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作者:宁小哥      更新:2023-06-16 07:35      字数:5682
  林宵本来已是走投无路,原打算把外债清了回去少不得要看他舅妈的脸色,没想到简云琛给他提供了这样一条路子,怎么能不愿意,忙一口答应了下来。再说简老将军从朝里回家,听见底下人如此这般描述小两口怎么高高兴兴手挽手出的门,心里很是畅快。本来把儿子嫁给齐慕安只是个避祸的权宜之计,当时一心只想保住儿子的命,压根就不敢指望那传说中的小霸王能一心一意踏踏实实跟他儿子好好过日子,因此也从没真正关心过那孩子,他将来成材与否、得意与否,说实话他不大放在心上。可如今看他两个这般情形,他这个“岳丈”自然也不能让人家白叫,总得出点力才行。于是眯起眼来略一琢磨,便叫来了下人铺纸磨墨,花了整整一个下午仔仔细细写了一幅字。并吩咐道:“送到魏国公府上去。”下人应声去了,很快齐老爷便收到了来自亲家公的亲笔墨宝,不由心中大快。因为家族渊源的缘故,简老将军也算得上是半个书法家,又有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宝座,一向目下无尘眼界甚高,这世上得他主动赠字的,除去皇帝家,恐怕他齐家就算是头一份了,将来拿出来在贵族圈子里这么一显摆,可不够叫人觉着面上有光么?嘿嘿——看来老将军对他们家老大还挺满意,那臭小子,真看不出来还挺争气。于是也乐颠颠地从家中收藏中挑了一幅名家名画回赠了过去,并煞有介事地给齐慕安捎了口信,叫他在岳家暂住期间要孝敬长辈、夫夫和睦,莫要生事云云。很有一副父爱如山深沉似海的样子,听得齐慕安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那是后话。只说齐慕文听说了简家和他老爹的互动后,心里的不安越来越深。简家自打说亲以来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有些超然不理事的,没想到他大哥才住过去几天,就哄得简家老头子亲自来向自己家示好,这不就明明白白地表示了他们家现在打算给老大撑腰的立场吗?老爷子如今正疑心自己呢,要是再叫他们趁虚而入把老爷子的心思给弄活了弄偏了过去,那可如何是好?一个人纠结地思来想去仍不得法,心道要是他娘还在家里就好了,她一向是最有主意最拿得住老大的。因此忙提笔给正在外头变相闭关思过的阮夫人,把自己这会儿的处境细细说了,央她无论如何要想办法回来一趟。其实不用他说,阮夫人那样弄惯了权享惯了福的人,怎么忍得了深山凄清寂寞?一则记挂三个子女,二则齐老爷还不算太老,家里还有两个姨娘,外头更是花花世界,自己若长久不会去坐镇,恐怕就要生出事来,因此也正想着法子往家飞呢。合该她命运两济,在这尼姑庵里“静养”了不过七八天吧,便有了奇遇。这天早起见姑子们忙忙碌碌收拾她隔壁一间院子,找人过来一问,原来是荣王府的王妃要带着女儿过来小住。听说那小姐在家中排行最小,最为得宠,前儿赏花会时不知冲撞了什么便一病不起,荣王妃心疼女儿,便想着把女儿送到菩萨面前来恐怕能够好些。阮夫人本是个善于钻营交际的,那荣王妃她原本见过几面,是个白净富态的和气妇人,于是便主动过去拜会,荣王妃见了她倒是格外热情,只因她无法抛开一大家子在山里呆着,原预备把女儿送来安顿下便要回去,心里本是极不放心的。如今一看魏国公夫人也在此地,自然少不得要托她一托,烦她对幼女多多照看。