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3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2:01      字数:4838
  ,这粮价涨到六十文以上,那时候才会真的出大事。”罗彦有些严肃地说道。其实压根不用半个月,按照现在这个情况,十天都算是多的了。这两天已经又有几户人卖地。说明很多人也只不过是死撑罢了。“看来大家都有的忙了。这不是一州一县的小事,一旦发生,波及的就是整个关陇大地。唉,又不知道多少百姓要蒙难了。”“如果陛下下定决心处理这件事情,想必还是能安稳度过的,放心好了。”李世民刚刚登基改元,肯定是不会放任这样的天灾不管的,所以就算是再困难,其实也会把损失降到最小。说完以后,罗彦自嘲说道:“倒是我这田贷,要是做好了,怕是要被天下的士大夫指着脊梁骨骂,哈哈哈。”对于罗彦的自嘲或者说是自夸,这位通事舍人也满头冷汗。这种事情可不是他能评论的,一个不好,要是被划到罗彦这边,那这辈子的仕途也就完了。自己毕竟不是罗彦这种倍受李世民宠信的人。看着通事舍人干笑着不说话,罗彦也知道自己失言了,没多说什么,也是笑笑,就将这一页接过了。两人沉默着喝了不短时间的茶水,陈玉如带着仓曹前来回禀,李世民让带来的钱粮,一分不少全都放进了蓝田府库。这下也算是事了,通事舍人不愿久留,推辞了罗彦一起吃饭的邀请,带着人就此拜别。罗彦也看出这位不愿惹麻烦上身,因此也不揭破,就此送别了这一行人。县衙中,陈玉如等人全都挤进了罗彦处理公务的房间,就这样看着罗彦,什么话都不说。被这些人盯得久了,罗彦感觉自己脊梁骨都在发凉,所以有些不爽快地说:“有什么话就说,没事就感觉干活去。”“郎君,你这本事也太大了吧。居然能从户部要来这么多钱粮,这蓝田县多少年来头一遭啊。”以陈玉如为首的官吏们一阵马屁,拍的罗彦都觉得自己好伟大。“行了行了,这不是我面子大,是陛下对于未来几个月的局势很担心。我只不过恰逢其会罢了。还有,从明天开始,你等就有的忙了。好好回去做事,今日值守结束,我等先去外边聚聚。”对于接下来要干什么,罗彦心里很是有底,因此这个时候有必要给这些人给点提醒。不过听到罗彦要让大家聚聚,这注意力全都转移到这里了,反而对重点没有太多注意。当晚,蓝田县城中最大的酒楼中,由罗彦做东,这些人喝了个酩酊大醉。次日,一大早差役就带着文书到了各个乡里。一入乡,这些人就敲着铜锣,一路高喊着:“知县有令,从此以后,土地不得私自买卖。但有度日艰难之时,可前往县衙,以土地为抵押,获取足额银钱。上等田,足额十千钱;中等田,足额七千钱;下等田,足额四千钱。每一丁限兑换三十千钱。但有余钱,可随时赎回田亩,收利钱一成。抵押期间,租调可免,但每岁必须服役三十天,不得以钱物抵免。”罗彦来的这一手,让蓝田的百姓喜出望外。往常把土地出售给那些豪绅,那是一锤子买卖。在官府写了文书,田就永远成了人家的。到时候想要用银钱再赎回来,那是想也别想。尤其是处于灞河和浐河两岸的良田,人家压根就只想进不想出。现在好了,虽然抵押期间徭役还得出,而且还有一成的利钱,但是这也比卖给那些豪绅好多了。因此这个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蓝田县。普通的百姓开心了,但是豪绅们就难过起来。罗彦的田贷之法,可是大大限制了豪绅们收买土地的能力。便是想要可以为难罗彦,频繁套取县衙中的银钱都做不到。罗彦在田贷中可是设置了三重限制。每一丁限制兑换的额度,利钱,以及徭役。这三样可都不适用在短期大量套取。如今的买卖,来一成利那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更不用说徭役,还必须亲自参加,连抵免的资格都没有。本来罗彦的打算,是想用粮食支取的。但是李世民正好送来很多钱,这下子罗彦有了资本,就想到了前世开国沪城的经济战。要是这些豪绅们一再调整粮价到民怨沸腾,罗彦不介意出手好好打压一番。因此往后几天,县衙中多了好多前来贷钱的人。趁着粮价还没有彻底涨上去,老百姓也不傻,纷纷拿着贷出来的钱购置了大量的粮食。这下子进一步推动了粮价的上涨,那些豪绅们对此是又爱又恨。