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7
作者:梦回故都      更新:2023-06-17 20:12      字数:4527
  外有重兵把守,因为之前发生了金陵乡试的舞弊案,朝廷对这次的会试也分外重视,加强了贡院周围的戒备,并且布置了许多暗哨,也是为了防止有人能秘密潜入到贡院把题目带出来。“十道题目,我先练习一下,当作是突击训练,一天完成十道题,天之后,考试之前再休息一两日差不多就开考了”纪宁把自己在考试之前的事情都安排好,剩下的事情就是按照计划实施的,等待开考。第511章 李秀儿的执念第五更进入二月之后,随着会试开考之日的临近,京城之前的热闹学术氛围,反而降低了不少。主要原因是此时的众多学子都在闭门读书,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考生到底都是举人,况且是寒窗苦读数十年,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接受铩羽而归的结果,在面对科举临近时,他们所能做的事情不多,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就是拿着书本多研究,说不定就被他们研究出点门道来,也可能所写的一篇章恰好撞对了最后的会试题目。月初四,在京城李府之内,这一日张灯结彩,倒不是说因为这天是什么节日,因为二月二才刚过去,这天也没有婚丧嫁娶的事情,只因为这天李府的老爷,也是曾经金陵城的知府李璟,正式被委命为户部右侍郎,官正品。前院里,来道贺的人非常多,李璟在朝为官多年,终于熬到了朝廷,成为六部举足轻重的户部的二把,旁人来巴结不及。而在李府的后院内,李璟的女儿李秀儿则对此不太关心,因为李秀儿知道自己的父亲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她不认为自己的父亲高升是什么好事。在李秀儿看来,自己的父亲不但趋炎附势,连做事能力都很一般,之前在金陵知府这一任上,也经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幸好有幕僚在身边指点,李秀儿甚至觉得父亲应该在外多当几年的地方官,就算是要升官,也应该做个藩台或者臬台,而不是到京城来当什么户部侍郎,越是靠近帝王的地方,越是危险。这一日,李秀儿更关心的是京城会试的消息。李秀儿一早就让人出去打听关于会试主考官的事情,因为她之前送了一份关于主考官人选政治学术思想的整理案给纪宁,她想看看自己整理的东西是否有用,她很想帮到纪宁,即便不被纪宁知晓,她内心也会感觉到很开心。“小姐,小姐,我回来了”玉珍急忙跑回来,差点是把门撞开的。“小心些,别碰着。可有打听出会试主考官的名讳沈大学士,有被委命为主考官吗”李秀儿关切问道。“没有啊,小姐,奴婢出去打听了,还特地花了几钱让街边写信的先生把两位主考的名字给写下来了,一个说是叫张玉珏,另一个叫苏愈,具体他们是做什么的奴婢不知晓,但并没有纪公子的师公在里面”玉珍把怀里揣着的纸张拿出来,上面写着两个名字,字迹很工整。李秀儿脸色稍微有些失望,但也有宽慰之色,道:“不是纪公子的师公,反倒是好事,纪公子本身是有极高才学的,如果沈大学士为主考官而他了进士,别人也会非议说他才学不济,回头又会有人对他有所攻讦,这两位,在朝和庙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料想在本次会试应该会出于公平和公允,让学子们更觉得可以发挥所长吧”玉珍问道:“可是小姐,之前您不是说整理了一下可能会成为主考官的人的一些学术,送给了纪公子吗您可有猜对”李秀儿原本还满脸欣慰,听到这话,她不由嘴唇绷紧,摇摇头道:“并未猜对,如果纪公子因此而多涉猎这些人的学问,恐怕是白费时间了”“啊,小姐,那我们不用再整理一份送过去吗”玉珍赶紧问道。“没用了,这会纪公子也会知道消息,他自己会去整理的。