阮夫人哪里有不答应的,早巴不得地答应了下来,又见那叫做婉云的小姐生得温柔俊俏、举止端庄,又是正正经经的皇亲国戚,不由想起儿子的亲事来。于是待那婉云小姐的日常起居吃穿用度自然格外关怀留心,女孩儿家心里头感激,便在家书中多有提及。那荣王妃也不含糊,亲自挑了礼物派了人郑重其事地上齐家道谢,阮夫人自己又三天两头写信回家甜言蜜语反省自身,令齐老爷的心思渐渐松动了起来。再加上颂雅又成天哭哭啼啼,颂娴跟颂贞也常常互呛,更别提家里乱七八糟的杂务,眼看都要脱单了,各房各处的新衣竟然还未裁制,齐老爷外头书房的笔墨纸砚用完了也未能及时供应,窗户上糊的纸甚至还是去年的。总之一大家子就跟中了邪一样,没一样能顺顺当当。齐老爷忍耐再三,最终还是觉着一个家不能没有女主人,便决定派人上山去把阮夫人接回来。不过为了防止齐慕安发疯胡闹,他事先还给他捎了口信儿,直说阮夫人在山上水土不服病了几场,到底是他的长辈,他做小辈的应该多多体谅。齐慕安本来也没指望阮夫人这么快就能彻底领饭盒了,干脆撇撇嘴不理他,反正自己这会儿也不住在齐家,她就是手再长,也伸不到简家来跟他为难。第48章不过阮夫人这躺吃过了大亏而再度回归,整个人似乎真在佛门清净地想明白了,回来以后尤其低调,而且也确实忙活,哪里有心思跑到简家去找齐慕安的麻烦。首先是她的大女儿颂雅的亲事。本来眼巴巴看着今年就要过门的,这会儿无端端要多等五年,偏这节骨眼儿上三丫头倒叫年家二房的人给相中了,年二太太一听说她“病愈”回家了就接二连三地下帖子请她。就是个傻子,用脚底板想也能想明白,人家就是专门等着她这个正经嫡母回来,讨讨她的口风的。这回别说是颂雅,她这个当娘的心里也急啊!妹妹都要出嫁了姐姐还在家待着,说出去像什么样子?转念一想,要真叫女儿在家耽搁上五年,那她两个妹妹肯定也会比她先出门子,到时候一样境遇尴尬。如今也只能拖得一回是一回,连连推说身上还不曾大好,生怕出门做客反倒叫年二太太过了病气去就不好了,等过几天身上爽利了再过府好好聚聚。又有颂娴一门心思也想着年家那门亲,见了她回来自然也要上来奉承巴结兼打探消息的。要在往常阮夫人自然乐意称她的心愿,毕竟年家的门第不错,家底又厚,那孩子也出息,挑个会讨自己喜欢的女儿嫁过去,将来便等于自己又多了门能撑腰的亲戚,何乐而不为?偏生如今她自己的女儿颂雅亲事遇阻,那哪儿还能顾得上庶女?正焦头烂额呢,那颂雅的婆家徐翰林家却是等不得了,也是赶着一听说阮夫人回家了,便派了他们家的三婶子带了几个仆妇上门拜访。阮夫人一听是徐家来人了,忙满脸堆笑热情如火地接了出去。说起来她那未来女婿的三婶娘,也就是今儿来访的徐三太太跟她也是有些交情的,平常很谈得来。这可不就是两家本来就是极好的嘛,要不怎么会说上儿女亲家?可这徐三太太今儿进了她态度却疏远了许多,脸上虽然也带着笑,说话也一样客客气气的,可整个人的神气就是那么淡淡的。阮夫人心知是自己拿了齐老爷前妻的陪嫁一事给闹的,心里早把不省事儿的齐慕安给骂了千百回了,看那徐三太太倨傲看不起人的样子却只好忍着,谁让颂雅是她的亲女儿心头肉的!这会儿可是万万不能得罪他们家的!可她这里求情的话还没能说得出口,人家已经抢在她前头表态了。“太太,我们家大嫂说了,说起来咱们两家本是极要好的,你们家大小姐又是个天仙一样的人品,她对她那是满意喜欢得了不得的。可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偏生遇上这档子事儿呢?咱们家老爷子年纪大了,身上还背着当年舍身救过先帝的功勋,要是因为子孙后辈的亲事上叫他老人家的身体有个什么闪失,你说叫咱们做子女的于心何安?”