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
作者:梦回故都      更新:2023-06-17 19:59      字数:4318
  支持他。马车在府衙前停下,何安转身掀起帘布,说道:“少爷,府衙到了。”“嗯。”纪宁颔首地应了一声,从容镇定地下了马车。下了马车,纪宁走出两步,转身回去,面向跟随在他身后不知多少的老百姓,然后庄重地拱手深深地作揖。数以千计的老百姓见纪宁向他们行礼,立即恭敬的拱手回礼。行礼感谢完毕,纪宁也不说话,转身昂然向府衙正门走去,然后再正门前站定等候。官府对今日可能的情况有所预料,早已在府衙门前布足官差仆役维护秩序,防止双方在府衙前起冲突。由于时辰未到,纪宁和纪敬两人只能并排地站在府衙正门前等候。“哼别以为你找来那些贱民撑腰就有用。”纪敬咬牙切齿地压着声音哼道,“妄想”“今日,不管你如何折腾,都难逃被革去功名的命运废物终究是废物”纪宁神色平静,淡淡地说道:“你向一个废物三番两次跪地求饶,岂不是连废物都不如”“你”纪敬脸色顿时变得一会红一会紫,脸面扭曲,狰狞可怕。被纪宁两次打得跪地求饶,而且是当众,这是他一生永远无法洗刷的奇耻大辱。被纪宁一句气得快要疯掉的纪敬恨不得扑上去与纪宁拼命,但是立即想到自己根本打不过纪宁,很快就萎缩下去。“哼,你就牙尖嘴利吧”纪敬自我找台阶地甩袖怒哼道,“一会儿看你怎么哭”府衙内,公堂侧厅,知府大人李璟和教谕大人沈康在是大椅上,听着一位官员禀报府衙外的情况。李璟虽贵为金陵城知府,但却小心地陪坐在沈康的下首。得知纪宁居然拉来几千老百姓支持他,李璟不禁心里暗喜,形势出现了逆转。不过,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他眼前这位须发皆白的沈康身上。沈康德高望重,儒道泰斗人物,他的一句话,可以完全忽略纪宁身后的几千人的民意。第057章 对薄公堂上终于,巳时到,一位身穿黄鹂补子的青色官服的官员带着两位官差从府衙内走出来,引纪宁和纪敬入内。随着纪宁和纪敬进入府衙,等候在府衙外的许多人也跟了进去旁听。除了双方的支持者,还有不少态度未明的群众。纪宁被金陵城书生联合起来上书请愿革去功名之事在金陵城闹得沸沸扬扬,今日终于要公开裁定了,当然有许多人前去观看。不过,不可能所有人都进去。事实上在官差维持秩序下,除了允许纪宁纪敬双方的一小部分支持者入内,其他态度中立或未明的群众基本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入内旁听,只有少数的三四个普通人。进入公堂,纪宁朝公堂上看去,神色突然愣了一下。只见公堂之上,按官职尊卑肃穆地坐六七名官员大人,身穿云雁补子绯色官服的周知婧赫然位列其中,排名第三。特别是周知婧容貌绝美,气质高贵卓然,是整个公堂内唯一的女性,非常显眼,纪宁就是眼瞎了都能看见。纪宁看着周知婧发愣时,周知婧也看着纪宁,性感的红菱嘴角微勾出一丝笑容,微不可察地向纪宁点一下头,然后恢复正常。原来,纪敬联合金陵城书生上书请愿革去纪宁的功名的事影响很大。一个书生上书请愿革去另一个书生的功名,这种是极少发生。虽说读书人被罚革去功名的事不算罕见,但那都是证据确凿犯了法的应得惩罚。而纪宁没犯任何法,完全是被纪敬一干书生的道德审判。所以,影响很大,直接参与审判的不仅是李璟和沈康两个主事官,还有其他官员一起参与。周知婧是金陵城排名第一的同知大人知府下面通常设几位同知,但名额不固定,一般是三到五位,当然参与了审问。回过神,纪宁确定自己没看错,上面坐着的的确是曾与他面对面一起吃过早饭的周知婧。