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节
作者:来自远方      更新:2023-06-16 05:25      字数:2858
  “十二郎在想何事?”孟清和推开药碗,不想说话。抵挡不住国公爷的美色,脑袋冒氢气这种事,岂能说得出口?沈瑄挑眉,“十二郎不愿告知?”孟清和磨牙,“国公爷真想知道?”“自然。”“那好。”孟清和点头,悍然道,“国公爷俊美无匹,天下无双,吾甚钦慕,每见,面赤耳红,心中砰然,不免神飞。”沈瑄:“……”继续悍然,“此乃实言。”沈瑄:“……”坚持悍然,“肺腑之言!”如果不是担心刺激太大,沈瑄暴起,不好收场,孟清和还会背两段诗经。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多真实的写照。不过,仅是一句,后果也超乎预期。孟十二郎陷在榻上,追悔莫及。如无意外,恐有三日要卧床不起。翌日,定国公神清气爽出门上朝。兴宁伯一觉睡到午后,醒来时,沈瑄已经回府,还带回了两位贵客。平王世子朱瞻基,汉王世子朱瞻壑。皇孙莅临,换成别家,定是如临大敌,提前清场,生怕出了半点差错。如果从哪个犄角旮旯冒出一个半个心怀叵测之徒,冲撞了皇孙,全府都要跟着倒霉。定国公府却没这样的规矩。自兴宁伯移居,皇帝的儿子和小舅子隔三差五跑来蹭饭,国公府众人早已锻炼出来,见怪不怪。朱瞻基和朱瞻壑是微服出宫,除了随身伺候的宦官,只带数名护卫。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有定国公在,连护卫都可以省略。京城内外男女老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定国公是猛人中的猛人,文章武功一样无敌。胆敢找定国公的麻烦?不比被请去锦衣卫北镇抚司喝茶聊天轻松多少。朱瞻基出宫的次数不少,虽未到过定国公府,表现总未出格。朱瞻壑却满是好奇。出宫时,还惦记着父王朱高煦。朱高燧凑热闹,也想跟过来。中途却被徐皇后叫去,朱高煦死拉住兄弟,趁机脱身。开玩笑,和定国公切磋武艺?他没找揍倾向。以为是皇子亲王就会被手下留情?做梦更加实际。揍得狠了,顶两个黑眼圈回宫,父皇八成还会说,揍得好!然后挥舞着鞭子,再来一顿好揍。幸亏朱高煦和朱高燧没跟来,否则,孟清和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脸红到耳朵鼻孔一起冒烟。朱瞻基和朱瞻壑被请到东厢,孟清和换了便服,笑容和蔼,“见过世子。”“少保不必多礼。”说完这句,朱瞻基就不再开口。朱瞻壑没那么多顾忌,开口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可以听出,他很关心孟清和,是真正当做长辈的关心。“劳世子担忧。下官只是旧疾复发,用了药,三五日当好。不敢带病入宫,方才停了授课。”孟清和笑道,“后日,赵院使过府为下官诊脉,若无大碍,会继续为世子授课。”“少保说的可是真的?”“自然。”朱瞻壑仍是担心,“如果少保再不好,就让赵院使施针。”孟清和:“……”这小孩怎么总想着让人给他扎针?两人说话时,朱瞻基始终没有插言,直到朱瞻壑静了下来,捧起茶盏润口,才郑重说道:“孤想学习海外之事,欲同王弟一起听少保授课,不知少保可否答应?”听他讲课?朱瞻基很谦逊,语气十分温和,孟清和却意外想起了数年前的那场宫宴,那时的朱瞻基,是最受永乐帝宠爱的嫡长孙。“世子想知晓海外方物?”“是。”朱瞻基点头道,“若得皇祖父允许,孤成年在之后,还想乘船出海,看一看少保口中那片广大的土地。”孟清和没有马上答应,而是问道:“世子可禀报了陛下?”“孤已请示过皇祖父。”朱瞻基道,“皇祖父言,想得少保倾囊相授,孤要自己努力。”