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1:56      字数:4801
  那四个字,说的尤其大声,似乎要整层楼都要听见似得。罗彦听了这货的名字,心里就清楚了,原来是太原王氏的子弟,难怪满嘴的仁义道德。这个时候,整个大唐的战乱都还没有平息。要是一般的家庭,像罗彦这个年龄的人,基本上都经历过战争的苦难,说真的,能够活到现在,都算是一种幸运。所以这沙场上的事情,基本上罗彦这些人也不会批判谁怎么怎么。除非就像刚才那位士子骂刘黑闼,因为刘黑闼确实投靠了突厥,而投靠异族,才是真的有悖儒家仪礼。也只有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因为世家自己的武装力量,在战争期间还能享受难得的太平,所以才敢在这里大放厥词,满嘴的仁义道德。明白了对方的来头,罗彦却并没有被吓走。世家乃是当世大贼。虽然后世经常有各种论点,说世家的形成是一种趋势。但是,在封建社会,一个朝代的覆灭,往往有三分之一的原因在于世家。无他,土地吞并太严重了。越是时间久远的世家,土地吞并的能力越强。像其他的什么暗中买卖盐铁,这些事情反而说起来有些小了。这就是世家,在唐代他们也是巨无霸。不过,罗彦现在怕太原王氏,并不代表罗彦就怕眼前这个王远。像这种没脑子的货,估计也是王氏不怎么看中的人物。识相一些的,谁会在这个时候还拿着仁义道德去评价李世民。“这位王兄的观点倒是引得在下有些惊奇,就想和王兄探讨一下学问。”罗彦一番云遮雾罩的话,让这位王远有些开心。探讨学问,不就是打着这个幌子来巴结自己么,这人真是会说话,王远心里挺开心。“哦,不知阁下想要探讨些什么,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王远很是兴奋。“小弟只是向请教一些左传上的问题,想必王兄家学渊源,必定能为小弟解惑。”见着王远已经上套,罗彦很是开心,把姿态放的更低了。“恩,那你问吧。”这王远这会儿开始享受罗彦的这种态度,拿起桌上的杯子,喝口酒润润口,准备接下来的一番长篇大论。“敢问兄台知宋襄公否”罗彦很是促狭地笑着问。这王远身边的几位显然已经难忍心头的笑意,当着这王远的面,就笑出声来。作为当事人的王远,虽然情商低一些,但是满嘴仁义道德自然也是需要学问做基础的,当下也想到了罗彦这是拐着弯骂他呢,顿时气的脸色发红,眼睛里恨不得冒出火来。“太原王氏传家上百年,也算是当世豪族,怎得会冒出你这般迂腐的子弟来。这沙场征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哪能容得下你这满嘴胡话。”罗彦毫不客气地呵斥着。这种打脸的机会,罗彦是不会放过的。等骂完了王远,罗彦这才回过头来跟其他三人打招呼:“几位兄台对不住了,刚才实在是听到这迂腐言论忍不住了。倒也不是有意轻视几位,只是心头有恶气,不发出来,怕是影响了和几位说话的兴致。”浑然不理会旁边死死瞪着他的王远。“客气了,在下博陵崔颍、博陵崔政、范阳卢凌。”三人拱手施礼之后,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在下庐州罗彦,见过几位仁兄。”罗彦回着礼,心里却想道:怪不得敢当着这王远的面笑他,原来是博陵崔和范阳卢。作为当世大族,他们三个也确实有本钱能在王远面前这么玩。这王远毕竟也算是没有情商低到和罗彦动手,这会儿听到罗彦的姓名,直接喊着要罗彦小心。毕竟是刚刚打了个照面,再加上旁边有个咋呼的王远,罗彦也不好和这三人继续套交情。告个罪,带着已经凑过来看热闹很久的莺儿,罗彦这就下了楼。楼上,崔颍和其他两人相视而笑:“怪不得,原来是他。”第四十章一首诗把事儿闹大,下了楼,罗彦感觉刚才戏弄王远还不解气,回头看到酒楼正好有一堵墙上还有空白,直接就找掌柜的要砚台磨墨。掌柜的见罗彦要题字,自然是高兴都来不及呢。拿着自家柜台上研好墨的砚台就随着罗彦走到那堵墙边上。掏出自己那根秃笔,罗彦蘸饱了墨水,也不见舔一下笔尖,就在墙上一顿龙飞凤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原意是说如果能抵制外来侵略的话,那么只要擒拿魁首就好了,又哪能多杀人呢。