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
作者:慕容鹉      更新:2023-06-17 14:02      字数:4568
  ,那就是宋王起或者王起。当然要是他没当上国王,而被分封在外,也可以用封地的地名当做自己的氏。这就叫“氏,别贵贱。”。这位宋国公子还未行过冠礼,作为一个未成年男性,只有名还没有字。这就是此时通行的“幼名,冠字。“规则了。所谓“幼名”是婴儿出生三个月后,方由父亲正式为之命名、这个时代,小名和大名还没有分开,人名是不忌雅俗的。贵族男性当中也有人叫黑臀,黑肱和小白这类的“恶名”,最后他们还都当了国君。“冠字“则是男性年过二十,有了承担社会责任,比如当父亲、上战场、做官吏的资格,亲朋好友就不能再直呼其名了,因此在冠礼之后加字,以示尊敬。所以公子起现在就叫“公子起“。s万分感谢只是个土豆兄的打赏。还有谢谢各位给我的推荐票慕容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支持。第十二章 孰是真凶环佩叮当,莲步轻移。公子起的母亲,宋国少妃,叔赢慈和那位老爱揪自己胡子的知水方士缓步走来,两人屏退从人,一边走一边严肃地低声说着什么。看上去依然带着憔悴之色的叔赢慈微皱眉头问道:“叔父,可是查到什么了吗”既然是在私下场合,少妃这么叫徐识也不算失礼,反而是在表示亲近。不过老于世故的仲博甫不敢怠慢,他还是恭恭敬敬地说道:“少妃,你也知道要施展落魂之咒必须有带着公子精血之物。所以老夫这几日细细讯问了公子的那些个侍女”他们为了查明真相,把公子起原本都侍者都给抓起来了,所以少妃才会让“山鬼--梅儿”贴身服侍爱子。而作为知水方士,他的手段也是不少,有这几天的功夫自然有了结果。徐识继续说了下去:“那些人都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不过什么”少妃秀丽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仲博甫表情凝重地说道:“公子殿中掌管发囊的小莲有一次随公子进苑游玩,因公子要吃零嘴,所以她回宫去拿,却远远望见有个宫女走出寝殿。”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个时代的贵族都有发囊这类玩意,乘放平时掉落的头发,甚至还有专门收集剪下来指甲的匣子。不过这些贵族如此小心,恐怕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向他们施展落魂之咒这样的恶咒。他顿了一顿道:“她原本也没有在意,只是当天晚上她收拾公子落发的时候,发现发囊中的头发少了一些。这个丫头却怕人责罚,所以没人声张。”“该死”少妃暗咬银牙,声色冰冷地追问道,“她可看清是何人了吗”“这”徐识有些迟疑。叔赢慈不满地跺足道:“叔父”仲博甫咽了一口唾沫道:“小莲说没有看清是谁,但是但是她说这么老的宫女,也只有良王后身边有而且”“而且鸾凤宫的那位也是乐风万师,比少妃您更为厉害的乐风万师”万者,舞也。师者,乐也。万师就是舞者和乐师的统称。“果然是她”少妃终于印证了自己的猜测,可是这个印证却让她更为疑惑不解,“只是她为什么要杀起儿”徐识抬起袖子擦擦脸上冷汗回道:“这老夫就不知道了。”少妃口中的“良后”就是宋国现任的东宫之主,宋王偃的原配夫人,秦仲赢良母。这位王后的来头很大,慈妃这种亡国之女和她那是完全不能比的。她是用商鞍变法的秦孝公的嫡女,把商鞍五马分尸的秦惠文王的同母姐姐,跑到洛阳举鼎折胫的秦武王的姑母,当然也是现任秦王则的姑母。好吧,为了顺应潮流,不得不指出此时当政的秦国太后,那位着名的芈八子勉强应该能算是宋国良后的嫂子。说勉强,那是因为芈太后根本不是秦惠文王的正室。她以万乘之国秦国嫡女王姬的身份嫁给当时只是千乘之国宋国公子的戴偃,这绝对算是屈节下嫁。这桩不怎么相称的婚事之所以能成功:一来,宋国是秦国难得的关函谷关东地区盟友,而且宋国在对待盟友这件事情上一贯表现得不错。二来,公子偃是当时有名的大帅哥,还是个武力值超高的大帅哥。