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1:58      字数:4826
  甲军,在长安的李世民就是安全的。李元吉这要是去玄甲军里挑选士兵,摆明了就是要把李世民的依仗也给去除掉。李世民哪能想不到这一节。但是如今的他还是没有做好决定。虽说皇位是特别诱人,但是偏偏李世民又不想背负杀兄的骂名。这就是整个事情矛盾的地方。作为最主要的人物,李世民缺了房杜两人,这时候就有些优柔寡断。没有办法,罗彦做了一件加入李世民的阵营以后最主动的事情,去找长孙无忌。这个时候,李世民身边也就长孙无忌说话他才能听进去一点,其他人说了都是白搭。也顾不上和长孙无忌交情不深,罗彦当天晚上就寻到长孙无忌的府上。罗彦去的时候,长孙无忌和高士廉正在讨论当前的对策。对于李世民此时此刻的优柔寡断,这舅甥俩也是一筹莫展。听到罗彦求见,长孙无忌是一阵意外。罗彦作为李世民麾下年轻一辈最受人看重的幕僚,基本上从来不主动跟李世民手下的这些人交往。而且,每逢大事,罗彦都会出一些看似十分滑稽的主意。但是长孙无忌对于罗彦,可是一点都没有看轻。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妹夫对罗彦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而且到如今回想起来,当初罗彦每一次的主意看似滑稽不堪,但是事后想来,却是十分高明。所以听到下人通禀,就直接让他把人接进来。一边的高士廉笑着说:“怎么,对这个年轻后生感兴趣”长孙无忌有些严肃地问:“舅舅,你是参加过罗彦拜师礼的人,不知道你对这个人怎么看”思索了一会儿,高士廉对长孙无忌说道:“我看不透。”这样的评价让长孙无忌好一阵惊讶,要知道自己这个舅舅也不是普通人,经历过世事浮沉,看人的眼光也是超准。如今居然对一个小后生说看不透。能不让长孙无忌惊讶么。也不等长孙无忌多说什么,似乎是想让他在罗彦到来之前多熟悉一些事情,高士廉接着说道:“别看他在人前最多显露了他的文章,但是短短这几年,他参与过的重要的事情还少么山东战场上他的条陈救了不少人的命,明德门前一首歌让十二军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平阳昭公主的葬礼上他当了虎贲甘愿做仪仗。这些事情下来,虽然他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他在军中的声望比你还高。再说文坛,他老师是江南文坛领袖,还和孔颖达那个家伙交好,就连虞世南对他也赞不绝口,权书一出,就是你我如今也都能随口念上几句,年轻一代,无人能与其争锋。仕途上,你莫看他在山中苦读了三年书,但是养望三载,难道出来就只能在王府当一介笔吏”高士廉的一番话,说的长孙无忌后背都湿了。这不总结不知道,一总结吓一跳,不经意间,这个被认为是年轻一代幕僚的罗彦,实际上也就是在秦王府被他们这些早就跟随了李世民的人给盖住了光芒,不然,人家如今的地位,也不会比自己低。第九十七章罗彦怒斥李世民等罗彦被人领进来以后,长孙无忌有些神色复杂地和罗彦见过礼。这一见礼之后,长孙无忌反而不知道说什么了。看着久久无动于衷的长孙无忌,高士廉暗叹自家这外甥还是太嫩,所以就接过话头,问罗彦:“进之,好久不见。不知今日此来,所为何事”“确实好久不见。治中依然是风采依旧。罗彦此来,所为之事,却是和治中一样。”看到高士廉,罗彦心里也是轻松不少,总算是来了个以前说过话的。“哦不知道进之有什么高见。”高士廉这个时候也不打算让长孙无忌继续呆下去了,直接越过那些云山雾罩的话,询问罗彦的意思。“高见没有一个。但是请求倒是有一个,不知道治中和长孙郎中能不能答应”罗彦也不再绕弯子,开始说起正题,而此时脸上也收敛起刚才的轻松,变得严肃起来。“愿闻其详。”高士廉见罗彦这会儿要开始说重点,示意罗彦继续往下讲。一边的长孙无忌此时也回过神来,仔细听罗彦接下来要说什么。“请治中和长孙郎中,合力劝殿下及早动手。此外,还请长孙郎中派快马,把房杜二位先生接回来。有了这两位,殿下也更好行事。”罗彦这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高士廉和长孙无忌。听了罗彦的话,两人也是一阵苦笑。“不是我等没有劝过殿下,而是此时殿下还没有下定决心。非要等到太子他们先动手,才肯行事。至于接回房杜二人,这个倒是简单,我手书一封,快马送过去,想必一两日内就能够把他们接回来。”长孙无忌这个时候说道。