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8
作者:梦回故都      更新:2023-06-17 20:12      字数:4426
  脸。但见一辆辆华贵的马车进城,这些马车虽然规格上很高,但都是大永朝的车驾,而不是番邦自己带来的,至于大永朝为什么要出动这么大的阵仗,也是让纪宁觉得费解,照理说即便是番邦的国王来了,那也只能靠边站,谁让这是天朝上国之地这次只是来了一个公主,就把阵仗闹的这么大,也让纪宁觉得好像是这公主身上藏着什么事情一样。到了公主的车驾,但见纱帐缭绕,公主在里面只能现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纪宁对着阳光眯着眼打量了一下,身材倒是很好,只是看不清楚脸,唐解好奇往前探了探头,官兵歉意将他请了回去道:“这位举人老爷,您还是往后一些,唐突到公主殿下就不妥了”“什么公主殿下,还真是会抬举自己,这明明是大永朝的地界,非我大永朝的公主,就根本连个郡主都比不上”唐解强调道。纪宁一摆手道:“子谦兄也不能这么说,在外交之中,可是讲究关系对等,既然对方是公主,朝廷在接待方面还是要以公主的礼数来接待,这也是为了体现我天朝上邦的风范”官兵笑着由衷赞道:“还是这位老爷看的明白,小人佩服佩服”“拍马屁就算了,一边靠着去”唐解有些闷闷不乐说完,这会番邦公主一行已经过去,之前负责封路的官兵也把就近的几个区域给解封,几人往崇王府的路也总算是畅通。唐解和韩玉还想说什么,但考虑到要去崇王府不能耽搁,也就没多说,准备到了崇王府之后再行商谈。到崇王府之后,方知道几人来的时间还算早的。本身就只是崇王府在京城的别院,面积不及金陵城的崇王府大,且这次只是崇王世子所举行的文会,崇王以及崇王府的幕僚并不会参加,几人受邀进到厅堂之内,尚未进内,就听到里面似乎有争吵之声,随后赵元轩气呼呼从正堂内出来,她这次身着的不是男装而是女装。赵元轩很少身穿女装,即便之前曾在自己的及笄宴席上出现过,但也是轻纱遮面,当时人又多,很多人都没看清楚。这次突然出现在众人眼前,连唐解等人眼前都是一亮,无可否认赵元轩在几人眼中还是有足够的魅力。“哼”赵元轩见到几人,却只盯着纪宁一人,狠狠地瞪了纪宁一眼,好像纪宁又得罪了她一样,最后她脚步不停往内院而去。唐解咋舌道:“没想到居然还能见到怀珠郡主”宋睿笑道:“子谦兄,你怎知道是怀珠郡主”唐解怔了怔,稍微一摊手,好似在说,这还用问吗此时赵元启也从厅堂中出来,见到几人在门口,笑着相迎,行礼之后笑道:“今日的文会已经准备好,就在别院内最大的会客厅,几位都是本世子请来的贵客,所以先请到正堂来喝杯茶,也方便交谈”大概的意思,是说这是一次在正式文会之前的座谈会,彼此之间先商量一下文会的流程,哪些可以说,哪些不能说,有个了解。赵元启也是想借机会跟纪宁等人多攀近一些关系。几人坐下来,最开始说的是会试的事情,不知觉之间就提到了番邦公主的事情,唐解问道:“不知世子可知道此事”赵元启毕竟是崇王世子,在朝中的人脉比较广泛,可能知道的消息会多一些。“本世子也有所耳闻。”赵元启道,“听说是车师国的一名公主,这车师国是西域一个很大的国度,但跟我大永朝距离有些远,据说这次车师国要进献一件宝物,要先给皇上,具体事宜还是要问过礼部那边才能知晓”韩玉笑道:“那就怪不得朝廷要如此认真对待此事了”话刚说完,便觉得话说的不是场合,便也不再说下去。纪宁知道韩玉的意思,朝廷这次派人护送车师国的公主进京城,不是为了体现对车师国的礼重,而是为了保护车师国所进献的宝物,而别的小国使节就不会有这样的待遇。赵元启也全当没听到韩玉的话,看着纪宁问道:“永宁见到那车师国公主了她姿色如何听说这可是西域的第一美人,数个国家的君主都想把她娶过去为皇后或者妃嫔倒是好奇她生的如何模样。”