距离开考也就剩下四五天的时间,到初八,所有的举人都要进贡院,也不知道他那边准备的怎么样”李秀儿神色带着关切,甚至目光也看着纪宁所住的方向,她自己很想去见纪宁,但因为男女有别,再加上纪宁一直误会她是苏蒹葭,所以她不能去见纪宁。因为苏蒹葭是没有道理来京城的,李秀儿如果去见,必然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她不想去破坏纪宁跟苏蒹葭之间的关系,所以宁可在背后默默做事。主仆二人正说着话,突然后院那边有声音,但听一个声音喊道:“闺女,在里面吗”李秀儿把写着主考官名字的纸张收起来,走到后门门口,打量着喝的醉醺醺的父亲李璟,道:“父亲,您这是怎的为何不少饮几杯玉珍,快扶老爷回屋去休息”“是,小姐”玉珍怯生生回了一句,她对李璟还有些惧怕。李璟笑呵呵道:“闺女,你在内院躲着做什么今日家父在外招待宾客,今日可是家父的大日子,晋升为户部侍郎,你不知道陛下对为父有多器重,将来为父甚至可以做的上六部的部堂,成为人人敬畏的户部尚书,身封侯拜相哈哈,你且跟家父出去招待一下宾客”“父亲”李秀儿厉声道,“您到底在说什么您的女儿,是一名闺秀,尚未出阁,待字闺,您居然让您的女儿出去见客您把女儿当成什么人了”尽管李璟是李秀儿的父亲,但李秀儿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和失望,因为她觉得自己父亲做的事情太让她难堪。李璟冷声道:“你跟为父发什么火为父不也是为了你考虑吗不想想自己,都是个大姑娘了,到现在还待字闺,你以为这是什么光荣的事情吗也不出去打听一下,看看哪家的姑娘十六岁还在家里当老姑娘这次来的宾客,也有一些大户人家的公子,甚至还有一些年轻才俊,年纪轻轻就了进士的,总比你出去见那些不不四的人强”李秀儿被李璟如此逼迫,后退两步,正色道:“父亲,您的女儿是闺秀,即便我见什么人,那也是朋友之交,如果您觉得女儿败坏了您的门风,女儿随时都可以离开李家,从此之后不再做您的女儿就是了”说完,李秀儿哭着往内院自己房间的方向而去,这让李璟有些为难。“这闺女,真是的,为父让她出去多见几个年轻才俊,难道有错吗还是说她心已经有了人”李璟嘀咕道,“不行,不能让她随便乱来,她的婚事,可要我做主才行”第512章 会试二三事第六更大永朝会试的主考官和同考官,跟乡试一样都是内帘官。所谓的内帘官,意义就在于是在“帘内”进行出题、阅卷和择优录取考生的,不会干涉到外边考生的考试情况。相对的,是外帘官。外帘官的意义,是在于负责搜查入场、监场和巡场都差事,甚至外帘官还要负责考生的需求,以及为内帘官保证良好的阅卷环境,保证内帘官不能跟外帘官以及贡院之外的人有任何往来。内帘官,在朝廷和文庙公布人选之后,马上会进入京城,进入到贡院之内,一些远道的内帘官,主要是由文庙所推选的,其实在年前就已经定下来,因为很多人都是要从外地来进京城准备的。所以每到会试之时,各地文庙的庙祝、学士等人,其实都是很低调,甚至谢绝会客,这也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内帘官入场之前,会先祭拜文庙,会有朝廷派出礼部的官员协同,一起到文庙进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但仪式并不对外开放,所有的考官都会到文庙,击败过圣人和先师,这才进入到文庙内,随即才开始出题,时间都会在几天时间内完成。纪宁作为会试的考生,他需要做的,仅仅是在二月初八这天下午入场,而正式开考会在二月初九上午,一直到考试结束,一共会有九天时间,考试结束之后,甚至还要等第二天才能出场。考试的内容跟乡试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纪宁所准备的,其实还是很充分和全面,不能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因为在会试中,不但要看考生在四书文和五经文中的表现,还要侧重于对很多知识的了解,必须要学识渊博,才能被录取。跟乡试有所不同的,会试中还会加诗词歌赋的考试,这也是到会试级别才会有的考试科目,诗词歌赋加在第二场诰表科判的考试中,时间也会很紧张。