“不,等到太子他们动手,恐怕一上来就是雷霆万钧,殿下到时候根本就不会再有反抗的机会。事到如今,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地步,点下如此妇人之仁,怕是要送了性命。”罗彦一字一顿,盯着长孙无忌说道。这个时候也就这位能够和李世民说上话,如果长孙无忌再不苦劝先下手为强,那么到时候大家的下场都不会好到哪里去。也不等长孙无忌继续说话,罗彦接着说道:“太子殿下向来宽厚,对秦王都起了杀心。我等虽然只是幕僚,能过了太子那关,但是能过得了齐王那关么不止是为秦王殿下,也为了我等惜身保命,还请长孙郎中三思。”长孙无忌如何想不到这一点,刚才和高士廉说的就是这个事情。这会儿再被罗彦说出来,心里头也是一阵发苦,自己这些人果真是已经把性命寄托在李世民身上了,要是李世民还不行动,怕是到时候离心离德,李世民更加不容易成事了。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对视一眼,然后对罗彦说道:“如今殿下已经有杀太子和齐王之心,但是迟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所以便是我等苦劝,怕是效果也不是太好。不知道进之有什么好主意。”罗彦这会儿也没有放松,只是简单说道:“威胁到性命的时候,殿下自然会做出决断。而这样的时机,恐怕也不远了,就在这几天。”听到罗彦如此笃定地说时机不远,长孙无忌和高士廉一脸震惊,当下就问道:“进之为何如此肯定”“不是我肯定,而是齐王一旦把玄甲军的精锐调走,殿下就彻底没有了依仗,这个时候,就算是太子和齐王犯浑,他们手底下那些谋士们也不会刚过这个机会的。到时候直接把殿下叫出王府,不论是在哪里,瞬间斩杀,然后逼迫圣人交出手中大权,那么大事就定了。”按照脑子里的记忆,罗彦把李建成接下来的计划说了出来。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心中一合计,确实按照罗彦所说的推演下去,太子一系成功的几率太大了,大到他们都不由得惊出一阵冷汗。震惊之下,这两人不由得对罗彦也是高看一眼。这样的计谋,确实很毒辣,还好罗彦是在自己这方的阵营里。真要跑到李建成的手底下,凭借李建成虚心接受建议的本事,把罗彦的提议作为一种备用的手段,都能让李世民好好喝一壶。当下两人就拉着罗彦,把送给房玄龄和杜如晦的信写好,只等着明日一早城门一开,就飞马送出去。眼见得夜色已深,大街上已经宵禁,长孙无忌就留下罗彦,三个人开始合计接下里的事情。谈论这怎么对付李建成,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才发现罗彦的厉害之处。回想起三年多前,罗彦参加那次幕僚会议的时候,建议让李世民的手下众多谋士在长安周边的州县任职,尤其是长安县和万寿县,甚至让于志宁和李玄道两个人去当个县尉。当世包括长孙无忌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罗彦就是年少轻狂志大才疏,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罗彦所说的,不就是眼下这个情况么房杜二人被赶出长安,而且任职的地方距离长安还不近,快马加鞭来回也要两三天。而当初罗彦建议他们去的地方,完全就是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来回。至于当初罗彦建议李世民手下武将子弟送去千牛卫金吾卫,怕是也早就做好了依靠武力解决事情的打算。这份预见能力,简直就是妖孽。更不用说前些时候讨论迁往洛阳的时候,人家给出的五条细则。现在想想,每一条都对于当前的形式合适到极点,甚至是李世民起事的时候人手不足的事情人家都考虑到了。这时候,长孙无忌才发现,自己思考了这些事情,已经把自己的后背吓湿了。没错,这个贞观时期大放异彩的长孙无忌,年龄已经三十过,这个时候也被这个比自己小将近十岁的青年给吓出一身冷汗。收拾好心神,长孙无忌继续开始和罗彦还有高士廉讨论关于怎么逼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的事情。“太子的近臣当中,有殿下的眼线吧”罗彦莫名其妙冒出这么一句。事到如今,罗彦已经充分表明了他的忠心,长孙无忌也不好隐瞒,只能正面回答:“太子率更丞是我们的人。”长孙无忌是这个时候已经把罗彦当作李世民麾下幕僚的核心了,所以直接具体到人。