纪宁微微摇头道:“当时车驾过去,遮挡的很严实,看不清楚容貌”“那也是了。”赵元启道,“到底也是个公主,虽然是小国公主,但料想也是心高气傲的,平日里进出必然也是摆足了架势。就好像我们大永朝的郡主一样,哼哼,一个德行”唐解等人对视一眼,几人就算不明白怎么回事,大概也知道赵元启说的人,便是之前刚气呼呼出去的怀珠郡主赵元轩。第535章 崇王府的文会上第一更赵元启兄妹像是吵架了,否则赵元启也不会如此非议自己的妹妹,而且还是在客人面前。八一中文 188881z8c8o纪宁等人也都没说什么,人家兄妹的事情,跟他们无关,他们作为外人也不好随便表评论。就在几人说话时,突然有侍从进来通禀,道:“世子殿下,秦枫秦公子等人已经到了”听到“秦枫”的名字,唐解和韩玉忽的站起来,也是因为秦枫最近给他们找的麻烦不少,他们在心中对此人还有不小的敌意。赵元启似乎也明白秦枫跟纪宁等人的过节,站起身道:“几位,秦公子是本世子特地请来的,知道他跟几位有小小的误会,但既然都是金陵城的士子,他还是上届乡试的解元,本世子也是想让诸位在同文会上探讨学问,也是为了能冰释前嫌”韩玉道:“世子殿下,这样似乎不好吧我们与秦枫之间,本来就不对付,如果到了文会上,说出什么不敬的话”其实唐解和韩玉早前便知道秦枫在受邀之列,他们本以为秦枫不会厚着脸皮来,结果现秦枫似乎更在意与崇王府之间的关系。纪宁心想:“崇王府请秦枫等人过来,也算是合情合理,毕竟同为金陵城的读书人,秦枫在学问上的造诣还是不浅的,关键是他是上一届的乡试解元,有了一届的经验之后,这次他中进士的可能性不低,崇王府要拉拢人才,秦枫恐怕他也在他们招揽的范围之列”“无妨的。”赵元启道,“诸位有什么小小的过节,本世子帮你们说几句话就是了,也不至于要到绝交的地步。这秦公子和吴公子等人,在金陵城内也算是数得上号的才子,今日也是想多几名才子过来参加文会”韩玉和唐解还是有些不愿接受,纪宁这边则显得淡定的多,赵元启借口有事出去,随即离开了厅堂。纪宁等人知道,赵元启应该是出去迎接秦枫等人去了。“永宁,如果你不想跟姓秦的在同文会上出现,我们也能理解你,或者你向世子说明情况,暂时离去”唐解提议道。纪宁微微摇头,他肯定不会来而又走,这样倒显得他没什么气度。“没什么大事,本来都是金陵城的读书人,如果他要跟我找麻烦,我不理会他就是了”纪宁微笑着说道。“还是永宁有风度,秦枫和吴备那些人,分明都是无耻小人,平日里跟一群朋党纠结,惹是生非。甚至他们在得知沈大学士可能会成为会试主考官时,还对纪宁有所挤兑”韩玉愤然道。纪宁笑道:“没事的,我知道该如何应付”过了不多时,赵元启便回来,亲自邀请纪宁等人到崇王府别院最大的厅堂去参加文会。这厅堂外面挂着匾额,名为“积善堂”,在崇王府别院中,这里是举行宴会之所,这次受邀而来的基本都是金陵城周边的士子,准确说来都是江南的读书人,这些人也算是英姿勃,在参加完会试之后,正在等候最后的放榜消息,此时来参加文会其实跟之前他们所参加的文会一样,都是探讨这次的会试考试内容。但跟他们之前所参加文会还是有所不同,这次文会不是讨论他们所做的文章如何,而是探讨关于这次会试题目中所涉及到的治国和修身方面的学问,算是一次高雅的议论会。赵元启作为世子,也是本次文会的起者,他的位置是主位,在他左右两边,分别是秦枫和纪宁,这两位也是金陵乡试的解元,吴备和唐解等人则分别在一边坐下。才刚排定座次,两边就有剑拔弩张的意思,毕竟两边之前就有积怨。其余一些受邀而来的读书人,在名声上明显不及纪宁和秦枫等人,他们坐的位置都偏后。赵元启为了显示对到场读书人的尊重,并未邀请过举人这一层次文名的人来来,在场也就没有翰林或者进士,甚至也没请崇王府的门客前来,就单纯是参加本次会试的举人来参加讨论。