不过,眼下不是惊讶疑惑的时候,他很快压下杂念,静心平气应对接下的危机。“学生纪宁纪敬拜见知府大人,拜见教谕大人,拜见各位大人。”纪宁和纪敬走到公堂中央,恭敬地行礼道。坐在公堂上面正座上的李璟威严地说道:“免礼。”“谢大人。”纪宁和纪敬谢道,站直了腰。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哪怕是最低级的秀才,都有见官不需下拜的特权。只听见李璟威严地说道:“纪敬,你联合其他书生上书请愿教谕大人和本官革去纪宁的功名,你可确定如此”提到沈康时,他向沈康拱了拱手,表示敬重。“回大人,学生确定。”纪敬说道。李璟说道:“既然如此,请你当着事主纪宁向教谕大人、本官和其他大人,还参与公正旁听的各位人士,仔细陈述你的理由。”“诺”纪敬行礼应道,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说辞道出来:“上书请愿劳烦大人们不全是学生一个人的意思,学生不过是六百九十四名热血方刚的金陵学子推出来的代表。”“事实上,学生子敬与纪宁血脉相连的族兄弟,从小同在纪府内一起长大。但是,学生这个族弟实在犯下了人神共愤之事,学生私下多次规劝他,奈何他执迷不悟,不肯听劝。为了大义,学生不得已只好站出来。待此事一了,学生必回到宗族祖祠请罪这血脉相残大罪”纪宁听着纪敬这番虚伪到极点的话,不禁嘴角抽了抽。纪敬这番话当真是诛心地极点:连亲族都站出来要大义灭亲你,可见你多么不得人心,人神共愤啊。同时,他还把自己逼害族弟的骂名摘出来,美化成高义之辈。纪敬还想挤出几滴眼泪演戏一番时,公堂之上一个不带感情的声音响起:“说正事,别东拉西扯。”那声音虽不带感情,但明亮悦耳,很动听,是个女人的声音,让所有人的注意了一下子从纪敬身上移开,转向貌若天仙的周知婧身上。纪敬好不容易营造的气氛一下子被破坏掉,荡然无存。纪敬暗怒不已,但只能压在心底,还得恭恭敬敬地向周知婧行礼道:“周大人教训的是,学生遵命。”接下,他重新调整情绪,对李璟和沈康说道:“学生之所以和其他六百九十三名同学一起联名上书请愿,原因主要有三。”“其一、纪宁不学无术,却为了铜臭办私塾蒙骗钱财,误人子弟。纪宁不学无术是所有人公认的,比如他的现在的秀才功名就是荫袭得来的,不是凭真才实学考取的。他连科举都不敢参加。如此不学无术,却办私塾教人子弟,可见误人子弟深矣”“其二、纪宁所办的三味书院竟将文字当成他自己的私人货物买卖。他向到三味书院的学子收钱,一个字三十文,十个字两百五十文,一百个字两贯钱。文字乃是古时圣贤传承给所有人的无比宝贵的财富,人人共有,任谁都不能剥夺。纪宁为了铜臭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文字占为己有作买卖,这是对圣贤的极大侮辱。若不严惩,我等读书人有何面目苟存与天地之间”“其三,纪宁所做所为,人神共愤,败坏了天下士子的名声。子敬不才,愿与六百九十三名同学一起为天下士子请命,将纪宁开除出士林”纪敬的声音越说越大,语气越来越激昂,仿佛他真的在为天下大义请命。“开除纪宁这个败类”“开除纪宁这个败类”“开除纪宁这个败类”公堂外旁听的书生按约定地立即激动叫喊起来,聚集在府衙外其他书生听到里面的叫声,立即也按约定地高声叫喊起来。“啪”李璟拿起惊堂木一拍,威严无比地喝道,“肃静”被李璟的官威所慑,那些书生被吓得停下来,很快叫喊声全无。安静后,李璟的目光转落在纪宁身上,问道:“纪宁,你可承认纪敬所说你可有辩解”第058章 对簿公堂中“纪宁,你可承认纪敬所说你可有辩解”却说李璟问纪宁,允许纪宁自辩时,纪府养气院内,纪泽深坐在铺着紫毛貂皮的紫檀雕鹤太师大椅上,靠在椅背上佝偻的老朽身躯半坐半躺,浑浊的眼睛半开半合,人也半睡半醒。