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
作者:末日游侠      更新:2023-06-17 19:19      字数:4464
  这三十一个打井组的人员是已经固定下来了。安排好了事情,秦超则是飞速的逃回了西灞村,他可不想蹲在这里等着被程咬金堵门,对于秦超来说,还是西灞村比较安全一些。再一个,秦超也并非无事可做。眼下西灞村灌溉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口井负责八十亩地,只需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将整片地灌溉一遍,若是种地之前打上田埂,灌溉的速度会更快一些。而压水又不费力,家中的男人们外出打井,孩童与妇人们则奔走于田间,即便是老人,也均是坐在井边看着孩子们压水灌溉。解决了村民们最担心的的问题,那么剩下的自然是秦超认为最紧要的问题。建房子。目前的房子虽然能住,但秦超却对此颇为不满,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甚至没有水泥地面,一点也不豪华,秦超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贫苦百姓的阶级,所以也理所应当的可以做一些能让自己享受的事情来。烧制水泥,红砖,如果有条件的话,秦超甚至还想试着烧制一些地板出来,反正现在他有的是钱,加上打井队又是个吸金大户,让自己建一座房子还是不成问题的。东宫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大唐的太子,并于两个月后顺利登基为帝。太上皇李渊虽心中有着万般的不甘,可前隋的经验教训摆在眼前,也由不得李渊不退位。历史上隋文帝杨坚就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二皇子杨广夺得太子之位以后,隋文帝却并没有看清楚未来朝局大势,或者说没有看清楚自己的未来。于是在不久的将来,便暴毙而亡,杨广顺利登基。李渊正是为了避免让自己重走隋文帝的老路,所以在宣武门之变之后,才不得不将皇位传给李世民,以此来寻求自保。而李世民虽然发动了玄武门政变,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但是在孝心方面还是比杨广强很多的。李渊依旧居住于太极宫中,即便已经成为皇帝,李世民也没有提出入主太极宫的想法。儿为了不让李渊太过无聊,更是将成群的美女送入太极宫,供李渊享乐。然而结果就是,这才刚刚没多久,那些被送入太极宫的美女便有四个已有身孕。不过对于李世民来说,这些都是小事,李渊给他造再多的弟弟妹妹,无非也就是给李世民添些堵而已,无关大局紧要。而此时摆在李世民面前的问题,却比太上皇给他制造的问题更加严峻。一个是突厥南下所带来的影响,第二个是突厥南下以后,对唐王朝统治所带来的影响。两者虽然看似是同一个问题,但却实则不同,一个为军事影响,一个则是民间影响,但两者都对唐王朝的统治有着巨大的影响。如今,李世民终于是听到了自登基以来的第一个好消息,虽并不足以龙颜大喜,但也聊胜于无。“好赏重重的赏所有参与此战的将士,除战功以外,另赏田地十亩”李世民欢快的决定着。突厥人来势汹汹,李世民率领少量将领策马渭水南岸,遥指颉利、突利二位可汗不守盟义,后长安临时组织的军队抵达,终于是吓唬住了突厥人,双方于渭水斩白马为盟,在赔了一大批物资之后,这场差点危及到唐王朝根基的战争终于是结束了。但李世民并不甘心,于是便下令位于北方的军队迅速集结,袭扰突厥分散兵力。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突厥人从唐朝这里得到的赔偿,差不多又全部被唐军追了回来,这次突厥人等于是白跑一趟。虽然只是打了突厥人的后勤,但李世民也还是很开心,然而此时此刻,在李世民的心中已经开始酝酿着北征突厥的大计,但是在此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玄龄,民间可有异动”兴奋过后,李世民不由得开始担忧起了民间,这才是唐王朝统治的根基。