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9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2:10      字数:4788
  望恕罪。”不同于罗彦匆忙过来。杨说将罗彦扶起,很是仔细地开始大量眼前这个年轻人。人算不上英俊,充其量就是平常。唇上与下巴上被岁月催出短须,加上早已经被梳理好的头发,倒是给人一种精干的感觉。再加上一袭青色道服,比起大名鼎鼎的文士,反倒是像个山间修行的道者。如果杨老先生多活千年,定然会感慨一句,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罗进之。“小友太过客气,老朽不请自来,反倒有些过意不去。正好今日我也想祭拜陆公一番,不如一道。”杨说悄无声息地将先前的一切抹过,开始征询罗彦的意见。“能得杨公凭吊,老师泉下有知,也会欣喜万分。”罗彦又是一拜,这才扶着杨说一起前往陆德明的坟茔前。整个祭拜的过程,除了纸钱燃烧的声音,只有罗彦低低的呢喃。待祭拜过后,再次站起,他已经泣不成声。任何的情感都需要一个发泄的理由,对罗彦来说,回忆便是最大的理由。看到这样子,杨说并没有劝慰。他不知道陆德明和罗彦的师徒情谊,但明白眼前这个后辈乃是一个至情至性之辈。如果不将其心中的悲痛发泄出来,早晚会出大事。一群人,看着一个人哭泣,场面要多诡异就有多诡异。但是它确确实实发生在那里。当罗彦被带回陆府的时候,已经沉沉睡去。杨说看着一干仆役将罗彦扶到后院,慨叹道:“原本以为,今日见到了罗小友,心中好些问题就能够问个明白。不想明日还需再来一趟。”陆敦义想说什么的时候,却被制止了:“在宋家呆久了,我也该多出来走走不是。”说完点点头,便就此离去。罗彦再次醒来,只觉得头痛欲裂。太过用情的悲伤,果断是能够伤身的存在。唤仆役打水来,好好搓了两把,这才觉得好了很多。不过昨天狼狈的样子,让长乐一阵嘲笑:“夫君已过而立之年,不想还这等孩子气。嘻嘻,长乐这些年都没有这般哭泣过。”为了一振夫纲,罗彦差点没有白日宣淫一回。好在他还知道这里是人家的地方,做某些事情委实有太多的不方便。更让他感到庆幸的是,刚按下了躁动的心,就有仆役前来告知,杨说老先生这个时候已经来了。罗彦欲哭无泪。自己连一口早茶都还没吃呢,这位老先生也委实急切了些。整理好了以上,跟着仆役往前院走去。刚到正堂的时候,便看到老先生含笑看着自己。罗彦果断是有些紧张了。就像人家知道自己刚才差点走火的事情一样。趁着躬身一拜,平静了下心情,这才问道:“杨公可是有什么事情,直接差个仆役将罗彦叫过去便是了,怎敢劳烦杨公亲自前来。昨日失态,却是让杨公见笑了。”杨说点点头,看着罗彦坐到一边,这才宽厚地说道:“你与陆公这般情深,委实叫我这个老朽羡慕。我一生未曾收过什么弟子,死后只怕也就族中晚辈祭拜。”顿了顿,这才接着说:“不说这些事情了。老朽前来,其实是有些问题想要问你。杨说的来意,可是完全出乎罗彦的意料。他绝对没有想到,真的有人只是心中有些问题,就能够不顾一切,硬生生等待自己三个月。所以此时神色也有些坚定地说道:“杨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便是了,罗彦断不会有半分隐瞒。”对于罗彦这个态度,杨说很是满意。即便是装的,也给人好感不是。“第一个问题,那墨香居,真的能够一直开办下去么”杨说也怕罗彦是贴了钱做这件事情。真要那样,可就是士林最大的遗憾了。出来一个罗彦,不见得会出现第二个。墨香居的成本问题,一直是士林颇为关注的。这可关乎很多文化的传承和光大。但是因为罗彦等人一直保密,所以直到两年后的今日,杨说还问出了这样的问题。罗彦笑了笑:“不瞒杨公,墨香居售卖的一切书籍,盈利都控制在价格的一半左右,所以不虞办不下去的问题。若非前期投入太过巨大,到如今尚未真正实现盈利,罗彦都想降价了。”杨说虽然心中吃惊,不过对于答案还是很满意的,也就不再计较那些商贾之事,而是继续问起了第二个问题:“先前我也听很多人说过,你在金州讲学,在长安讲学,不少士子都因此受益。