“诸位,请坐”赵元启显得很有礼貌,站起身请众人坐下之后,他自己才落座,随即他拿出一本册子,放在面前,众人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这才刚坐定,茶水还没等送上来,秦枫便站起身来,好像很有表现,道:“诸位,我们作为江南之地的士子,本次到京城来参加会试,为的是能一榜高中,杏榜提名,而后更是能金榜题名。今日崇王世子邀请我等前来商讨会试的学问,诸位也应当各抒己见,抒对我大永朝的抱负之心”说到这里,所有人都觉得秦枫只是单纯想出来想当一个“领袖”,把众人的话题带起来而已。但随即,他看着纪宁道,“而不是像某些人,肚子里只有半瓶墨水,却还总说不肯为朝廷社稷效力,只想在文庙中过他的小日子,哈哈,这种人甚至都不配成为我大永朝的士子”唐解一拍桌子,怒道:“你说谁”“唐子谦,我又没说你,你激动什么还是你自己承认,跟某些不入流的士子一样,要同流合污不成哈哈”秦枫说完,直接坐下来,显得很嚣张跋扈。唐解正要说什么,却被纪宁所劝阻。纪宁给唐解打个眼色,好似在说,跟这种人计较什么既然当事人都没动怒,唐解也就没再多去计较,刚坐下来还没等坐稳,赵元启便道:“无论是为朝廷效命,还是在文庙职,都是为江山社稷添砖加瓦,本不该有任何偏见。秦公子的意见,本世子还是不能完全认同”赵元启作为崇王世子,所要平衡两边的关系,不能完全支持一边,也不能对一边完全否定,所以他只能说“不能完全认同”,其实他心中还是希望能站在纪宁这边说话的。在场马上有人起身道:“世子说的很对,无论是在文庙,还是在朝廷,都是为社稷效力,有什么区别呢所不同的,一个是为百姓谋福,一个是为研究学问境界不同罢了”今天至少十更,求各种支持。第536章 崇王府的文会下第二更文会的一开始,就呈现出剑拔弩张的姿态,几方人所要议论的重点,似乎已经不是关于会试题目高度和深度的问题,而变成到底在文庙职更为高尚,还是在朝廷中当官更有情操。之前起来说话的人,明显也没什么地位,他的话可没得到在场之人的认同,尤其是秦枫那边同行的人。吴备开口道:“这话说的轻巧,在文庙职,为的是自己的造诣,而留在朝中当官是为国为民,连这点都分不清楚,如何还能当一个明辨是非的臣子这会试,你不参加也罢”被人如此呛,之前说话那人也不敢再吱声,也知道在这种场合下,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吴备和秦枫等人在金陵城的势力很大,他又没有纪宁那样的身家地位,也没有纪宁有那么强的靠山,他才不会为了纪宁去跟秦枫和吴备等人继续争辩什么。“为朝廷效命,就是为国为民,而为文庙效命,就不是”那些旁观者不敢说话,纪宁这边却有人敢说,宋睿起身道,“文庙之内,所为之事,乃是为了泱泱中华的文明可以传承下去,所为之事,乃是千秋社稷,你们今日所学的都乃是前人所留下的文化遗产,现在居然敢说文庙职只是为了自己这是何其荒诞的理论”因为宋睿的话,一时间在场之人都在点头,显然很多人觉得宋睿的话很有道理。对于普通的举人来说,他们也都设想过自己将来会考中进士,应该作何选择,他们心想,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能考进翰林院,在翰林院中所能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的,而且有翰林的头衔,将来才能出将入相,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如果不能考中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