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
作者:秀木成林      更新:2023-06-17 19:33      字数:3776
  其实赵向东带了两把伞的,一把大一把小,没办法家里就一把大伞,他接了媳妇儿把大伞递给她,自己撑小伞。可惜今天这风特别厉害,两三下小伞就被吹翻了。姜宁连忙上前遮住丈夫。不得已,只能收了小伞,赵向东护着媳妇,伞大半斜过去,匆匆往回走。姜宁倒是只湿了半截裤腿,他身上却打湿大半,她心疼但也知道他肯定不会调整的,只能加快脚步赶回去。好不容易进了家门,赵向东看了眼姜宁湿了一半的长裤,“宁宁赶紧的,快去洗个热水澡。”这雨水总是寒的,说着他就匆匆去厨房,提起煤炉上正烧着的大铝壶,给媳妇兑洗澡水。最近姜宁忙得连轴转,有时甚至赶不上客车,得让哥哥们载回来的。赵向东心疼得很,工作上他帮不上忙,只能将家务等后勤都揽起来,好让媳妇不用分心。刚好接近夏季,白天渐长,客车已经调整了发车时间了,姜宁六点半左右才会进家门,比丈夫晚。赵向东晚操结束后,紧赶慢赶回家,抓紧时间正好把饭做好,等吃了饭,趁着姜宁洗澡的空隙,他动作利索还能把扫地擦桌椅之类的活也干了。这种无声支持,总是很暖心的,于是姜宁即使忙碌得有点儿累,她也不忘表示肯定欢喜,顺带“奖励”一番。今天也不例外,就是突然下大雨了,赵向东饭做了一半,看时间差不多就赶紧出门接人。客车晚点,等了半小时,他浑身都湿透了。姜宁从后面圈住他的腰,“你也赶紧把湿衣服脱了。”“要不,咱们一块洗吧。”她这句话发誓没任何其他意思,就是惦记这丈夫身上湿透了而已。否则等会他肯定把湿衣服一换,就继续做饭的,也不想着先洗洗去了寒气了。鸳鸯浴?赵向东考虑了半秒,果断摇了头。他果然还是坚持先做了饭,等饭菜上桌,才在媳妇儿的催促下去洗澡。姜宁甜蜜又心疼,等他洗完澡出来,牵着他的手一起到餐桌前坐下,“东哥,我那边已经忙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能和以前一样了。”她递了筷子过去,说:“唔,或许还能更闲也不一定。”其实闲是没可能的,毕竟摊子突飞猛进增大,人多事多。不过吧,店里雇了售货员,还有姜母田斌等人看着,她时间上灵活了不少,大概还能偶尔坐坐后勤车,早些回家的。赵向东闻言果然很高兴,“嗯,那你得多歇歇。”对于他而言,其实淋点儿雨真没什么,要知道训练还有这个项目呢,不过媳妇儿心疼自己,他也欢喜得很就是了。给姜宁夹了一筷子姜葱炒鱿鱼干,他关切道:“能缓缓就好,这活儿是干不完的,你好好歇几天才是正理。”说到底,还是心疼了。姜宁冲他甜甜一笑,“好。”两口子你给我夹一筷子菜,我给你舀一碗汤,亲亲热热吃了饭。饭后,姜宁要帮忙收拾碗筷,赵向东照例不乐意,她也不争,想了想回屋里取了稿纸和笔,一边陪着丈夫,一边利索下笔。“宁宁,你上回不是说,秋装图都画好了么?”赵向东动作很利索,不用半小时就把家里收拾整齐,他挨着媳妇儿坐下,探头一看,见是几张喇叭裤的设计图,不禁有些好奇。秋装好了,冬装不是说不着急吗?而且这喇叭裤,和之前画的似乎有点儿雷同呀?姜宁笑笑,“这不是店里用的。”喇叭裤嘛,其实都大同小异的,姜宁选的还是简单款式,看着当然雷同,不过因此她下笔很快,刷刷刷又完成一张。丈夫闲了,姜宁也就搁下笔,她偎依在他的怀里让他搂着,笑着说:“我那厂子虽然不大,不过供应一家店还是绰绰有余的,等抓紧时间做完夏装,人手就该很富余了。”这一个多月来,缝纫机又增添了十三台,加上原来的三十七台,凑够五十整数。她不希望缝纫机闲下来,拿提成的女工肯定也不乐意,这不是得另外找活吗?厂子附近不是有个批发市场吗?姜宁去实地考察过了,确实非常热闹,本地小贩来批货不少,四面八方来的更是数不胜数。熙熙攘攘,来晚点都很难挤进去。也难怪,杨市是一省省会,本省经济中心,最大的集散地,不管哪方面都走在本省最前线的,长途奔波来拿货的人能不多吗?喇叭裤这玩意,持续火爆之中,姜宁打算画点儿简单款式,再进些价格较低的料子,将富余那部分人手和缝纫机,投入到更偏向走量的生产中。完事这类型喇叭裤,统统都走批发路线。这种单品固然利润低,但它走量凑起来就不低了,甚至规模再扩大一些,它的利润还能反胜“锦衣”这边的精品路线。当然,这个前提是“锦衣”不开分店。“这个批发做好了,是能迅速累积资金的,等以后竞争大了或者有更好的路子,咱再调整。”都说工作中的男人最有魅力,其实女人也一样,姜宁神采飞扬,一双杏目又黑又亮,自信满满,赵向东好半响移不开视线。当然他回神后也没移开,反而凑上去亲了亲,“嗯,我家宁宁真厉害!”