从登基开始,李世民就很在意民间对他的看法,也曾下了数道旨意来弥补自己在玄武门之变时损失的形象,然并卵,一场突厥南下,让李世民的挽救行动瞬间灰飞烟灭,甚至更加危及。“在长安,民间百姓多为饭后闲谈,偶有埋怨,但却无关紧要。渭水以北,怨恨颇深,一时恐难挽救。”中书令房玄龄叹了口气,如实的汇报道。中书令的职责便是帮助皇帝处理宫廷政务,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责任重大,位列宰相之首。地方官员的奏折,除非是拥有直接向皇帝上奏权力的官员,否则所有奏折都是先送到中书省,再由中书令上奏给皇帝。所以,关于民间的情况,整个朝堂没有比房玄龄更清楚的。听着回复,李世民紧紧的皱着眉头,尽管他早有心理准备,可如今还是难免有些失望。而这件事要怪也就只能怪太上皇李渊始终不肯立他为太子,也不肯赐死他,倘若李渊能够心狠一些直接二选一,后面也就没那么多事了。“以玄龄之意,朕当如何”一时间,李世民也有些懵圈,不知该如何处置,只能询问其他人的意见。第114章:文武峥嵘李渊的人生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煎熬的。如果李渊的两个儿子能够和睦相处,不为了争储而大打出手的话,那么李渊无疑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人生赢家。李渊在隋末诸多反王之中起兵最晚,兵力也属于末流,但李渊却偏偏成功了,建立了大唐王朝。李渊的诸多儿女当中,长子李建成善文,在处理政务上颇有一手,深的诸多大臣的信赖。次子李世民善武,从李渊起兵开始便南征北战,立下烁烁战功,最终到了连李渊都不知该如何封赏的地步。但是在处理政务上,李世民显然不如李建成,这是李世民最大的弊端。四子李元吉,相比前两位而言,李元吉处理政务的能力不如李建成,论战功又不及李世民,加上年纪小,所以在建立唐朝的时候,李元吉并没有出上什么力,但是在唐王朝建立之后,与那些隋末反王征战中,李元吉却也跟随两位兄长南征北战,立下不小的战功。但李元吉此人却是被惯坏的,反正秦超总感觉李元吉是被李建成给毁掉的。不少史书都曾记载,李元吉性格凶狂,犯事之后总有太子李建成帮忙擦屁股,每次犯事大哥都会帮忙处理,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李元吉的这种性格以及习惯。表面上看这是李建成对李元吉的溺爱,但实际上却不以为然。有野史曾记载,李元吉文不如李建成,武能压过李世民。从这句记载中倒也不难看出,李元吉其实是个能文能武的皇子,但性格是他最大的缺点。秦超总觉得李建成是故意惯坏李元吉的,这样一个有可能争夺皇位的潜力股便间接的被他废掉,而他的对手也只剩下李世民一个。但李世民逆转登基,这是历史趋势,秦超来的有些晚,也赶不上这个时机,也不想去掺和皇家的事情。而在登基之前,李世民总是觉得自己应该当太子,当皇帝,也只有自己才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资格。但是当了两个多月的皇帝之后,李世民却彻底的否定了之前自己的判断,李世民在处理政务上的短板,也彻底的显现了出来。但是让大臣比较欣慰的是,李世民在登基之后一个多月,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也开始比较乐于接受群臣的纳谏。“以臣之见,陛下应下罪己诏昭告天下,以安天下之心。”魏徵站了出来,毫不客气的说道。“哼,魏左丞居心何在陛下何错之有难道就因突厥南下,陛下就应该下罪己诏简直滑天下之大稽。”长孙无忌气呼呼的直言反驳。无数老的天策府将领谋士都曾建议李世民杀掉魏徵,这家伙简直太坏了,曾数次纳谏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也幸亏李建成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否则后果还真的很可怕。但李世民却没有接受天策府老将的纳谏,原因是李世民在杀掉李建成之后曾召见魏徵,询问他为何要挑拨离间他们兄弟结果魏徵只回了一句话,若是太子接受他的建议,就没有今日之祸了。