所以,老朽在此厚颜恳请,这段时间,你在苏州也讲学一次。”这一回,可是将罗彦彻底惊呆了。原本以为老先生会说一些学问上的事情,不想,居然是要自己在江南讲学。第四百一十六章刺史都被拒绝了罗彦有些迟疑。说实话讲学这件事情,罗彦其实也很愿意做。毕竟,那么多的声望值作为动力,他不动心那是假的。但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便是,关于讲学的内容,他有些犹豫。在陆德明坟前守孝三月,罗彦已经将这些年读过的书籍大致整理了一遍。不是他狂妄,只怕现在论起学问,比之一些大儒也不遑多让。可是问题就在这里。大儒定然是有自己的一套学问思想。可谓是纵览前人,独出一脉。这些人经过了重重的磨练,这才得到了世人的认可。罗彦在这段时间也彻底有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此时他是超级想将自己的那一套讲出来。然而,他不过是三十出头,便要开始走这条路,委实有些太过年轻。只要他说出来自己的理论,定然会遭受士林重重的压力。能够坚持下去,自然就能够成就一代大儒。可是,坚持不下去,那就彻底玩完。纵使有系统在手,罗彦也不免有些犹豫。江南士林存在不少像杨说这样的大人物。虽然平日里不会冒出头,可一旦遇到自己这样的事情,估计全都会跳出来。咬了咬牙,罗彦还是决定,接受杨说的邀请。反正早晚要挨这么一刀,何必等到那些真正厉害的大儒都尽数老去,然后用时间磨资历上位呢。打定了主意之后,罗彦收起脸上的慎重和讶异,微微一笑,朝杨说老先生一拱手:“杨公盛情相邀,罗彦自然不敢拒绝。既然要在苏州,那就定在半月之后吧。”罗彦可不敢说就在明日之类的浑话。自己要做的事情,容不得出半点差错。这半个月,不仅是留给各地士子和大儒前来的时间,也是他留给自己仔细梳理心中所思的时间。杨说看到了罗彦的犹豫和挣扎,但是也看到了罗彦最后的决绝。心知罗彦定然会全力以赴的他,自然心满意足了。他已然老了,而罗彦的声名,也不会因为他的几句话便能够再上一个台阶。唯有用这种办法,用自己的影响力将江南士林召集起来,给罗彦一个彻底出头的机会。这正是杨说提出请求的原因。“既然如此,那我今日回去,便向江南各地的老友们派送书信了。半个月,想来也够他们赶到苏州了。”杨说这般点着头,随即朝着罗彦笑笑:“好了,既然问题已经问完,我这个老头子就先回去了。好好准备。”拒绝了陆敦义和罗彦两人的挽留,老先生被宋好问抚着,离开了陆府。回到正堂之后,陆敦义有些急切地询问罗彦:“进之,这讲学,可需要准备什么东西。但有吩咐,我这边差遣下人去做。这般大事,一定要准备的万无一失才好。”陆敦义虽然自己没有讲学过。但是这些年也听说过自己大伯父是如何成名的。当初在后陈国子学,以弱冠之年舌辩群儒,这才有了之后的地位。罗彦现在要做的事情,其实与陆德明当年所为别无二致。对于陆敦义的关切,罗彦也有些感动。陆敦义这段时间因为墨香居的事情,忙的脚不沾地。还有心关注这些小事情。“二兄莫要这般着急。如今最大的准备,便是将我心中所想整理出来。这样吧,我在家中苦读十天,这期间不论是何人前来,二兄都替我挡回去便是了。”这明显又是得罪人的一件事情。陆敦义可是听说,苏州刺史据说都已经在赶往吴县的路上了。看这个时间安排,明显自己的父母官也会如同那些个士子一样被拒之门外。虽然是苦着脸,陆敦义依旧没有犹豫:“既然你这样安排,那我便替你挡着便是了。唉,这回我算是跟着你将江南大部分人给得罪清了。”如此的抱怨,却恰好说明,陆敦义没有将这些放在心里。朝着陆敦义很是恭敬地一拜,罗彦这才回到自己的房中。这个时候,罗彦需要的不是继续读书,而是,好好的睡上一觉。陆敦义得到的消息确实没错。苏州刺史张衡路,乃是正四品的实职。罗彦刚到苏州的时候,其实他就已经得到了消息。而且他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来到了吴县。很可惜,见到的只有长乐一人,因为那时罗彦已经去为陆德明守孝了。