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作者:秀木成林      更新:2023-06-17 19:32      字数:3411
  “嗯,好。”……第47章事实证明, 许卫国所言非虚, 杨市手头宽裕的人还是不少的。而且作为延绵百余年的商业旺地, 西河坊是逛街首选地点之一。第一笔生意做成以后,店里立即忙碌起来,两个试衣间几乎没停过。姜宁连喝口水, 也得见缝插针。到了中午,她不得不先把店门暂时关一下, 午休吃饭歇歇。姜宁是想打好经济基础, 但可没打算赔上身体健康, 按时吃饭还是很必须的。况且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她的货源并不是很充足, 紧着卖也没用, 总不能卖完关门等下一批吧?“宁宁,你这人手不够呢。”说话的是赵向东。上午店里熙熙攘攘, 赵向东请假一天当然留着帮忙,就连本来准备回家的许卫国也没动身。三个人暂时关了店门, 姜宁上二楼仓库给补码数, 两个男人出去买吃的。后院有灶头, 但谁都懒得做,直接上国营饭店买了饺子,再在小摊贩处给切了卤牛肉, 利索对付一顿得了。收银柜当饭桌, 三人围着开饭, 赵向东夹起一个芹菜肉饺, 蹙起浓眉,“今天还有我和卫国在,那明天咋办?”“要不多请个人吧?”但雇人肯定不是马上能雇到的,他建议道:“明天,先在后面加工场喊个人来帮帮忙。”姜宁摇头,“不行,这改革刚开始的,咱不能雇太多的人,六七个差不多了。”她不能告诉丈夫“七上八下”的游戏规则将很快出现,只能模糊解释两句。不过许卫国却说得明白多了,他点点头,“嫂子说的对。”身处他这个阶层,上头的骚动肯定有所察觉的,虽然未见太大动静,但两派杠起来是早晚的事。“上面没给出确切说法之前,这出头鸟不能当。”许卫国随后建议,“嫂子的二哥,不是和纺织总厂关系不错吗?以后可以往那边想想法子。”“卫国这建议挺好的。”姜宁顺势点头,她本来想着就是以后挂靠公家厂子,不过吧,在这之前,得先彻底站稳脚跟再说。“至于从后面喊个人,我倒觉得不太合适。”踩缝纫机的也就那么七个人,还供不应求的,再调一个人出来就更紧巴了。见赵向东浓眉微蹙,姜宁笑着安慰,“我也是没有经验,今早才手忙脚乱的,以后就好多了。”其实店里虽熙熙攘攘,但毕竟面积小,买的又仅占很小一部分,客人愿意等等,她手脚利索还能忙得过来。就是人挤人的,怕有人手脚不干净。不过眼下治安还成,小偷小摸相对较少,专门分一个人出来看着,挺浪费的,得不偿失。姜宁考虑过后,还是认为不从加工场抽人手更好,要知道粗略保守算计一下,现在的货源其实已经无法供应得上店面销售了。毕竟,只有七个人干活。姜宁叹了口气,比起白天忙碌,其实她更烦恼这个问题。为了赶客车,自己的店已经是西河坊打烊头一拨了,晚上不做生意不说,甚至下午五点不到就关门,难道还要再缩减?不过,她这个烦恼,当天得到一个缓解方法。吃了饭歇了歇,才继续开门营业,不过赵向东姜宁坚持让许卫国回去了,毕竟他是放假来看父母儿子,总不能一直耽搁在店里。中午人少点,但很快又多起来了,忙碌几个小时,痛并快乐着,到了四点多,姜宁就打烊了。她吩咐丈夫把店里收拾一下,自己则将零钞整钞理好,除了留下当备用找零的,其余的都用油纸包好。前头归置好了,姜宁才开了小门,往后面加工场行去,让常金兰几个下班回家。“这么快就四点多了呀!”大家依依不舍,毕竟超出指定数额有提成呢,这天还有个把小时才黑。不过大伙儿也知道姜宁赶客车,也没耽搁,收拾收拾手头工作就站了起来。“哎?姜妹子。”说话的是石小兰,她摞着手上半成品,某个念头一闪,眼前一亮,忙对姜宁说:“妹子,你看看咱们把活儿拿回家干,你看成不成?”家里有缝纫机,反正计提成的,做好一件算一件,比闲着好多了,这么一来,她还能再干四五个小时,算算工资比家里男人都高!“对!”“对呀,这个法子好。”大伙儿又惊又喜,对呀,在场都是家里有缝纫机的人,谁不乐意多赚钱呢?众人忙看姜宁,十分期待。姜宁笑笑,“好啊,既然大家不嫌辛苦,那带回家继续干也成。”其实她已经琢磨这个法子了,下面的人主动提出来,更好。“辛苦啥呀?就坐着干的事呢。”“对,我能干。”“我也能。”双方目的相同,立即拍板了。姜宁笑笑,“那咱们明天再开始吧。”环视一圈,“明天大伙儿的工序,可能要调整一下。”