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节
作者:来自远方      更新:2023-06-16 05:24      字数:2740
  至此,天子亲卫大比武宣告结束。在比武中崭露头角的年轻将领和勇猛士卒不下三百余人。其中有五十八人被擢升,以陈纪为代表,三级跳的也不在少数。除被擢升调任,依个人表现,另有布帛宝钞赐下。钱多钱少在其次,关键是脸面!有人收获,自然也会有人失落。因表现不佳被降职贬谪的官军,数量一样不少。发往广西云南和交趾三地的不下百余人。永乐帝明言:“再有此类官军,均谪交趾。”事后,这道口谕以中旨发下。明朝的内阁制度尚未完全确立,文渊阁七人只相当于天子的机要秘书。天子的中旨发下,没人敢不当一回事,有不开窍想以身试法的,十有八九会先一步前往西南边陲体验生活。宫中比武结束,朱棣带着朱瞻壑去了坤宁宫。朱高煦和朱高燧商量一下,请示过老爹,跟着赵院判一同前往兴宁伯府探病。“父王,我也想去看少保。”相处时间不长,朱瞻壑对孟清和的好感却是蹭蹭飙升,连孟清和本人也感到意外。他到底是怎么得了汉王世子的眼缘,难道是在课堂上讲故事的缘故?孟十二郎委实不解。虽然朱瞻壑是皇孙,汉王世子,每次见到孟清和,仍坚持行弟子礼。起初,孟清和很不适应,最后是永乐帝发话,言朱瞻壑的礼,他受得,孟清和才渐渐开始习惯。天地君亲师,尊师重道一直是国人的传统。能让师傅跪着讲学的,也只有辫子朝干得出来。师长跪在学生面前,还谈什么尊师,什么重道?画虎不成反类犬,披上文明的皮,骨子里依旧是“主子”“奴才”那一套,着实是可叹,可笑、可惜,朱瞻壑出宫探病的请求没有获得许可,只能眼巴巴的瞅着父王和王叔离开,泪珠在眼眶里滚啊滚,生生看疼了徐皇后的心。“瞻壑,到皇祖母身边来。”“皇祖母……”年画娃娃扑到徐皇后怀中,到底是哭了。朱棣皱眉,刚想说身为朱家子孙,怎么能说哭就哭。马上被徐皇后瞪了一眼,豆丁大点的孩子,还不许哭?这叫什么道理!太座威压之下,永乐帝败退。惹不起,只能躲了。“朕还有政务未处理完,晚膳时再来。”猛人朱棣,很不猛人的遁了。徐皇后起身送驾,朱瞻壑一边揉眼睛,一边行礼,“送皇祖父。”奶声奶气,带着苦音,礼仪却一丝不苟。朱棣到底心软了,摸着朱瞻壑的发顶,“明日,让你父王带你去伯府。”水洗过的大眼睛瞬间亮了。朱棣咳嗽一声,“朕走了。”徐皇后拉着朱瞻壑的小手,笑靥如花,“恭送陛下。”朱棣又咳嗽一声,这次是真走了。从背后看去,腰杆挺直,耳朵却有些泛红。永乐帝走后,徐皇后弯腰,用丝帕擦过朱瞻壑的还沾着泪水的脸,柔声道:“你皇祖父说的对,身为朱家子孙,不能动不动就流眼泪,你父王小时候就没这样。”朱瞻壑脸红了,愈发讨人喜欢。“谢皇祖母教诲,孙儿一定改。”徐皇后的心都快化了。“这就好了,晚膳想用些什么?皇祖母让人吩咐膳房……”从坤宁宫出来,朱棣一路回到奉天殿西暖阁。通政使司封存送上的奏疏已摆在御案之上。侯显奉命随船队二度下西洋,近段时间,一直工部和宫内两头奔忙,在朱棣身边伺候的时间少了。郑和王景弘开始轮班,争取二下西洋之前,猛刷天子面前的存在感。将身边最得用的三人都派遣出去,朱棣也是不得已。海外大陆的让他神往,各种高产的农作物更是让他念念不忘。为了早一日寻找到通往这片陌生土地的航路,大明需要一支经验丰富的航海船队,更需要能担当起重任的大使和领队。郑和是最佳的人选。