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7
作者:梦回故都      更新:2023-06-17 20:10      字数:4455
  这点也让纪宁感觉到欣慰。这年头,就算是在京城之地,认识字的人也不多,而林义毕竟是出身没落的官宦人家,早年家境好的时候接受过私塾教育,但他的学问也很浅,仅限于一些基本的文字交流,写篇文章的难度都很大,所以纪宁也没打算把林义培养出来参加科举。到腊月十四,距离大兴县开堂审案还有一天,这天纪宁才走出家门。这几天纪宁一边在忙着读书,一边在帮林义操持帮会的事情。帮会总算是组织起来,设立了新的堂口,一个堂口大概有五十号人左右,根据纪宁的交待,先临时设置了堂主和副堂主,下面的帮众也都先归了外门和内门。内门帮众基本都是跟林义相熟的,属于“关系户”,而那些来等着吃白食的,暂时被归为外门。这天纪宁带着林义出来,让林义赶车,他要去见唐解等人。进入腊月之后,各家都在采办年货,纪宁这边都没怎么采办,这次出来,也主要是商量过年安排的问题。这次相约的地点直接在酒楼,也是坐下来一起吃酒饮宴,也是图个喜庆。“永宁,我们已经为你准备了一份年货,回头就让人给你送过去”唐解很热心,知道纪宁这次到京城只带了个丫鬟,提出来要帮纪宁采办年货。“不必了。”纪宁一摆手道,“诸位的好意,在下心领了。年货,在下这边会有筹措”“永宁又见外了不是永宁也别客气,都是我们一点心意。”韩玉道。纪宁推辞不过,才接受了年货。但东西都需要回头才能运抵。“跟你说,今天让你出来,是想让你跟我们一起去拜会一下这个顾玉明。”唐解道,“你不知道,现在顾玉明在京城是有多威风,到处去参加文会,每每都能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我们想见一次他,甚至还要预约,而且还不是单独去见,需要在文会上跟他见一面”纪宁皱眉,他对顾玉明这样沽名钓誉的人,没什么兴致。“既然见的人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去见”纪宁问道。韩玉解释道:“不见也不好,据说这顾玉明,已经得到了惠王的赏识,回头可能要做郡马,唉要说他也是走了运,一词就能让他扬名立万,这些天也没见他有更好的词创作出来,别是昙花一现,江郎才尽”第448章 沽名钓誉在纪宁看来,顾玉明这样的人,有点沽名钓誉。以前风光无限,被人称之为江北才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后昙花一现而陨落,现在不在会试上一显威名,却要靠认别人诗词的方式来做人人艳羡的才子,甚至还要靠这种如过眼浮云一样的名声,来做他的郡马,简直跟诈骗犯差不多。本来纪宁是不想去见的,但几人也是很坚持,都是想见识一下顾玉明的才学如何,最后纪宁只能答应一同前往。韩玉道:“永宁,之前我们都猜测,这顾玉明最多只是有些才学而已,很多人也是想把他比下去,但见他之后,据说言谈举止中的才气不菲,让人觉得他可能是有志不得抒。我们到了之后,也可以跟他比较一下,如果能赢了他,总算是为我们江南的士子争脸”纪宁这才知道,原来去见顾玉明,目的也不是为了单纯的拜访,而是带着挑衅和挑战的意味,要将顾玉明的才学比下去。这是京城诗会上南北学问之争的延续,顾玉明的身份立场也很尴尬,因为是江北人士,他靠近江南很近,但严格来说他也不算是北方的学子,只能算是长江沿岸的学子,以至于北方人不把他当北方人,南方人也不把他当南方人。“不知道,从京城诗会之后,去见此人的士子数量,少数也有几百号人,他还不避讳,说明此人或许真的有真才实学,我们也不能轻视”宋睿在旁边提醒。纪宁对于顾玉明到底有几分真才实学不感兴趣,他也没打算去跟顾玉明把那词的署名权拿回来,因为他觉得没必要。