某天晚上,县中一处豪绅的宅邸,又聚起了一大批的人。“这个毛孩子县令也实在是太过了。原本还以为他那几天没有阻拦我等买地,是他退让了。我还想着过几天好好去谢谢他。谁知道这小子竟然憋着这坏水。五天了,没有一个人找上门来卖地的。就连我那米铺中的粮食,还想着再涨价,谁想到被那些泥腿子两天就抢没了。早知道就该关门歇业几天,看看风声再说的。”“大家都不一样么。谁不是折了好些钱财,才被逼着来这里的。唉,这鳖孙,是该找个办法好好治治他了。”为首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听到这些人嘈杂的吵嚷,皱了下眉头,说道:“都给我住嘴,吵死了。一天就知道瞎嚷嚷,脑子里半点主意都想不出来。要我说,你们都是活该。”“孙老头,你也别说风凉话。你这几天折了的钱财,也不比我少。怎么,你想抱那个兔崽子的腿想把我等都卖了”这些人被骂,当然不爽啊,当下就反击回来。“老头子要是想抱那毛孩子的腿,还会在这里听你们这些没脑子的啰嗦。我早就打听好了,这件事情,只有咱们蓝田有。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想要收拾他,就要应在这句话上。”听这位姓孙的老头这么一说,这些豪绅们立刻竖起耳朵,仔细听他接下来讲什么。“我等只需要将蓝田的事情,传到京畿各县,然后找上各自的关系,闹到京城。到时候他就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可是,那天不是有圣旨说,允许让他便宜行事么。这样真的能行”孙老头蔑视了说话的这位一眼,说道:“多少年来,下过罪己诏的皇帝也不是一位两位。你们这些满脑子银钱的货色,懂个什么。”20169260:31:3325226016第一百五十八章乱起朝堂与断粮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蓝田县的这番动作很快传遍了整个京畿地区。官吏们自然对蓝田的动作抱着看好戏的态度。这事儿绝对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不论搞好搞坏,最后估计下场都好不到哪里去。因此作壁上观自然是最好的办法了。可是京畿地区的百姓可不这么想。这么好的事情,就该所有州县都有的啊,怎的现在只有蓝田享受着这等好处。那不行,咱们也闹吧。于是乎原本还抱着膀子准备看热闹的其他县令,这会儿全都傻眼了。丫的,谁有那本事,能跟着罗彦胡闹。不提这后果如何,就算是胆子肥了,想跟着凑热闹,那也没有门路啊。蓝田县敢这么做,朝堂可是从府库调拨了不少的好处。想自己这等小县,上不沾天,想靠着府库那点钱粮,压根搞不起来。但是这平民百姓又逼得紧,三天两头到县衙里头闹。凭什么人家蓝田的就能田贷,我们就不能,难道我们不是这大唐的百姓一时间整个京畿地区彻底闹翻了。没有这个胆魄和本事学罗彦,那这些人就把一腔的怨念全都撒在罗彦身上。你不是能行么,好,那我们就让你不行。雪花一般的奏疏就这样飞进长安城中。个个都是说他罗彦只顾着自己出风头,不顾同僚的死活。这也仅仅是酸几句。有些人更狠,借着自己也想搞田贷的名头,拼命给户部施加压力。更有甚者,直接开始人身攻击罗彦。有的说什么以一介书生,行贩夫走卒的勾当,有失仁义。有的说,他这简直就是与民争利,严重违反了武德七年李渊定下的徭役制度。也有的更狠,把罗彦的这些事情和贪图私利结合在一起,意图在任上多捞几笔。这还仅仅是地方,事儿传到朝堂,才是真正的掀起波澜。虽然李世民上位之初,扶持了大量寒门出身的高官。但是朝堂之上,还有很大一部分各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罗彦在蓝田的那一套,明眼人都知道对于豪绅势力的冲击有多厉害。没有大量的土地做支撑,世家的实力就会大大减弱。这可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又是一个朝会。李世民刚刚把龙床给坐热,这些人就跳出来开始攻讦罗彦。“陛下,武德七年之租庸调法,严令食官禄之人不得与民争利。