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1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2:02      字数:4864
  了那处山谷。便是连那王君廓,也在这日一早抵达了山谷。正是因为这个,折冲府上上下下,只要是有点本事的,基本上都被调到了山谷附近。牢牢盯着,顺带看着还有没有更多的人到这里来。当罗彦找到地方的时候,已经是申时了。见到罗彦和李玄道两人走过来,这折冲府的将领和云州府的刺史一起过来,笑着说道:“就差两位了。王君廓那厮一早带着家眷来此,便和那些士卒在一起。已经确认无误,是王君廓本人。”这些人也怕王君廓独自溜了,没想到他居然还真的就来到了这里。在王君廓手下做事好几年,这些将领也熟悉王君廓的举止神态这些细节。观察了一个早上,便是王君廓在那里大剌剌地小解这些人都观察了一遍。隔得远看不清脸,只能这样来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是王君廓无疑。既然已经确定了,罗彦也没什么好说的,将自己带来的铠甲穿起。随后对那将领说道:“时间不早,若是到了夜里,怕这些人会趁夜色转移到别的地方。”看了看山谷的地势,对外有很多处可以逃走的路径,虽然心里知道这些将领早就有了安排,罗彦还是忍不住多了一句嘴:“若是可以,直接用弓箭对里边几轮齐射。实在不行,便是火攻,也是可取的。”原本还打算将王君廓活捉的,这些将领安排的人手都有两千人。围拢了山谷,根本不可能把谷中的人给放走的。但是罗彦这么一说,这些将领脸色就有些难看了。这意思,就是不给王君廓活路啊。看透了这些人心里边想什么,罗彦怒斥道:“我等不杀,留着让陛下作难么”这群武将哪里懂得这其中的关窍。只以为像是和突厥打仗一样,活捉一个大官,那比砍了脑袋捞到的功勋多。在场的也只有李玄道和那云州刺史了解一些,听得罗彦已经说的如此明白,哪里还会反对。罗彦这么一怒,也是将那些武将震慑住了。皇帝亲自杀人,那肯定是不能的。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自己代劳了。看着武将们远去的背影,罗彦低声叹了口气。王君廓叛逃已经成为事实,既然这样,那么现在朝堂应该做的,就是对王君廓爵位食邑这些的剥夺。而不是将一个活着的王君廓带到长安,让李世民在各种纠结中杀了他。随后再和一些人进行博弈。真要是那个样子,虽然罗彦这些人是立了功,反而更招李世民记恨。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万一,王君廓为了某些人的保证,胡乱牵扯。到时候长安可就要大地震了。这种事情,便是罗彦自己也有可能大祸临头。为了保命,怎么可以还让王君廓活着。这些将领听从了罗彦的建议,将山谷围拢严实以后,直接派弓箭手轮番往谷中那数百号人群中射箭。一时间没有防备,加上上百弓箭手卯足了劲射出去的箭支,第一轮齐射便让谷中躺下了数十具尸体。人群太密集,就算是这无法精准瞄准的弓箭,也造成了这般大的杀伤。剩下的人因为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一时间身边有什么可以遮挡的,纷纷乘着箭支还没有射过来的时候跑去躲藏。不过也仅仅就是这样了,虽然这次带来的弓箭手和箭支不多。但是每个人一壶箭射完,谷中活着的人不超过一百了。当然,王君廓肯定是在活着的这些人里头了。造成了这么多的杀伤,接下来就是进谷拿人的时候了。罗彦此时也对身边的李玄道说道:“长史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下去看看谷中的情况。”听得罗彦如此说,李玄道又如何好意思拒绝,看着罗彦已经下去,也随后跟上前去。等罗彦到达谷中的时候,王君廓和他的属下已经被团团围住。因为躲避箭支,加上他的属下拼死保护,王君廓显得有些狼狈。身上沾满了尘土,前胸的地方还有几处血迹。头发散乱,浑然没有了当初在都督府的那种恣意。虽然如今罗彦和王君廓身份已经迥异,但是罗彦此刻看到王君廓,却没有什么快意。只是觉得像他这种枭雄,落得如此的下场,实在是有些凄凉。“都督,咱们又见面了。”没有仇怨,没有恩情,此时就像是老熟人一样,很是简单地打着招呼。