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7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2:04      字数:4847
  世民一拜,罗彦也没有等待眼前这些高官,疾步出了大殿,似乎一刻也不愿意久留。“唉,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这天灾袭来,难道仅仅凭借人力就可以消泯么。”房玄龄叹口气,似乎是对于罗彦提出的事情还是有些反对。“一直以来,他都相信人定胜天。以我对他的了解,这次他也能够拿出非常有效的办法来做这件事情。更何况,我们不相信他又能如何,陛下相信就够了。”长孙无忌走在房玄龄身后,也是浅浅一叹。不过这叹息和房玄龄的又有所不同。“我看你们两个啊,还是想想明天在朝堂上,到底该如何选择吧。”杜如晦倒是看的清楚:“你没看到方才他让陛下选择的时候,分明就是踌躇满志的样子。要是没有十分的把握,我想他也不会如此冒然提出这样的办法来。可是,到时候难道真的要和陛下唱对台戏不成”朝议自然是放开了言论。那个时候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当然了,原地要是一意孤行,在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倒是也可以通过。但是,他们三省六部已然有权利将李世民的诏书驳回。到底该怎么选择,这是一个问题。不仅杜如晦在愁,听了他的话,便是周围其他的臣子也开始发愁。次日一早,李世民尚未到来,太极宫中便像是炸开了锅一样。年前的一番改制,固定三天一小朝会,十天一大朝会。这大朝会便是要求长安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可是上次大朝会开过也就是三天时间,本来今天只需要一场小朝会,三省六部的官员前来奏事便可。可是昨天下午突然间就接到通知,除非是有特殊原因,不然一概不得缺席。待御史们一个个将官员点清楚,汇报给中书省以后,贞观朝第一遭例外的大朝会,就这样在冉冉升起的朝阳中开始了。“昨日司农司查验过长安县七处土地,发现土中蝗虫卵异于往常。经过反复推论,最终认定不久之后,很有可能在京畿道发生大规模的蝗灾。今日急召诸位臣工前来,便是为了商议此事。蝗害近在眼前,诸位有什么好的办法,尽可能说出来让大家参详一番。”李世民可没有兴趣听阶下诸多大臣说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一上来就将主题说了出来,静静看着殿中众臣的反应。事出突然,饶是很多人宦海沉浮,养气的功夫深厚,可是依旧架不住这样重大的消息袭来。心知此事需要朝臣商议一番,那御史言官也没有在这个时候检举班中相互交头接耳的人。这事儿便是他们,此刻也在相互议论。不仅为这个消息本身,还有方才李世民所说的处理方法。但是,还能有什么方法呢好多人都习惯于沿袭前例,而前例不就是积德修行。说得更加清楚一点,就是皇帝带着百官沐浴斋戒,百姓带着妻儿庙观中祭拜神佛。随后再大搞赈济之类的举措,尽可能将百姓安置在各个州县的治下,不令产生流民。等蝗灾过了,再补偿种子和食粮,开始补种。百官心中极度纳闷。虽然这蝗灾未发,可是三省六部的官员难道就没有告诉皇帝这事儿该怎么办么非要兴师动众搞一次大朝会,到头来还不就是说这些话。李世民此刻还是对于这些朝臣抱有一丝的憧憬。他希望里头能够有一个人站出来,主动说一些办法,既不用像罗彦的言论一样惊世骇俗,又可以行之有效地解决蝗灾。等啊等,听着殿中的议论声已经持续了差不多有一炷香,李世民终于坐不住了。没有办法,你们还在这里瞎什么。“够了,给了你等这么长的时间,不是要让你们相互间交头接耳相互闲谈的。”这一声怒喝,让原本嘈杂的朝堂顿时间安静下来,随后便是群臣异口同声的请罪声。早就厌烦了这样的李世民,此刻也只能没好气地说一声:“行了行了,看着你们这样我就心烦。罗彦,这个时候你不出来,还候在那里干嘛。难道要我亲自下去请你不成”实在是不想让这些朝臣继续耽误时间了,李世民只能亮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招数召唤罗彦。直到这个时候,朝臣们回头一看,才发现文臣队伍的最后面,远远缀着一个身穿绿色官服的人。