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6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2:08      字数:4786
  。先前由戴胄审理案件的事情,老实说,他们却是从中找了很多的关系。能够左右戴胄的决断,自然使出的压力不小。所以,最后他们很是开心地看到自己的儿子回到了家中。然而如今依照李承乾的说法,这个案件要重新审理,而结果肯定要从严从重。什么叫从严从重,那就是刑律中讲明了能够判处多大的罪责,就要判处多大的罪责。原本他们是不懂这些的,但是暗地里托人问了刑部和大理寺。这些人都不愿沾手他们的事情,正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这事儿只有这样的处理方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先前那些向罗彦赔罪过的公侯不禁念起了罗彦的好。如果当初能够让罗彦主持这件事情,哪里还有这时候的窘迫。追悔莫及啊。想想这些少年们一个个最少都要流放五百里,他们这些做爷娘的都要急哭了。李承乾下令昭示榜文的第三天,寻胜侯自请入宫面见李承乾。“如果你是来求情的,我只能告诉你,我也无能为力。”面对一脸哀婉的寻胜侯,李承乾很是冷酷的回答。李承乾不是不想结交这些勋贵。但是想想这样做的后果,权衡利弊,他只能一开始便向寻胜侯表达自己的态度。这样便能够断了这些勋贵求情的念头。苦笑了一声,寻胜侯向李承乾一拜:“殿下,微臣管教无方,致使犬子横行霸道。如今处置,也是罪有应得。微臣前来,乃是向殿下请罪的。”“罢了罢了。这件事情与你无关,少年人有些意气用事在所难免,便是我也时常会犯糊涂。这次想来也不过是流放罢了,好生管束,往后遇到大赦回来,重新做人便是了。”李承乾看着寻胜侯偌大的年纪,向自己这般恭敬,说话的语气也软了下来。见李承乾终于有些松动,寻胜侯再次作揖:“殿下,微臣想恳请殿下,让诚国公出来审理此事。”李承乾有些敏感,听完立刻眼神凌厉地看着寻胜侯。苦笑了一声,寻胜侯这才说道:“殿下想来不知道,当日我等被诚国公带到天然居,商定的结果是犬子罚守城半载。”“什么”李承乾惊叫出来。权贵子弟守城,一点也不必流放好。要知道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宁做边军,不为守城。这是什么意思呢,边军虽然寒苦,而且很容易和邻国交战,但是胜在自由,而且逢战可以捞取战功。可是守城军士呢没有军籍,风雨无阻,遭人白眼,还没有什么功劳。两相一对比,这优劣谁都明白了。“不错,诚国公答应我等的便是留着在长安,可以让我等就近照看,但是半载之内,不得有任何徇私。”寻胜侯苦笑一声:“谁知道我等商定的第二天,他就被殿下给换了。”寻胜侯只差说一句,如果当初知道事情会闹成这样,还不如就让罗彦来呢。李承乾听完之后,愣了一下,随后点点头:“嗯,我知道了。”寻胜侯知道这个时候李承乾需要考虑,毕竟才几天又要反悔,这让李承乾也很没面子,所以他很是知趣地退下了。第二天,朝中就传出消息,涉案的二十多位公侯,相继上疏请罗彦主持审理此事。而直到现在,李承乾依旧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个消息,让士林为止一震。先前真假参半的消息,让他们对罗彦已经有些不太信任了。这个时候,既然有这么多公侯让罗彦出来主持审理,难道,其中会有什么黑幕不成第三百六十六章万众瞩目的会审当罗彦再次被李承乾召进宫的时候,无数双眼睛盯着朱雀门。人们只等着罗彦是如何走出来的,眼神是柔和还是凌厉,脚步是沉重还是轻盈,神情是严肃还是轻松。而不论大家要看到的是什么,最终都希望罗彦能够秉公处理这件事情。刘家的人如今已经是丧家之犬。莫要以为是个外戚就很了不得了,大隋杨坚是外戚取而代之,大唐李渊虽然也经历了一番争斗,可也是外戚。如今李世民已经对外戚防备到了一个极点。没有实权的外戚,就像是没有爪牙的老虎,只凭着一口牙尖嘴利,总是更容易被人打倒。李承乾碍于李世民的情面,虽然不能直接对刘家动手。可是凭借他监国的权利,还是将刘家的影响力压制到了最低点。