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7
作者:梦回故都      更新:2023-06-17 20:10      字数:4443
  这会纳兰吹雪被灌了迷汤,说了也没用,所以他连纳兰吹雪那边也不去劝,免得自找麻烦。纪宁要准备去赴赵元启的约,去参加文会,见那些儒学界的泰斗级的人物。而静萱则在跟纳兰吹雪交待了事情事情后,先行一个人回去,纳兰吹雪则先回住所收拾,她出行几天,也终于回到了纪宁为她准备的住处,准备第二天护送纪宁去见静萱。静萱步行而去,一路穿街过巷,到了城北的一处小的庙宇内,走到近前,却见上面门上挂着“舒安堂”的匾额。静萱进到其内,过了大殿,到了偏殿之内,但见有五名女弟子还在读经书,见到她回来,都围拢上来。一名十七八岁看上去很淡雅的女子问道:“师姐,可有见过纳兰姑娘所说的纪公子”“见到了。”静萱点头道,“借银子的事,也跟他说了,不出意外的,他没有借。但我提出了条件,邀约他明日前来。”“这就好”几个师姐妹瞬间好似是高兴起来。静萱也很认真点头道:“我还就怕他不答应呢,我以前还是缺少了跟尘世间男子打交道的经验。这次我们非得到这笔银子不可,否则我们不能保住师傅留下来的庵堂,他可以为了一个柳小姐花费两万两银子,在我们身上花费一千两银子,应该不多吧”“可是师姐,那似乎要我们跟那柳小姐一样,陪他三天呢”旁边那文静的小师妹道。静萱道:“师傅说过,身子只是皮囊,我们为了师傅的基业,舍弃皮囊有何不可如果你们有不愿意的,可以离开这里,我不勉强,我们只需要按照师傅教给我们的做,便可以”第427章 规格最高的学术会刚刚入夜,崇王府的车驾便来了,赵元启带了几名随从,亲自到纪宁的小院来请他。“永宁,今日所能见到的都是儒学界的大家,参加的人不会太多,到时你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可以相问,不必太过于拘谨”赵元启道。“嗯。”纪宁点头,他可不认为自己在这种文会上应该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因为他只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并未打算在这次的文会上有什么惊世骇俗的理论诞生。二人路上便在商议具体文会上应该说什么,或者是应该采纳哪家的言论。赵元启对于学术思想相对开明,他道:“永宁无论是师承理学,还是心学,只要此思想可以成就儒学,必可成为将来立身处世的学问,我都会欣赏”纪宁摇头道:“在下在儒学中,还是更为推崇理学,但凡事也不能言之绝对。思想总会有变化,人也会在探索和求知之中”说的很多,到最后纪宁也有点敷衍赵元启的意思。马车行进小半个时辰后,停在了京城一处学馆之外,此时学馆外已是灯火辉煌,大红灯笼高高挂,有一些儒者正在门口打招呼,有的在往里进。在学馆门口,都是清一色的青衫读书人,这里对于学者的学问要求很高,也真是到了往来无白丁的地步。而要进学馆,更是要拿出请柬来,没有请柬一律不许入内,至于一些名儒前来,身后都是带了一群弟子,这些弟子并没有进内听宣讲的资格,他们只能留在门外等候,算是他们恩师或者前辈的随从。以至于等学馆里面开始了学术研讨会之后,里面有什么思想,会通过纸片的方式,传递到学馆之外,让学馆外面这些弟子所知,里面可以展开学术的辩论,学馆之外同样可以辩论,就算已到了冬月天,天气寒冷,也不会影响这些儒学之人辩论的热情。纪宁还没进内,便大概猜想到了之后要面对的情况,在儒学界中,不是每个人都有他和赵元启这样开明的思想,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为了自己的学问而“殉道”,他们抱有某种思想,会将这种思想当成是至理名言,别人想抨击他们,就好像跟他们有血海深仇一样,在辩论场上是可以一怒之下要死要活的。