待内侍扯着尖锐的嗓音对着殿外一声唱名,罗彦这才从长长的队伍最后边不疾不徐走了进来。待走到和那些各部郎官们一个层级的时候,这才俯身一拜,向李世民问好。御史有心告他个失仪之罪,可是人家是李世民亲上来的,总不能半句话没说就先被自己给弹劾一遍。这样的话怕是李世民就会把方才的怒火发泄到他们身上。没办法,只能任由罗彦这般了。在袖中掏啊掏,少时就掏出一册并不厚的条陈。打开条陈以后,罗彦便自个儿念道:“灭蝗论第一章,杀灭蝗卵。掘土一尺,以铁耙反复耙过,随后以石滚子将土地压实。驱家禽于田间,令其啄食第二章,灭成虫。白日驱使百姓捉虫,可喂养家禽家畜,或者焚烧殆尽。夜间燃大火,使其自行飞来焚烧之”罗彦所念的这些,可是尽最大可能将现有的一切条件利用起来,不仅有人力灭虫,还有蝗虫的天敌进行生态治灾。一种朝臣虽然不是很懂,但是依旧觉得很厉害。至于对于赈灾的事情,无非就是些开仓放粮禁酒禁奢的言辞,却是朝臣们可以听懂的。念完以后,大体的意思他们都懂了,不就是说要凭借人力进行灭蝗么。这可不行,会触怒老天爷的。不待三省六部的大员们张嘴,很多人就开始反对起来。“不行,这绝对不行。蝗灾本是天意,我等岂能逆天行事。”“莫要仗着陛下恩宠便肆意妄为,贪图功劳,也不能做这等悖逆上天的事情。”而罗彦的老熟人庞峯城此时更是出班带头反对道:“陛下莫要听这小辈的妖言,蝗灾已经是上天降下的警示,我等只需勤修阴德,自然会祸患消泯。这罗彦年纪轻轻,功利之心极重,此番必定是想着邀天之功。陛下千万不要听信他的悖逆之言,不然上天降下更大的劫难,岂是我等能够承受的了的。”祸心显然不小,庞峯城一席话不仅反对了罗彦的办法,甚至还咬了罗彦一口。若是这些罪名坐实,那么罗彦以后也不用想在宦海中求索了,直接回家去种地就行了。虽然李世民还是有些摇摆不定,可是罗彦的重要性可不是庞峯城的一席话就能够抹杀的。叹了口气,李世民示意房玄龄上前解释一番。“行了,庞侍郎你且先退下吧。蝗害征兆一事,便是罗彦首先发现在,这才快马飞奔数百里汇报上来的。若说邀功,他早在昨日就可以邀功了,何必在这里受你我质疑。倒是他说的这些事情,诸位到底是什么看法。若是反对,因何反对若是同意,因何同意今日朝堂之上,就是要讨论这些事情。”一席话让群臣又是一阵沉默。既然房玄龄说罗彦昨日就上报了,那么今天这些话,包括之前李世民将他叫上来。难不成,这灭蝗一事,是李世民主导,让罗彦来背锅的李世民此时浑然不知,他又为罗彦背了一次锅。第二百四十一章以一当百的胜利罗彦静静地听完一个接着一个朝臣对他的抨击。不论是栽赃嫁祸还是炮制罪名,始终一脸平静地罗彦,内心却压根没有一丝的冷静。如果说此刻他心中充满了什么,那么怒火是唯一的答案。没有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只顾着攻讦自己,却丝毫不管自己的办法是否有用。当真是私心至此,其心可诛。但凡是出列横加指责他功利心重的人,一个个都被他记在心里。原本这件事情罗彦压根就没有功利心在里头,相反,他都做好了因此不得势的准备。可是这样一片衷心,得到的却是构陷,理由更是莫须有。这如何能够让他不记恨。他功利心没有,但是记仇的心倒是因此有了一颗。听完了一大群人或者落井下石,或者竭力反对,到最后基本上能够说上话的都说完了,罗彦这才一副刚刚睡醒的样子站出来,对着李世民一拜,说道:“陛下,臣有三个问题,想问一问堂上诸公。若是诸位能够都回答出来,我便什么也不说,乖乖领罪自乞还乡。可是诸位要是说不出来,那么还需要给我一个交代。”什么交代大家心知肚明,方才说了一通人家的坏话,这会儿不出来反驳一通,怎么会是罗彦的风格。李世民虽然不想让罗彦把事情闹大。可是先前众人各种诽谤的时候他也没有阻止,这会儿要是阻止罗彦,难免会让罗彦心中不服。若是其他人其他事,也就罢了。可是如今事关重大,现在不听罗彦的,可以。将来万一事态严重,不得不启用人家的办法,那还不把脸都丢尽了。“问吧。”无奈之下,李世民只能一脸苦涩地说道。“敢为诸位,所谓天子,是何取义”这还用问,天子,不就是上天之子。从汉代以来,这天子的名号一直这样叫着,以示正统。如今即便是李世民皇位来路不正,可是谁又敢胡说八道。虽然心知肚明,可是无人敢应。看着寂静的朝堂,罗彦嘴角含着笑容,对着庞峯城说道:“方才庞侍郎奋勇当先,此刻想来也不会落于人后。这个问题,便由庞侍郎来回答如何”虽然不知道罗彦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但是心里还是感觉有些不妙。