这把徐老爷子跟先帝的渊源都拿出来说了,意思老爷子要是真出了事,你们齐家可也是担待不起的。阮夫人听得脸上讪讪的,少不得把自己这几天夜里辗转反侧想出来的主意给说了。“好太太,你们的难处我们家都知道,所谓百善孝为先,谁敢不把老爷子的身体康健放在第一位呢?这两天我左思右想,倒想出了个权宜的法子,不如你们先将人接过去,或叫她到她婆婆跟前儿去伺候,或让她伴着家里的小姐们住着,好歹等把五年时光先打发了再成亲再圆房便是。”反正只要人进了徐家的大门,名声上说出去那就是徐家正正经经的第三代儿媳妇儿了,总比留在家里留来留去留成仇、夜长梦多的好。万一过几年那姓徐的小子耐不住,在外头有个什么花花心思,难道真叫她女儿剃了头做姑子去不成?徐三太太显然没想到齐家肯这般放低姿态,一时竟不知该怎么回答她了,可一想起在家时全家人商量好的,阮氏这样阴险下作的人品,决不能叫她的女儿进门祸害自己家的好孩子。于是连连摇头道:“使不得使不得!大小姐一个清清贵贵的黄花儿大闺女,就这么无名无分地上我们家住着,叫人传出去那可不大好听,到底名不正言不顺,可不能白白委屈了大小姐。其实今儿我来确有一件正事要与太太商议。”阮夫人听她都这么说了,那当然只有先等人家把话说完了。谁知那徐三太太却拍了拍手心叫了四个年轻女孩儿进来,一溜的眉清目秀身段妩媚,全都做着一样的装扮。阮夫人心里隐隐有了点儿不好的预感。徐三太太吩咐她们给阮夫人磕了头后方不紧不慢道:“我们家老三今年十九,再过个五年那就该二十四了,说句不怕太太笑话的话,这年头哪个没病没灾的男人到那个年纪还没传香火的?再者年轻人血气方刚心思活络,太太也年轻过,想必是知道的。这些个年轻爷们儿房里长久没个人管束着,就要出去生事!到时候万一不小心碰上什么脏的臭的都要往家里带,那叫大小姐将来过了门可怎么过?于是我们大嫂子想了个法子,在咱们家的家生子里头挑了这几个还算老实可靠的姑娘,打算先收两个在我们老三房里,一来照顾他起居饮食,二来生儿育女也好把他在家里守牢了,叫大小姐毫无后顾之忧,太太看怎么样?”怎么样?这自己女儿还没过门呢,婆家就张罗着给儿子纳妾了,你说她心里怎么样?阮夫人气得肺都要炸了,偏生脸上还不好太露出来,只好先不动声色观察那几个女孩儿,一个两个不但个个都生得比颂雅美貌动人,而且看她们见了自己也是落落大方毫无怯色的样子,恐怕都不是好拿捏的货。不由心里越发添堵。送走了徐三太太之后阮夫人心里也在琢磨,那徐家是个家风很好的人家,论理说不会做出这种允许甚至纵容家里的孩子尚未娶妻就先生个庶子庶女出来的事。此番来意,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还是想逼他们退婚。退婚后女儿再找好人家固然不容易,可就这么好端端一个芳华正茂的大姑娘先给耽搁成老姑娘,再到人家家里去当便宜娘,那未免也太委屈了吧!只怪该死的齐慕安坏事,要不将那件事给闹出来,她的宝贝女儿颂雅这会儿不知道多高兴多享福呢!正心里愁得要命,忽见颂贞过来请安,不由心生一计,便笑呵呵地拉着她的手道:“我的儿,听说前儿娘不在家,你们姐妹两个上年家玩儿去了。年家二太太很喜欢你,还送了你好东西来着,是不是?”颂贞脸上一红,微笑着点了点头,又恭恭敬敬地拢起袖子把戴在腕上的红麝串奉给她母亲看。嘴里又谦虚道:“全是看着母亲的面子,要说我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儿,哪里配得这样的好东西。”“胡说,我们颂贞这样人如其名贞静乖巧的好孩子,哪个大人看在眼里不爱在心里?”