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
作者:有只胖头鱼      更新:2023-06-16 08:11      字数:4281
  “皇奶奶和您都这么疼我,一定不会忍心告诉我母亲,看着我受罚的对不对?”霍妩满脸的信赖,叫皇后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来。“皇奶奶可不偏心,哀家与陛下说了,加封你为郡主,这样一来,你可不至于穷到要靠糖糖接济了吧?”太后突然开口,她这话说得轻巧,霍妩却是一愣。她有些手足无措地道:“不是,皇奶奶,我,我刚才不过是说句玩笑话,没有要和您讨封赏的意思。”群主那怎么也得是亲王之女的封号,霍妩这些年虽然受宠,到底不是皇家血脉,何况她有县主的封号在,已经过得很好了,方才哭穷,也不过是想逗个乐子,怎么太后就忽然提到要加封她了呢?太后故作严肃:“那怎么行,我这口都开了,你还想叫我收回去不成?皇奶奶这么大年纪的人,也是要面子的。”“再说了,这事儿哀家与陛下一提,陛下也乐意得很,你霍氏一门多年来保家卫国,立下汗马功劳,哀家也是真心把你当自个儿的孙女看待,哀家的孙女,哪能只是个区区县主?”霍妩犹在迟疑,皇后拉过她的手,柔声道:“你是个好孩子,听话,母后是为你着想。”人说京中一块砖头砸下去,都能砸到一堆贵人,倒也不全是虚话,霍妩这个县主的封号,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已经是实打实的贵主,但在勋贵们面前,也当不得什么。她之所以受人尊重,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她父兄得力,太后又惦记着她。这么多贵女,只有她能素无忌惮地拉着太后撒娇扮痴,喊她一声“皇奶奶”。可见她在太后心里的位置不一般。这个群主的名头,对如今的霍妩而言,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起码,它能让更多人明白,霍妩这个人有多被太后喜欢,而她背后的霍家在陛下心中的地位,至少在现在,依旧无可动摇。而霍妩从此也能有更多的底气,最起码的,它能让她不必对某些无关紧要又自恃身份的人屈膝。这些道理,霍妩脑子里过了几转也就明白了过来,她晓得这是太后在为自己筹谋,霍妩心里一软,太后把糖糖给皇后抱着,霍妩趁势伏在太后膝上,软软地道:“多谢皇奶奶。”“我以后每月得的银子多了,一定多多孝敬皇奶奶。嗯……多请些糕点师傅想想,该怎么给皇奶奶做出更多可心的点心来!”太后眉开眼笑,捏着霍妩的脸道:“还是你懂事,哪像他们这些人,就知道管着哀家。”皇后无奈道:“母后啊……”“怎的,哀家说错了?”太后这一挑眉,皇后瞬间就没了脾气,她又扬声道:“加封的诏书这两日就会到霍府,以后,就是嘉宁郡主了,可别叫错了。”苏嬷嬷躬身道:“恭喜郡主,贺喜郡主。”她声音算不上响,却足以叫周围人都听得真切。有位夫人戳了戳同伴道:“瞧着意思,是要加封嘉宁县主为郡主了?”“可不是吗,咱们以后可记着要改口了,你说说,这位新出炉的小郡主可不就是天大的好福气,也不知以后会便宜了谁家。”“这位宫里宠着,霍家又只有她一个女儿,委屈了谁也委屈不了她啊。””倒也是这个理。”陈思璇冷眼看着霍妩一从太后身边走下来,就被三三两两王侯家的夫人围住道喜,其中不乏逢迎之人,却也有不少,是真心拿霍妩当个小辈看待,在为她感到高兴。方才她与这些人交谈时,虽没受到冷待,可她们对待她时,即便知道,她是陈氏女,是未来的淮王妃,也没有像现在她们对待霍妩那样热切的。也是,她嗤笑一声,霍妩好歹在御前长大,这天底下最贵重的几人都护着她,相比之下,她算个什么?