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节
作者:来自远方      更新:2023-06-16 05:26      字数:3090
  就在这时,带头冲锋的阿鲁台突然感到一阵心悸,似乎有些太顺利了……纵然人困马乏,也不该这般不堪一击。倒像是故意让开一条路,放对手进去。似乎在证实阿鲁台的预感,明军忽然一改颓势,重新列阵,将冲锋的鞑靼骑兵悍然截断。“不对,有诈!”阿鲁台暗道一声不好,只可惜,他警觉的太迟。轰!轰!轰!炸雷声骤然响起,铁球凌空砸落,留在明军阵外的鞑靼骑兵瞳孔紧缩,惊骇欲绝。听到炮响,奋力在阵中拼杀的阿鲁台,面色惨白如纸。“神机营,快退!”嘶吼声被炮声彻底掩盖。三轮炮击之后,哀鸿遍野。鞑靼骑兵不及重组阵型,明军骑兵的号角已然吹响。映着正午的烈阳,上万匹战马,势如奔雷,席卷而至。马上骑士皆着朱红袢袄,一手持缰,一手持弩,弩弦争鸣,破空声密集如雨。被箭雨笼罩的鞑靼骑兵来不及躲闪,纷纷从马背落下,溅起一地染血的沙尘。土剌河的水,注定被鲜血染红。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胜二永乐七年六月,一骑快马驰入北京城。不久,征讨鞑靼大军的捷报传遍整个京城。“天军大胜,斩首三万余,俘虏五万余。缴获战马万余,牛羊无算。生擒鞑靼太傅右丞相马儿哈咱,太保枢密知院脱火赤。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仅率千余骑兵向西逃窜,鞑靼太师阿鲁台于乱军中走脱,不知其踪,计已北逃。战后清点,鞑靼溃散死伤者甚重。”一封战报,不足白字,永乐帝却读了一遍又一遍。“好!”大手猛的拍向桌案,笑道,“辉祖不负朕所托,得此大胜,彰大明之威,果为中山王之后!”高兴之余,朱棣召见了驰送战报的军卒。人是锦衣卫指挥使杨铎带来的。换身衣服,洗漱一番,实打实的锦衣校尉,不打半点折扣。用锦衣卫传送文书,是孟清和的主意。跟随大军出征,就要听从主帅调遣。勉尽其能,物尽其用,不算过分。事实证明,锦衣卫的脚程的确是出了名的快,捷报入京的时间比预期早了两天。校尉听宣顺天门,见到天子,抑制住激动,纳头便拜。杨指挥使说得对,这是机会,是晋身的良机。即使是北镇抚司中的同知,佥事,兢兢业业五六年,也少有面圣的机会。他一个微末校尉,仅凭传送捷报,便能得道天子召见,合该找个地方偷着乐才对。当然,更应该感谢兴宁伯。如果不是兴宁伯提议,征讨大军总兵官,堂堂魏国公,皇帝的大舅子,知道他是哪颗葱?“卑下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平身。”朱棣心情大好,看什么都顺眼。托赖此人长得憨厚,一脸的正气,声音洪亮,好心情又上了一个台阶。天子亲军,当如是!事实上,孟清和也曾感到吃惊。锦衣卫是天子打手,没错。北镇抚司能止小儿夜啼,是大明皇家侦缉情报部门,一样没错。可自锦衣卫指挥使杨铎以下,同知,佥事,千户,校尉,个顶个的相貌堂堂,威武雄壮,不少还是功勋之后。连力士帮闲都是良家子出身,经过严格筛选,想找出一个长相对不起社会的都难。这同东厂西厂的大面积撒网,三教九流均包完全不同。该说纯爷们的审美果真不同?以明初锦衣卫的外表指数,只有大汉将军和旗手卫尚能比一比,其他天子亲卫,诸如金吾卫,羽林卫,容仪卫等都要靠边站。论综合素质,旗手卫更是只能蹲到墙角画圈圈。天子二十六卫大比武,锦衣卫旗手卫,一个正数,一个倒数。出彩的正在北疆西南斩获战功,末流早接替孝陵卫的弟兄去守卫皇陵了。“此战大捷,全赖将士用命,待班师回朝之日,朕必亲迎。”校尉被叫起,也不敢抬头,只能皇帝说什么,他应什么。好在问起大战情形,都能一一答上,口吃算是流利,没扫了皇帝的兴头。