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8
作者:梦回故都      更新:2023-06-17 20:20      字数:4502
  以她理所当然以为自己的地位很高。“你去见过公主了现在应该着手对付张洪了吧”纳兰吹雪不再过问云舞的事情,很紧张问道,“张洪这些天一直在见客人,原本你还说让我去捉拿一两人审问,但我发现,每次进出他府邸的人,警觉性都很强,周围还有人在暗保护,我几次想出手,都没有得手,现在怎么办”纪宁谨慎道:“你把当时详细的情况说来,我听听再者,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你我先回你的院子,路我们再交谈”因为周围住着云舞等七娘的人,算是隔墙有耳,纪宁不想被云舞听到自己对于未来计划的安排,现在他是要对付张洪,来打压江南大营的人马,顺带把江南大营完全归到赵元容的名下,在这种背景之下,纪宁是不可能把消息泄露的,只有纳兰吹雪才能跟他商议,甚至他都没准备把这件事告诉赵元容。因为他知道,赵元容在对张洪的态度界限不清楚,如果赵元容想在这种问题保张洪一手,那他很可能会跟赵元容产生一定的矛盾。即便赵元容遵从他的意思,二人也可能在这种问题有一定的隔阂,纪宁选择在这件事先斩后奏。“你说吧”出了门口纳兰吹雪便迫不及待问道。“车说”纪宁指了指远处的马车,说道。第809章 跟屁虫第809章 跟屁虫纪宁跟纳兰吹雪之间,其实有很多事也不需要隐瞒,二人在做事都会相对沉稳一些,尤其是纳兰吹雪,她一直想报仇,也曾试过去刺杀张洪,但她能一直隐忍克制到今天,也是她知道自己的报仇不是旦夕之间可以完成的。纪宁把赵元容去刺探张洪府邸的事情问清楚,也是纪宁想知道张洪府邸的具体情况,之前纪宁对张洪府邸的情况并无太多了解,只有通过赵元容,他才能知晓一二。“看守的人很多,也不知道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想从后门进去很难,算是围墙之外,也会有很多人看守,进出的人,都会有人在暗跟踪,无论是走后门的还是走侧门的,我跟踪了几次都寻不到能把他们拿下的机会,张洪府邸还有很多马车进出,这些马车似乎都是朝官派来的,那些朝廷的大官进出时,身边也会有很多侍卫,我根本无从下手”纳兰吹雪显得有几分彷徨道。“那你有跟踪过那些朝官的马车”纪宁问道。纳兰吹雪摇了摇头,道:“马车进出都很匆忙,我不好跟,不是我不想跟”纪宁道:“这样也好,这么说吧,张洪的府邸看守的越严密,越证明他内心发虚,他也知道自己会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重点,一个不慎,他有可能家破人亡”“嗯”纳兰吹雪显得很迷惑,不知该怎么回答。“其实很简单,不但崇王想拉拢张洪,朝廷想拉拢张洪,连那些各方势力的人也想拉拢张洪,一旦有势力的人发觉拉拢他不得,可能会下手杀了他,张洪因而自危,才会在自己的府邸加强戒备,对张洪来说,现在是草木皆兵”纪宁分析道。纳兰吹雪面色有些发愁,道:“既然他这么小心谨慎,那我要行刺他更加不容易了,公主是准备如何对付他的”“公主没有对付张洪的具体计划,你也趁早断了刺杀张洪的念头,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那种偷偷摸摸的暗杀行为,而是要寻求正常的途径,让张洪死无葬身之地”纪宁道。纳兰吹雪听到这种话,自然是瞪起眼来,算是在漆黑的马车里,纪宁都能看到她眼睛所发出的精光。纪宁道:“这些事你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只要现在张洪还想着执掌江南大营,他必然要承担现在被各方夹击的结果,我是不会容许张洪在面对朝事的时候,有任何转圜的余地,你要知道,张洪这个人的野心也很大,或许他自己不单纯只是想掌握江南大营的军权,甚至想封侯拜相,当什么王爵,所以我猜测他投奔崇王的可能性很大,他会觉得崇王现在得势,只要能帮崇王成大事,他自己可以获得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那你可小心一点”纳兰吹雪道,“我可不想到头来,张洪有了崇王撑腰之后,我甚至拿他都没办法了”“这是一定”纪宁做了首肯,道。