阮夫人脸上笑得慈爱得很,心里却咬牙切齿地在骂:不要脸的小g妇,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儿呢也好意思天天戴着炫耀,难道不知道这就是在戳你姐姐的心窝子?没见过世面眼皮子浅的下作东西!心里骂得过瘾了,嘴里却还是说着甜如蜜糖的好话,“这么着,你既投你年家伯母的缘法,改明儿我还要上他们家去呢,你就陪我一道去吧。”这话的意思听在任何人的耳朵里,都是一副要为颂贞的亲事做主的样子了。为了这个颂娴在房里不知道又砸碎了多少茶壶茶杯,颂雅虽然矜持,可也忍不住在无人时拉着她娘委屈地哭了起来。阮夫人见她如此忙把她搂在怀里安抚,“好孩子,娘这一世人就你一个嫡亲的女儿,难道不为你着想,反而费尽心思去替他人做嫁衣裳不成?你千万别听风就是雨,娘总有法子给你许个好人家。颂贞那小蹄子一辈子也别想越过你去!”颂雅听得将信将疑,不过想想她母亲办事一向说一不二,她既有这么拍胸脯的把握,或许徐家那头有了转机也说不定,因此心里便也跟着安定下来了六七分。几天后阮夫人果然带着颂贞去了年家,颂贞给年家两位太太请过安后便到里头跟年家的小姐们说话去了,阮夫人这里也不知道是怎么跟年二太太商量的,总之告辞的时候那是春风满面一派喜洋洋的神气,回到家也是高高兴兴地告诉齐老爷,说年家看重家里的闺女了,过几天就要派人上门来拿庚帖去对呢。齐老爷听了一愣,“还真看上三丫头了?好是好,可你得把大丫头看紧些,别叫她再想不开。”阮夫人把笑容一收,“老爷说的什么糊涂话,谁家三个女儿是反着齿序出嫁的?他们要娶咱们家的女孩儿,那当然得娶我们颂雅。”这话把齐老爷给说愣了,“这是谁在说糊涂话呢,颂雅可不是有人家了?”阮夫人冷冷一笑,“徐家那一窝子小人得志的东西,他们家不就巴望着退婚么?咱们难道还要上赶着拿热脸去贴他们的冷屁股不成?明儿我就派人上门说去,两家把婚约给解了,跟着就把大丫头说给年家去!年家二房虽然不及他家徐翰林有名望,可徐老爷子也是眼看着衔口垫背的人了,还能给他们家坐镇几年?倒是年丞相正当壮年,他们弟兄又和睦一直不曾分家,将来要是他提携自己的侄儿,谁敢说话?我敢说咱们家颂雅要是许了年家那孩子,将来准保比徐家的小畜生要风光百倍!”一番话说得齐老爷不由也动了心思,毕竟徐家拖延婚期还要婚前纳妾的无理要求也令他觉得很没面子很生气,想想既然老婆有本事把年家给说下来,那就把倒霉的徐家给退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阮夫人得了齐老爷的首肯,第二天就派了柳妈妈上了徐翰林家的门,客客气气只说女儿叫自己娇生惯养坏了,年纪轻轻就要教养别人的孩子恐怕不成,徐家人本来就是这个意思,虽然嘴里极度惋惜说什么老天作弄人对不起齐大小姐,可行动上却毫不含糊地把婚书给退了。第49章再说约莫过了半个月,年二太太拿了齐家送过来的庚帖不由愣住了,思索了半天方对身边的大丫鬟秀杏嘟囔道:“齐家三姑娘闺名到底叫个什么来着?我仿佛记得叫个颂贞,怎么这庚帖上头竟是颂雅?年纪也不对,怎么都十七了,跟你们爷一个岁数?我看她至多也就十四五的样子啊。”秀杏体贴地接过她手里的茶盅子,心里却寻思着早两天阮夫人身边的柳妈妈许她的那些话。原来她并非年家的家生子,而是小时候因家里贫苦日子过不下去了才被卖到年家当丫鬟的,卖的也并不是死契,也就是说如果家里恢复了元气,还是能将她的身价给赎回去的。这些年她可是好不容易在众多有爹妈叔婶撑腰的家生子丫鬟中苦苦熬着,才熬到了太太辈身边的头等丫鬟这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