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7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2:03      字数:4861
  己的方法有了效果,罗彦自然不会否认,说道:“是不是真的,杜尚书私下里再好好考校便是了。明天开始,读诗。嗯,也就近数十年的一些名诗,想来有了声律打底,会读的容易些。”此刻杜如晦哪里会拒绝罗彦的安排,只是说道:“随你安排便是,想来你也不会让他虚耗时光。”彻底让杜如晦放心以后,罗彦这才起身,拜别后便往外走边说:“为了让在下能够赢上一局,这本书就暂时放一个月吧。等打赌结束了,再转呈给陛下。”知道罗彦心里想得是什么。即便现在将书公布出去,其实又能传播多远。不过是编书的人不想自己的心血白费,必然是要大行于世,罗彦的目的也一样。到时候如果杜荷能和对方打个平手,那么此书一出,必然能够引得千家争夺。杜如晦虽然自己没有这样的作品,可是作为读书人,他还是相当理解的点点头,杜如晦答应说:“好的,这件事情我自然省得。”未完待续。201610260:12:1725922091第二百一十章突厥使团到京了转眼间都到了腊月二十五。前些时候下了不短时间的雪,到了如今放晴,早就困在家中的人们此时终于得到了解放。自打开了城门,长安县十里八乡的乡亲就带着自家的山货和土产似一股洪流涌进了京城。虽然城内还是吹着微微冷风,可是人们的脸上却挂着几分喜悦。未曾下过暴雪,安安稳稳过了冬天,想来明岁会有一个好收成。这天城门口开着茶馆的王二依旧在卯时末将自己的茶摊开张。说是茶摊,其实还经营着一些饭食。早间的茶点,午间的汤饼,到了傍晚还会做些零散的果脯买卖。再加上随时前来歇脚的来往客商,虽然甚是辛劳,但王二的日子过的甚是殷实。到了冬天,王二的生意还是多多稍稍受风雪的影响,因此要说今天天气放晴,他绝对是最开心的其中一个。将桌凳拜访停当,一脸期待将其擦了一遍。王二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个客人。这人他也认识,就是这旁边坊里的,因家中兄弟甚多,行四,便唤作周四的。这位也是他摊上的常客,此时两人先是闲聊几句,感慨了一番近期老天爷的种种不是,王二也在瞎聊的时候将周四那一份茶点送过来。大冷的天,温暖的茶水,配上微咸但是混了果脯沫的烤饼,周四吃的一脸满足。“还是老王你家的吃食做的好,这几天大雪封门,在家都憋坏了。家中那婆娘虽然也做了些许面食,但是确实没你做的好吃。”“周爷太过夸奖了,做的不好,你们这些老客还不把我摊子给砸了。”略开玩笑,王二招呼这另一位客人坐下。几人在这小小的茶摊说着家长里短,突然从城门中进来一队队列森严,旌旗招展的队伍。这可是把几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也不再说东道西,静静看着那长长的队伍慢慢走进来。之间那为首两人,一人着绯红官服,披玄色大氅,锦帽上一颗青翠的玉镶嵌在正中。相貌虽然隔得远看的不甚清楚,但是骑在马上,也露出一番慵懒姿态。那种贵气,见惯了长安官员的几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个普通角色。而那另外一人,特点更为明显了。突厥人独有皮帽,身上穿着的一副也是有磨过的小羊皮露在外边。脚下一双马靴,配上腰间那弧度有些诡异的弯刀。谁要是这个时候还看不出来这是个突厥人,那也没什么资格说自己在长安呆过了。这些年来来往往的胡商,突厥薛延陀吐蕃波斯这些地方的人衣着都各不相同,有心的绝对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了。而两人身后则主要是以大唐的军队为主。不过军队护送的却是不少的突厥人和一些财货。“突厥人这是闹什么难道那颉利窝里闹的有些厉害,要向我大唐借兵不成”周四喃喃自语。“也不是不可能,据说内乱的时候颉利就躲到靠近云州的那里了。想来今冬趁着各个部族休战,颉利和我大唐修好,来年春天正好开战。”“你们都想多了。那不是颉利的手下,虽然衣着都差不多,不过有些小地方一看就知道,这些是西部突厥的人手。那颉利想来当爷爷习惯了,哪里会这么客气,送来这么多财货。”倒是有明眼人,隔着老远还能把这些细小的差别给看出来。