见主子脸色不好,怡黛小心地戳了她一下:“小姐……”陈思璇回过神来,她站起身,脸上浮起一个真切的笑容:“走吧,嘉宁郡主大喜,咱们也该是恭贺一下才是。”总归没走到底,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谁又能说得准呢?霍妩回府的第二天,宫中的诏书就下来了,也不知是谁写的,把霍妩吹得温婉贤良,懂事得不能更懂事,听得霍妩都不好意思,倒是霍陵跪在她边上,边听边偷摸着与她作怪。沈容给前来传旨的内监塞了把金叶子,又来宽慰她:“不必担心,太后疼你,你往后多多惦记着太后就是了。”霍妩觉着很有道理,火急火燎地跑去厨下,催促着府里的厨子赶紧把艾草莲蓉团子做出来想送进宫给太后尝尝,沈容都来不及拦她。“夫人,裕王殿下过来了,说是前来恭贺咱家小姐的。”自打那回卫旌笙过府,霍家上下都对他印象不错,见他来了,沈容忙迎上去,道:“见过裕王殿下。”卫旌笙侧开身扶住她,“夫人不必多礼。”沈容笑道:“阿妩这孩子,想起一出是一出的,这不,又忙着去准备点心,说是要进宫呈给太后呢。虽说太后疼她,给了她令牌,许她随时出入宫门,可她也不能这么着呀。”“夫人多虑了,阿妩赤子心性,太后想必也正是喜欢她这一点。”但凡为人母亲,都是喜欢听人说自家孩子好的,沈容也不例外。“说来,我正巧也要进宫与皇兄商议政事,夫人若信得过旌笙,不如就让阿妩与我同行,夫人放心,我自然会把阿妩好好送回来的。”卫旌笙状似无意地道。沈容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待霍妩兴冲冲地整理完食盒踏上马车,她嗅觉极好,还没掀开车帘,就闻到了一个熟悉的熏香味道,叫她的脚步一顿,伸到一半的手也撤了回来。“还愣在外头做什么,是要我请你进来吗?”她正迟疑着,就有另一只手从里头把车帘掀开,那只手骨节分明,修长素净,手的主人正含笑看着她,端的是风姿无二。霍妩:……她想起自己之前胡思乱想的那些东西,猛然升起一种,拔腿就跑的冲动。作者有话要说:卫·时刻想着要刷丈母娘好感度·旌笙剧情线要走起来啦,蠢作者准备滚去查孙子兵法,但这方面应该不会写得太详细,因为我智商不够,哭瞎小天使们晚安第54章 战起身着浅色宽袍大袖的郎君似乎察觉到了她的退却, 他似笑非笑地看过去, 如玉的食指朝她勾了勾,“还不过来?”这张她从小看到大的脸, 不知为何,近日总觉得越看越好看了。见她没个动作,只知道晕晕乎乎地盯着他的脸发呆,卫旌笙唇角的笑意更甚,果然还是那个小色胚。他突然伸手扣住她的腕子, 把她一把拉近车内,霍妩没反应过来,差点撞到车厢上,还好卫旌笙先一步拿手给她挡了一下。他揉了揉她的头毛,在她耳边轻声道:“这么大个人了,还是这么莽莽撞撞的。”霍妩不服气地扭过头去看他:“若不是你拉我一把,我怎么可能差点摔到!”只是她这一扭头,就立马后悔了。太近了。霍妩想, 他和她的距离,实在太近了。近得仿佛她只要就那么一抬手,就能戳到他的睫毛,叫她连口大气都不敢出。卫旌笙像是什么都没有察觉,他仍是笑着,一双眼流光熠熠,他瞳色偏浅,眼眸里尽是她的倒影。霍妩猛地回过神来把他推开, 她默默地缩到一角,呐呐道:“七哥你别靠我这么近啊。”她她她本就对他怀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轨之心,万一她一个控住不住,污了七哥的清白,那可怎么对得起他嘛。所谓温水煮青蛙,卫旌笙可不敢逼她逼得太紧,否则,这颤颤巍巍咬着钩儿的小鱼儿,就又该缩回窝里去了。卫旌笙小小地往旁边挪了挪,他长腿一横,斜靠在软垫上,从矮柜里拿出本书翻了起来,只是注意力却没集中在书上,而是时不时扫一眼正在偷瞄自己的小姑娘,然后看少女一接触到他的眼神,就立马把头偏了回去。