但是,在罗彦的理解看来,杀伤作为一种战争的手段,如果为了能够取胜,最大限度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那么也并非不可。或许乎有人说罗彦这样的理解与原意是背道而驰,但是,杜甫写这首诗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现在罗彦被罗彦抄袭到手,这意思还不是罗彦说了算。破天荒的,罗彦为自己写的诗作了序。“仁义者,兵之道也。征伐者,仁义之术尔。道施而无用,则施之以术。术施而取之,则改之以道。可笑今人奉道而废术,岂不闻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乎。”除了破例写了序,罗彦也第一次用到草书来写这样一首诗。罗彦自己的心情很是激动,因为满口仁义而忽略了军事力量的发展,其实真的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宋朝。很多学者认为宋朝经济发达应该是真正的历史上最强的朝代,而不是汉唐。但是这些人往往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国人的幸福感和荣誉感。同样的皇帝被俘虏,宋代和明代就是截然两样的评价。罗彦一直记得评价明朝的那么一句话:“不和亲不納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在这种时候,罗彦不想有太多的理智,他只想做一个愤青。所以草书就成了他发泄这种情绪的一种方式。各类书体之中,草书算是最能表达一个人狂放不羁的了。当然,罗彦写的也不是那种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乱草,而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今草。相比章草,今草更加狂放,但是今草也有约定俗称的书法规则,因此,也不用担心写出来之后别人不认识。写完之后,罗彦也不多说话,径直洗了自己的秃笔,往袖中一塞,就带着莺儿走了。醉仙楼里,已经有一些人凑到墙前围观罗彦的大作。毕竟今草也不是谁都会的,因此好些人围上来其实就是图热闹。只听得这些人叫喊着,在人群里寻找有认识草书的人。有好事而且正好认识字的,也不愿放过这样显示高人一等的机会,于是乎照着墙上的话大声念出来。声音正好传到下楼的崔颍几人的耳中。卢凌笑道:“你说这罗彦,还真是个性子烈的。早些时候我看他那册权书,我还以为是个上了年纪的前辈。后来听说他只有十几岁,我是真不信。今天听了他这首诗,我是信了。这风格是一如既往啊。”因为这会儿王远因为遭受了罗彦的戏弄而早早离去,崔颍也不用照顾他的感受:“比起这罗彦来,王兄就要差的远了。看来我等以后可以试着与他结交一番。”作为崔颍的堂弟,崔政也笑着说:“像王远这等人,自小就被关在家里苦读,这世间疾苦一点也未曾见过,自然是读书读傻了。反倒是这罗彦,我看他颇有豪侠气息,以后怕是能建一番功业。”其他两人深以为是。走在大街上的莺儿此时正欢呼雀跃。不过,并不是因为他们正在往东市走。而是她亲眼看着罗彦戏弄王远,感觉好玩。好玩,而且貌似罗彦还赢了,所以莺儿就更加开心了。“喂,罗彦,你刚才写的那是什么”莺儿虽然也被陆夫子教导着读书,但是草书毕竟没有学过,因此罗彦写在墙上的东西她是一个也没有认出来。这会儿自然是化身为好奇宝宝,想听罗彦亲自给他讲一遍。罗彦就给他背了一遍自己“写”的诗和序。不过,罗彦不开心的是“喂,罗彦,你再说一遍,我刚才没记住。”没办法,继续念一遍。走了一段路,刚刚还在说东市小吃的莺儿又问:“喂,罗彦,你那首诗是什么意思,我不懂,你跟我说说。”无厘头的转折让罗彦刚谈到吃而涌上来的嘴馋瞬间消失。只好再好好讲一遍。恩,为了保证呆会不问,罗彦准备好好讲两遍。长安城在白天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东市和西市。时值四月底,各地的水域都比较通畅,从南方运过来的茶叶、陶瓷、丝绸,从波斯运过来的香料、宝石,从突厥运过来的宝马、皮货,这些在东市都有专门的地方进行交易。还有诸如笔行、酒肆、肉行等等。至于街上的人,,形形色色也各有特点。有直接坐在地上弹琵琶的、有摆个桌子卖字的、有算命的,也有从波斯等地来的胡人小心翼翼走路的。