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3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2:07      字数:4808
  彦始终奉行着尊师为父的准则,即便是陆敦信让他前去当个傧相,他都没有答应。这世间能够真正为他好的长辈,也就两个人。陆德明,值得他当一回孝子贤孙。没有如淮安王李神通过世时那般的热闹。毕竟,陆德明不过就是个正六品的国子学博士,按照朝堂律例,唯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死后才会得到皇帝下旨统领百官吊唁。三品以上者,各个州县亦当凭吊。至于五品一下,天下这般的官员多了去了,都这样,岂不让官员们累死。当红霞染遍了东方,新的一天来临。陆府从大门到院落,从院落到房中,一片缟素,颇为平静地告诉路过的每个人,此地有人新丧。卯时起来,匆匆吃了点东西,罗彦便身穿一身孝服来到了陆德明的灵堂中。跪倒在棺木前烧了几挂纸钱,这才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跪在了棺木的一边。不出半刻,陆敦信也过来了。看着早就跪在那里的罗彦,陆敦信也不好再劝说,依着方才罗彦的做法,仔细地做了一遍,然后跪在了罗彦的对面。陆德明的家眷基本上都在江南,如今在长安也就陆敦信和一干老仆。所以不论是出于撑门面,还是彻底认可罗彦的身份,陆敦信都没有再反对罗彦这样做。至于原本说好的傧相,也只能找了陆敦信的好友来做。辰初,陆府迎来了第一位宾客。孔颖达可以说是陆老夫子最亲密的同僚。两人同时在国子学担任助教,同时在文学馆充任学士,同时教导太子李承乾。经年下来的友谊,不是一般人能够懂的。孔颖达是笑着进来的。若是一般人,罗彦早就一顿乱拳将其打出去了。但是孔颖达不一样。“老友啊,如今你归于天地,只怕过不了多久,我也要陪你去了。相知多年,想来你一定是笑着走的。也是,我辈读书人,一辈子所求你都做到了。一路好走,我在家中奠了几杯好酒,就当是给你送行了。”虽然嘴上含笑,可是说话的声音却是那般悲痛。说完之后,孔颖达走到灵前上了一炷香,这才走到陆敦信面前说道:“往后如果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老头子我虽然官小,但是你的事,怎么的也要尽力帮你。”陆敦信朝着孔颖达磕个头,却哭泣着说不出话来。有这样的承诺就已经够了。安慰了一下陆敦信,孔颖达又走到罗彦这边,看着罗彦一脸的平静,很是欣慰地赞叹道:“你小子,真的很不错。老陆一生所学,我自信不比他差,唯独这收弟子,我收了二十多个,不顶不上你这一个。”“孔博士谬赞了。”罗彦也朝着孔颖达磕个头,却再也不说话。看着堂中两人一个哭泣一个严肃,孔颖达点点头,走到一边替两人镇场子。不消半个时辰,但凡是当初在文学馆呆过的学士,一个个都前来为陆德明吊唁。看到罗彦跪在那里,虽然有些诧异,但是想通之后,却个个替陆德明感到高兴。短暂的一天,就在陆德明之前的同僚们前来看望中度过。第二天,又有一些人前来。有些是冲着陆德明的文名,有些是冲着罗彦的面子,也有些是冲着以前的人情。平淡而无味,罗彦不记得自己磕了不知道多少头,向来宾表示谢意。真正的出现在第三天。李世民自然不会为这个小小的博士吊唁,但是作为陆德明的学生,太子李承乾不能不来。第三日一大早,罗彦在灵前跪了也不知道多久。只觉得从太阳还没出来,到灵前稍微有些光亮,再到府中逐渐有了些喧闹。然后,在太阳将光芒洒满灵堂的时候,大街上传来一阵人喊马嘶,当片刻之后安静下来,便传来傧相喊着太子殿下前来吊唁的声音。罗彦暗地点点头。皇家总算是没有忘了这一茬。如今的李承乾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随着近一年来不断接触朝政,身上也慢慢积累了不少的威严。而今一见,和当初被自己压着在万年县种田的压根是截然不同的两人了。走进灵堂,看到跪在脚下的一片人,李承乾并没有让他们先起来。