五月初七,在宫廷政变后的第三天,朝廷正准备举行朝会。这次朝会,是在赵康政重新分配了势力之后,第一次举行朝会,京城正四品以的官员,还有王侯将相等等,都会列席参加,赵康政自己对势力划分后的计划和安排,也会在这次朝会公布,赵元容会出席这次的朝会,这也是赵元容第一次正式以实权派的身份来出席这种朝会。在这次朝会,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四皇子赵元阳、五皇子赵元成和崇王赵康乐,因为这三个人是会威胁到帝位的人,至于旁人,则基本都是陪衬,不过仁公主赵元容和平婉公主赵元旃夫妇也同为别人所瞩目的焦点。这次列席朝会的,还有刚被封为紫凝公主的三公主赵元嫣,有封号的公主,必须出席这种朝会,赵元嫣以十二岁的年岁,还不懂什么事情,要出席这种场合,赵元嫣自己还不太明白自己将要面对什么。“姐姐,一会是不是有好多人啊,我见到这么多人还有些紧张,你说该怎么办呢”赵元嫣跟着赵元容进宫,一路都在嘀嘀咕咕,因为她怕自己第一次出席这种盛大的场合,做事做的不好。赵元容道:“不用担心,把这些朝臣当成普通人可以了,他们是我赵家的臣子,你是公主,这次大事小情跟你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听父皇和几位兄长怎么说便可以了,父皇也不会问你的意见,因为你我都只是普通的公主,在这种朝会还是以男人的意见为优先,不过你可别怯场,当所有的事情跟你没有太大关系,一个人在旁边安静听着便可以了”赵元容要告诉妹妹的,是让妹妹安下心来,当个普通人,在朝堂站着,看热闹可以了。至于被人说什么做什么,跟赵元嫣也没太大关系。赵元嫣还是个孩子,对于朝廷的事也不是很了解,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封了个紫凝公主,她只是想安心当个小妮子,开开心心有喜欢的人相伴便可以了。进入到掖安宫的大殿,该来的人也基本都来齐了,赵元嫣甚至不想买过门槛,她抓着赵元容的后襟道:“二姐我,我害怕”“别怕,这些人都是纸老虎,你把自己当成个英雄好了他们不会针对你的”赵元容道。“哦。”赵元嫣怯生生进入其内,看着外面的环境,她自己还有些迷惑,不知道该怎么处置眼前的事情,目光想找到几个熟悉的人,但发现除了姐姐和兄长之外,没什么人认识,而且自己的姐姐和兄长,除了赵元容之外,都不理会她。她跟在赵元容身后,好像个小跟屁虫一样,连话也不说。不过她的目光却在瞄着周围的人,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好。“陛下驾到”突然有太监喊了一声,掖安宫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赵康政从里面跨步走出来,显得很精神,丝毫看不出被人刺杀的模样。第810章 重新立储赵康政精神抖擞,只是在脖子上缠了一道象征性的白布,至于行止等动作,一点都没有停顿,完全看不出这是才刚被刺杀了三天不到的君王。朝中大臣这会都知道朝中情况是如何,没人敢出来发表异议,只有崇王和赵元容二人会往玉阶上看一眼,因为他二人是最关心赵康政现如今身体状况的人,至于其他人,包括赵元阳和赵元成、赵元旃等人,也都只是低着头,不去正面面对皇帝。“参见陛下”朝臣见君王,并不需要下跪,因为能混到金銮殿上见皇帝的,要么是皇亲国戚王公贵胄,要么是进士出身的朝官,他们都有见君王而不跪的特权。赵康政一抬手道:“众卿平身”“谢陛下”所有人直起身子,为表示尊敬,所有人还是不能跟赵康政正面面对,但也会有人偷偷抬头去看皇帝的神色反应,只要举动不是很不规矩,都没人会介意,毕竟皇帝也没心思去计较这些小的礼数问题。