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1:57      字数:4844
  是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居然是这样一个小后生提出来的,在士林当中,罗彦的地位反而比他之前的一番闹腾提升的要多。所以,当罗彦第二天到了编修院,就有好多以前自持身份的儒生前来打招呼。这些人就是这么单纯,他佩服你有可能仅仅就是因为你说了那么一句话。而在此之前,他会毫不客气给你脸色看。待遇变化了一大截,但是罗彦的工作还是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是抱着书各种查询资料。当然,这会儿罗彦就是纯粹为了完成任务,然后挤出来一些时间去完成他那个惩罚性的任务。抄书的感觉并不好,尤其是这种需要赶时间的抄书。一旬过去,罗彦抄书的进度也仅仅是完成了不到一本。这个结果让罗彦有些想哭。不过休沐的时候重头戏就来了,陆德明老夫子提前一天晚上就告诉罗彦第二天他要去秦王府拜见李世民。无他,李世民亲自召见。这样的事情,最近也就那个常怀安有了如此殊荣,据说见过李世民之后,一介白身的他居然立刻就被委任为秦王府的一名记室,官阶居然比罗彦还要高一点。听了这个消息罗彦都有种读书无用的想法,尼玛自己累死累活读书,考了个进士科甲等也没有见有这么好的待遇,人家这机遇,比起自己简直在是天壤之别。不过罗彦这样的想法被陆德明一顿呵斥。“乍得高位,却没有应有的能力去胜任,这等幸进,是我等所不齿的。你自己想想,现在给你个中书令,,你能干得了么”好吧,自己老师的话肯定最具有杀伤力,所以罗彦也只好不再这么想。至于今天见李世民,其实就是李二想跟他聊聊他那个海水晒盐的条陈。杜伏威在前几日已经到了长安,虽然他的手下李子通还想着搞点事情,但是连潼关的大门都没出,就被搞掉了。这下子基本上江淮地区已经算是平稳了,这海水晒盐的事情自然是能上马了。事情拖了这么久,也是李世民想着趁自己战场上大胜,看看能不能分一杯羹。虽然罗彦之前那个非常阴损的办法李世民也听说了,但是诱惑实在太大,他有些舍弃不了。所以今天就是问罗彦这个当事人的。不同往常,李世民并没有把他那些政治智慧逆天的幕僚们都拉出来,而是单独接见了罗彦。行礼过后,罗彦在李世民的谦让下坐到了一张椅子上。不用站着或者跪着回答李世民的问题,这是罗彦对李世民特别满意的一点。至少也是一种态度,让人才觉得很舒服。“罗卿对新的制盐方法是最清楚的,今天来,世民就是想问问罗卿的意见。”一番开门见山,李世民的态度放的很低。这反而让罗彦有些受宠若惊,无他,罗彦感觉自己的身份还不够让李世民这样做。在罗彦的心里,窃据自己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很可能会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殿下实在太过客气了,小子就是一偶然的观察得出的结论罢了,能对殿下有用就好,怎么会有什么意见。”“罗卿也不用太过隐瞒。其实,世民今天请你来,就是想问问,这新式制盐的好处,我们到底能不能分一杯羹。”李世民说的很是裸。有此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把罗彦当做是自己的心腹来讲这件事情。罗彦心里领会了李世民的对自己的态度,心里也有些高兴。“早晚都是殿下的,何必急在一时。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殿下熟读兵书,怎会被几个急功近利的小人给蒙了眼。”罗彦很清楚,其实这是李世民自己舍不得海水晒盐的利益,李渊其实一直都比较偏袒太子李建成,所以不论是人才还金钱方面,李世民都是自己来搞定,这个难度自然不低,所以压力也大。李世民讪讪笑道:“于记室一直说罗卿的军事能力引而不发,我还以为只是过分的夸奖,没想到确有其事。”李世民指的是罗彦用孙子兵法上面的话劝解他的事情。当然,并不是说罗彦读了几本兵书就算是有了军事智慧了。而是罗彦的这种智慧确实有能力称得上有军事智慧,而有军事能力和能带兵打仗又是两码事,这里的军事能力,最多就是给出出主意,至于用不用,还是人家带兵打仗的人说了算。当然这也是李世民有意识地夸奖罗彦。