纪宁心想:“若然最后得魁的是我,成天这么多人烦扰上门,让我不得安宁,那我还不如从开始就不承认这诗词是我作的,这样的名声都是虚名了。想那柳三变,做出如此的诗词之后,连皇帝都知道柳词,结果如何,还不是郁郁寡欢在官场上无所作为名气跟在名利场的造诣,始终是两回事。”想明白这一点,纪宁心中也就没了对顾玉明的恨,只是他觉得这样的顾玉明就是个无耻小人,不想搭理就是。一行人终于到了顾玉明所落榻的客栈,此时客栈内外有不少人,上去见礼通报了姓名和来意,这才知道原来每个人都是过来见顾玉明的。“顾大才子,乃是天下士子的表率,能在京城诗会上,临场做出如此脍炙人口的诗篇,那也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有江北的考生对顾玉明一通恭维,听那话说的意思,就好像他是顾玉明找来的托一样,专门在人前给顾玉明彰显名气。纪宁不想听这些人废话,先跟唐解等人到了隔壁的茶楼二楼饮茶,因为是中午,阳光很好,但天气还是很冷的,喝了热茶,纪宁感觉身体暖和了一些。“之后吧,看来这顾大才子很忙,这会很有可能还不在客栈内,这次我们是跟别的几名举人一同来见,一会倒要看看他的学问如何”唐解心中还是不服气,文人相轻的毛病不是一两个人所形成的,而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一直过了小半个时辰,顾玉明的马车才在客栈门口停下来,登时一群人围上了那三十岁左右的“顾大才子”。“让开让开,顾公子之前才去过惠王府,跟惠王谈论过军政大事,你们算老几,让开让开,下晌顾公子还要去参加两个诗会,还有一个报告会,如果有预约来见的,请等顾公子上楼先收拾过,再行见过,一会有什么问题的,也一并问,一炷香的工夫,过时不候”顾玉明身边有拥趸在帮他维持秩序。纪宁等人在楼上往下看的也是清楚,这会几人都显得很尴尬。唐解道:“不就作了一不错的诗词吗,至于如此得瑟还跟惠王商讨过军政大事,惠王认识他是哪根葱啊”韩玉等人也都在应声,这会有同行来见顾玉明的一名四十多岁的举人考生道:“有本事,自己也做出一让世人刮目相看的诗词来,否则就别在这里说风凉话”“你谁啊你”唐解站起身就要跟那人挑衅,但有之前韩翰林的教训,几人也是不想在京城这种藏龙卧虎的地方声张。纪宁拉下唐解来,这会几人也要一起去见顾玉明。到了隔壁的客栈内,才现顾玉明的名气明显很大,门口还有不少看似大户人家管家的人,正在那恭候着,都是来给顾玉明送请柬的。“我们张老爷六十大寿,他想请顾公子过去一叙,还有姻亲要商议,这里是一些薄礼,还有请函”城中有士绅听说顾玉明的才气之后,趋之若鹜,他们除了想把顾玉明请到家里,显出自己有身份之外,还想把自家未出阁的闺女嫁过来,也都是听说顾玉明这会妻子病逝后,一直没有续弦。“我们是城西孙员外家的”人还不少,但都被人挡在门外,似乎顾玉明这会也很是嚣张,他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要跟权贵走的近,至于那些想沾他光的人,他一概都没理会。等纪宁随着人群一起进到客栈的一楼,这会简直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而这会顾玉明还在楼上收拾,就好像一个演员在转场之前还要重新化妆打扮一样,给人的感觉是这人很臭屁。而纪宁感觉自己就好像个记者一样,他跟记者最大的不同,记者是为生计所迫,他则是来自讨苦吃的,原本诗词就是他创作的,现在被人给剽窃了署名权,他还要过来拜访,他总觉得很别扭。千呼万唤始出来,众人也是等了良久之后,顾玉明才从楼上下来,脸上还带着一脸的高傲。人长的倒是人模狗样的,有才子的一股气势,只是因为年至而立,人有些沧桑,也或许跟他这些年的境遇有关。“顾公子,我们是来瞻仰一下您的”有人在人群中起哄。“瞻仰什么”有人问道。“当然是瞻仰遗容哈哈哈哈”人群还是在闹。