此时听罗彦指名道姓要他回答,庞峯城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天子,自然便是那上天之子。上应天意,下牧黎庶。”庞峯城回答的极尽奉承,但是这也是儒家对于天子的一种认定,所以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要是他说的再含糊一点,或者说再吹捧一些,罗彦想要为难他还得费点功夫。偏生他为了谨慎起见,说了这样一个标准答案。“那么,我便不好意思了。”罗彦心里暗暗想着,嘴上却没有闲下来。“那么,诸公既然说这蝗灾是天灾天意,人意不可违。不知道这开仓赈灾算是顺应天意呢,还是逆天行事”“这个,这个”一瞬间不仅是庞峯城,便是连方才那些大肆反对罗彦说法的人,都被这句话问的哑口无言。灾劫本来就算是惩罚,那么开仓赈济也确实算得上是逆天了。但是你要不赈济,到时候天意是顺了,人心就逆了。这个问题简直就无解。罗彦将目光投向庞峯城,继续问道:“庞侍郎,你说呢”“上天有好生之德。”没办法,庞峯城只能从牙缝中挤出来这么一句话。原本想着用这样的话糊弄过去,但是罗彦哪里会放过他。“既然赈济是德,难道提前消泯虫害,让百姓少遭灾难便不是德”穷追猛打之下,庞峯城此时哪里还有当时指责罗彦的那般意气风发。冷汗从他额头冒出,原本有些微胖的身体此刻不停地抖动。居然是被罗彦以三个问题逼入了死角。说皇帝德行不够还是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太过扯淡的回答压根就不能让罗彦满意,反而会招来更多的诘难。一时间庞峯城闭上眼睛,低下头却是不再说话。“既然如此,诸位是不是要给我一个交代了。庞侍郎,王给事中,李御史”念了一大通人名,每一个都是方才说他功利心重的。众臣在惊讶罗彦那变态的记忆力的同时,脸色也有些难堪。尤其是那些被点到了名字的的人,此刻更是憋得脸色通红。“罗彦,你这是挟私报复。”无言以对的这些人只能重新构陷一个罪名安在罗彦头上。不过,显然让他们失望了,罗彦确实承认了:“我确实在报复。但是,是不是先把你们恶意构陷的事情说清楚。”冷笑着,罗彦压根不怕事情闹大自己遭难。听完罗彦的话,这些人脸色一阵铁青。虽然罗彦的官衔不高,可是被人家在朝堂指责恶意构陷,这得多大的罪责“行了行了,尔等也不要再炒了。方才罗彦念道名字的这些人,罚俸一个月。至于罗彦你,虽然事出有因,但是私心甚重,也罚俸一个月。至于这灭蝗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今日下去,便由中书省通传京畿,勿令京畿道各地都奉行罗彦所说之法。此外,京畿道外,也要让地方州县时刻观察,一旦有蝗灾的迹象,立刻依此法处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李世民心里也相当高兴。从罗彦这篇详细的灭蝗论里头,他发现要是完全按照里头说的做,效果必然是非同一般的。没有再给罗彦许诺什么,此时李世民就等着,看一个月以后,京畿各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满朝文武,在一声退朝中,怀着复杂的心情各自散去。田假中被忽然叫来朝会,还遭遇了这样一件蛋疼的事情,群臣心里头说没有什么不痛快,那绝对是假的。罗彦那会儿三个问题的一番抢白,让很多人心里头也陷入了迷茫。这天灾到底是怎么回事房玄龄有些深色复杂地走过来,对着还站在那里的罗彦问道:“进之,方才你那三个问题,在你心中,到底是怎么看的”房玄龄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他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因此原本转过去正要离开的身体,一个个都停下了脚步,静静站在那里等候罗彦的答案。“旱涝是天灾,各个州县却年年兴修水利,而户部更是将此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一个方面。蝗灾也是天灾,难道就要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在我看来,凡有损生黎有损社稷的,即称之为灾,不过是邪祟,哪里还能代表天意。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