能够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动心的,能有几个。而且听罗彦的意思,完全就是自己最后要坐到那个位子上。仅仅是这一句,罗彦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所以这件事情也就不用再多说。“罗卿可有想过,换一个位子做做新的事情。”这是李世民要给罗彦好处了。罗彦可不想过早地被李建成这些人针对,杜如晦已经被李渊给弄走了,房玄龄也快了。自己要是再因为一个小小的工作调动,被搞到外边去,那么走进李世民的核心谋士层的计划就要泡汤。“小子不想做第二个杜如晦。”罗彦说的很直白。这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罗彦小小吹了个牛,说自己能力也不比杜如晦差。另一个就是表达了不想过早被盯上的想法。对李世民这种聪明人说话,反正是自己人,有些话就不能太绕,说白了,大家反而更加轻松一些。想了想,李世民点点头:“也好。只是,然后文学馆的聚会,进之也跟着陆助教来吧,编修院那边,我自然会派人打招呼。”当然了,现在罗彦能参加文学馆的聚会,自然是非同小可了。不过,没有被李世民拜为学士,其实罗彦年龄太而且没有经过更多的检验,李世民自然不敢太过冒进。能够让罗彦旁听,自然也是对罗彦给予了很高的期望,至少,比常怀安高多了。这下罗彦放心了,相对于前面来说,这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了。而且,时间还长,罗彦相信自己能够证明给李世民看,他的选择没错。罗彦想了想,然后告诫李世民:“殿下还是想想,房记室走后,有些摊子怎么铺。另外,怕是不久之后,太子殿下要亲征叛乱,殿下如何应对,想必不用小子操心了。”这算是罗彦装了一次神棍。这两件事情完全就是罗彦查看脑子里的史书看到的。提前说出来,只不过是想让李世民知道自己对于局势的预见性。这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能预见往后的事情,哪怕比较笼统,对于那个位置的争夺或许都能反败为胜。李世民一怔,太子亲征他是有准备,但是房玄龄被外放还是没想过。毕竟李渊已经外放了一个杜如晦,不会这么赶尽杀绝吧。虽然李世民还是有些不相信,不过也不好打击罗彦的自信,只能笑着说要考虑。看李世民一脸不以为意,罗彦心里笑了。你现在越是不信,将来对我就越是倚重,不多说了。然后就向李世民告别,径自离开。第五十四章文学馆集会之新人罗彦回到陆府之后,陆德明并没有询问罗彦见李世民的事情。不过罗彦还是习惯性地向陆老夫子汇报了一下。其他的陆德明倒是没有太过关心,唯独罗彦说道房玄龄被外放和太子李建成亲征两件事情,陆德明表现的比较凝重。李世民当然比较乐观,因为现在这个时候他的身边人才也不仅仅是房玄龄一个。陆德明考虑的是,房玄龄恐怕成为一个开头。文学馆的十八学士,他、虞世南还有蔡允恭以及褚亮这几个人,年龄都不小了,虽然李世民给的待遇倒是非常好,但是身体这个东西,不是待遇好就能好的。李建成被人诟病的一直就是军功不足,在军中威望不如李世民。李建成这要是出征一次,在军中攒点威望,恐怕地位就更加稳固了。到时候李渊再把他们从李世民的身边一个一个弄走,那李世民就成了没有爪牙的老虎,还不任他们揉捏。喝口茶,陆德明沉吟了许久,然后让罗彦先去休息,自己在书房里继续考虑事情。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之间就到了八月,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突厥的颉利可汗率领十五万骑兵寇边,直接进了雁门关,开始攻打并州和原州。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一旦山西失陷,接下来就是八百里秦川了。到时候打到家门口,原本就不稳定的政局怕是会更乱。所以李渊无视太常卿郑元寿议和的建议,采用了中书令封德彝先打再议和的办法。这下子好了,太子李建成建功立业的愿望要实现了。李渊命令李建成走幽州道,李世民走秦州道,同时李子和赶赴云州突袭颉利,段德操奔夏州截断颉利的后路。想法是好的,你看这正面交锋的有了,两翼策应的也有了,抄后路的也有了。但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突厥大军直接攻陷大震关,再打,没了后路的突厥难保不会打到长安城下。