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
作者:末日游侠      更新:2023-06-17 19:20      字数:4435
  蹿下跳的,感觉也不太好。不知道过了多久,秦超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殿中忽响起一阵喊声,李二皇帝姗姗来迟。唐朝的宫廷礼仪不多,也不像后世电视剧中演的那般,见了皇帝所有人都要下跪。秦超托着浓浓的睡意,与其他朝臣一道立于正中,朝着皇帝作揖为礼,然后各自退回到各自的位置上,等待着一日朝会的开始。朝会刚一开始,武将们纷纷闭目养神,根本不带多看一眼的,一些不知名的文臣们则是纷纷上奏,大事一个没有,倒全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皇帝则是偶尔的掺和两句,要么就是直接交由各官负责。唐代的朝会是比较频繁密集的,除了休沐日以外,每天早上都要召开朝会。不过在朝会上却很少做任何的决定,别看有资格上朝的官员约莫百人,但真正能够做决定的,却只有那几个宰相与皇帝。但这些人做决定的时候,总是喜欢在私下里决定,即小会管大事,大会管小事。换句话说,能在朝会上提起的大事,基本上都是已经决定了的,在朝会上再次提起,一是通告给诸位大臣,二是让这些人提提意见,看还有没有什么遗漏,至于采用与否,那是皇帝和诸位宰相的事情,大臣们所拥有的,也仅仅只是建议权而已。“朕自即位以来,边患内忧不断,朕欲点兵镇边,可关中地区却是人心惶惶,点兵之举实乃不妥,本应群臣与朕一道竭力改善,然国库空虚,不仅不足以改善,反倒难以维持现状。如此长久下去,大唐非但不能震慑宵小,反倒有可能迅速堕落,朕欲先精简朝政,诸卿意为如何”待小事说的差不多了,李世民开口说道。呼呼李世民话音刚落,大殿中一阵鼾声响起,震耳欲聋,鼾声如雷。闻即,李世民与面色大变,群臣也纷纷左右转头寻找着鼾声的来源。就连位于前列那些闭目养神的将领们也纷纷睁开了眼睛,示意打鼾的并不是自己。然则鼾声依旧,诸位朝臣顺着声音的来源,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距离宫殿门仅有一步之隔的秦超。殿中有几座虚席,是为秦超这种特召入朝的人而准备的,其余时候基本上都是空着的。而秦超选择的座位稍微靠后,身边更无一人遮掩。李世民也将目光放在了秦超的身上,转瞬间龙颜大怒,刚想发怒,李世民定眼一看,恩还敢流哈喇子这特么是朝会,不是你家庙会好不睡觉也就算了,你特喵的还敢打鼾,打鼾也就算了,你特喵的还敢流哈喇子距离秦超最近的一名大臣迅速起身,三步并作两步的将秦超推醒。“恩散朝了”被人喊醒的滋味并不好受,秦超睡意不减的眯着眼睛打探了下来者,旋即感谢道:“多谢上官提醒,待来日小子请上官吃酒以示感谢”秦朝不开口则以,这一开口,朝堂之上瞬间炸作一团。“大胆,身为朝廷命官,如今有幸参与朝会,非但不为国分忧,反而酣睡如泥,身为大唐官员,成何体统”一名不知名的官员站出来指着秦超怒斥道,旋即对着历史迷作揖道:“恳请陛下降罪秦超,以儆效尤”龙椅上,李世民的脸色也并不好看,他真的很想直接把秦超给贬到岭南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但心中的理智却告诉他,绝对不能这么做。李世民深吸了口气,强行压制着心中的怒火,没有理会王珪,反倒是对着秦超说道:“如今国库空虚,朝廷无兵可点,朕欲精简朝政,你即敢于朝会酣睡,必是心中已有良策,不妨说出来与朕听听。”王珪见李世民没理会自己,心中有些不喜,但听到了李世民后面的话,心中的那些不喜瞬间消散殆尽,转而一副小人得志似的看向秦超,这次看他如何回答,若是答不出来,便是拼着落了老面,也要让皇上治他的欺君之罪。秦超脑中的睡意瞬间消散一空,不禁有些慌乱,自己睡觉是因为真的很瞌睡,加上朝会实在太过无聊,至于刚才那只不过是起床气而已,怎么转眼间就把火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了还有,让俺参加朝会不是跟王珪对质的吗话说,俺能拒绝回答这个问题不第136章:太宗问策秦只觉心中似有一万架瞬间飞过,这人若是倒了霉,那边是喝口凉水也塞牙。