮孟伯爷擦汗,一边笑得眉间舒展,哪里还有半点冷意。“好了,睡吧。”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孟清和老实躺下,半晌,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脖子耳根一起泛红。这一次,国公爷的笑声传出了帐外。负责主帅安全工作的亲卫交换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眼神,非礼勿听,继续单手按刀,威武雄壮,cos门柱中。翌日,孟清和热度全消,沈瑄升帐,召集将官,宣布不日进军安南的决定。午后,有锦衣卫携天子敕令飞马赶到。“敕征讨安南副将军队,定国公沈瑄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仍以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副将军,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率师征安南。”敕令之后,以敕谕激励众将,“昔日,皇考太祖高皇帝命大将军开平王常遇春,偏将军岐阳王李文忠等率师北征沙漠。开平王卒于柳河川,岐阳王受命,领诸将扫灭残元,终立不世之功勋。尔等宜取法前人,立志自强,同心共力,殄除奸逆。建万事勋名,以副朕之委托。”“臣等遵旨,吾皇万岁!”沈瑄为首,朱能也被人搀扶,面向京城方向叩拜。敕令送到,锦衣卫带上大军呈报的军情,再次驰马飞奔,烟尘滚滚,顷刻间不见了踪影。孟清和不免感叹,论知人善用,当推永乐大帝。若是杨铎和麾下校尉力士知道兴宁伯发出这番感叹,不知做何感想。毕竟,帮助锦衣卫开拓新业务的,正是兴宁伯本人。永乐四年十月丁未,定国公沈瑄率征讨安南大军,师发凭祥,过度坡,至垒关驻营。沈瑄着玄色盔甲,立大纛,鼓角齐鸣,望祭安南境内山川,告安南黎贼弑君虐民,侵扰临封,内侵上国之罪。参军李俊于关下痛斥安南二十条大罪,言上国天子震怒,命将八十万讨除逆贼,并言黎氏罪恶滔天,然天兵之来,只为讨伐逆贼,不祸及百姓。皇帝陛下已严令将士秋毫无犯。受逆贼胁迫官吏,若能幡然改过,仍各安原职,既往不咎。若死不悔改,视同逆贼,一概惩处。有各国之人在安南经商或被逆贼掳掠者,可悉赴军门自陈,即可护送还国。有愿留买卖者,可留。若能生禽黎贼父子送至军门者,重加爵赏。待扫除逆贼,当召国人耆老,寻求陈氏子孙,昭雪其冤,复其王位。上以副皇恩,下以慰尔民之望。简言之,跟着黎氏逆贼是没有好下场的,弃暗投明才是正道。大明派遣军队,是为帮助安南人民脱离逆贼的压迫,救民于水火。等到扫除逆贼,仍旧会寻访陈氏子孙做安南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