三来,公子偃曾经在秦国当过一段时间的质子,还拜入时任秦国大良造商鞅的门下当弟子。权倾一时的商君对他青眼有加,极力游说秦孝公成其美事。就在公子偃在咸阳当质子的那段时间,情窦初开的王姬见到了玉树临风的质子,自然就芳心暗许,非君不嫁了。其实除了长得帅以外,比起当时被视为“西戎”的秦国,宋国的文化底蕴要深厚得多。一位从小接触“土老帽”亲戚的少女,猛不丁见到温文尔雅的君子,就此倾心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秦孝公为了巩固两国之间的盟约,同时让宋国重要人士更加亲近本国,顺便还能给爱女一桩美满婚姻,就把赢仲良母嫁给了公子偃。两人成婚之后,倒也相敬如宾,这日子过得还算是美满。这位秦国王姬还曾经为公子偃生下了三个健康的儿子。不幸的是,她的三个儿子全都丧生在一场火灾之中。而且这场祝融之灾不但烧死了这三位公子,还把宋王偃当时所有的九个儿子,未出嫁的四个女儿,还有一大票姬妾侍者全都给烧成焦炭。当时正值冬至大节,还没当上宋公,还是司城的戴偃召集了他的家人,在家中的主殿之中饮宴欢庆。等到众人酒至半酣的时候,殿内突然起火,火势蔓延之速快得让人反应不及,瞬间就把整座宫殿包围在熊熊大火之中。最后只有司城偃凭借勇力孤身逃出了火场。而仲赢良母因为当天偶感小恙,没出席这场饮宴,这才逃过一劫。当时宋国宗室和国人都认为这场蹊跷的大火是阴谋。阴谋的目的自然是杀害司城大人全家,而阴谋的最大嫌疑者竟然是司城偃的同母兄长,宋公剔成。国君杀臣子满门,哥哥杀弟弟全家的原因就是宋国司城偃的勇名传遍诸国,被认为是宋国这个弱国的擎天柱紫金梁,名声绝对在剔成之上。。在大小诸国相互攻杀,国内臣弑君下克上的乱世,早已经是礼崩乐坏。所有既定的社会规范,道德准则都成了摆设。可以说,亲兄弟之间因妒生很,干出这样的恶行也不算出奇。所以后来司城偃推翻他兄长自立为宋公的时候,宋国上下居然没什么人站出来反对,甚至也不认为这是篡位。他当了宋公之后,顺应当时各国自立为王的潮流“,成了宋国第一位国王,宋王偃。少妃站在那里表情阴晴不定,心里也是掀起了惊涛骇浪。她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让良后会来谋害自己的儿子。这几日她有了时间全盘思考此事,确实有了几个嫌疑之人。少妃心目中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司城伯正公子起死了,那么宋王偃死后王位自然落到了他弟弟司马昌的手里,而司城直又是司马昌的嫡长子。按照利益最大嫌疑最大的推理,司马昌和司城直这对父子嫌疑最大。因为司马昌也随大军出征,那么亲手布置此事的只能是司城直。也有可能是前任宋公剔成的余孽。他并没有死在那场宋国内乱之中,而是逃到了齐国。虽然后来三十多年前病死在齐国,但是保不齐剔成的部曲门客想用杀死公子起的方式为他报一箭之仇。说到齐国,那么现在正在攻打宋国的齐国嫌疑也很大,说不定他们以为这样可以让宋军主帅--宋王偃因为丧子之痛而丧失斗志和理智,以此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还有宋国世仇的楚国,这两者之间的仇恨绵延了数百年,宋国肯联合晋国,三家分晋之后的韩赵魏,现在的秦国,就是不肯臣服于楚国。哪怕是楚庄王在位也是楚国最为强大的时期,楚国大军曾围困宋国首都半年之久,宋国人宁肯“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不投降。这也是这两个成语最早的出处。楚国现在国力是不行了,不过用不大的代价搞死公子起这种事情完全做得出来。可是秦仲赢良母实在没道理啊满腹心思的少妃终于走到了公子起的身边,心不在焉地略略问了几句,给他喂了一盏药汤,就很反常地转头离去。她走了几步,忽然对身边人吩咐道:“去去鸾凤宫通报一声,寡小君要在巳正上午九点去向王后请安”徐识上前一步,有些焦急地问道:“少妃,你这是”叔赢慈偏转螓首,表情坚定地回道:“叔父,我这就去问个清楚弄个明白”仲博甫知道自己这位堂侄女素来外柔内刚,不撞南墙那是不会不回头。于是他在心里叹了口气,然后说道:“那老夫陪少妃一起去。