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9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2:09      字数:4811
  然是那个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刺史。如果说吓尿就能够免除他们方才出言不逊的罪责,这些人情愿一裤子的淋漓以用来赎罪。事实上并不能,所以他们只有战战兢兢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求饶。便是那老人,此时也一脸错愕地跪下,虽然不曾那般狼狈地倒头就拜,但也不敢直视年轻人的眼睛。“好了,大家都起来吧。我知道这些年朝廷给诸位带来的磨难,让你们心生怨忿。这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益州刺史府出尔反尔,并不是陛下的意思,也不是朝堂的意思。前面那些官吏的罪责,罗某自会向陛下奏疏言明。当务之急,还是需要诸位能够鼎力相助,一举招抚益州境内山蛮。”被揭破身份,罗彦自然也不再隐藏。将地上跪倒的一片人都叫起来,很是坚决地向屋中所有人说道:“既然我方才说了,要将先前朝廷允诺的条件一个个都兑现,那么,三日之内,益州府便会有动作。为了让你等安心,这几天,我与你等同吃同住。”罗彦已经见识了这些人对于官府众人的戒备。为了最大限度地取信于人,他决定自己便陪着这些人,让他们看着自己,同时逐渐享受当初应有的待遇刚刚被罗彦叫起的众人,再一次跪倒在地。但是这一次,近半人磕着头,却涕泗横流。刺史府内,长史杨瑞正着急上火。昨日议定要招抚山蛮,可是一大早起来找刺史,却被告知刺史带着一个学生往城中去了。这会儿全益州的官员都等着罗彦下令呢,是想到昨日一把火烧了三个县,今日却没有出现所谓的乘胜追击。这位刺史的天马行空,杨瑞算是领教了。想想衙前站着的大小官员,杨瑞正要让他们都暂时回去呢。不想正在这个时候,差役前来通报,跟着刺史出去的那个学生回来了,言称有要事向他禀报。当秋生走进后衙,杨瑞一个箭步就冲过来,很是急切地对他问道:“怎的就你一人回来”杨瑞在益州刺史府为官多年,秋生无数次见过他,但从未看到有如此神情失常的时候。迫于杨瑞那股扑面而来的威严,秋生很是老实地回答:“刺史有书信让我交给长史,至于他,现在正在与城中归化的山蛮交谈。”提起归化二字,杨瑞心中就是一惊。山蛮为何无法招抚,根本原因就是在这里。而如今罗彦居然主动跑过去,这般胆略,只怕山蛮一事还真的能够闹出点什么名堂来。打开罗彦的书信,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然杨瑞有些苦笑。“吾在归化山蛮之处,招抚之策,自此而始。当日招抚之种种条件,于三日内,务必一一兑现,不可畏其艰难便敷衍塞责。吾在山蛮处,静候佳音。”短短的几句话,盖上了刺史大印和罗彦的私章,便有了千钧之重。杨瑞手里持着那张纸,静立半晌,待回过神来,也不理会还在身边的秋生,径直向前衙走去。此刻益州众多官员在衙前已经等候了一个多时辰。若非是昨日罗彦那般雷霆手段拿下三个县令,只怕这会儿他们早就去大街另一边的茶铺里吃茶去了。慑于威严,在大日头底下晒了这么久,当听到前衙杨瑞一声:“刺史府诸曹及成都府主官留下,其他人回去等召见。”这些人是真的松了一口气。今天这一关,应该算是度过了。但是被召见的人可就没有这么轻松了。战战兢兢地走进前衙,却发现堂上坐着的压根不是罗彦。大唐官制,刺史不在时,可由长史署理一切事务。杨瑞此时坐在主座上,那就说明今天是杨瑞主事了。这下心里的不安终于被压下,匆匆向杨瑞见过礼,众人便眼巴巴地朝着杨瑞看过去。“召你等前来,乃是刺史有事要尔等去做。”杨瑞并没有客气。罗彦的书信没有给他留任何余地,而且他也知道,做好了罗彦吩咐的事情,才是真正打开招抚山蛮的开始,因此也不敢敷衍。“户曹协同成都府将这些年招抚山蛮的卷宗找出来,仓曹以及法曹,待卷宗找出后,允诺的一应条件,立刻兑现。”杨瑞此言一出,顿时前衙一片哗然。“郎君,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啊。要知道当初朝廷为了招抚山蛮,允诺的条件可是相当优渥”户曹在六曹中地位不低,因此站出来硬着头皮说道。