至于朝廷所提及的加算经的考试,会加在第三场策问的考试中。如此一来,第一场考试仍旧是四书文和五经文,四书文是两篇,而五经文是三篇,其中仍旧以四书文为侧重点,第一场考试的压力会比之前乡试要低一些,也是取一个简单的开场,让考生适应会试的节奏。第二场,是诰、表、科、判,加五言八韵诗,比乡试的考试压力仍旧要低一些,因为每样只出一道题目,等于是第二场只考四篇应用题外加一诗词。第三场考策问加算经,算经是选做题,这也是为了不影响考生考前两场的题目,一旦说前两场表现的不好,可以在第三场中选做算经的题目。第三场策问是五道题,分别涉及到历史和时政的五件事情,让考生来做出自己的回答,更偏向于议论文,至于算经题目,因为是临时所加,还是附加题,一般的考生不会去做,算经题目的数量并不能确定,还要等考生见到真题之后才知晓。每一场考试分别是三天,分别卷和收卷,不会等到第九天才一起收卷,所以考生等于是考三场,每一场都是独立的,这跟乡试又有一定的不同。纪宁准备会试,主要还是准备四书五经的题目,总的来说,会试的考试压力会比乡试要低一些,但要求的精度更高。乡试毕竟只注重第一场考试,甚至还是前三篇四书文,到了会试,四书文题目变成两道,也未必要在论语或者是孟子中出题,考试的范畴既要考虑最可能出题的论语和孟子,也要考虑另外的中庸和大学,为此还要多背一些集注,防止一些题目涉及到集注中的内容。会试的五经题也非常重要,纪宁的会试的本经,会在入场之时上交,他有五个选项,分别是五经中的一本,最后他所拿到的题目,就是五经中所选本经的三道题目,这三道题目的挥,也会加到他第一场考试的成绩之中。第二场考试,在纪宁看来压力是最小的,因为第二场考试仍旧是应用题考试。诰表科判都是官场所运用的应用文,在文庙中也会有很多涉及,如果能把这些文章写的好,就能做一个很好的二把手,说白了就是替衙门一把手写对上对下公文的。衙门里的大事小情,需要人来写,这些事就需要进士们自己会写。至于五言八韵诗,对纪宁来说或许也是一个新的尝试,在考试中写诗,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第二场考试有三天时间,他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一诗词,不至于像诗会一样只有不到半个时辰去考虑。第三场考试,在纪宁看来是整个会试中最难的。策问的形势,其实从乡试时就开始了,但乡试的策问题多半都是一些“成题”,来自于一些约定俗成的答案,使得这种策问题目没什么营养,比如说对于某件历史事件的看法,必须还要根据儒家的理论,来断定谁是正义的,谁是邪恶的,或者说这件事对于礼教有什么影响,这些题目就会把人的思维缩窄,跟思想政治题差不多,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可到了会试之后,出题的变成了饱学的朝官和名儒,他们身上的文气颇高,出题的方向更加广泛,甚至可以议论朝廷中的事情,就算是在题目中出现了“前太子谋反”的题目都不稀奇,因为大永朝也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在会试考场上任何事都可以说,没有任何避忌,连皇帝都要认同学子们可以清议,对于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能对这种见解加以抨击。虽然会试有了开明的思想,接受考生所有的真知灼见,但同时也有一个局限,那就是“保留你说话的权力但不保留你录取的权力”。说白了,你会试中非议朝政和君王可以,但你说这些话,也是不想在考试中被录取,说多错多,如果想中进士下次请早。这样还是给考生增加了枷锁,让考生不能畅所欲言。第513章 会试入场前第七更到会试入场前的一天,也就是二月初七,纪宁最后一次出来,他跟唐解等人会面,交换一下这几日所知道的最新消息。主要还是围绕主考官和会试题目的,纪宁没有敝帚自珍,他把自己所研究的会试主考官的学术、政治思想重新整理成册,交给唐解等人,让他们拿回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