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作者:温吞的女人      更新:2023-06-16 07:08      字数:5488
  “你还说,你自己还不是一样的,在屋里激动得走来走去,让我晚上都没睡个安稳觉。”沈夫郎白了他当家一眼,当着李峰两口子的面揭里正的短。里正老脸一红,不过很快又故作镇定,他虽然只是一个村的里正,但往后要跟皇商打交道了,自然也要将自己提高一点,可不能太小家子气了,否则岂不是堕了峰小子和明哥儿的面子,有负他们的重托。里正找不到再好的模仿对象,李峰是武人出身不是那么好仿效的,于是找来找去里正找上了以前打过交道的衙门里的官老爷们。看到里正的模样唐春明忍笑得揉揉肚子,沈夫郎也暗笑摇头,这个老头子,现在可是干劲十足,不过他也知道自家当家的就喜欢拢事情喜欢看到旁人尊敬他的目光,说得再白一点,就是当家的有官瘾。他们这边说了几句话,那边处于激动情绪中的人也终于发现他们冷落了李峰和唐春明两人,有几个老家伙跟里正一样老脸一红,心说还没有小年轻的经得住事,再然后,这些族老看向李峰和唐春明的眼光越发慈爱,多好的后辈啊,自己挣钱了还不忘记族人和村人,以后自己可不能再干糊涂事了。被这样的目光注视,唐春明暗暗抖了拌,早知道如此就让李峰一人过来了。里正嗑了嗑烟杆开始说话了:“这酿酒作坊是一定要在我们平山村开办起来了,那么我们有几项事情要办好了,一个是作坊选址,要建在哪里,而且听峰小子和明哥儿所说还需要靠向阳背风干净的地方,第二件事是用来酿酒的高粱需要我们村自己种出来,到时种子也像麦种一样要跟峰小子他们家买来,种出来的高粱到时由作坊统一收购,当然得要精心侍候了,种得不好的作坊可不能看到乡亲的份上收下来,否则会影响酿出的酒的品质,所以这件事非常紧要也是首先要办好的,等事情在村里通报下去后先赶紧把要种高粱的人家汇报上来,种的人家跟上次麦种一样要登记要签订契约,可不能让个别人家生了不该有的心思拿原来的种子种出来的高粱冒充。”在座的人互相看看,一致点头:“这是应该的,一定要好好把关,如果真出现这样的人,可不能心软,该怎么处置都行,哪怕逐出我们村子,可不能让这样的人坏了平山村的大计。”切身利益相关,这些人也不再拖泥带水,想想里正说的这些事情,如果不严厉处置了,恐怕还真会让人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所以先要把这个漏洞给堵住了。有这些人的同意,里正当然就更不会心软了,继续说道:“也不是我们太过狠心,而是等酒酿出来后村里发了财,外面肯定会有不少眼红我们村的人家,要是他们拿了银子收买我们村的人,这些人是选银子还是维护我们村大家的利益,谁也不能打保票,所以我想在签订契约的时候就把这些条款放在契约里,一旦发现就逐出村子,绝不能手下留情,哪怕是我们在座的人家的小辈。”在场的人还没里正考虑得那么长远,现在听他这么一说,心里虽然有些不是滋味,可再一想,这样的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人就是眼皮子浅,就像之前的赵老嬷被媒嬷拿银子一哄不就答应了沈大户家的亲事,没想到后来反而坏了赵老三的好事,如今看来他们都觉得有必要回去好好敲打家里的老嬷子和下面的小辈们,要真是出了事就连他们这张老脸都护不住的。“那好,就按里正你说的,把条条框框都跟村里人说清楚了,那么到时再犯事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直接逐出村子去。”