结果话还没有说完,就听到杨瑞以拍案:“我当然知道条件不低,但是刺史有令,必须在三日之内开始补偿。如果你等感觉做不了,那就只能换一些人来做了。”话不可谓不重。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朝廷这些年下发的招抚款,都是被挪作他用。如今真要补偿,先不说这数额之大绝对能够掏空半个益州府库,单是他们,从此就要少一笔进项。但这话既然是罗彦说的,只怕还真的只能按照杨瑞的吩咐去做。杨瑞是什么人他们都了解,这种事情他压根就不可能做那个急先锋去。既然如今能够这般强硬地说出以上的话,那就说明事情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因此这些人只能唯唯诺诺地点头。看到这个情况,杨瑞脸色才稍微好看一点,随即和缓地说道:“你等须知,招抚山蛮乃是此时上任之初便定下的事情。既然拖到如今,那就说明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尽心竭力,泰然自若;敷衍塞责,死路一条。”环顾一周,杨瑞再次申明:“记住,只有三日。”随后便什么也不说,往后衙走去。而此时,大堂上的官员们苦着脸,相向而视。“户曹公,这回,咱们可是有的忙了。”成都府城的县令朝着户曹一拱手,有些郁闷地说道。查找卷宗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三日后就要开始补偿,总得留出一日让仓曹他们准备。对他们而言,只有两天的时间。而法曹则是一脸促狭地朝着仓曹笑道:“这回,你这个管账的,可是要从身上割肉了。”悟道娑婆说复更之后,想道歉,却怎么也不好说。没有继续稳定的更新,说话都不硬气。我欠大家一个道歉,这个迟早用接下来的更新向大家偿还。第四百零一章此处有文得意篇混迹官场久了,便成了那种不打一鞭子便不挪窝的绵羊。种种怠政,其实就是上边将就而行,下边得过且过。如今罗彦的严令之下,刺史府这才重新爆发出一种惊天的活力。短短一天半时间,户曹便向杨瑞上报了当初招抚山蛮而应允的种种条件。时间隔得太久,杨瑞自己其实也忘了当初到底答应了些什么。如今拿着手上的一个册子,他也着实有些为难。原本预计做完这件事,只怕府库会被掏掉一半。但是如今看来,加上现在要招抚的山蛮,只怕这个数字还要往大去一点。不过不出半月,新一轮的赋税又要缴纳上来,倒是不怕周转不开。遇上这么一个能找事的刺史,杨瑞这个做长史的还真是要操碎了心。第三天转眼即至。三天不见罗彦,说真的杨瑞心里有些惴惴不安。所以当仓曹前来禀告第一批安置的钱粮已经在早晨送出仓库,杨瑞便迫不及待地叫来秋生,令他带自己前往罗彦的所在。当然了,杨瑞可没有罗彦那么大的胆子,敢大摇大摆一个人往山蛮的聚居区去。所以借着巡视之名,带了四个全副武装的差役。杨瑞再次见到罗彦的时候,罗彦正看着那些差役组织人手给归化的山蛮挨个发放钱粮。或许是出于谨慎,差役事先便言明这些钱粮下发的原因。并且还着重强调了一遍这仅仅是第一批,后边的要看山蛮的情况另行定夺。相比这些年累积的数目,下发的钱粮自然不算多。但是要单独摘出来看,每人一贯钱一石米,这已经足够四口之家一年的花用了,不可谓不多。不过,接下来让罗彦异常尴尬的事情就出现了。所有归化的山蛮领完了钱粮,居然盘踞不去,随后就在秋生那一族的族长带领下,上千人齐刷刷地将罗彦围在中间,轰然跪倒。罗彦不是没见过大规模的人群跪拜他。但先前那种,都是飘然而去,哪里像现在这样被团团围住半点也动弹不得的。让他更为忧伤的是,那些个老人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跪倒在他脚下,这让他一个后生心里怎么过得去。偏生刚扶起来一个,前边那个又跪倒了。尚好这不是新社会,也没有什么报社记者。不然再出来一个纪检委,那绝对是要被请去喝茶的节奏啊。但是场面又不能不控制。没办法,罗彦搀起一位老人之后,看到前边扶起来的那些又一次跪倒,只能咬咬牙开了大招。一揽衣角,在人们错愕的眼神之中,罗彦的身形缓缓下降,然后,在一声低到根本听不见的“噗”一声中,也跟着众人跪倒在地。不仅仅是跪倒在地的百姓,就是连匆匆赶来的杨瑞,也傻眼了。这是官跪民啊。虽然说本朝皇帝对于官民之间的等级制度已经极度宽松了,但是官与民之间毕竟还是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像罗彦这样,直接给百姓下跪的,简直就是官场大忌。