原本朝会,应该是大臣奏事,但因现在朝廷刚刚发生过一次“政变”,太子赵元庚在这次的政变中失败,现在被囚禁,太子也被废黜,等于是朝廷没有了储君,很多人猜想,这次皇帝应该是为储君的事情而开的这次朝会,因为赵康政除此之外,已经有大概几个月的时间没曾因为朝廷的事情而举行朝会商议。现在的赵康政,完全是一个昏君的处事方式,不理会朝廷大小事项,好像所有事情都可以交给下面的大臣来处置,而大臣最后把消息汇总到皇宫,还是需要皇帝最亲密的人,也就是司礼监的太监龙城来代皇帝进行朱批,如此一来,主持朝事的反而是龙城,现在龙城在朝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光是龙城认的干儿子,就已经有几十人之多,这其中不乏一些人甚至比龙城的年岁还大。但皇帝就好像蒙蔽了内心,对龙城百般信任,对于别人甚至都不管不问,这也让赵康政手底下的这些朝臣有些心灰意冷。一些名臣选择了不沾染任何势力的作法,在这种混乱的朝局之中选择明哲保身,但更多的人选择了站边,因为在这时代,不站边意味着没人能相帮,一旦有什么问题就需要自己来承担,这就到了比较眼光的时候,眼光不对,很可能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葬送进去。那些明哲保身的大臣,很容易在朝廷斗争中因为没有势力帮助而最后被所有势力针对。朝廷是一个严谨朋党的朝廷,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众大臣为了保护自己,而不得不组成朋党。赵康政对旁边的龙城打个眼色,龙城走出来,行礼,打开手上的圣旨,道:“奉皇帝诏曰,亘古以来,皇室兴衰交替,自有变道,长久兴衰之盛世,乱世则更迭而起,至大永朝当力,华夏经数千载皇运流转,是为明归正统。今陛下励精图治”最开始,让所有大臣想到的,是皇帝可能要改立太子,可当一篇诏书继续读下去,所有朝臣才意识到,皇帝仍旧觉得自己是旷世明君,丝毫没有自己是昏君的觉悟。赵元容以前是对自己的父亲崇拜有加,但到现在,她对自己的父亲已经到了非常无语的地步,她甚至都不想去理会自己父亲说的这些废话,在她听来,这些话没一句是发自肺腑的话,别人越阿谀奉承,皇帝越是喜欢。不过,在诏书的最后,皇帝还是痛斥了太子的“叛逆之事”,连龙城的语调也变得很强硬,道:“太子继承皇储以来,贪图享乐,未曾在治国治军之上有寸进之功,然祸国殃民者,非他无二,此等逆臣,不求王化归天之道,竟以乱事相托,信任妖邪之人,与国舅李氏、惠王等人阴谋作乱,犯上忤逆,前日又以刺客行暗杀之事,实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乃天理所不容,今日朕明察秋毫,将此逆子擒拿,交由内府处置,将来不得再问朝事,是为明正典刑”说到这里,在场很多人都还是没料到的。如果说太子叛逆也就罢了,说太子跟李国舅和惠王一同谋反,在场可就没什么人愿意相信,因为惠王和李国舅可是太子明正视听而擒拿的,现在要把他们归为一伙,显然是有些太牵强了。而赵元容则不感觉到意外,因为纪宁跟她分析过,皇帝之所以一直没处置叛乱的李国舅兄妹和惠王,就是在等把太子拿下之后,一起秋后算账,在皇帝眼中,太子敢对着干,那就是大逆不道,皇帝绝对不会容许太子如此的行为。赵康政坐在那,脸色丝毫不变化,任由龙城继续宣读圣旨:“四子元阳、五子元成,待人和善,性格内敛,忠孝体国,乃名臣之典范,朕不知该以何子继承皇储,以百年之后将国事相托付,从今之后,当以众卿为意,为朕挑选贤明之君。钦此”说到这里,一封诏书也终于宣读完毕。皇帝没有立下太子,只是在诏书的最后设置了一个悬念,到底是立谁为太子,是赵元成还是赵元阳,皇帝似乎在心中并无任何的偏颇。在场这么多人,都在思考这问题,到底谁才是真正当皇储的不二人选,让人来抉择。赵元容心想:“父皇分明是想跳过长幼有序的顺序,将五弟立为太子,却还在这里假惺惺让朝臣来选择。如果他真有意选择四哥为太子,也不用说这些了可惜大多数朝臣还没有这样的觉悟”在场众大臣都不说话,在这种时候,谁都不想出来当出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