有人点头同意道,有一人开口接下去其他也附和,这时候若是唱反调岂不是说自己或是家里人就是这种眼皮子浅的?这时候是绝不能承认的。“接下来就是作坊的投入跟利润分成。”这最后一件才是最为紧要让人最为关心的,这可是和每个人切身相关的,若没有一定的利益这些人又如何会尽心尽力地为作坊要算维护作坊的利益。最后讨论下来的结果是作坊要拿出一成的一半也就是半成的利润用于平山村,起初办学堂时里正的打算是几户人家再有进项时拿出一部分来添置几亩祭田用于学堂的维持,可如今看来没必要了,将作坊的利润拿来维持学堂的开办还有以后用来修路筑桥,这都是回馈整个平山村的,里正提出来后没人有异议,毕竟路大家都要走的,而且家里的小子们也是要上学堂的。并且听明哥儿的提议,若是往后银子足够多,那么平山村的孩子们都可以不用交束修就能上学堂,上了学堂后考核排在前面的小子们还要奖励,用来鼓励孩子们好好念书,若是将来中了秀才那奖励更高。作为掌握酿酒技术的李峰和唐春明,则占了四成的份子,大家互相看看,没人否决这个提议,要说这个作坊能办起来还得归功于这两夫夫,就算抛开平山村他们也完全可以在外面办起来,直接雇人帮工岂不是比在开在村里还要赚钱多,所以这四成的份子怎么看都只少不多,要是在这上面再反对那也太亏心了。剩下的如何瓜分李峰和唐春明就不管了,而且这也不是在座的这些人能够决定了,是整个村子的事情,两人很没同情心地扔下里正夫夫甩手走人了,反正不管结果如何,这些人总会要顾及他们一些不会把碍眼的人给弄进来。两人从里正家出来后又去山上看了一下,大山带着几个汉子正干得认真,看过他们嫁过的树枝并没什么大问题,唐春明留在山上帮着干了会儿又指导了一下才和李峰下山回家。进了院子就听到何老那间屋里传来啊啊的叫声还有阿林咯咯的笑声,两人走近一看,原来何老跟阿林一老一小正无良地逗弄小阿森呢。这个时候的阿森已经能翻身了,好动得很,翻到一半被阿林小手轻轻一推又推回去了,阿森也不生气还以为哥哥跟他玩呢,傻呵呵地笑了半天又坚持不懈地开始他的翻身大业。“爷爷,弟弟怎这么笨啊。”“呵呵,阿林小时候肯定也是一样的,这样才能长得快啊。”何老抽抽嘴角然后一本正经地解释,可怜地看向小阿森,这孩子总是被阿母和哥哥说笨,以后可不会真的变笨了吧。“啊啊……”还是阿森机灵,翻到一半正好眼睛看向门口,看到阿爹阿母出现也不继续翻身了,吧叽一下恢复原状蹬着双脚伸出两只短胳膊,朝着门口的方向直叫唤,口水流了一嘴。“阿母!阿爹!”阿林也看到了,欢快地叫着。“哎!乖儿子!”再累,回到家看到儿子乖巧的笑容唐春明也觉得值了,抱起儿子转了一圈,而李峰则走到小阿森那边默默地给他擦掉一嘴的口水,小阿森已经蹬着双腿迫不及待地往他身上爬了,嘴里发出没人能听得懂的怪声音,似乎很热切地跟他阿爹交谈着。“怎样?山上情况还好吗?”何老给两人倒了杯热茶,关心地问起他们在外面做的事情,他现在越来越适应这种生活。“嗯,还不错,何老有空也可以去山上看看,对了,今天还敲定了酿酒坊的事情。”李峰一边抱起小阿森一边跟何老解释起来,何老于这方面比他们两个年轻人更有经验,就连里正也常来向他取经,比如那防着本村的人将种出来的粮食卖给外面的人而用劣质的粮食冒充卖给酒坊,就是何老提点他的,里正和村里人远没有何老了解这唐记酒业的前景。