捧起一炷香,放在蜡烛上点燃,随后三拜,插入香炉,这才转身一叹:“都起来吧。”其他人等都起身了,堂中只剩下陆敦信和罗彦还跪着。安慰了陆敦信几句,李承乾这才走到罗彦面前:“当日受诚国公教诲,方知生黎疾苦。不想你我真正再次说话,居然是在老师的灵堂前。”“以前种种,皆是罗彦骄纵。太子能来,实乃老师之幸。罗彦再次叩谢。”“行了。诚国公,此次受父皇所托前来,不仅是要为老师吊唁。也是想告诉你,想通了,就回去吧。”李承乾说完,也不待罗彦回答什么,便转身离开了。第三百二十九章一篇祭文明初心李世民托李承乾带来的话,无疑是一个很鲜明的信号。往事不再追究,只要他回来,一切都好说。、不论怎样,罗彦的身上还挂着与长乐公主的婚姻呢。眼瞅着再过一年多,诚国公府都要扩建完成。所以当初决定罗彦去永州,李世民也是打着要给他点颜色看看,顺便让他消停的意思。可是,李世民如今是反悔了,那自己的态度呢罗彦,似乎陷入了迷茫。三天的吊唁就这样不温不火地过去了,接下来,就是陆敦信要带着一众老仆将陆德明的灵柩运到苏州去了。天气炎热,为了防止尸体腐化,罗彦不得不变卖了一些家产,在好些个人家求购来冰块。好在从长安到苏州,走水路倒是一路的顺流,日夜不休,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不然购置来的这些冰块,估计还用不了半路。次日天亮,估摸着城门刚刚开启,陆府的中门大开。陆敦信与罗彦为首,带着几个精装地汉子,在请来的道士一番祈祷后,便抬起灵柩,往城外走去。晨风吹拂着引魂幡,将仆役们撒出去的纸钱吹向了远方。也将一行人的哀嚎送到了更远的地方。水路的起点是长安城东的广通渠,经此汇入黄河,再转进通济渠,沿着淮水,经邗沟到苏州。到了这里,罗彦还真是得好生感谢那杨广。虽然被称为独夫,可是要没有杨广留下的这些东西,陆德明的尸身还不知道要被送到哪里去呢。纸钱洒了一路,唢呐吹了一路。到达渡口的时候,已经是巳时了。未曾回家出殡之前,棺木是不能够落地的。虽然看着眼前有陆德明生前的好友们前来相送,可是罗彦和陆敦信也只能朝着他们抱歉地点点头,然后合力将棺木抬到了早就准备好的大船上。待一切都收拾妥当,这才走下船,向站在那里等了许久的孔颖达姚思廉等人致谢。孔颖达几人摆摆手:“好了,无需这般客套。天气炎热,你等祭祀完天地,便尽早赶路。耽误了时间,我等心里也过意不去。”灵柩归乡,沿路要经过无数的山川河岳。为了能够让一路平安顺利,临行之前都要祭祀天地,通告诸神。以便沿途有神祗保佑,安全抵达。陆敦信朝着罗彦点点头,低声说道:“师弟,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却是因为陆敦信回到家中还要念祭文。这祭奠天地的事情他就不能沾手了。罗彦也不多说什么,走到渡口前摆好的香案处,先是在仆役端来的水中净手。擦拭过后,便拈起一炷香,躬身拜了三拜。待香被插入炉中,罗彦就从袖中掏出了一份表文。“黄天在上,后土在下,凡俗祈祷,伏惟钧鉴。吾师陆公讳德明者,吴中吴县人。年少聪敏,恭谨好学。未及弱冠,名满天下。仕宦三朝,训诂半百。官不过大夫,衣不上朱紫。教学为务,兢兢业业;治经为本,勤勤恳恳。未有先圣杏坛之美事,鲜闻前贤鹿门之功业。桃李丰硕,不言土沃;枝叶华茂,不言根深。两朝尽去,不闻姓名于书;一代儒宗,未列图像于庙。然著作不闻于人者,不欲虚名而好实务。家无半斤余钱,屋藏万卷诗书。皓首穷经,教书育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吾师也。忠于王事,客死异乡。今孝子陆氏敦信者,为人忠厚。承先师之正气,袭儒家之遗风。为官数载,公正廉明。此两者,德行虽不名世,然小节无亏,心底无私也。而今过宝地,入贵乡,唯乞诸方神祗,冥冥护佑。尚飨。”罗彦念完了这篇通告鬼神的祭文,将其在蜡烛上引燃,随后撒开手,任其在空中燃尽,被清风送到了水中。仪式一罢,陆敦信就向着诸人一拜:“诸位长辈,行程匆忙,恕敦信不能与诸位一诉衷肠。待三年后,敦信再来亲自向诸位长辈请罪。”随后看着罗彦说道:“师弟,珍重。”随后便转身踏上了大船,向岸上众人一拜。