这会儿莺儿茶足饭饱,自然是好奇地看着东市上的一切事物。罗彦的好奇心并不亚于莺儿。他自己其实也没有来过东市。当然,逛街么,自然就有购物的。在东市罗彦意外地发现了从苏州一点运过来的宣纸,当然比起后世的宣纸质量还是太差了,不过纸张洁白如玉,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最好的宣纸了。硬黄纸毕竟有涂过蜡,所以手感并不是很好。现在有了宣纸,罗彦自然想用更好一点的。当下就付了钱让店家送到陆府。莺儿的眼睛自打到了东市就没有闲过,但是什么东西都是看一眼,看上的再去摸一下,摸完以后立马闪人。对于莺儿这样的做法罗彦也是笑的不行,小姑娘还是年纪太小。这要是长大一些,上街之后哪会这样,直接血拼就是了。逛着逛着,忽然又有“长乐坊”“醉仙楼”这样的字眼蹦到罗彦的耳朵里。刚开始罗彦还没在意,只是旁边的莺儿又戏谑罗彦:“喂,罗彦,你又出名了。”罗彦只是笑笑,出名,这本来就是今天出门的目的,不出名能行么。可是后来事情越发奇怪了,不停有擦肩而过的人说着“醉仙楼”的字眼,然后向着醉仙楼的方向跑过去。罗彦这会儿感觉事情不对,这人们爱凑热闹,可以理解。但是不就一首诗么,至于这么跑过去亲自看。拉住一个人,罗彦问道:“兄台,不知你们说醉仙楼,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这人被拉住,当下一急:“醉仙楼要被人拆了,你们放开我,不要拦我凑热闹。”然后甩来罗彦的手,急忙跑走。事关自己刚才吃过饭的地方,罗彦自然不好再继续逛下去。刚要问莺儿的意思,结果小丫头先来一句:“罗彦,快走,咱们去醉仙楼看热闹。”罗彦一扶额,还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啊。被小丫头拉着,反正东市距离长乐坊也就隔着三个坊,无需为了速度再去找辆车。两人很快就到了醉仙楼的门口。不过,此时门口已经里三圈外三圈挤满了人。罗彦和莺儿挤不进去,只好听着前边早来的人说话。“这秦王府还真是大手笔,为了一幅字直接把人家墙都拆了。”“你懂什么。前些时候,秦王府的人就出百两银子买一幅字,结果被人家给拒绝了。能出得起百两银子,拆一堵墙算什么。”“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那个拒绝百两银子的人,就是今天写这幅字的人。”“真的”“比真金还真。这个人好像叫罗什么,哦,对了,叫罗彦。前些时候一副百福图闹得长安满城风雨。”“嘿嘿。你们只听说了这点么。据说啊,今天罗彦写这幅字,是因为吃饭的时候有人说秦王水淹刘黑闼部有失仁义,所以才提笔的。你想啊,有了这层关系,秦王府的人能不心切么。”显然这个人知道的内幕更多一些。“哎,你们知道么这次秦王府砸了二百两银子,就买了醉仙楼这一堵墙。好像这是秦王妃亲自下的命令。”“没看见醉仙楼的掌柜这会儿在门口笑的,那老脸,都快笑出花来了。”“那当然,二百两银子,都够他挣半年了。给我我也笑啊。”莺儿听了这些人的对话,开心地眼睛都眯了起来。晃一下罗彦的胳膊:“哎,罗彦,他们在说你啊。”“恩,怎么了”罗彦对此倒是不关心,他这会儿只在乎渐渐涨起来的声望值。“他们说的是你啊。”莺儿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对啊,我知道说的是我。”罗彦不知道莺儿小丫头的开心,还是草草回答。这次莺儿生气了,狠狠拧了罗彦一把,然后转身走了。被这突如其来的痛从声望值增长带来的喜悦中惊醒,罗彦看着前边莺儿的背影,赶紧追上去。第四十一章长安城里的大争论回到陆府的莺儿,脸上瞬间没有了刚才生气的样子。进了陆府大门,直接一路小跑,就跑到陆德明的书房里去了。“阿爷阿爷,今天罗彦出名了。”小姑娘一副兴奋异常的样子,推开门就不住嘴地喊道。那高兴的心情,完全不复刚才一脸不爽罗彦的模样。陆德明放下手中的书,摸摸胡子,笑着对这个还在不停叫喊的孙女问:“哦,那你说说罗彦是怎么个出名法”对于莺儿刚才的冒失,是一点也没有介意。“阿爷,你不知道,罗彦在人家酒楼墙上写了一首诗。结果被秦王府的人连墙都搬走了。据说,花了整整二百两银子呢。”莺儿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