第449章 势利眼来见顾玉明的人,跟之前见纪宁的人心态是一样的,要利用打压顾玉明来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在这里,听到的也不全是对顾玉明的溢美之词,更多的是一些贬损,还有无端的指责和起哄,从这点上来说,顾玉明是代替纪宁承受了成名之后的苦恼。如果不是顾玉明,这些人肯定会每天到纪宁的府上做出相同的事情,让纪宁不得安生。“诸位要逞口舌之争,在下也奉陪,只是劝那些宵小之人还是距离客栈远一些,下次再见面,在下可未必有这么好的脾气”顾玉明一开口,声音不卑不亢,倒有几分气势,显得他好像有多成熟稳重,但其实也能呈现出他社会阅历的不足,或许也是之前闭门读书久了,跟社会有些脱节的缘故。旁边马上有人跟着附和道:“顾公子有如此的涵养,自然不必跟这些无耻小人一般计较,今天来的都是拜访的朋友,如果谁是想来当敌人的,请直接离开,这里不欢迎”还没等做开场白,先把话说死了,不能来找茬,意思就是说今天来的人都只能说恭维话,那些关于挑战顾玉明,或者是质疑的,都可以被归为“敌人”的行列。来的人并不止是江南的学子,也有江北甚至是京城周边的士子,他们显得很不高兴,也是北方人脾气相对急迫一些,一个北方口音的士子道:“不过是创作了一首诗而已,闹的好似跟了状元一样,等了状元才如此嚣张吧,我们走”一下子走了四个人,闹的场面也有些尴尬。或许顾玉明在京城诗会上的表现,也的确不足以让他获得更高的名,这也让顾玉明感觉到羞愧难当,但他还是保持了冷静,道:“诸位今日来见,所谈及无非是学问之事,在下下午还有几个会要参加,并无太多时间,有问题的尽快问,在下倒会赐教一二,让诸位过来也会有所助益”这话说的很是得意,甚至说有点狂傲不羁了。唐解道:“这家伙也有点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不就是惠王府的人对他有意拉拢谁也不知道惠王府要嫁郡主的事情是否属实,就算他真能做的成郡马,最多也只是王府里的男人,还是寄人篱下的,他能考上进士再说吧”韩玉笑了笑道:“外面那些话,也不过是风闻而已,要知道他只是个死了妻子的男人,又这么大了,惠王府的慧郡主如今还是妙龄,会嫁给他当续弦他想的也太美了一些”那边顾玉明在臭显摆,而这边几人则在说顾玉明的坏话,两边各不耽误,也是韩玉和唐解等人的说话声音小,并没人听清他们说的是什么。有北方的一名学子,走上前,道:“在下想要试试顾公子的才学,听闻顾公子诗工夫了解,当日拜读顾公子的佳词,心佩服,感觉不能相及,今日便以章一篇,论述国之成败,不知可否敢接下此题”顾玉明身边出来人,道:“不是说,这里不欢迎来找茬的”“这只是章上的切磋,谁说是来找茬的”那北方学子还不太服气,似乎他在章上有很深的研究,尤其是在治国章上,这才会让他这么牛气地来跟“江北才子”比试诗。纪宁一看就知道,这样的学子从开始就将目标定在朝堂,想在朝堂上有所作为,所以这样的人对于诗的研究,主要在于如何治国御民之上,这样的人将来也很可能是职业政客,做的就是欺上瞒下的勾当,讲求的是儒家的庸思想,别人贪他就贪,别人清廉,他也未必会清廉的那种。大永朝的律法,很多时候都只是摆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顾玉明一摆道:“在下说过,今日要去参加几个会,这位公子如果想比试的话,还不如随在下一同去几个会,试着比试一番,再者,可以等在下有闲暇之后,再行比试”“那好”北方学子道,“在下就跟顾公子出去走一趟,顺带见识一下顾公子的风采”前面很多人都在拜会顾玉明,大部分都只是上前见礼,将自己的姓名报上,当作是结交,以后如果顾玉明功成名就,这些人可能就会拿今天拜访的事情说事,在朝可能会形成朋党。轮到纪宁等人,已差不多到最后,唐解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