刘家家族这几日听到很多公侯自请罗彦审理案子的消息便一直坐卧不宁,今日乍听罗彦入宫,更是一屁股坐倒在椅子上,嘴里喃喃自语着:“完了,这下是真完了。”李承乾整整花了三天时间来考虑是否要用罗彦的问题,如今终于想明白了。罗彦一进殿,李承乾就从座上站起来,亲自走到阶下。当罗彦到达他的身前向他施礼之后,李承乾便很是激动地朝着内侍叫道:“取两个绣墩来。”一个自然是让罗彦坐着,而另外一个,那肯定是他自己了。又这样的待遇,罗彦并不奇怪。李世民也经常这么干,作为一种拉拢臣子的手段,这种细节的东西李承乾自然手到拈来。毕竟先前将罗彦二话不说撸了下去,如今起复,自己打脸不说,还必须要给罗彦一个交代才行。这回他放低了姿态,便是委婉的向罗彦道歉。笑了笑,罗彦也没有道谢,只是向李承乾一拱手,便问道:“殿下找我前来,可是为了那侠义社一案”开门见山的询问让早就准备好了一套客气话的李承乾一愣。和罗彦毕竟相处很少,李承乾压根不熟悉罗彦这种风格。等回过神来,见罗彦微笑着盯着自己的脸,李承乾顿时觉得好生没面子。殊不知,就连他的阿爷李世民,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还不照样被罗彦弄得一惊一乍。脸色不自觉地红了,但是该说的话还是得说:“这件事情闹得实在有些过了,所以还是想请诚国公能够不计前嫌,将这件事情接下。毕竟,作为辅政大臣,这个资格已经能够给朝野一个交代了。到时候只需要从重处置那些人便好了。”李承乾是这样说着,但眼睛却一直盯着罗彦。当他看到罗彦眉头一皱的时候,心里顿时有些慌了。在他心里还有些惴惴不安的时候,罗彦忽然张口说道:“这件事情,我希望殿下能够给我充分的权利去处置。”充分的权利李承乾有些闹不明白,这个案间他已经是主审了,李承乾也压根没有想着再安排一个人来做罗彦的副手,怎么罗彦还嫌不够。看到李承乾一脸的困惑即将转化为不快,罗彦终于开始了长篇大论的解释:“这件事情,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处理。这期间,朝堂任何的声音都需要殿下给我压下来,而其他的事情,则悉数交给我来处理。”李承乾有些沉默了。罗彦想要的已经很明白了,那就是任何压力李承乾都要给他顶住,而他却要大包大揽。李承乾确实能够顶住压力。但是也有一个问题,以罗彦那搞事的性子,这事儿指不定会被他捅出什么大窟窿来。到时候自己这个做太子,到底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兜得住,还是个问题。他承认,这会儿他有些头疼。但是事情还需要解决。如果他能够一言而决的话,他不介意将那些个勋贵子弟一个个都流放到岭南那种蛇虫满地瘴雾弥漫的地方。但是,他不能。即便他是太子,即便他现在监国,也不能够一言而决。便是李世民这个皇帝都不能,毕竟这么多人,总得考虑一下后果。所以,李承乾还是很艰难地答应了:“诚国公只要能够将这件事情处理好了,不论是有什么事情,我都可以替你担着。”对于这种模棱两可的话,罗彦不置可否。什么叫处理好了,就算是钱,还有人嘴上骂着那充满了铜臭呢。何况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哪里能够做到尽善尽美。因此罗彦也只是笑了笑:“殿下只需要在我审理案件的时候替我顶住压力就好了。这事情,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平息下来的。”道理李承乾懂,所以只能点头应允。当罗彦走出太极宫的时候,眼神很是温和,步履也很轻盈,至于表情,更是一贯的温文尔雅。大家看到了一个和平时一模一样的罗彦。但就是这样,反而让那些勋贵们有些捉摸不定罗彦究竟想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勋贵们再次尝到了度日如年的感觉。因为这天罗彦压根没有去大理寺,也没有去刑部。但凡是与案件有关的地方,他一个都没有去管。这让原本心急如焚的勋贵们情何以堪他们苦苦求来的就是想让罗彦尽快地将案件审理清楚,然后能够按照先前的承诺结案。而不是这样拖着,让他们每天都饱受士林的指责和叫骂。