因表现尚佳,还得了赏赐,五锭宝钞。“大军班师,主帅必定请功,届时再行封赏。”简言之,这五锭宝钞是额外赏赐,不算在战功之内。“谢陛下恩赏,陛下万岁!”校尉再叩头,激动得满脸通红。直到退出殿外,被风一吹,火热的情绪渐渐冷却,还却是忍不住想蹦高。不能蹦高,只能攥紧拳头,觅到角落无人处,用力挥舞了两下。发达了,这下发达了!经天子召见,回到北镇抚司,他的官职必定会升上一级。运气好的话,被调到指挥使身边听用也有可能。想想跟着杨指挥使办差的弟兄,最差也是个千户。如同知纪纲,还是半路出家,现如今怎么样?谁不高看一眼?如能得杨指挥使重用,前途必定无可限量。思及此,校尉心中又是一热。一同随军出赛的卫中兄弟说过,兴宁伯是贵人。只要能得兴宁伯的青眼,飞黄腾达只在早晚。回想起来,此言果真非虚。校尉离开后,朱棣放下捷报,翻开杨铎呈上的条子,好心情渐渐消失。半晌,朱棣冷笑一声,道:“又是普安州?”“回陛下,据探子回报,贵州境内出盗贼,普安州,镇宁州,安顺州均发现贼踪。官军两次围剿,擒杀千余人,却被贼首走脱。”“平王府和此事有关?”“臣不敢妄言。”杨铎道,“但贼首是在普安州失去踪迹,官军遍寻不得。”朱棣没有说话,面色愈发阴沉。“胡濙是怎么回事?”“回陛下,胡侍读奉陛下命,寻访仙人踪迹,于四月抵贵州境内,五月达普安州,已停留数日。”“没去平王府?”“并未。但……”“讲!”“平王似染瘴疠,重病卧床,平王府正在寻医。”朱棣沉下目光,一下下敲着桌案,“此事,平王没有上表。”藩王染病,又是皇帝亲子,自当上表,请太医前往救治。虽然朱高炽种种行为为朱棣不喜,但父子天性,朱棣终究不会坐视儿子重病,不派人救治。况太医院赵院使和两位院判都对治疗瘴疠颇有心得,刘院判还曾随军入安南。确为染上瘴疠,就该尽快上表。拖到现在,到底是什么心思?沉吟片刻,朱棣脸色愈发难看,朕的好儿子!杨铎垂首,不发一语。“罢。”朱棣冷声道,“平王不上表,朕只当不知道。乱贼一事交由贵州宣慰司,务必擒到贼首,死生不论。有藏匿隐瞒逆贼踪迹者,与逆贼同罪。为官者,罪加一等。”“是!”“再遣人去普安州,见到胡濙,问他事情可有进展。寻访仙人乃是大事,不可延误。朕等着他的消息。”“臣遵旨。”杨铎应诺。“退下吧。”“臣告退。”杨铎起身,倒退出了殿外。殿门开启,重又合拢。刹那的阳光洒入,独坐案后许久,永乐帝猛然间起身,将案上的奏疏全部扫落在地。杨铎呈上的条子,更被撕成了碎片。杨铎没有回头,步下石陛,仰首,睫毛微动,略薄的唇,勾起更凉薄的弧度。一身大红锦衣,却感受不到任何温度,只让观者从骨子里发寒。殿中伺候的白彦回跪伏在地,恨不能化成一块地砖。平王到底是怎么想的,竟是防着天子?当真是糊涂!父子,君臣。一旦为外界所闻,是让世人怀疑平王不孝不仁,猜疑长辈,还是攻讦天子不慈残暴,被自己的儿子提防?想到种种可能,白彦回眼前发黑,头垂得更低。触及地面,额前一片冰冷,领口却被汗水浸湿。在暖阁听课的朱瞻壑,得知北疆大捷的消息,立时坐不住了。大军胜利了,少保是不是该回来了?虽然夏尚书是皇祖父定下的师傅,博学多识,要尊师重道,不能说师傅不好,可他还是更喜欢听少保授课。朱瞻壑明显溜号,夏元吉咳嗽两声,板起面孔,“字尚未写完,世子当专心,不可走神。”“夏尚书,孤想去见皇祖父。”朱瞻壑仰头,眼含期盼,“大军得胜,孤有事想请教皇祖父。”“今日课程未完。”夏元吉摇头,有问题,课后可以问。想翘课?坚决不成。“孤明日多习字半个时辰。”“世子当知,今日事应今日毕。”“此言不假,但孤也知事有例外。”顿了顿,朱瞻壑对着胖乎乎的手指,“夏尚书也讲过,事急从权。”“世子,这句话不当如此用。”“夏尚书,只此一次?”白胖的年画娃娃,水汪汪的大眼睛,无比的讨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