王景弘和侯显作为替补,也需要多次出航,方能累计经验。一旦郑和不能继续担当重任,有这两人在,航海自不会突然中断。心中一直惦念着派遣船队出航和北疆诸事,翻开奏疏,朱棣竟一个字也看不下去。干脆将奏疏扔到一旁,开口道:“郑和。”“奴婢在。”“两月后出航,送各番邦使臣归国之事,交给侯显即可。你可领船队东行,遇有番夷船只,当多方探查海外之事。”“奴婢遵命。”“船队带回的海图朕看过了。”朱棣道,“日前,兴宁伯献上海外舆图,朕已令人临摹,你可随船携带。”“是。”郑和道,“奴婢定然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恩。”孟清和绘出的舆图已交由兵部重绘,并参照宋元时期留下的海图进行完善。孟清和刻意忽略的非洲也被增添上去。虽然大陆的形状不对,位置却不差多少。有了郑和带回的航海图,南洋的岛屿也陆续增添上去,成图的效果相当惊人。随着船队一次又一次出航,这幅舆图将更加完善,先欧洲人寻找到新航路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奴婢还有一事禀报陛下。”“何事?”“航行途中,船队曾遇到大食商船,还有少数红发夷人。其中有与海贼陈祖义同流合污者,被擒获之后,缴获少量火铳火炮,还有船帆的制造技术,依奴婢之见,均有可借鉴之处。”“哦?”提起火器和造船,朱棣来了兴致,刚要再问,殿外有宦官禀报,锦衣卫指挥使杨铎求见。“叫他进来。”此时求见,定然不是寻常事。杨铎进殿行礼,没有多言,直接呈上贵州送来的急报。看过条子上所写,朱棣表情瞬进一变,虎目泛出冷光,“确实查证过了?没有出入?”“回陛下,两拨人都查过,确定了。”“好,当真是好!”朱棣猛的一拍桌案,将案上的奏疏全部扫落在地。解缙调任贵州布政使司右参议,未见贵州镇守镇远侯顾城,却乔装改扮,转道普安州去见了平王!他想做什么?平王又想做什么?他们眼里可还有他这个天子?!“镇远侯可知此事?”“尚无确切消息。”“恩?”“据下边回报,镇远侯病了。而且……”“说!”“自平王就藩普安州,似对佛法产生了兴趣,时常会请高僧入王府一叙。”话音刚落,一声钝响,御案险些被朱棣踹翻。“混账!”他在京城下诏严查寺庙,他的儿子却跳出来扇他巴掌?!好,当真是很好!朱棣猛的抽—出宝剑,用力砍在桌案之上。兴宁伯府孟清和以为自己只是睡眠不足,赵院判诊脉之后,却给了他开了方子,叮嘱他一定要每日服用。“少保旧疾难愈,需要调养。”孟清和皱眉。又是旧疾。听得多了,他都有些无奈了。身体是他的,他也想好好调养,可情况不允许,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辞职回家,万事不管了吧?“院判所言,我一定照做。”赵院判点头,除了汤药,又给孟清和留下了两瓶丸药。该说的他都说了,怎么做,只能看兴宁伯自己,旁人是使不上多少力气的。如果定国公在,或许会好点。算算日子,定国公该班师回朝了吧?送走赵院判和探病的朱高煦朱高燧,孟清和动笔写了条子,让亲卫送去五军都督府,告假两日。正打算休息,有家人来报,“伯爷,伯太夫人的家书送到。”家书?孟清和坐起身,“进来。”家人推开门,走进内室,将刚到的书信送到孟清和手中。“下去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