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节
作者:来自远方      更新:2023-06-16 05:26      字数:3367
  “啊?”太平不解,“不该直接到明朝京城,面见明朝天子,当面讨赏?““不能这么做。”马哈木吸了一口水烟,“别问太多,照我说的办。到时,封赏定然不少。”“可……”太平还是不明白,马哈木无奈,知道不说清楚,这个兄弟肯定要钻牛角尖。“别忘了,明朝视鞑靼为眼中钉,对瓦剌也未必能纵容多久。”“可汗是说?”“北元已不复存在。兀良哈彻底归顺了明朝。此战之后,鞑靼再难恢复往日雄风。瓦剌太过张扬,会有什么下场?”太平不说话了。帐中的大小头目也沉默了。“韬光养晦,示人以弱,这还是从汉人身上学来的。”马哈木盘膝坐着,如鹰隼一般的目光,令人脊背发寒,“长生天不会抛弃他的子民。总有一日,权利和财富会握到瓦剌手中!在那之前,就算是装,也要装作对明朝顺服。不要学本雅失里,那样只有死路一条。阿鲁台倒是聪明,只可惜,他扶持了一个笨蛋。”大帐中的谈话很快结束,马哈木说服了太平和其他头领,无人再对他的决定提出异议。当日,太平亲率数百瓦剌勇士,穿过边境,带着本雅失里的人头进入鞑靼境内。原本,太平是奔着徐辉祖的中军去的。不想中途遇上了探路的前锋。还是孟清和率领的队伍。看到神机营携带的火器,太平心中打了个突,立刻令全队停下,遣人上前交涉。瓦剌壮汉停在距明军一百米左右的地方,翻身下马,以不太熟练官话喊道:“奉瓦剌首领顺宁王马哈木之命,特将鞑靼伪汗完者秃王人头奉上。”连续喊了三遍,孟清和才听清楚他话中的意思。眉毛一扬,“乞列该。”“卑下在。”“带几个人过去,探探虚实。小心些,发现不对立刻回来。”“卑下遵令!”乞列该一拉缰绳,回头叫道,“塔拉,阿木,和我走!”话声落下,立刻有两个铁塔似的壮汉从队伍中驰出。盾牌手从中分开,让出一条通道。乞列该为首,塔拉阿木随后,三人三骑飞驰而出。背上的弓弩,马背上的箭簇,无一不反射着寒光。瓦剌壮汉没动,也没露出半分胆怯神色。他身后的瓦剌骑兵同时拉开长弓,瞄准明军的盾牌手。只要情况有任何不对,一场厮杀在所难免。“我乃天军麾下,泰宁卫都指挥使佥事乞列该。”乞列该自报身份姓名,上前交涉。瓦剌壮汉瞬间认出了乞列该的身份,兀良哈。看来,这支明军队伍很不简单。不说被大明看重的兀良哈,单是队伍中的火器数量就远远超出预期。早些年,瓦剌没少到明朝边境打谷草。甘肃宁夏等地几乎成了瓦剌人的粮仓。直到洪武帝分封诸子,喜好光膀子的朱权和爱好烧帐篷的朱棣坐镇北疆,双方实力的天平才慢慢开始倾斜。北疆九位藩王,除个别之外,个顶个的不好惹。孟清和刚从军时,恰好遇上藩王们的联合军事演习。边军在边境线上喊打喊杀,吼声震天,不只震慑了南京的建文帝,也让草原上的邻居心惊肉跳相当长一段时间。鞑靼瓦剌始终是永乐帝的心腹大患。起兵造反,朱棣都不忘留下数千军队戍卫边塞。由此可见,朱棣在位一天,鞑靼瓦剌的日子就别想好过。当然,随着蝴蝶翅膀的扇动,历史不断发生改变,换成朱棣的继承人上位,明朝邻居的日子也未必会好过到哪里去。乞列该和瓦剌壮汉的交涉十分顺利。唯一的问题是,不能马上确定盒子里的首级究竟是不是本雅失里本人。“伯爷,卑下未见过完者秃,实在不能断言。”乞列该很是纠结,就好像有根胡萝卜吊在眼前,张开嘴却怎么都咬不着。“不急。”孟清和笑道,“吾已遣人飞报定国公,可先将人留下,就地扎营,待定国公前来再做计较。”“是!”乞列该奉命再同瓦剌人交涉,这次双方似产生了分歧。瓦剌人也不是傻子,万一明军趁机把他们收拾了怎么办?最后,瓦剌骑兵中走出一名约三十许的壮汉,做主答应了孟清和的提议,乞列该才完成任务。可以看出,这名壮汉的身份很不一般,光是佩刀上镶嵌的黄金和宝石就不是寻常人能用。此人必定是部落头领,只是不知部落大小,在瓦剌王帐中的话语权如何。“吾名太平,瓦剌客列亦惕部首领,受明天子封为贤义王。见到孟清和,太平很是吃惊。他完全没想到,在这支明军发号施令的竟是这样一个人。穿着铠甲依旧显得单薄,草原上的风都能将他吹走。