“没想到,你也来了。”看着罗彦一身银甲,而李玄道又站在罗彦身后,王君廓心里就明了了几分。“不成想你我居然最后是以这个样子见面。看来我也是报应啊,当日那般对你,如今却成了你来拿我。”对于罗彦,王君廓没有什么好仇恨的,因此只是有些落寞地说道。不过,当抬起头再看到李玄道还是如当日一样微笑的时候,王君廓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指着李玄道骂道:“李玄道你这狗贼,若不是你那书信告发我,我怎会沦落到如此下场。”听完王君廓的怒骂,李玄道居然冒出来一句:“王都督多虑了,其实,那就是一份家书罢了。里头也不过是写了我嘱托房中书替我照顾我家人。没有任何要检举你的内容,只不过,你不认得罢了。”听完这话,王君廓一个男子汉,居然泪流满面。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句:“天要亡我王君廓,徒之奈何。”这话听得罗彦是一阵翻白眼,说的好像自己是多么了不起似得。如果真要形容他,罗彦也只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第二句是没有文化真可怕。除了这两点,还有什么好说的。“王都督,事已至此,你还是就在此上路吧。想你纵横天下十数年,若是到了长安,受那狱吏的侮辱。三木之下,哪里还能留得你半点威严。虽说是在自己人的刀下,但是好歹有你这些心腹陪你。”罗彦还是劝了一句。如果王君廓不反抗,罗彦还真是不愿意让人动手杀了他。听了罗彦的话,王君廓也思量了一番。自己这种罪过想要活着,那肯定是不可能了。而要求死,其实到哪里都一样的。他们武将里边也有流传的故事,虽然只是听听,可是那牢狱中的种种,还是知道一些的。古来多少将军,都是不堪那牢狱中的种种侮辱,或是咬舌或是绝食。无非就是想早早寻死罢了。像那彭越周勃一类,领兵打仗哪个不如他了,还不是在牢狱中跟孙子似的。想想王君廓自己都觉得还不如早早死了的好。朝着长安的方向跪下,端端正正磕了几个头。站起身来,王君廓说道:“我如今这个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还请罗司马禀告陛下,我王君廓辜负了他的恩遇,便是死上十回,也不够弥补我的罪行。只是看在我曾经还做过一点事情,让我这些兄弟们活下去。当牛做马为奴为婢,也好过受我拖累白白送命。”想了想,感觉这个事情自己还做不了主,罗彦只能回答说:“我会禀告陛下,但是结果如何,我不敢保证。”有此一句,王君廓也很满意,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抽出自己腰间的刀,朝着下腹便刺了进去。第一百八十六章一系列善后事宜最终罗彦带回幽州的是一具尸体。不过,为了验明是王君廓本人,还是有人提议将首级割下来,然后用石灰保存了送到长安。对于这种异常残酷的提议,罗彦想也不想就拒绝了。李世民要的只不过是一个结果,又不是大破敌酋。再怎么说,王君廓也是曾经李世民的干将。宽敞的木桌,一角叠放着一大堆的文书。另一头的笔架上悬挂着数支笔。笔架附近便是一方砚台,此刻砚池里那松烟墨尚有大半。罗彦不时将手中的秃笔蘸墨,抿下笔尖,随后快速地书写着。没错。罗彦就是在写王君廓叛逃一事的始末。这件事情,也是时候给李世民一个交代了。从王君廓送出幽州城到王君廓自杀身亡的事情,没有一丝隐瞒地写了出来。便是自己如何处置的理由,这些都讲了个明白。洋洋洒洒数千言,花了罗彦整整一天的时间。阿全已经不是一次前来看过罗彦了。他也深知罗彦的脾气,做事的时候是不想让人打扰的。今天前来拜访罗彦的人空前的多,阿全已经代罗彦拒绝了一大批的客人。如今他担心的是,从早上吃过一点麦羹,罗彦到现在熬了整整有五个时辰,要是再熬下去,怕是身体要吃不消。好在,阿全天色渐暗进去送灯火的时候,罗彦搁下笔,伸了个懒腰。随后在一阵肚子的叫唤声里说道:“阿全,可有什么吃的,快送点过来。”没错,那奏疏算是写完了。这也算了了罗彦的一大心事。想要不带任何情绪,就像一个看客一样把整个事件叙述一遍,可不是什么容易事情。阿全很快就将早早准备好的饭食带来,草草吃过,罗彦也没有了继续读书的兴致。在院中走动了几步,感觉有些凉的时候,便回房歇息了。罗彦能这么歇着,可是有些人可睡不着。