在一群呆若木鸡的人中,罗彦喊道:“这些本来就是我等做官之人欠你们的。朝廷致力招抚,既然答应了诸多的条件,就应该做到。如今这些来的迟了,但,只要我在这里,往后便会一视同仁。”此时如果不趁机收揽民心,那罗彦可就是真的傻了。很显然他不傻,所以不仅要给自己下跪找个合适的理由,还得将事情继续往好的一方面发展。跪着的山蛮不敢再跪了,围在罗彦周围的人慌慌张张将他扶起,随后便一脸羞愧地站在一边。罗彦很是从容地往人群外边走去,此时再也没有半点阻拦。脱身之后,杨瑞便迎面而来。此时这位官场老人的脸上非但没有钦佩之意,反而挂着几分愁绪。“杨长史,怎么愁眉苦脸的。难道,做这件事情将府库搬空,让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略带一点调侃,罗彦很是轻松地朝着杨瑞问道。“郎君,祸事了。”一句话说的罗彦有些发懵。到底是怎么了,连祸事这两个字都说出来了。不等罗彦询问,杨瑞便仔细解释道:“我等官员,入则为天子臣属,出则为代天巡狩。一言一行,关乎皇帝颜面。郎君如今向那上千山蛮下跪,岂不是有损国体。要不了多久,只怕御史台便会将那弹劾的奏疏如雪片一般送到陛下案前。”说到这里,杨瑞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便是我,也要向陛下详细说明这件事情。即便我看在和郎君的交情上不发表什么言论,但也绝对不会包庇郎君的失仪。”罗彦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刚开始还有些不安呢。听到杨瑞说的是这个,不禁笑了。“杨长史能够提醒我,便已经是最大的情面了。至于弹劾之类,便顺应官场规则好了。”听到罗彦居然如此,杨瑞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反而是罗彦,看着一点动作也没有的杨瑞,继续说道:“放心吧,没什么事情。自古就有天子下罪己诏的事情,如今招抚山蛮一事,朝廷和地府都没有做好。不过一跪,若是能够换来益州几十年的稳定,何乐而不为。”杨瑞刚要说这不一样,可是已经被罗彦的安排给堵住了嘴。“半月之内,我要看到相应的补偿完成大半。到时候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如果到时候还有人追究这件事情,我会上疏让他亲自来找我。”说完竟然就走了。除了无可奈何,还有什么词汇能够形容杨瑞此时的心情呢十五天时间,对于益州境内的大部分百姓来说,是喜悦而短暂的。因为这段时间一直收庄稼,付出了大量的劳作和汗水,但是换来了饱满的稻谷和粟米。但是对益州境内的官员们,却是极为漫长的。随着大流参劾罗彦当日一跪的奏疏不少人都发出去了。但是直到罗彦给出的限期最后一天,京中依旧没有消息传来。等待的心情,可谓是度日如年。可是在罗彦这里,依旧是有好消息传来。先前安排的事情,刺史府的那些小吏,总算是没有偷奸耍滑,成都府的归化山蛮已经彻底被罗彦给收买了人心。这些人为了感谢罗彦的恩德,便产生了立碑纪念的心思。但是碑文怎么写,却成了一个问题。这不,左思右想没有合适的文章,诸多归化山蛮便将问题带到了罗彦这里。这些人的心思也是直接,反正就是要记载这件事情,与其找别人,还不如就找这个当事人好了。当从秋生口中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罗彦差点没将口中的茶水喷出来。这些人还真是实在,难道就不知道自己给自己写功绩是最蛋疼也是最忌讳的一件事情么。可是见识过那些山蛮的耿直,罗彦也放弃了拒绝的心思。他敢肯定,要是今天他不答应,只怕明天出门就能被无数山蛮围着跪拜。他是人,不是神,经常被人跪拜,会折寿啊。这回罗彦可不准备大抄特抄。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是他主张,而每一个过程他都亲身参与过,可以说是感触颇深。既然山蛮们给了这个机会,罗彦自然也想将心中的一些话趁机说出来。“意者心之所思。人生得意,尝以为莫过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者,成家也。血脉为之续,枝叶为之盛。百年之后,坟前有烧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