秦自认自己胸无大志,即便是穿越了,也从未想过要去做出什么样的丰功伟业,之前所做的那一切,也只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已。对于王诗诗,更多的还是丝突然间得到白富美好感的激动,此举更多的还是冲动之下的结果。但是秦却并不后悔,谁又不想家中有个娇娇美人作为妻子呢在朝堂上被公然针对,左右也无人站出来替自己说句话,秦第一次觉得自己做人竟是如此的失败,暗想着要不要把那些家伙的股份减少一点以后再有什么好事不带他们玩“陛下,那秦定是心中无策,无才,无德,无功,却敢于朝堂酣睡,扰乱朝堂秩序,臣恳请陛下降罪秦。”王珪见秦愣在那里呆,并无回答之意,心下当即兴奋的站出来说道。对于秦,王珪最初的本意是想拉拢的。世家虽然强大,但也需要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来补充自身,仅仅只是依靠着自家的能耐,是不足以长久下去的。而秦这种彻头彻尾的寒门子弟,正是世家极力拉拢的对象,只要下手的早,基本上一拉一个准。王珪已经看到了秦的潜力,但却很无奈,王珪还未做出实质性的行动,秦便触碰了王家的逆鳞。拉拢归拉拢,便是王家再怎么看好秦,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将家中其他势力家的小女说亲与他,至于王家的小女,无论嫡出还是庶出,正房还是偏房,那都不是秦这种寒门可以染指的。门当户对,在这个时代是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殊不见,这年头连个皇子想娶世家女都要好声哀求,便是如此也未必能娶到。秦此举,不禁坏了王家的布局,更是直接的影响到了王家于世家中的地位,于天下间的形象。而王珪此举也只有一个目的,彻底的毁掉秦,不管如何,至少也要先保住王家的颜面,至于幽州那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哼,此事便是问上房玄龄、杜如晦以及长孙无忌,他们也不敢保证能立即答出,你这匹夫,竟如此咄咄逼人,想不到堂堂王家竟是如此小肚鸡肠,真为天下世家所耻。”程咬金猛然站出来怒斥道。王珪也比较被李世民看中,但身为大唐唯一一个对秦最为了解的人,程咬金却很清楚,秦并非常人,日后的成就也绝非一般。泾阳之战,秦展现出了身为一名统帅的基本素质,这些事情也只有程咬金才最清楚,因为他的儿子也参加了那一战,并且将详细的战斗内容讲与了程咬金。而昨日于程府,程咬金也更是直接的打探到了秦的想法,一个年仅十八的中男便有如此城府,当时程咬金便对秦有了最新的判断。此子若是不早陨,最差也是一统帅级的人物。程咬金并不怕得罪人,即便是王家他也无所畏惧,而秦又是他比较看好的人,这下就更加没有阻拦了。眼看着程咬金站出来替自己说话,秦心中稍稍的有些感动。并不是感动程咬金为自己说话,秦其实是被他自己给感动的,至少,还有一个人为自己说话不是唐初国库空虚,历经数十年大战导致兵力紧张,原本在历史上,李世民是打算点兵中男的,中男即18岁至2岁男子,此为中男,中男已经可以享受均田制,但并不足额,虽然丁男也不足额。21岁成丁,其实也就是2,以秦的算法,18岁生日还没过,所以还算是17岁,但古时在母亲肚子里那十个月也算是一年的。自府兵制开启之后,从未点过中男为兵,由此也不难看出唐初时期在兵力上的匮乏。如果道边疆的话,这种感觉会更深刻一些,戍边的军人四五年都没轮换的更是一大堆。至于经济,直到开元年间以后,唐王朝的经济实力才刚刚恢复到隋炀帝大业五年的水平,也就是说,隋末战乱十几年,加上唐初战乱的几年,慢慢慢算二十来年时间。这二十来年所造成的损失,唐王朝用了一百多年才恢复过来。秦只是大概知道这么个情况,但具体情况如何,最终有没有实行,秦却并不知道。此刻,秦只能在脑中迅的搜索着,联想后代自己所知道的类似的情况是怎么处置的。