李玄道便是其中之一。缉捕王君廓的场景一遍又一遍在他脑子里浮现,罗彦的强势和决断,王君廓的狼狈和恨意,以及那些将领对他的态度。很明显,大家都知道他要失势了。王君廓叛逃这件事情,和他牵扯实在太大了。而且,谁都知道当初他给了王君廓一封信,而王君廓在临死前又提了一句和书信有关的话。这里头能够发挥想象的空间太大了。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被贬斥的情形。想文学馆十八学士,如今也就自己一个人在外边当官,而且混的越来越不如意。想到这里李玄道忽然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和罗彦也交恶。不然的话,现在就罗彦为他说几句好话,都能把朝堂上对他的非议抵消掉一半。更不用说,罗彦要是能帮他遮掩一下,后果也不会有他想的那么严重。不过李玄道如何想,早就熟睡的罗彦是不知道了。次日罗彦醒来,罗彦就差人把自己的奏疏送了出去。剩下的,也不过是等着朝堂决断。罗彦心知,幽州都督府的人,包括自己,这次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有好结果的。长安城,李世民跳脚骂娘五天以后,接到了云州府的汇报。王君廓自杀,一干手下仅有数十人活着,但都被拘押。这个消息算不上好,但是不坏。至少是没有什么担忧了,唯一遗憾的就是王君廓自杀了。没能当面质问几句。有时候当帝王的心思就是这么奇怪。或者说贪心更合适一点。罗彦的奏疏是在云州传来消息的第二天送来的。这个时候朝堂就已经开始讨论王君廓的处理事宜了。很明确,王君廓的爵位官职等等都被褫夺,这毫无疑问。还好李世民也算是厚道,给王君廓一个平民的葬礼。若是深究起来,便是罚作罪民,死无葬身之地也是可能的。至于其他人,到底该怎么解决,这是个问题。作为幽州都督府的长史,李玄道最先被拿出来说事。王君廓在幽州素来劣迹斑斑,这会儿人死了,可是照样拿出来被人说事。都督无状,你这个当长史的就应该好好劝导,而不是那么纵容。不错,即便是李玄道事先跟李世民密奏过,但是自己没有拿出什么实际措施来劝导,这就是过错。还有,李玄道当初给王君廓的那封信,里头到底写的是什么,随着王君廓死亡就成了一个谜。那么,这也是一个攻讦点。就这两点,已经足够让李玄道吃一壶了。若非李玄道当初在秦王府中也算是和好些人有点交情,加上他的从舅房玄龄从中斡旋,最终虽然没有逃过贬官的劫难,但是也比沦为庶人好多了。再就是罗彦。处理罗彦的事情,就比较棘手了。罗彦才上任三个月不到,而且第一个月就是跟着崔敦礼在北地瞎转悠。贬斥他吧,这情理上说不过去。不贬斥他,贞观律刚刚修好才几个月,难道就要让李世民自打脸那肯定不行啊。既然如此,那就贬斥了。“陛下,想那罗彦,前几个月在蓝田县的任上做的不错。如果可行,将他放到地方再做一任县令。何况,他也实在是太年轻了,性子冲动,还是需要多多磨练一番。”如今罗彦是个从五品下的官,加上李世民给他的权利,在幽州比李玄道还能呼风唤雨。虽然罗彦在这一年换了三次官,但在有心人眼里,罗彦的权利是一次比一次大。对于一个年轻人,这太顺了,不是什么好事。因此不论好心还是恶意,好多人建议把罗彦放到某个下县再好好磨磨性子。“罗彦在王君廓的这件事情上,功过可以相抵。但是幽州这种地方,确实罗彦也不适合呆着。”李世民点点头,同意让罗彦换个地方。但是却没说到底要换到哪里去。这种事情,还是再听听朝臣们的建议再说。“想罗彦这短短一年,军中呆过,京官当过。便是那一地主官,也是干了不短的时间。真要是把他频繁换来换去,怕年轻人心里也会有怨气。”“那也是没办法,谁让他走到哪里都要闹出点事情。不换他,难道还要让他把幽州也闹得风风雨雨么。”“要不还是让他回来好好在弘文馆教书好了。我家那兔崽子这段时间嘴上还是挂着罗助教,便是我这个老子也没念的这么勤快。况且三月以后诸家的孩子,到底有什么变化,诸位也心里清楚。”“这绝对不行。哪有不出一年就把他调回来的说法。”听了半天,李世民也有些等的乏了。想想罗彦之前干过的那些事情,李世民笑笑说道:“好了,诸位也不要再争了。我看啊,既然有人说罗彦这弘文馆里教书做的不错,那索性让他去一地好生教书。”听到李世民这般任性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