十足的骄傲自豪,要是再加点炫耀,就有几分农夫晒自家膘肥体壮老母猪的劲儿了,姜宁噗嗤一笑。她睨了他一眼,含笑凑上去亲了亲他的唇角。赵向东耳聪目明,微微一侧头,接了个正着。亲吻了好半响,两人才分开,姜宁靠在他的肩窝上,赵向东抚了抚她的背,低声说:“宁宁,我要告诉你一个事儿。”“啥呢?”她好奇。“最近这几日有风声,说咱军区要挑一批军官出来,到杨市的陆军指挥学院进行学习深造。”他补充道:“为期两年。”第67章“什么?!”本来正像无骨头一样, 懒懒靠在丈夫身上磨蹭的姜宁惊了,她一怔立即挺起腰板坐直,一双杏眼瞪得圆溜溜, 诧异看着丈夫。“东哥, 你说的是军校?!”她没听错吧?姜宁简直又惊又喜,一个军官, 科班出身能给日后晋升带来多少便利?后世都不容小觑呢, 更何况是数十年前的今日?!十年革命,社会剧烈动荡, 人才供应断档的不仅仅是社会各行各业,部队其实也是不例外的。革命期间,全国军校基本处于停课状态,更谈不上什么招生了。好不容易熬过革命,军校复课,这时候的部队,对于经过系统学习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那是迫切需求。部队双管齐下, 一是通过高考按部就班招生, 为部队培养并输送人才;另一个则是从现役军官中, 挑选佼佼者, 进行学习深造。碰上这个特殊时期,不管是前者而后者,前途都一片光明。只不过吧,这个军官学习期也是有短有长, 短的就几个月,长的两三年甚至数年。前者就是一个学习班,让军官们进修一下,当年赵向东从自卫战战场立了功,下来后就被推荐上过,完事顺利从副营转正。后者就厉害多了,直接和高考军校生一个待遇,文凭正经有的,他们还有在部队多年打下的底子,事业将会比一般高考生更顺利完全不是玩笑。赵向东刚才补充说明,这次学习时间为期两年。军校生,其实大四都下部队了,利用一下寒暑假,将三年学习任务压缩成两年,其实也不难。毕竟这些都是优秀军官之中佼佼者,早一年完成学习任务回归部队,对部队也是非常有益的。意思就是说,赵向东如果这回能被选上,他将会是一个正经的军校毕业生。这将会是他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姜宁怎么可能不激动?她一叠声问:“东哥,这个咋选呢?有啥要求限制的吗?”“宁宁,宁宁。”赵向东轻轻拍着她的背,“这个只是听说,还没正式通知呢,你先别急。”还没正式下通知,就代表不肯定确有其事。不过吧,这种消息既然传了下来,而且上面也没辟谣,就基本能肯定是真的了,不然以赵向东这沉稳的性子,是不会拿回家给媳妇儿说的。当然啦,话也不能直接说死。赵向东目光暖暖的,姜宁这么上心激动,为的都是他,他低头用额头抵着她的额头,温声道:“不过,是不是真的,这几天大概会知道。”等正式通知下来吗?姜宁秒懂,丈夫神色镇定,显然也是这次军校名额的有力竞争者,她一时喜一时忧,喃喃道:“不知道这回,能选多少人?”希望名额多点吧,选上机会就更大。媳妇儿这个问题,赵向东答不出来,这必须得等通知正式下达,才能知晓具体情况。他轻轻拍着她的背,“宁宁,我会尽力的。”这次机遇有多重要,连姜宁都懂,更何况赵向东?他固然对自己军事素质很自信,但能拼上来的战友,哪个没点看家本领?这将是一场硬仗。赵向东不畏惧打硬战,相反他越战越勇,他欢迎良性竞争。倘若真技不如人,那他也心服口服,那是人家该得的,没什么好抱怨,只能等下次有机会再努力了。不愧是上过战场的人,赵向东心态很稳,人也很平静,要说真有什么顾忌的,那就是怀中满怀期待的媳妇儿了。万一,万一他真落选了,她大概会很失望吧?赵向东手臂紧了紧,他又多了一个尽力争取的理由,因为他不想看见她那双又黑又亮的杏目露出失望之色。姜宁还不知道自己又鼓舞了丈夫一把,她正低声安慰他,“嗯,你说得对。”“咱们尽力争取,成功的话,咱们就一块儿当一回学生。”她不想给他太大压力,缓了缓表情轻松一笑,语气带上几分俏皮,“万一不成,咱还能等下次机会。”之所以说一块儿当学生,是因为姜宁早就考虑过了,认为自己还是应该再往大学走一转的。不提其他,单一个服装设计,姜宁认为自己该系统学习一下。她上辈子固然因闺蜜影响有所涉猎,且脑子里也有数不尽的时尚元素,但不可否认某些基础还是比较薄弱。这个念头,自从打定主意做服装开始,就已经有了的,她和丈夫说过,也透露过给爸妈哥哥们知道,还买了高中课本各种学习资料在家。既自己重新将知识捡一捡,还给身边人潜移默化一下,毕竟这年头高考录取率并不高,一个从前学习不好的人考上大学,总不能突兀吧。现在姜宁还会经常翻书做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