田贷之法,贷出十千,赎回十一千。罗彦如今所为,以田贷之名,行争利之食,其罪当流放千里。”御史台的人这会儿当先发难。原本以为罗彦被调出京城,好歹可以安稳一阵子,谁想到这才过了多久啊,就这么瞎搞。个中有些不站在任何利益方的,就是看不过罗彦在田贷的时候赎回还要收一成利钱。这些人天真地以为,老百姓借钱,不就应该多少出多少进么。这事儿罗彦早就跟李世民在奏疏中解释过,因此李世民不咸不淡地说道:“不收这利钱,百姓皆以田贷之钱为资本,肆意行商贩之事,长此以往,岂不都乱了套。”“那就该禁绝此事。彻底断了这祸患的根源。”顺着李世民的话,这些人直接说出了此番的目的。“那我怎么听说,京畿各县,百姓皆于县衙闹事,恳求放开这条口子,允许各县都能田贷来的”再怎么说,这民意也是朝堂上很好用的一件杀器,李世民当然想就此把这件事情先堵住,然后慢慢看蓝田的成果如何。“那些平民目光短浅,岂知这其中的厉害。往后要是再这样下去,人人不思好好耕种,都想着以田贷换钱。等这天下的土地都没入官中,早晚也有一天会再次返还到百姓手中。这样下来,国库虚耗,岂是我等一二人能以死赎罪的。”魏征以他一贯的明锐和耿直,丝毫不给李世民面子地说道。“正是有这般的顾虑,因此才在蓝田试行。而且,罗彦在蓝田也特意说了,每丁田贷的限额只有三十千。你等可算算,基本是不会有太大影响的。”“即便如此,三十千也太多了。天下州县,要是人人如此,国库也承受不了。陛下还是趁早严令罗彦停了此事,也省的他平白搭上性命。”魏征压根对于李世民的解释不退让半步,说了不行,就是不行,你解释的再好,我也表示反对。见这会儿魏征的言辞占了上风,一时间那些利益代言人们纷纷跳出来附议。“臣以为,便是如今,这罗彦也要好好惩治一番。如此风气,实在有碍朝政施行。”“臣赞同魏左丞的看法。还是早早让罗彦停了此事,省的到最后身死名裂。”看着朝堂上突然间热闹的不行,李世民怒了。好说歹说,看来你们是铁了心不给我面子了是吧。当下将手中的奏疏“啪”一下扔到桌上,怒道:“尔等只想着坏处,眼睛是被什么糊上了难道这件事情就半点好处也无。朕一再小心,方才只让蓝田一县试行此事。如今刚刚有点起色,尔等就想着阻拦,到底是何等居心。你,还有你,说说,你等做的什么事情,是半点坏处也无的”看着魏征还想说话,李世民堵道:“君博览群书,可知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这便是因噎废食的出处了,这会儿李世民问魏征这话,就是给罗彦在蓝田的事情定调子。这事,好处大于坏处,你们要是再反对,我可真的生气了。听李世民这么一说,朝臣也不想一下子就把这件事情给闹僵,因此暂时没有反对的声音。不过,这件事情肯定是还没有完的,很多人还是在等蓝田出事,到时候就可以让李世民也无话可说了。不过,注定要让这些人失望了。蓝田的事情还没有个波澜,但是整个关中就已近闹腾的不行了。这次朝会过去刚刚几天,各地突然发现,自己治下的米价已经纷纷涨到一斗六十文以上了。蓝田县的平安米铺,在整个县城算的上规模相当大的一处粮店了。不是说它的地方有多大,而是它的后台有多硬。平安米铺后头站着的是本地最大的豪绅,何明德。当然了,背地里人们都叫他何缺德。这位祖上好几代都是豪绅,战乱的那些年,侥幸挨过来,虽然损失了不少钱,但是底子还在。这几年通过大肆买卖粮食,顺带还控制了县城不少的商铺,居然把家产弄得越来越大。年年何缺德大量买入粮食存起来,就等着春夏之交大肆赚钱。所以平安米铺的存粮算是蓝田县最多的了。五月初十这天,来到平安米铺买米的人忽然发现,米价一夜之间就涨了八文钱。面对这样的涨价,近乎是宰人一般,前来买米的人里头,有个高高大大的汉子立马就不乐意了。嘴里骂着:“何缺德这个肚子里冒坏水的,祖宗十八代的黑心都长在他身上了。一夜之间这一斗米就涨八文钱,当你爷爷是傻子么。”骂着骂着,背着干瘪的口袋就转身离开,准备往别家粮店看看。这个时候,要是还呆在这里,那正是脑子缺根弦了。只见米铺的伙计对着远去的人影吐口吐沫,很是嚣张地说道:“呸,一个穷鬼,你想买,爷爷还不想卖呢。今儿你要是能在蓝田买到比爷爷这里便宜的米,爷爷给你跪下来磕三个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