船工见陆敦信这样,也正式解开了缆绳,喊一声号子,一群水手就开始划桨,将大船缓缓划离了岸头。静静地看着船身离自己越来越远,最终消散在曲折的河面彻底消失不见,这才缓过神来,对着身边的这些人一拜。“感谢诸公今日前来。深情厚谊,罗彦铭感五内。”孔颖达笑了笑:“这般客套,哪里还是当初那个年少轻狂的罗彦。好了,既然陆夫子已经被送回吴中,你呢,有什么打算”孔颖达不问还好,这一问,还真是把罗彦给难住了。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呢李世民已经对自己伸出了手,便是李承乾,昨日的态度也是颇为奇妙。如果此时自己能够上表认个错,不说官复原职,至少是不用理会那被贬到永州的事情了。最多在家呆上几个月,又能活蹦乱跳地回到朝堂。可是,这真的是他想要的么方才在读那份表文的时候,陆德明的生平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再也挥之不去。陆德明要是向做官,以他的本事怎么的也能混到位极人臣吧。可是几十年的光阴都扑在了训诂上面,难道陆德明就不知道官当大,权势重,地位尊崇,儒家子弟想要追求的虚名也唾手可得。不,他肯定知道。之所以知道这些,还是不去选择,更多的来自于对儒家传承的责任。昔日陆德明教导他的一幕一幕都浮现在眼前。罗彦呆立和半晌,孔颖达一众人也站着等了半晌。当罗彦回过神来的时候,很是坚定地对孔颖达他们说:“以前是罗彦错了,以为出将入相才是文人的最高目标。但是如今才知道,其实,还有其他的路可以选。”话说的模棱两可,但是孔颖达几人听了倒是笑了起来:“只怕,陛下是不会让你如愿的。”说完之后,便转身离去。次日,当长孙皇后刚刚睡过午觉,端起冰糖银耳羹喝了两口,便看到李世民气冲冲地走了进来。“这个罗彦,不责罚他真是难泄朕心头之怒。”一进来就如此叫嚷着,让长孙皇后一阵好笑。将那鎏金的碗放到宫女托着的玉盘中,长孙皇后起身一拜,笑着说道:“许久不见陛下如此生气,不知今日罗彦又是怎的惹了陛下。”被长孙皇后安慰着,李世民依旧是一肚子的怒火。但是看着长孙皇后还是笑着,李世民有火也撒不出来。只能无奈地将手中的一封奏疏递给长孙无垢说道:“你看看,你看看,居然还要挟起朕来了。他真是好大的胆子。”长孙皇后见李世民如此,倒也对这奏疏颇为好奇。虽然她一向不干涉外政,可是如今关乎罗彦的事情,也只能破例一次了。翻开奏疏,长孙皇后看着看着,居然笑出声来。“这罗彦也真是,怎的一副小孩子脾气。陛下要真是责罚他,那可就彻底如他所愿了。”将奏疏递给跟在李世民身边的内侍,长孙皇后继续说道:“罗彦请求去吴中替陆博士守孝三年,若是陛下震怒责罚他,只怕将来士林会更加赞扬他的孝顺,却要指责陛下不通情理了。”“哼,朕愤怒的就是这个。他想借此博个美名,可是他将朝廷威严放在何处了朕前些时候就已经很是宽容地让他处置完陆博士的葬礼之后再去永州赴任。他倒是好,想彻底辞官不做。哼,这等屡次忤逆朕意的东西。”李世民也真是被罗彦给气坏了。这回依旧是一道致仕书。但是这道奏疏的理由就更加让人无奈了,他要去为陆德明守孝。居丧那是三年的事情,不是三个月,罗彦要真是这样干了。不仅李世民的处罚就没有了效力,便是长乐公主的婚礼都要被无限拖延。难道,真要悔婚,然后给长乐另找个夫婿这简直就是给李世民出了个难题。两样加起来,李世民要是还不生气,他就不是当皇帝的料了。长孙皇后自然也知道了李世民的意思。笑了笑,问李世民道:“敢问陛下,既然罗彦如此,那么陛下到底想怎么办呢”“我不想怎么办,只想将罗彦那厮拿来,在丹墀下打上几十大板,然后让他安生一点。”李世民没好气地说道。李世民的话就连他自己都被逗乐了。当然,这个办法也就是他自己说说罢了,真要是实行,只怕真的不可能。好在长孙皇后不像他,并没有在气头上,所以思维也格外清醒。听着李世民的气话,笑着说道:“陛下只顾着生气,难道就忘了,罗彦虽然自请守孝是不错,但是并非血亲,即便守孝也无需三年之久。加上陛下尚可夺情,便给他一年半载的时间守孝又如何。原本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