这些人的性格非常偏执,所以纪宁也打定主意不去惹他们,自己可没打算成为众矢之的。“永宁,这是请柬,我们一起进去”赵元启将自己所得到的两份请柬拿出来,一份交给纪宁,另一份他自己拿着,二人往学馆正门而去。此时外面不少人都在盯着二人,也在猜测这对年轻人是什么身份。毕竟来学馆的年轻人不多,即便有年轻人,那也是名儒所带的年轻弟子,是没资格往正门方向去的,唯独纪宁和赵元启敢往门口走,旁边登时出嗤笑声,那声音好似在说:“两个后生自不量力,还想进学馆参加这样的文会在门口瞻仰一下大文豪的容貌都是你们的荣幸了”在纪宁和赵元启还没走到门口时,身后突然出“哇”一声欢呼。纪宁转身看了眼,便见一辆很宽大的马车停下来,在马车旁边围拢的是清一色紫灰色青衿小帽的年轻学子,就好像是来了一个大明星,身边还跟着一群小童一样。“是河间学派的宋仲余,他可是我大永朝心学思想公认的第一人,在北派学者中的地位不低。”赵元启解释道。“嗯。”纪宁点头,他之前也听说过这宋仲余,知道此人曾继承了河间学派的心学思想,这些年来为了扬心学思想,一直在北方开学坛讲课,每次都能吸引到成百上千的学子去学习。在到京城之后,韩玉还曾邀请他一起去参加河间学派的学坛,但纪宁并未前去,毕竟纪宁的太师傅是理学传承,他轻易不能参加心学的讲坛。宋仲余从马车上下来,下面欢呼声更多,很多人围拢上去,好似是要请宋仲余给签名一样。有多少人簇拥,就有多少人嗤之以鼻,对理学思想推崇的人会对宋仲余没有任何的好感,认为这是沽名钓誉之辈,很多人冷眼旁观。与此同时,后面又一辆马车到来,这次来的是理学的一位方家,名叫张热,此人一来,又是一群人簇拥上去。赵元启道:“永宁也上去看看”纪宁摇头道:“世子,我们还是早些进去,找地方休息一下的好”“听你的”赵元启显然也想过去跟这两位名家亲近一下,上去打个招呼。毕竟他原本就不是以儒学名家的身份来的,他到这次的文会中来,更多的是来当一个观礼之人,带着纪宁来,也只是想让纪宁陪同他见识一下,顺带能收拢一下纪宁,让纪宁以后可以更多帮到他。二人走到学馆门口,学馆的工作人员拿出之前留的请柬名单,仔细比对过,在确定两份请柬都是来自于崇王府之后,才请二人恭敬入内。在场那么多年轻人中,也只有纪宁和赵元启两个年轻人得以进内。“永宁,这也算是荣幸吧。”赵元启进到学馆后,神色也带着几分兴奋,“这次原本邀请的是我父王,因为父王没有时间来,才将请柬交给我,原本父王是让我带府中的幕僚前来,但我一想,那些幕僚所知的儒学思想,未必有永宁你多,不如带永宁你来”纪宁之前也在奇怪,为什么除了他和赵元启之外,都是一些上了岁数的人,连三十岁左右的读书人都很少见,更别说是二十岁左右的。现在他才知道,原来这次文会所邀请的人根本不是赵元启,而是崇王本人,而赵元启请他来也完全是机缘巧合。“多谢世子了”纪宁也的确能感觉到一种荣幸。这就好像是大永朝规格最高的学术研讨会,没造诣是不会被邀请的,而他到来也只是作为崇王世子的陪同人员,别人也不会觉得他能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思想。第428章 赵元容的挤兑学馆是京城北派的学馆,暂时被租赁出来作为本次学术研讨会之用,所以这里也没有谁是真正的东道主。不过会有一些专门的人出来供应茶水和点心,这里除了茶水和点心之外也不供应别的,每个到这里来的人也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听别人的一些学术见地,或者是将自己之前所准备的学问说出来,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或者是为了扬名立万,更有甚者是为了跟人争论长短计较学术的正统性。