限于守孝期间不见外客,张衡路也没有在吴县久留。心里却做好了再次前来的打算。这不,听闻罗彦就是这几天回到陆府,张衡路便立刻将手中的事务交给长史,匆匆往吴县赶去。张衡路乃是太子党。先前因为李世民太过宠爱李泰,作为吏部选调司主事的张衡路愤而上书,结果不仅没有捞到好,反而被李世民一阵斥责。随后便有李泰的党羽借故弹劾他,因此被明升暗降,贬出长安。之所以这么着急来见罗彦,一方面,罗彦这种国公级别的勋爵来到自己的地盘,如果自己不接见,委实有些说不过去。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近期太子做了不少顽劣的事情,让李世民多次斥责。东宫的那些个老先生们逐渐有了压制不住太子的势头,作为太子率更令的房玄龄,无奈之下,半月前着人暗托书信给张衡路,要他告知罗彦,速速回京。正是有这样的使命,张衡路才一次又一次前来吴县。这不,紧催舟船,不过是一天时间,就到达了吴县。这回张衡路可没有像先前那样前呼后拥。而是一身的便装,反而更显儒生气质。带着一个护卫驾着马车到陆府,张衡路很是客气地递上拜帖。这段时间又有不少人前来拜会罗彦,但无一例外,依旧被陆敦义拒之门外。虽然被告知半月后苏州见的消息,但还是有不少人心中颇为不爽。而吴县的百姓,则是喜欢在陆府附近的茶楼酒肆,坐看这一个个读书人吃瘪。当张衡路递交拜帖的时候,正好就有一大群人的眼神盯着他。“兄台,你说,这位傻不傻。陆府不见外客的消息已经在吴县传了两天了,他还有勇气递交拜帖。真是傻的可怜啊。”“我只想看看,他被拒绝之后,会不会像之前那个年轻人一样,在陆府门前破口大骂。”“看着这位上了岁数,应该不会那么沉不住气。不过,这是被拒绝的第几个了”“应该是第四十三位吧”显然,这些看热闹的人注定要失望了。有这样显赫的身份,陆府的大门自然挡不住他。不过盏茶功夫,在所有人讶异的目光中,陆府的中门忽然打开。然后陆家主事走出来,很是客气地对着那四十来岁的文士一拜,随后在前边引路,将那文士领进了大门。之后,吱呀一声,门再次关上,彻底阻隔了看客的视线。“黑幕,有黑幕”“是啊,凭什么我等被拒之门外,他却那般轻松就进去了。”压根不管来人是什么身份,先前被拒绝过的很多士子,顿时开始闹腾起来。陆府周围,似乎一瞬间被火引燃,而烧灼的对象,便是那扇朱红的大门。就在这个时候,忽然间从不同的地方传来喝骂:“你等不要前程了。知道方才进去的是谁么,那是咱们苏州的刺史张公。如果陆府连他老人家都要拒之门外,那才是没道理了呢。”“什么”一阵阵惊叫声中,原本都要冲向陆府的士子们立刻回到了自己的作为。方才的一切就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只有不停地相互询问验证消息,才证明方才这里发生过一出闹剧。而被数百人关切的张衡路,在陆家正堂却并没有外边的人想象的那般开心。原因早就说过,他,也被拒绝了。一想房玄龄书信中说的事情,张衡路着急到内心直接在咆哮。居然还要等七八天才能见到罗彦。而且,见过之后,还不能立刻催动其返回长安。在苏州讲学,少说也得三四天。如果来的人多,只怕十天半个月都有可能。这样的消息,对于张衡路来说,不啻晴天霹雳。“陆主事,可有什么办法,让我提前见诚国公一面。”张衡路还是不甘心,试图从陆敦义口中得到一个可行的办法。若非不知道路,他都想强闯了。“张公如果事情紧迫,不妨留下书信,待仆役送饭菜进去的时候,一并送进去。”陆敦义一脸我也只能帮你到这里的表情,让张衡路犹豫了。事关重大,到底要不要留信,这是个问题。左思右想,张衡路咬咬牙,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随后向陆敦义要来火漆,重新封住,这才郑重地交到陆敦义手里:“此事太过紧急,只能如此,还请陆主事见谅。此外,书信务必交到陈国公手里,不然,你陆家,还有我,只怕将来都死无葬身之地了。”事急从权,也只有用这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