作者有话要说:不知道这酒坊的份子设定是不是少了点,前面就有亲提过觉得明哥儿太过大方了,其实我设定的明哥儿这人怎么说呢,因为是农村里长大差不多算是吃百家饭的,所以对农村里的人还是很有感情的,但是又因为去城里转过一圈,也染上了一些冷漠的性子,看看他对于那些极品的反应,他是根本不往心里去的,那些人在他眼里心里根本没位置的。因为没打算让明哥儿挪地方搬到其他去,所以要在平山村扎根子,注定了不能一个人发财的,再说他也不是个志大的人,财迷,但又不是死抠银子的,银子对于他来说其实够花就行了,就连买庄子都是在李峰提醒下作的决定,他是注定成不了大人物的。而且明哥儿当初才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尤其是张秀家对他帮助真的挺大,一个冬天都是靠张秀家的大山帮他砍柴挑水没要一个铜板的,这很不容易的,所以发了财也不可能抛下这样的人家的。079纷呈“秀哥儿和莫哥儿把家里都收拾了,饭也给蒸在锅里了,刚离开没多久呢。”何老笑眯眯地跟两人交待。不用何老说两人也知道的,院子里家里都收拾得很整齐,不过总是这样靠他们帮忙也不行,想到之前李峰还提议买人的事,唐春明说道:“阿峰,不如家里也雇上一两人帮着做事吧,有时忙起来也顾不上家里,就算打扫一下里外的卫生跟给两个孩子煮煮饭也行啊。”何老捋着胡须笑道:“我还以为你要等多长时间才能看到这一点呢。”唐春明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何老也不提醒一下就等着看自己好戏呢。这也不怪他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主要是现在房子大了,前院后院的屋子包括空着的院子打扫一遍就要花费不少时间,又要忙后山的活又要照看院子里的菜地,他和李峰两人也忙不完的。“好吧,”李峰抱着阿森好脾气地应道,“我去张罗一下。”李峰也是心疼明哥儿,早就想请人了,但明哥儿说不习惯家里有外人,所以他也只得事事抢在前头多做一点,也好让明哥儿省心点。找人并不是很麻烦的事,除了大山外,有几个汉子一直跟着在后山干活的,李峰也是看准了他们的性情算是雇他们作长工了。当初挑人时不仅仅是看这些汉子的性情,就连他们的家人也侧面了解了一下,可不想找上一个碎嘴好事的,这些时间看下来,这几户人家都是不错的,山上的事情根本没往外面宣扬,所以李峰问了一下这几户人家谁家的夫郎或是嬷嬷有空帮着家里做点事。最后挑中的是位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的么么,村里人都叫他陈么么,也是位寡么么,家里的汉子是早年服兵役死在了外面,他独自一人带大儿子并没有改嫁,如今他儿子也在后山干活,家里人口又简单,用这样的人不管是李峰还是唐春明都觉得省心,所以看了人后就拍板了,这位陈么么话不多,笑起来很温和,却手脚勤快,家里的事情忙完了还能帮着带孩子,用他的话来说,他早就盼着儿子娶个夫郎回来生个大孙子,他好在家带孙子,因此看到孩子就喜欢。在给李峰家帮工之前,这户人家就因为贫穷汉子一直娶不上哥儿,陈么么本身拉扯大儿子就不容易,等儿子长大哪里再有闲钱来给他娶亲,又不想将就着给儿子娶个不中意的回来,所以就一直拖着。不过往后的日子却会越过越好了,就现在他儿子跟着李峰干活,就已经有媒嬷找上门要给他儿子说亲。有了陈么么在家帮忙,何老也清闲了许多,有空背着手再找上胡郎中去山里转转。两人一起观摩了唐春明的嫁接技术,兴致上来时还会动动手。唐春明更是清闲了不少,觉得自己又可以偷懒了,还多了与两个儿子相处的时间,这个小钱花得值。