学馆的地界并不大,前面一个院子,正堂也是学馆的学堂,每个人的席位就是那些学生平日里听课所用的客桌,是小的案桌,至于凳子都是矮凳,成年人坐上去会显得有些拘谨,但毕竟不用写太多东西,最多是有一点记录,所以在这里也不会显得有多拥挤。有学术争论的人,会留在院子里,在这里讲求的不是什么北派和南派,讲的是心学还是理学,又或者是杂学。在这里,心学和理学之间有争执,在其学术内部也会有争执,总的来说就是处处争,没有不争的时候。都是一群在地方上可以让人敬仰的大儒,可一旦进入到学馆之内,一个个就好像顽固的疯子一样,非要跟人一争长短。最开始可能只是上去行个礼,三句话就会有矛盾,院子里的声音很大。但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有什么争执出去解决,进入到正堂坐下来之后,就不允许大声说话了,一会学术研讨会开始后,会给一些人上去言的机会,也给了下面的人质疑的机会,至于是否有辩论会,那也要看之后研讨会展的情况。虽然崇王世子并不参加到这次的讨论会中来,但他的位置非常靠前,就在第一排,而纪宁也沾了光在第一排。这也算是对邀请观礼之人的一种尊重,原本准备是崇王来的,来的是崇王世子,规格就会降一些,最多是有人过来跟赵元启打个招呼,没人会理会赵元启身边所带着的年轻后生纪宁。“永宁,看来所有人到齐还需要一段时间,你猜猜这次学术之会,还会有谁来”赵元启问道。纪宁摇头,他根本不知这次学术研讨会都邀请了谁。赵元启道:“就是白天你见过的那位容公子,她说今晚会过来,当我说会带你来时,她还惊讶了一下,或许是她也听闻过你的名声。她可曾去过金陵城呢。”所谓的“容公子”,其实就是文仁公主赵元容。纪宁没想到赵元容会来参加这种文会,但一直却没见赵元容本人。纪宁心想:“现在京城卖消息给我的人,说的是兄弟阋墙,意思就是有人要跟皇帝争夺皇位,如果算算有这能力跟皇帝争夺皇位的皇亲贵胄,还跟当今皇帝是兄弟的,除了崇王之外,也就是惠王。惠王和崇王都是外封的亲王,此番都是到京城来朝觐,但并未听闻惠王那边有反叛之举。”“惠王府的人是否会过来”纪宁问道。“嗯永宁怎知道惠王府的人会来这事我也是刚听说,可能会来吧,一会看看”赵元启还有些意外。纪宁皱眉,他心中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难道是崇王和惠王,都有要谋反的意图,所以这会京城之中应该是暗藏杀机正想着,外面进来一名同样年轻的公子,这名公子进来,没人跟他打招呼,他的目光往正堂内瞄了一眼,本来正堂内灯火就不是很强,但她还是很准确找到纪宁和赵元启所在,走过来,赵元启和纪宁也起身行礼。是赵元容。“容公子,刚还说你呢,你这就来了。这是纪永宁纪兄,白天你见过的。”赵元启介绍道。纪宁和赵元容之间见礼,赵元容一摆手道:“请坐,纪兄不知对学术有何见地”纪宁微微摇头道:“在下师承理学学派,近年来忙于科举,并未对学术有详加研究,今日到此,也只是为了多学习一些贤明儒者的思想,对人生有所裨益”本来只是句客气的话,没想到赵元容直接呛道:“既然以科举为重,那就应该留在家门中多修习学问,不该多出来参加这种文会”一句话,就让三人之间的相处略显尴尬。赵元启惊讶看着纪宁,他还不明白自己这位好兄弟怎么得罪了公主,会让公主对纪宁有这么大的成见,居然两次见面两次都用言语来挤兑纪宁。纪宁一笑,行礼道:“多谢容公子提醒,在下谨记”皇宫,静安斋。这里是孝惠皇后曾经的寝殿,孝惠皇后是当今皇帝已故的妻子。孝惠皇后出身民间,所以皇帝为孝惠皇后建造了一处宫殿,这里的一切格局都是跟孝惠皇后在民间的居所格局而建造。孝惠皇后是前任太子、现太子以及文仁公主的母亲,在孝惠皇后过世之后,皇帝经常会过来,睹物思人。但最近皇帝到静安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