这下没办法了,议和吧。好在有太常卿郑元寿这个出使过突厥的老师傅带队,见了颉利之后各种忽悠,总算是让颉利退兵了。但是太子李建成立军功的打算就成了泡沫。这下子太子属就不依了,这不行啊,你看太子好不容易打一次仗,还没赢,这事儿闹得。不行,还得出去打几次。这会儿刘黑闼和徐圆朗都还活奔乱跳的,所以太子中允王珪和太子冼马魏征就不停地劝说李建成前往山东讨伐刘黑闼。终于在十月份的时候,因为齐王李元吉在山东战绩太差,反倒是把好好的淮阳王李道玄给折进去了。这下子李渊火了,直接应允了李建成的请求,让其在十一月的时候出征山东。外边的战事如何,却是和罗彦无关了。自打见过李世民之后,因为惩罚性任务,还有本职的工作和成就任务,罗彦一时间忙的连玩闹的心思都没有。论语抄了三个月终于抄完,好在成就任务也跟着完成了,这下子罗彦算是轻松了不少。接下来的成就任务是要求罗彦读书千卷,作为第四轮的成就任务,给出的任务时间倒是长了不少,三年,但是仔细算算,这时间刚刚是第三轮的五倍,简直要人命啊。不过相对应的,这奖励也是丰厚不少,这次居然是让罗彦各项身体素质统统强化一遍,然后还附带着罗彦又一定的战场自保能力。好嘛,直接就是为了催着罗彦上战场做准备呢。这几个月里,除了让人欲生欲死的抄书之外,能够让罗彦记忆深刻的莫过于他参加的那次文学馆集会。这次集会发生在李建成请求去山东领兵打仗的时候。十一月,长安城已经是一番银装素裹了。李建成突如其来的请求让原本冷清的长安城顿时热闹起来。太子乃是国之储君,不可轻动。而且山东又不是个善地,没见到淮阳王都战死了么。何况,太子李建成这些年手底下的武将那就是大猫小猫三两只,完全不能和秦王李世民相比。其实李建成急着去山东的意图大家都很清楚。但是这会儿朝堂的阻力还是很大。李世民一方的人自然是不愿意太子有这样混军功的机会的,所以那就是百般阻拦。但是一些帝党和中间派也有浑然不顾李渊的意思,直接反对的。无他,就因为他李建成是太子。死了一个宗室不要紧,反正能激发将士的血性。但是太子不一样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就既给敌军涨了士气,还打击了己方的军心。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他们自然是不想让李渊做的。但是所有人都小看了李渊对于李建成的偏袒。陕东道大行台、山东道行台元帅、河南河北诸州并受李建成节制。李世民打了多少次仗了,还没有这个待遇呢。这下子李世民一下子乐观不起来了。原本罗彦就提醒他李建成出征的事情,他也心里有这个准备,但是事到临头,反而感觉有些准备不足。李渊给李建成的待遇,完全就是奔着把刘黑闼和徐圆朗一次性剿灭去的。这要是放到以前,李世民对于这点军功完全看不上。但是现在把这点军功搁到李建成头上,李世民可就炸了。你要是换这人是李元吉,李世民估计早就领着一群人去喝酒去了,还轮的到在这里开会。所以此次集会的主题就是针对太子出征这件事情。在场的人表情都有些严肃。大家能够汇聚到李世民的手下,自然是希望最终李世民坐到那个位置上。但是如今看来,局势是越来越严峻。“请诸位教我。”李世民毕竟也就是个二十几的毛头小伙子,虽然说这些年锻炼的政治智慧不低,但是遇到事情还是得请教这些幕僚。“殿下也可以请求领兵出征,只要功勋盖过太子,那么到时候圣人再给太子好处,也绕不过殿下。”这是房玄龄说的。对于当前的形式,他认识的很清楚,太子出征这件事情是没有办法阻拦了。既然如此,那么只有李世民在战场上获取更大的胜利,那么至少是能把李建成压一头。“要我看,圣人未必就会答应殿下请战。所以还不如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跟随太子请战,另一方面加紧对有些人的拉拢。”这是咨议典签苏勖说的。这位可是了不得,爷爷是隋朝宰相苏威,还娶了李渊的女儿。自小就接受官场的熏陶,这主意出来之后也让好些人叫好不已。“这个办法倒是可行,不过,我倒是希望殿下能够韬光养晦一段时间。”陆德明说了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想法。“陆助教这是为何”陆德明一反常态的建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