“那么明天我等就应该会接到密报,到时候希望长孙郎中和治中能够趁机劝殿下动手,不然的话,不出几日,我等可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这话罗彦倒不是为了恐吓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别人不好说,罗彦自己怕是就逃不了。之前他拒绝李建成的时候,态度绝对没有那么委婉。加上过来拉拢的那个人回去一番添油加醋,要是李建成胜利了,自己能好得了才怪。至于长孙无忌,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啊,杀完李世民全家,第一个受死的绝对是他。三个人谈到很晚,实在是太困了,这才草草睡下。第二天一早,长孙无忌就派出心腹,把写给房杜两人的迷信趁着城门刚开送出去。这件事情处理完毕以后,才和罗彦以及高士廉一起到了秦王府。此时李世民的身边已经没有几个人可用,秦王府里也显得冷清不少。罗彦可没想过这会儿就主动找李世民,再怎么着,也得让李世民请自己一回。通过昨天晚上和长孙无忌的谈话,罗彦已经得到了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的高度认可。要是这个时候不趁机提升自己的地位,那罗彦绝对是傻了。不出所料,罗彦拿着书读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被匆忙叫到李世民的书房。这地方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进来的,罗彦也就单独求见李世民的时候进来过一次。其他时候,这里都是李世民和心腹幕僚商议密事的地方,等闲人就是靠近都做不到。走进书房,李世民已经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原来,就在刚才,太子率更丞王晊传来密报,说太子和齐王想趁着为李元吉饯行的时候,谋害李世民,然后对外谎称暴毙,再指使大臣逼迫李渊交出权利。听到王晊传来的消息,长孙无忌和高士廉惊呆了,这事儿果然是如同罗彦所料,甚至就连李建成的计谋都被罗彦说个不离十。当下两人强烈建议李世民把罗彦叫过来进门之后,静静等李世民把事情讲完之后,罗彦把目光撇向长孙无尽。意思就是询问长孙无忌有没有趁机劝导李世民下手。见长孙无忌先是点头,后是摇头,罗彦心知长孙无忌已经尽力,但是李世民还是放不下心里头那点虚名。“殿下可知,宋襄公有几胜几败”罗彦也没有直接说什么,倒是问起这种无关紧要的问题。李世民知道罗彦这是说自己妇人之仁,但是却没有反驳。罗彦又问:“败宋襄公者,而今千年已过,当世可曾皆言其不义。”这话问的李世民一阵脸红。“虚名加身,便要杀生成仁,早知如此,殿下何必当日苦劝圣人反隋之。须知上若不仁,亦可行周公之事,何须甲胄在身,同胞相残。”“而今千钧临头,系于一发。殿下若要迟疑,何不从我等,自缚双臂,长跪玄武门,以求速死。”罗彦这个时候可是一点面子都不给李世民留,把李世民说的脸上一阵发白。虽说罗彦很是欣赏李世民往后的政治道路,但是可不代表罗彦就盲目地搞什么太宗崇拜。像李世民这个时候的矫情,那明显就是还想当失足妇女,还想要贞节牌坊。罗彦可看不惯这种人,所以更是不能给李世民留面子了。第九十八章秦王府中谋事变罗彦这个时候可不是在卖直,性命攸关的时候,罗彦只想着催促李世民做好决定,然后,亲身经历那场千古名案:玄武门之变。罗彦说了这些之后,长孙无忌和高士廉也搀和进来。尤其是长孙无忌,直接流着泪说道:“殿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想想观音婢和承乾,我等身死名灭,他们孤儿寡母日子又怎么会好过。”李世民这个时候还是有些作难地说道:“辅机,这些事情我都知道,只是,我等要是这么做了,这天下人怎么看,到时候怕是各地又会叛逆蜂起。”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还是一副没法决断的样子。长孙无忌终于放大招了:“这件事情做完之后,只要保得观音婢母子的性命,就是把罪名推到我的头上,让我以死谢罪,我也认了。”望着泪眼汪汪的长孙无忌,再看看欲言又止的高士廉,以及脸上已经明显露出不满神色的罗彦。再想想自家妻儿的容颜,以及,往后手握大权的风光,李世民咬咬牙关,强逼出几个字:“罢了,便是这千古骂名,我也认了。”破开了心里头那扯淡的道德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