听着众人错误的言论,忍不住出来辩解。“西边的我说呢。”这才恍然大悟。想想颉利的尿性,还真是干不出这样有礼貌的事情来。“西边那位是叫统叶护是吧这名字怪怪的,难道他要向我大唐俯首称臣”“谁能知道呢,这事儿来的突然,我等先看看,想来今日就会有消息传出来。唉,最近也就那个罗助教和不知道哪家的子弟打赌让人感兴趣,谁知道这好几天没啥新消息出来。现在就等着看这个突厥人想干啥,接下来几天算是有和老兄弟们说的事情了。”“那就先等等。这些人是先往鸿胪寺的方向去了,左右没事,要不我等去哪里打听打听”“还是不要了,这几年不论是哪个突厥我等都惹不起。万一被人家伤了杀了,找哪说理去。安心候着吧。”这几年国势微弱,突厥凶猛,国中百姓见了胡人也没有那般高高在上。反而是有些时候胡人犯事,大唐不得不委曲求全。这样一来,百姓们自然将那鸿胪寺里的突厥视为洪水猛兽。百姓们自然不知道,昨天长安城外官驿便将这使团安置下了。当天傍晚,宫中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此刻鸿胪寺早早便安排好了。苦心准备好些天,在这一刻国家机器的运转速度自然异常迅速。由于此次和亲的重要性,这些人都是由鸿胪寺卿亲自接待的。李世民初登大宝,国力也不强,因此鸿胪寺今年基本上没有接待过谁。此刻算是开张,上上下下即便准备了很久,此时也有些忙乱。统叶护的使者来的不多,一行不过是十来人。鸿胪寺卿将这些人安排在最宽敞的一个院子里。同时那些要进献的财货也让这些突厥人搬进他们院中专门的仓库。一切做好以后,这才将饭菜拿上来,让这些劳累了半天的人垫垫肚子。为表重视,李世民还专门安排了大臣为这些突厥人摆接风宴。好在此次双方是各有所求,这些统叶护的使者到了鸿胪寺,也没有像颉利的手下人一样嚣张跋扈。这倒是让鸿胪寺上下一阵庆幸。想想去年渭水之盟前执失思力那个二货,在李世民面都都那等嚣张,他们当初像对待大爷一样侍奉着,还被各种打骂。两下对比,鸿胪寺这些人虽然不知道这些人是来干嘛的,但是也对西部突厥好感大增。太极宫中,李世民已经召来三省六部的官员。明天统叶护的人就要请求和亲了,之前的准备,还是有必要再次核查一遍的。“王叔,和亲定的是哪家的女子如今可以定下来了。”“陛下,荥阳郡王李道立家的长女李雪玲,生性温婉,颇有才德。”李神通早就将之前说过的那几个女子一一筛选过,最后将这位选定。“嗯,礼部已经做好相应的准备了吧。待明日事定,立刻着手册封公主和仪程。还有,荥阳郡王此次献女有功,该如何封赏,中书省也好好考量。至于其他琐碎的事情,你等自行定夺便是。”李世民虽然是上位之后第一次和亲,但是自己必须要开口问的问过,接下来的事情自然会交给这些大臣去处理。重臣唱喏过后,也不久留,立刻出去安排各自的事情。次日朝议,临近过年也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唯独这西部突厥使团进京,让参与早朝的大臣们颇为期待。在内侍尖锐的嗓音通禀中,突厥使团代表的一人带着国书上殿,有些别扭地用中土的礼仪拜过李世民以后,操着半生的汉话讲道:“大唐皇帝陛下,我是统叶护可汗帐下大臣阿布斯失力,奉我家可汗之命,特向大唐皇帝陛下请求和亲。生恐我言语不同,一切事务皆以国书为准,还请大唐皇帝陛下海涵。”和胡人打交道这么多年,头一次看到这么有礼貌的突厥人。李世民自然很是开心,爽朗地笑着说道:“前些时候得到李道玄的奏报,此时我便已知悉。想我大唐与西部突厥和亲,必然是相辅相成,正是我与统叶护可汗乐于见到的。然事关重大,我等也需要一些时间商讨和准备。”冠冕唐皇的话,李世民说的很溜。他自然是想和西部突厥和亲的,可是总不能听人家一说和亲自己就满口答应吧。故作姿态是必须要有的,而且不仅要有,还得有的高调。这不,听李世民这般说话,阿布斯失力虽然没有过分纠缠,但还是言辞恳切地说:“大唐皇帝陛下,我代我家可汗万分感谢陛下的理解。和亲一事,我国带着十分的诚意前来,万望陛下不要拒绝。”随后又是一阵问答,这和亲的请求便暂时搁置,李世民看着拿捏的差不多的时候,这才对阿布斯失力说道:“尔等且先会鸿胪寺耐心等候,不日便会有答复。”送走了突厥使团,李世民这会儿恢复了威严,想下边群臣询问道:“统叶护可汗提出和亲,你等有什么看法”其实群臣哪里能有什么看法,方才李世民的第一句话就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什么叫他和统叶护都是乐于见到的,不久是说明自己已经同意和亲了么。