这是因为,她不可能将整件衣服给这群人带出去的,能带出去做的,只能是偏大众的步骤。这位为了最大可能性保护自己的设计,要知道姜宁脚下这片土地,从来不缺山寨版。自家品牌还没建立起来,仿冒品带来的影响会很大,就算不能杜绝,也得尽可能延迟。在场的工作的妇女们,都是签过保密合同的,违反合同代价很大,算是有一重保险。不过这也未必是绝对保险,更甭提其他人了。领子,袖子,这些工序可以拿回家干,反正之前为了提高效率,也为了保护设计,这七个人都是一人负责一两道工序的,适当调整一下也不难。“那今天大家好好歇歇,明天我再把工序调整一下。”姜宁原本还考虑把某些工序外批出去,计件算钱,打打雇工的擦边球的,但转念一想,这样虽解决人手问题,但却不能保证外人能把工序做好。她走的是精品路线,质量做工很关键,外批就不大能保证了。不是不可以一件件检查,但这样又得耗费人力。算了,不外批了,就这七个人先做着吧,等稳定下来后,找单位挂靠上去就好。皆大欢喜的结果,主雇双方都很高兴,姜宁等石小兰几个散了,她锁好门窗,将装了钱的油纸包往丈夫怀里一揣,两口子就往客车停靠点奔去。赵向东接过油纸包放好,不禁赞道:“宁宁真能干,不比大哥二哥差。”这里的大哥二哥,说的是姜建设姜红兵兄弟。他是个很有担当的男人,养媳妇从来是自己的责任,但媳妇赚钱多,他也不会像某些所谓的大男人般阴阳怪气,浑身不自在。相反他觉得非常骄傲自豪。至于怀里的钱,赵向东也没任何想法,媳妇赚的钱是媳妇的,嗯,他赚的钱也是媳妇的。丈夫自然磊落,说实话姜宁十分高兴,自己果然没看错人,她笑着嗔了他一眼,“我赚的钱是我的,你赚的钱也是我的,咱家的钱都是我的。”“嗯,宁宁说得对。”这不是结婚前就定好的吗?姜宁笑盈盈,嗯,自家丈夫觉悟真高,可是适当奖励一下。如果问赵向东想要啥奖励,他答案肯定就一个,所以姜宁决定不问了。她瞅了眼精神奕奕,丝毫不见疲态的丈夫,奖励嘛,先缓缓吧,今天累得慌。第48章“嗯, 大家做得不错。”姜宁仔细翻着面前的领子袖口,面料平整, 走线紧凑细腻, 并没有丝毫赶工的迹象,显然石小兰等人虽然把工序带回了家,但也没有敷衍。店铺开张已经有半个月,有了第一批顾客在自己圈子的宣传, 生意蒸蒸日上。好的开始, 买卖上了轨道, 原料消耗快还补了次货, 姜宁已经适应了白天繁忙的工作, 她一个人看店,也能把真正的顾客照应得过来。不过, 唯一的缺点依旧是人手短缺。西河坊人流量很大, 虽然自家店比较靠里,但逛进来和慕名而来的人也很不少。新事物, 进店看的总比真正舍得买的人多太多, 姜宁只有一双眼睛, 总有看顾不过的时候。好在小偷小摸目前还是比较少的,昨天进原料前, 姜宁特地盘点了一下成品存货,发现就丢了一件衬衣一条喇叭裤, 比想象中好。前面的问题暂时不大, 反而是后面加工场棘手些, 因为即使允许常金兰等人将某些工序拿回去加班干,加工场依旧无法提供前店充足的货源。姜宁索性缩短了营业时间,早上九点半开门,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四点准时打烊。因为挂靠的的事不能着急,最起码得等脚跟再站稳一下再说,营业时间短点也是好的,人没那么累,姜宁也能分出时间却干其他的事。比如中午吃了饭,抓紧时间出门去把钱存上,而早晚空出的时间,还能亲自抽查一下加工场的半成品,看是否出现质量问题。截止到目前,姜宁还算满意的,即使是常金兰等人拿回家去挑灯夜战的工序,都没有敷衍现象。“很好,只是大家也要注意休息,店里货源虽然短了点,但咱们的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她搁下手里拎起抽查的衬衫领子,抬头笑着嘱咐。“姜妹子放心,咱们心里有数,干累了就睡觉,不耽误事的。”头一个说话的,依然是快人快语的石小兰。自己工资算着能比家里男人高了,家庭地位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公婆和气,吃喝紧着她,她干得精神抖擞的。不过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道理石小兰还是懂的,她乐呵呵道:“要是累病了不能上工,咱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