这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是让他顺着朱瞻基的意思,告诉他海外的世界,还是托辞婉拒?沉吟半晌,孟清和深吸一口气,决定答应朱瞻基的请求。“每逢达初五,初九,世子可到文华殿,下官将为两位世子讲授海外之事。”“多谢少保!”达成所愿,朱瞻基十分高兴,起身向孟清和行礼。孟清和没有受全礼,让开之后,郑重还礼。毕竟不是师徒,对永乐帝的决定也只是猜测,还是谨慎些好。朱瞻基和朱瞻壑没有留在国公府用膳,停留不到一个时辰,就被送回了皇宫。人是沈瑄带来的,自然要由他再送回去。孟清和力气用尽,沈瑄离开后,又歪到了榻上。很累,脑子却不停的转动。汉王世子,平王世子,永乐帝,三位亲王,大明,海外……越想越是头疼。皇家内部的事,做臣子的搅合进去,绝没有好果子吃。沈瑄尚且看三步才走一步,他有多大能耐,充当两位世子的老师?不答应?苦笑一声,这事是他不答应就能躲开的吗?原本,他不需事事都做考虑,这样很容易钻牛角尖。可孟清义回来了,重办户籍,无论是入民户还是军户,孟家都不再只有他一个男丁。孟清和闭上双眼,手指轻轻敲在腿上。一等伯可以世袭。不过,无论是过继还是孟清义有了儿子,他都不打算让家人袭爵。遇到合适的机会,天子颁下的铁券也要主动交还。如果孟清义没有回来,铁券还能留在家中,但他回来了,很多事都会因此发生改变。“难啊。”捏了捏额角,叹了口气。历史上,朱棣做了近二十年皇帝。如今,历史正悄然发生改变,朱能活下来了,徐皇后也未病逝,朱棣向朱元璋看齐,再做二三十年的龙椅应该没太大的问题。永乐六年,皇太子仍旧未立。朱高炽改封贵州,朱高煦和朱高燧被封到了北疆。安南成为了交趾,辽东的炮声响起,归附的女真部落,前锋已攻入朝鲜。孟清和知道的,不知道的,历史上发生过的,未发生过的,都在时空的画卷上泼洒下浓墨,也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他的生活。最让孟清和担心的是,以他的健康状况,是否能活过这个时空的永乐帝?如果不能……想到这里,孟清和垂下眼眸,对接下来要做的事,进一步坚定了决心。第二百零四章 兴宁伯再发威一永乐六年六月壬戌,夜色中,南京城北突发轰鸣之声,地动山摇,火光瞬间照亮天空。崩裂声中,整条街道从中裂开,像是巨兽张开的大口。房屋成排塌陷,百姓被巨响惊醒,许多人身上只着中衣从屋中逃出,在地动中,站都站不稳,满脸的惊惶。有赤着膀子,满脸尘土的汉子,逃得一命,却不见妻儿老母,顾不得脚下的晃动,爬也要爬回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屋。“娘!”“爹!”天色渐亮,脚下的震动也渐渐停了。城西火药局内,大使和副使满脸焦急,指挥着匠户和军丁查看存储火药的仓库。“危险!快让开!”装着火药的罐子被突然掉落的瓦石砸碎,擦撞起火星,轰的一声,火光充天。距离最近的数名匠户瞬间发出惨叫,捂着脸颊胳膊,倒在地上痛苦的翻滚。“快灭火!”大使和副使心急如焚,若是仓库起火,整个火药局都得赔进去!“快啊!灭火!”饶是两人喊哑了嗓子,爆裂声仍不断响起。虽然库中存放的火药不多,火势起来,仍无法扑灭。熊熊烈火开始蔓延,受伤的人越来越多,大使和副使不得不带人逃出,火药局很快陷入一片火海。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分别遣人前往城中各处,灭火是其一,救人更为重要。锦衣卫南北镇抚司灯火通明,杨铎策马,亲自率人前往城北。自永乐元年,应天十八府,河南山东等地,地震,大水,、和蝗灾轮番出现,受灾百姓不知凡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