此刻除了不停拍马屁促成此事,难道还要和李世民对着干不成。再说了,和西部突厥和亲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在外部关系上,有了这样一个势力不容小觑的盟友,对吐谷浑和东部突厥都是强有力的震慑。这种好事,谁拒绝谁是傻子。一时间诸多人纷纷出班罗列了和亲的一大堆好处,同时不停请求李世民答应和亲。就这样,在统叶护的使者刚刚离开不过一刻时间,这里已经将这件事情定了下来。第二百一十一章罗二愣子闹事了和亲的事情传播的很快。罗彦虽然身在杜府,可消息也不过就是比别人晚了一两个时辰就知道了。此刻正在盯着杜荷小家伙读诗文呢,听到窗外的下人们不停议论这个,罗彦这才想起有这一茬。不过和史书中的时间确实是差了一点,加上自己这些天一直在和杜荷呆在一起,因此忘了。虽然不知道哪家的郡主县主的要遭殃,但是作为一个大老爷们,罗彦感觉和亲其实没啥用。虽然突厥的习惯可汗的妻子也是可以参政的,但是想想大唐一个柔弱的公主嫁到人家。统叶护老鬼在西部突厥都经营多少年年了,能轻易被个弱女子把控到权利何况此时颉利那里内乱还没有平定,而吐谷浑在几年前就被打的有些元气大伤,要缓过来也需要时间。真要到了这和亲的公主有权利的时候,大唐的国力早就发展到无需这些的时候了。仔细想想,其实大唐这个时候和亲,除了能得到点心理安慰,还能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因此不论是处于愤青心理,还是出于实际的好处,罗彦本身是不同意这次和亲的。就算是拒绝了,罗彦也不相信统叶护会恼羞成怒和大唐作对。他们也是四面皆敌,何况还和大唐接壤不多。想打,先把自己的老窝守好再说。想到这里罗彦哪里能够忍得住,早就把杜如晦前几天跟他提醒过的事情忘到脑后。这次要是不将自己心里的那些话说出来,罗彦感觉自己会死。没错,不作会死。这就是罗彦此刻心里想说的话。虽然作了肯定会让李世民生气,甚至自己的前途都有些堪危,可是不说这些,罗彦觉得自己不算男人。将杜荷书桌上的纸笔拿过来,罗彦便写道:“臣尝闻,弱国无外交。昔战国时,征伐不断,各国互派质子,或以婚姻,以求盟约。然三家之分晋,其盟国无援手燕赵之覆灭,其姻亲有余嫌。s何也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如是者,国亦如是。前隋大业年间,西部突厥未纳贡,炀帝使人问之,以天下动荡基业不稳故,突厥可汗无状于使前。然以东部突厥相要挟,奴之。不见其利时,傲慢之但见其害时,恭敬之。而今陛下以宗室侄女和亲,不过重复当年之故事,于事何益”之后将对于两方突厥的争端和对大唐的影响一一分析过,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和亲对于大唐除了脸面上好看一些,一点的实际利益都没有。更何况,还有以个颉利挡在中间,即便现在他有些狼狈,可是给李世民找些麻烦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样一来不是就更加尴尬了。罗彦有些话都还没说,一旦这和亲搞到最后不了了之,你这个皇帝还有什么脸面。不过这话自己想想也就罢了,要是在这奏疏中写出来,罗彦不用想这辈子可以当官了。等罗彦写完以后,看见杜荷早就停下了读诗,只是眼巴巴看着他。有些歉疚地对杜荷说道:“方才有些事情忽略了你,抱歉。今天暂时读到这里。看进度这两百首诗明天就可以读完了。后天开始咱们学习作诗。过年的时候休息五天,剩下的时间继续。争取留出一些时间咱们在这长安城走走。”默默杜荷的头,让他自己出去玩,罗彦则是让下人带着他到了会客厅,静静等候杜如晦的到来。和亲的事情和杜如晦这个兵部尚书还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因此这天杜如晦并没有像礼部那样熬夜,早早便回到家中。看到罗彦还在自家的时候,杜如晦倒是有些惊奇,这几天除了杜荷读完声律启蒙那天,罗彦一直在申时末便走了。今天留下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