这日快没法过了。观望了半天勋贵们看着没有动静,只能想着再一次集结人马,找上罗彦去求情了。可是,当夜商议好的他们,第二天却在国子学扑了个空。罗彦压根这天就没有到国子学去。但真正让他们绝望的事情发生了,当天中午,长安县协同大理寺发布公文,但凡是以前被这侠义社伤害过的苦主,但凡是能够找到三人以上作证,就可到长安县投案,限期一天。至于状纸,可交由长安县的笔吏代写。“罗彦这是要赶尽杀绝啊。”看到这则公文,一个文人模样的人摇头晃脑向周围的百姓念了一遍,然后自顾自感慨着。但更多的百姓则是纷纷叫好:“这回终于有个能够主持公道的了。还以为罗彦也被他们给买通了呢,今天看来,这还是那个硬骨头诚国公啊。”“唉,就怕到最后虎头蛇尾啊。毕竟涉事的勋贵子嗣太多了。一旦下了狠手,只怕将来朝堂就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人家一个国公,就算不当官,不照样活的好好的。”“你懂个屁,诚国公才二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你要让他一辈子当个自娱自乐的勋贵么真是其心可诛。”看到公文,更多的明白人反而有些替罗彦担心起来。勋贵们听到消息急了。这厮是要做什么啊,怎么有种不死不休的架势。难道,他们之前看到的那个温言善语的罗彦是有人假扮的不成情急之下,勋贵们决定去罗彦家门口堵他。只要是能够找到他的人,就算是拉下脸求情也行啊。这么多人的面子罗彦总要考虑一下吧但这回似乎罗彦是铁了心要整治这些勋爵一番。诚国公府的门前,赫然立着一个很大的牌子,上边写着:“今日不在,明日不在,要想找我,后天再说。”勋贵们这会儿只想骂娘。奶奶的,后天是什么时间收集苦主的状纸只需要明天就够了,后天,那不就是公堂上见了想到这里,勋贵们一个个哭丧着脸,骂骂咧咧地走了。当再一次日升月落的时候,长安县县衙刚刚开门,瞬间化为了比东市西市还要热闹的所在。早在昨天,长安县令就招募了数十位士子,专门为了应对今天的这个情况。门庭若市说的就是此时的场面。勋贵们虽然已经差遣了下人,尽可能采用威逼利诱的手段想要将苦主们劝退,可是依旧有很多压根不缺钱的,这回是铁了心要报仇了。罪恶滔天,不怕罗彦收拾不了这些家伙。很多人这样想着。当然了,也有很多人被这些勋贵的权势和金钱给击败,毕竟罗彦要处置的是勋贵子嗣,而不是勋贵本人。权势这种东西只要延续下去,就有无限的可能。所以到日暮时分,长安县统计了一下,一共收到了一百余份状子。当所有的状纸递交给罗彦的时候,罗彦都被这厚厚的一叠纸惊呆了。要是用先秦的竹刻,还真是能用罄竹难书来形容。这些状纸汇总起来,字数都有后世的一些短篇小说那么多了。罗彦不断感慨着,但是却没有半分怠慢,拿起那些状纸,仔细研读起来。而在另外一张纸上,则时不时写写画画。当最后一张状纸看完的时候,罗彦这才发现,天居然都已经亮了。苦笑着伸个懒腰,将写好的那些纸张放在怀中,抱着一叠状纸,罗彦走出了房间。而再往外走两进院落,便到了大理寺的正堂。此时,大理寺外已经是人山人海。对于这场折腾了足足有大半月的案间,人们只想知道,罗彦到底会如何审理。第三百六十七章嗔目结舌的处置刺耳的“吱呀”声中,大理寺的大门缓缓打开。金色的阳光瞬间从门缝里钻进来,照亮了原本还有些阴沉的门洞。与那阳光一同溜进来的,还有早就围在衙署门前的士子百姓的目光。此时的正堂还是一片空,但焦灼的目光,已经提前为大理寺的气氛预热。昨天在长安县衙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隔了一夜罗彦就要审理此案,大家都想知道,结果究竟如何。至于那些勋贵,因为惧怕遭受士子的围攻,只能暗暗派了仆役前来,时刻通报消息。自从李承乾答应要重新审理此案,那些勋贵子弟就被重新看押在大理寺。人们只等着罗彦出现,这场案子就要正式审理了。衙门大开约摸半个时辰,只见正堂这里忽然出现一名小吏,很是焦急地喊道:“诚国公即刻前来,尔等差役还不前来候命。”听了这话,原本站的有些疲惫的人群,瞬间来了精神。看来,这是马上要开始的节奏啊。虽然罗彦人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