像只又怂又爱蹦跶的小兔子,什么都不知道,还敢在老虎头顶上跳来跳去地撩拨。“七哥啊。”霍妩像是终于鼓起了勇气,她把手按在卫旌笙的书上,用力把书从他手里抽出来藏在背后,“车里颠得很,你别看书了,对眼神不好。”卫旌笙把手放在脑后,微笑着道:“我无趣得很,阿妩又不肯搭理我,也只好翻翻书解乏了。”怎么说的像是她的不是了?霍妩托着下巴,歪过头去看他:“那我陪七哥说说话吧。”“哦?你想说什么?”“七哥你见过小糖糖了吧,她真的太可爱啦,我可真想看她长大后跟在我后边追着我喊姨姨的样子。”“说起来,太子哥哥都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就连八殿下,年前也定下了婚事,七哥……难道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吗?”她似乎是觉得心虚,立马又补上了一句:“当然啦,七哥是最好的,挑拣些也是难免的嘛哈哈。”哟,小兔子,还学会大着胆子伸出小爪子来探他的口风了?卫旌笙好整以暇地道:“其实,倒也不是没想过。”少女一愣,又听他继续说道:“真要说起来,我也不算挑剔。”只要是她,怎么样都好了。霍妩嘴一撇,明显的不信:“七哥你就蒙我吧,陛下一早就说过,想为你择一名望族贵女,这你都不肯。每次清谈宴饮,京中多少女郎的眼睛黏在你身上,都不带打转的,你呢,连表情都不带变一下的。”难怪有人私底下说,也不知得有多才貌双全的姑娘,才能引得裕王殿下倾心呢。霍妩虽说自恃美貌,可除了美貌,她想了好半天,是怎么也挑不出其他值得被卫旌笙喜爱的地方,总不能说,她会吃这一点,能看得卫旌笙食欲也好上几分也能算在优点的范畴内吧。更何况再出挑的皮囊,多年看下来,怎么也该看惯了,七哥小时候还总夸她,现在估计也不觉得什么了。可偏偏她不知着了什么魔,怎么看七哥怎么好看。卫旌笙扶额,旁的东西倒是挺机灵的,怎地这会儿倒傻了。谁说他对所有女郎都不假辞色了,至少,他不是,一直陪着她吗?他正想开口,霍妩倒像是很快给自个儿做好了心理建设,想着法子套他的话,“七哥看着太子哥哥家的糖糖,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呀?”她的小心脏揪成了一团,盼着七哥可千万别生出什么想法来,她估摸着,七哥神仙一样的人物,现下该是还没开窍,若是七哥看糖糖讨人喜欢,想着自己也寻位小娘子生个像糖糖那样的小娃娃,那她可上哪儿哭去啊。所幸卫旌笙否认道:“我能有什么想法。”他说着,又凑过去理了理霍妩发上系着的丝绦,他的小姑娘自己都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呢。他有她这个孩子就够了。听他这么说,霍妩这才放下心来。还好还好,不然她还没及笄,可真不晓得该怎么办了。车轴轱辘驶进宫门,有宫人急忙拿着脚凳过来,扶着霍妩下了马车,霍妩回过头来看卫旌笙,道:“七哥不和我一道进去,跟皇奶奶请安吗?”“不了,我还有事要与皇兄商议,你好好陪陪皇祖母,她年纪大了,最喜欢你们围在她身侧。”霍妩点点头:“七哥放心吧。”卫旌笙又嘱咐她:“别跑远了,我答应了国公夫人,要好好把你送回去。”“知道啦。”霍妩边倒退着往后走,边笑着与卫旌笙摆摆手,惹得一旁的宫人们慌里慌张地护在她边上,嘴里不停道:“郡主,郡主您当心摔着。”卫旌笙目送她走进去,这才放下车帘,道:“走吧。”车夫应了声是,心里却想着,怎么自家殿下与小郡主刚才那番对话,倒跟相处了多年的两口子似的。庆历十九年秋,这一年,大昌风调雨顺,各地产粮富足,是个大丰收之年。各地的管事们来府上向沈容说事儿时,都是笑呵呵的,显然收成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