太师椅旁边站着跟随了他多年的老奴,随时等着纪泽醒来伺候。不知过了多久,纪泽睁开眼睛,完全清醒过来。老奴立即上前一步,伸手小心地扶纪泽坐好,然后端过一杯水温刚好合适的香茗送到纪泽面前。纪泽接过茶,喝了一口解渴,然后问道:“什么时辰了”“刚刚进入巳时。”老奴答道,接着劝道,“您还是再睡一会儿吧,那边的结果一时半会不能出来。”老奴指的是府衙公开受理纪敬上书请愿革去纪宁的功名之事。“嗯。”纪泽应了一声,精力不济的他重新靠到椅背上,合上眼睛,准备再闭目养神一阵。然而,他刚闭上眼,突然有一事如一道闪电划过他的脑海,令他猛地睁开眼睛,霍地坐直起来。旁边的老奴被吓得一跳。“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纪泽喃喃自语道,“那天我遗忘的事竟是那事可惜太迟了。木已成舟,唯有”老奴正想问是什么事时,纪泽突然转头看向他,目光少有的清明。“立即把大管家叫来”纪泽的声音不容质疑地说道,隐隐带着铁血的味道。老奴神色一禀,不敢问原因,应了一声,立即快步走出厅堂去找纪府大管家。由于纪敬上书请愿革去纪宁功名之事,纪府大管家一直待命着,所以很快地,纪府大管家就随老奴快步走进来。纪泽也不等纪府大管家行礼问安,直接严声说道:“王忠,传我命令:纪府子弟纪敬罔顾纪府严禁同族相残之厉禁,屡次陷害族弟纪宁,我纪泽以族长宗主身份下令,立即将纪敬从纪氏族谱除名纪敬终身不得再踏入纪府半步凡我纪氏子弟,严禁资助纪敬分毫,违者同罪”纪府大管家突然听到这个命令,愣了半天没回过神来,以为自己听错了。要知道纪敬上书请愿的事,纪泽虽不出面,但是纪府的人虽不知道是纪泽默认,甚至暗中支持的。现在纪泽突然因为这事对纪敬做出最严厉的惩罚。老奴同样是瞪大了眼睛。见纪府大管家愣在原地半天不反应过来,纪泽不由斥道:“还愣着干嘛立即向整个纪府传我命令,让所有人知道,包括纪府之外”“诺”纪府大管家回过神,在纪泽冰冷无情的目光下,不禁打了一个哆嗦,来不及行礼,立即快步退出厅堂,传达纪泽把纪敬开除出纪府的命令。府衙,公堂之内。“回大人,学生永宁不敢苟同纪敬对我的指控”只见纪宁拱手对李璟行礼,斩钉断铁、铿锵有声地道。李璟说道:“既然你不承认,说出你的理由。”“诺。”纪宁挺直腰,朗声说道:“其一,学生虽才疏学浅,但绝无行蒙骗钱财、误人子弟之事”“学子进入我三味书院求学,学生尽心尽力教他们识字写字,他们入学虽短,但都学会了相应的文字,能认会读会写,哪里蒙骗钱财了相反,三味书院内所有学生都获得学生免束脩上课。”“大人可以让三味书院的学子们到公堂上询问。他们就在府衙外。”李璟微点头,下令道:“传三味书院的学子上堂。”立即有官差得令出去找三味书院的学子。“纪宁,你无学不术误人子弟,难道我们冤枉你了”纪敬冷哼道。纪宁看都不看纪敬一眼,他对李璟拱手说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昔日,夫子周游列国传道,偶遇七岁小儿项橐,交谈之下,发现自己有不及项橐之处,遂拜项橐为师。项橐不过是七岁小孩,纵然聪明绝顶,难道他的学识和道德比当时已是知天命的夫子还高只怕未必。”“可见,求学之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人可为师,人人皆为弟子。”纪宁说道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