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秦什么也没能想起来,也就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评判这个决定的好与坏。虽然是自己的理解,但是这话却也不能瞎说,先基调不能错,余下的便是犯些小错也无所谓,毕竟经历不足,若是拿出了无可挑剔的答案,那反倒是要出问题的。恩,基调就是拍马屁,秦深吸了口气,大声的说道:“陛下圣明”李世民:我特喵的诸位大臣:你想上天不谁人都未曾想到,秦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拍马屁,而且还是如此不要脸的方式,喋喋不休的讲了半天的功夫,从头到尾都是在拍马屁,正事反而一个字也没说。就连唐检也有些心虚,暗暗担忧这小子会不会抢了自己的风头“有些时候,人多未必就是好事,一人可做之事,何须两人来做一日便可做到的事情,为何要用两三日,甚至更久的时间去做所以,精简朝政,势在必行。”秦觉得自己再拍下去会被人给拍死的,于是趁着大家尚未怒之前,赶忙讲着正事。这一招并不是秦明的,而是根据后世简化审批程序改编而来的。李世民的目的是为了缩减中央朝廷的开支,但秦却告诉他这么做可以提高效率,李世民最缺的是什么是时间,所以这个回答没有任何的问题。便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在听到秦的回答之后,也是不禁眼前一亮。他们并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但却没有秦讲的这么透彻,而起先他们的计划是每个衙门都缩减一定的人数,只要保证衙门可以正常运行即可。不过现在看来,这个计划似乎要更改一下了。第137章:削爵罢勋求订阅“朕欲点兵呢”李世民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秦,让人感到心中慌。但李世民却不以为意,拥有一双慧眼的李世民,有他自己的看人方法。秦给李世民的感觉是时好时坏,但经过刚才的那一番话,李世民不由自然的想到了程咬金,两者几乎是同样的路子,这样的人,李世民用着放心,因为他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上位者不去忌惮自己,也知道什么样的事情能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秦在政事上的能力并没有展现过,今日这是第一次,但是在军事上面,秦却是早已展现过他的才能。若不是李世民忌惮秦在泾阳城的所作所为,又以几乎不赏的方式解决了这件事,怕是秦明的那什么鸟军事管制,早就在军中被推行开来。虽说效果不错,但对于统治者来说却是大计。即便是有着不好的前科,但现在李世民还是对秦给予了厚望,期待着秦能够说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切实可行的方案出来。对于秦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但同样的也是一次机遇。即便是先前咄咄逼人的王珪,在见到众人以及李世民的这幅态度之后,也已经明白,无论今日对质结果如何,秦都必然不可能被自己打压下去,更不要说治罪。“点兵并无捷径,唯有增加人口数量,或是放开点兵限制,否则短期内大唐兵力空缺之事近乎无解。”秦摇了摇头,说道。他不是没有想过推行义务兵制度,不需要每一户人家都要派人出来服役,而且义务兵也几乎不用工资,是最节约成本的办法。但这里是唐朝,先军制就有着天壤之别。府兵其实跟义务兵没啥区别,不过就是义务兵只服役几年,而府兵则服役一辈子。但是对于府兵而言,除了被点为府兵之后给的均田以外,再想获得封赏,就只能拿战功去兑换。看似比较公平,实际上也没公平到哪去,部队集结的时候,府兵需要自备干粮,自备武器。啥为国打仗还要自备武器自备干粮放在后世分分钟造反有木有但在大唐,能被点选为府兵,却是莫大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