看起来就没什么体力,能打仗吗?貌似连头山羊都扛不起来。不客气点说,部落里的年轻姑娘都比他壮实。太平吃惊时,孟清和也在仔细打量眼前的瓦剌部落头领。高大健壮,目测身高至少一米八,几乎要达到一米九,比国公爷还要高出一点。肤色接近古铜,五官深邃,眉毛浓得几乎要连在一起。眼睛是灰蓝色的,摘下皮帽,阳光下,头发接近深棕。按照后世的标准,绝对够得上五星级的猛男帅哥。孟清和可以肯定,太平绝不是土生土长的蒙古人,除了中亚民族,说不定还混了欧罗巴的血统。当年的元朝军队在亚欧大陆横着走,明朝边卫还有俄罗斯人后裔,见到一个有欧罗巴血统的瓦剌头领,不奇怪。不过,该怎么和这位打招呼?见到你很高兴?握拳捶肩膀?考虑再三,孟伯爷还是选择了最中规中矩的方法,下马,抱拳,行军礼。“本官乃大明天子敕封一等伯,征讨大军左军副将,御赐国姓,名上清下和。”文绉绉的一句话,乞列该翻译得十分艰难,却瞬间震住了太平。大明一等伯,国姓?太高大上了有木有?“原来是国姓爷,失礼!”瓦剌壮汉笑得无比阳光。孟伯爷被闪了一下眼。扯扯嘴角,谁说壮汉们一根筋,不会说好话?国姓爷都出来了!简单寒暄之后,明军和瓦剌骑兵相隔五百米左右,分别扎营。装着本雅失里首级的匣子仍在瓦剌壮汉手里,因不能确定真假,孟清和决定,等沈瑄赶到再做正式交接。不过,依瓦剌人的态度,首级是正主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斥候派出不久,国公爷到来还需一段时间。孟清和干脆下令埋锅造饭,一边等人一边填饱肚子,两不耽误。多日里,除休息之外,吃饭都在马背上。能受苦,也快到极限。他受够了石头似的黑面饼子。哪怕是撕开丢到热水里煮一煮,至少不会硌牙,更不像有铁片划嗓子。“果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孟清和走到一处火灶前,看着热水咕嘟嘟开始冒泡,想起马背上还有两条肉干,立刻让亲卫取来,抽—出靴掖内的匕首,切几刀,一股脑的丢进锅里。“有盐没有?”“啊?”火头军被孟伯爷的举动惊呆了,问了两次,才回过神来。“有,有!”连忙点头答应,取出装盐的皮囊,还找出两把胡椒。去河边取水的边军抓了两把野葱,也被孟清和扔进了锅里,这次连切都没切。半晌,锅里的香味冒出来,连孟清和都忍不住流口水。在部分人眼中,这锅汤泡饼子定是难以下咽。于深入大漠的边军而言,却胜过任何珍馐佳肴。孟清和从火头军手里抢过木勺,舀起一块煮软的饼子,吹了两下送进嘴里,烫得直吸气,却还是笑咧了嘴。“熟了,都拿碗,今儿本伯充一回火头,给尔等药汤盛饭!”军汉们轰然应诺,连泰宁卫的壮汉们都凑起热闹。熟悉的一幕,让孟清和想起在开平卫的日子。一晃经年,人未老,记忆先开始褪色。摇摇头,舀了几碗,终于把木勺递给等在一边的火头军。再不换手,这位怕会哭出来。“得了,给你。”孟清和端着个大碗,和军汉一样蹲在战马身边,大口大口的往下咽。军汉们看得稀奇,孟清和却毫不在乎,摆摆手,一边喝汤,一边说道:“想当年在开平卫时,别说汤里有肉,连硬面饼子都要论个数。那年鞑子到开平卫打谷草,我不过是个总旗,带着五十几个兄弟守地堡,好容易活命,才吃上一顿肉……”孟清和说得大方,军汉们听得有趣。连日行军也让军汉们明白,这位伯爷,压根没勋贵的架子。“伯爷了不起!”军汉们起哄,孟伯爷站起身,碗递给高福,清清嗓子,沉寂多年的“套马杆汉子”再次出炉。兴宁伯带头,军汉们也扯开了喉咙。吼声随风飘远,瓦剌壮汉目瞪口呆,在一声声的“威武雄壮”中掉了下巴。飞驰赶来的沈瑄也被似曾相识的“汉子”之声惊到了,记忆中,某些需要被碾碎的画面又开始排列重组,再次呈现。想当年,英武的国公爷,就是在这样的“歌声”中,左脚绊右脚,一个踉跄,差点扑倒。猛的一挥鞭子,定国公周身的煞气瞬间飙升。正吼得开心的孟某人,突然背后一凉,头皮发麻,转过头,看向烟尘腾起的方向,一身玄甲的国公爷正飞驰而来。孟伯爷摸摸脖子,不知为何,突然有了相当不妙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