李世民闻言深感认同,当即免了魏徵的罪,并且任命其为詹士主薄,后于渭水之盟之后,任命其为正四品上尚书左丞。李世民很欣赏魏徵,他觉得魏徵是个人才,想要把魏徵拉到自己的阵营,以前是不大容易,但现在就没有任何问题,而李世民又不是傻子,什么建议是好的,什么建议是坏的,他又不是听不出来。而对于人才,李世民的胸襟还是很宽阔的。只不过,再宽阔的胸襟,也不代表没有自己的脾气。魏徵虽是就事论事,但这个建议的背后指的是什么整个朝堂上下何人不知杨广都混成那个样子也没下个罪己诏,他李世民为什么要下这个罪己诏而一旦这个罪己诏下来,也几乎向天下人昭告了玄武门之变是他主动挑起的。然而实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动了杀心,李世民为了活命,只能抢先一步发动政变。李世民很生气,恨不能杀掉魏徵这个家伙,都这个时候了,竟然还想着为李建成鸣不平。但仔细想了想,自己这个皇位本就来路不正,若是杀掉了魏徵,岂不是从另一个角度坐实了这个罪名魏徵心中暗叹了口气,此刻他虽有为李建成鸣不公的意思,但这个其实也只是顺带着的,李建成已经死了,魏徵也不是那种看不清局势的人,可这话由他说出来,在其他人看来,却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这些话他还又不得不说。“陛下,应对一件话题最好的办法便是制造另外更大的一个话题,转移百姓的注意,让他们忘掉之前的那件事。”魏徵摇头说道。“那也不用下罪己诏来转移话题,一无君臣错位,二无天灾造成灾难,三无政权危难之际,此举不妥。”房玄龄紧接着附议道。罪己诏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下的,一般而言,帝王下罪己诏最频发,却能够为自身带来威望的时间是天灾之时,第一个次之,第三个只能算是亡羊补牢,除了这三种情况以外,是绝对不会发罪己诏的。而李世民目前的情况,也根本够不上发罪己诏的程度。文臣们吵的不可开交,武臣们却抓住了机会,治理朝政本就不是武臣的事情,所以在这个时候,武臣一般都是闭目养神,或者听个热闹。但今日情况不同,武臣们一个个的怀揣着心事,也静不下心来闭目养神。而听到文臣们说要转移个话题,比突厥南下更大的话题,程咬金瞬间眼前一亮,似是看到了什么,急忙站起身子,抢在所有武臣之前说道:“陛下,臣有事要揍。”“义贞有何事要揍”李世民心中微微一乐,程咬金虽然说不出什么比较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话,但这个时候还是帮了他忙的。“日前臣归家之时,管家告诉臣说家中钱财尽被小儿取出,臣闻言大怒,追至自家庄子,发觉小儿正率人打井,一口井只需七人,花费五贯,一日间便可打井一口,臣亲眼见之,连连称奇,隧与秦超交谈”程咬金话语连篇的将事情讲了出来,除了前面说的以外,其他的全是胡编乱造,但这却是事实。程咬金的话让整个朝堂眼前瞬间一亮,打一口井竟如此简单若是朝廷放出这个消息,岂不是能够很好的转移话题“陛下,臣有异议,程老匹夫根本就是胡说八道,那日秦超明明在臣的庄子上,这些话也是臣与秦超交谈过后才告知他们的。而招募伤退将士为工的提议也是由秦超提出的”牛进达眼见着程咬金毫不客气的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扯,瞬间极不淡定的站出来反驳道。第115章: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打一口井只需一日七人五贯钱财一个又一个的消息震惊着朝堂上的每一个文臣,武臣们倒是显的比较淡定,该震惊的之前也已经震惊过了,昨天他们也到牛家和程家的庄子上亲眼见过那种井,虽然井小,但却不弱于普通的水井,而且还全是深井。而最让李世民动心的,则是牛进达后面提出来的那件事情,招募伤退将士为工,这可是为他刷声望的最佳办法呐。虽然李世民在军中的声望本就很高,但这种声望是可以被波及到民间的,这不正好解决了先前那个问题吗不过李世民毕竟不是异想天开之辈,对于程咬金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