就连张秀他们见了也说早该如此,虽然他们不清楚李峰从外面带回了多少银子,可就冲着县里的唐记全羊馆,一个月下来可是能挣上不少银子的,就算现在最冷的天气过去了,可全羊馆的生意依旧不见冷淡,定期地往县里拉羊是全村人都知道的事,不过旁人羡慕那也是羡慕不来的。这个时候,酿酒作坊的事情终于在整个村子里传开来,平山村又一次欢腾起来,就连平时不爱出门的哥儿嬷嬷都走出家门询问左邻右舍和相熟的人家,这酒真的能酿起来?酿起来后能卖出去?李峰家真的跟皇家容家搭上了关系?不是唬人的吧?对平头小百姓来说,就连见到衙门里的衙役都不敢大气说话的,何况这皇商,这可不同于一般的行商,那可是和皇帝老爷有关系的,恐怕就是县太爷见了这皇商都要客客气气的。什么东西沾上一个“皇”字那身家自然百倍上升,格调也非同一般。而且在大庆朝,虽然也重农抑商,但商人的地位并不算太低,没有不准商人穿绸没有三代以内不得科考的诸多规定,那些有钱的商户人家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大户人家了,何况是个皇商,都有人说这皇商家里连地面上铺的都是金砖,连下人都穿的是绫罗绸缎,有些话传出来连唐春明听了都好笑。刚刚从李峰家买了菜秧子种下去的人家又开始琢磨起来,要不要听里正的宣扬种上高粱?其实高粱大部分人家都会种上一些的,用的都是家里的荒地或是下等地,这种地种稻米这种精粮嫌太贫,好地都留着种那些可以卖钱交锐的稻米麦子,只有这种孬地会种上一些粗粮作为自家的口粮。“种吧,反正地里也是要种高粱的,去年明哥儿家的高粱地不也丰收了,再说了到时都会签契约,会由酿酒坊统一回收用来酿酒的,肯定不会亏本。”“就是啊,看看峰小子和明哥儿两口子,还有跟着他们的几户人家,做什么事亏过本了。”“不过这酿酒坊里占份子是怎么回事?要不要占份子的?听说占了份子以后酒卖出去可以分银子的。”村里人怎么占份子大家最后商量出了两个办法,一个是有银子的人家直接投银子进去,另一个是种高粱的人家等高粱秋收后直接以高粱作为酒坊的投入成本,就是说那一次高粱是换不了银子而是换成酒坊的份子,这必须在签订契约的时候就双方约定,也仅在这一次作数,倘若秋收后反悔那这份子可以由酒坊回收或者是由酒坊内部成员购买,而不允许转让给外村不相干的人。一些胆大的人家直接跟着李峰他们家干了,不仅投银子,就是种的高粱也签了契直接算作投入成本,反正家里也种上了菜,等菜卖了后家里就能有收入了不会出现青黄不接过不下去的日子。这第一批投入最大的人家等酒坊正式运转投入有回报后都乐得合不拢嘴,果然当初放手一搏干对了,那些胆小保守的人家现在可都羡慕眼红他们呢,谁让他们当初胆小呢。张秀王莫家还有六叔这些人家也早早就知道了酒坊的事情,等里正一公布出来,是第一批响应的人家,看到那些还在犹豫的人家,张秀都在背后暗骂一声真是蠢啊,这明明是明哥儿送银子给村里人的居然还要考虑来考虑去,他跟大山可是打算不仅要投银子投高粱,等酒坊开起来还要到里面做工干活的。钱家当然也在琢磨这件事,钱得福的爹母想了想拿出了自己的压箱养老银钱送到了里正那边,反正他们现在还没老到做不动的时候,就钱得福那样的性子,他们也是不指望这个儿子以后给他们养老的,还不如挣些银子捏在自己手里,这做爹母的倒比儿子头脑清晰冷静。但到底是儿子,所以老两口还是把钱得福叫了过去问他有什么决定,私心里还是想要拉扯儿子一把,却没想到话不投机半句都嫌多的,最后老两口生气得把儿子给骂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