“少妃沉吟了一下,男子在宫中肯定是多有不便,被人说闲话就不好了。她自信地说道:“叔父,你放心,我不会有事的,良哼,谅她在宫中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你就留下来给起儿说书吧。”s感谢嘎嘎嘎嘎gg兄和只是个土豆兄的打赏,大家实在是太客气了。本书已经进入签约流程,所以请大家放心收藏。第十三章 八洞明尊说书就是讲史。上古结绳记事,后世易以书契,所以在这个时代书和史很多时候是同义词和通假字。公子起醒过来也有五天了,然后他的母亲和其他人发现这位公子除了身体变得很糟糕之外,他还很“烂俗”地失忆了。虽然很烂俗,不过少年这是真的失忆了,至少丢失了对于这个世界的记忆。谁也不知道中了落魂之咒被救回来之后的人,是不是真的会失忆。因为施展此种恶咒的要求很苛刻,对施术者代价很大,据说施术者会大大地折损阳寿。所以根本没人,至少宋国宫中没人见过。这样一来自然也没人知道中了落魂之咒的公子起会有什么样的后遗症了。作为宋国王位继承人,还是第一顺位的,公子起怎么能失忆呢少妃就让自己的家臣来为他说书,要不是他现在是半瘫痪,还会有人来给他教授礼仪,御车、射箭这些君子之艺呢。公子起当然对此十分欢迎,他也想早点了解他这次穿越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世界。前两天为少年说书就是那位年轻的佥泽虞官,徐小史。徐小史这个名字中“小史”可不是随便起的,虽然徐国已经灭国,但是族中还会挑出专人担任“史官”,负责保存以前遗存下来的典章和法令。周礼春官宗伯司巫神仕里面说的明白,小史这个职务是\ot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篮。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军旅、佐大史,凡国事之用礼法者,掌其小事。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ot。就是说小史掌管着王国和王畿内侯国的史记,撰定帝系和世本,辨别诏穆的次序。国中有大事的时候当太史的助手。而小事,比如卿大夫死了,他可以直接代君主拟定谥号,替君主宣读诔音累,意哀悼词文。虽然徐氏实际上没有这个“小史”的官位了,但是这个名字表示他谙熟徐国的官方史料。小史先生要给人普及历史知识那比喝水还要简单。而公子起这两天发现,他对徐小史讲授的历史有着十分强烈既视感。自己似乎好像可能听说过类似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且根本不是这具躯壳原本主人留下的记忆,应该是他还在某大国的某大学里面当大学生的时候学到的历史知识。欢宴之主的封神仪式确实没有完成,不过封神时记忆回溯让他把脑海中所有的记忆都清晰地回想了出来,包括在那颗蓝星当普通人的记忆。既然是讲史那自然是从最早的讲起。这一开头就是公子起熟悉的名字伏羲。而“八洞明尊”的肇始者正是这位羲皇。据说他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先是体悟出了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五行生克之道。接着他又发现世上的天地元气中其实含有八种自然元素。这八种元素有阴阳之分,五行之别,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相互转化、结合、变换,湮灭。这八种自然元素自然就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是为伏羲八卦,也叫混元八卦。少年暗暗想道,这实在太耳熟了。然后伏羲通过教导人类,认识到人类能沟通大自然中的八种元素,还能调动这些能量,以此来超越人类本身的局限,于是就有了八洞明尊,也简称为“明尊”洞者,察也。明者,晓也。尊者,敬也。所谓八洞明尊,就是能洞察明了八种自然元素,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