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作者:思尽忧郁      更新:2023-06-18 03:21      字数:4563
  李继勉冷哼一声,一挥掌,“啪”地一声,拍死胳膊上叮的一只蚊子:“看来这几天没管你,你胆子倒是长了不少?爷我好吃好喝养着你们两个崽子,你却吃里扒外,拿着我的赏赐,去喂李继宇养的小马奴?”李五:“……”李五:“我就是看他可怜……”“呵,看不出来,你自身难保了,还这么有同情心?”李五低下头,摆出一副认错怯弱的模样。李继勉瞧了她这模样,站起来沉着声道:“跟我进来。”李五不知道他要怎么惩罚自己,跟着他走到门口时停了下来,犹豫着不敢进去。“还不快进来,怕我吃了你?说起来,你现在侍奉起来应该不艰难了。”李五知道他是拿之前她说的那句“尝无葵水,侍奉艰难”调侃她呢,脸红了红,转念一想他现在还有心情调侃她,应该不是太生气的,这才踏进门槛。李继勉关上门,走到书桌边坐下来:“你是自幼在长安城长大的吧。”“是。”“长安城是什么模样?”“你没去过长安吗?”李继勉哼了一声道:“虽然我们沙陀部落归顺了大唐,但在唐皇眼里,我们就是一群边陲异族,除非是运送供品,否则我们别说去长安了,连河东都出不了。不过我多少也听人提起过,长安城做为唐朝都城,欣荣繁华人口密集,十分壮阔。”“那是自然,长安城光面积就是金燕府的十倍……”李五说着,心里却奇怪,他突然问这个干什么,随即想起几天前他跟李继霸的对话,难不成李制要李继勉代他去京城参拜唐皇,接受晋王封赏?李五猜得不错,不过除了参拜唐皇,李制还让他带着当初希宗发出的救唐诏向朝庭讨要军饷。原来长安城刚被围困时,李幽慌乱之下一连发出十几道一模一样的诏书给各蕃镇节度,让他们迅速带兵来救驾,这些诏书便被称为“救唐诏”,诏书上许诺来京救驾的有功藩王以丰厚赏赐。只是拿着救李诏的藩王们还没赶到长安,长安城就破了。当然接受封赏和讨要军饷这些只是表面上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去京城探探朝庭的虚实,看看这成元水扶立起的小朝庭倒底是个什么情况,以及成元水对他们晋李的态度又是如何。“继续,你还知道些什么?”李五认真回想了一下长安城的情景,然而这一回想,她突然发现自己竟也快记不得现在的长安城是什么模样了。重生之时,她已在蜀地,长安城破时的凄惨情景早已沉入记忆的深处模糊不已,连焚烧掉大明宫的那场滔天大火在记忆里都只剩一团朦胧的影像,对此时的她来说,长安城的记忆还是她前世临死前的模样,复建后金碧辉煌的大明宫,铺满鲜花的朱雀大街,浩浩荡荡的送嫁队伍,围在路边看热闹的长安百姓。她披着红头盖坐嫁辇里,向带着三百骑兵在明德门外迎亲的李继勉一步步行去。轿外锣鼓喧天,轿内的她平静得毫无波澜,她清楚地知道,她的第三任附马将会如前两位一般,终究不会有命娶她。“发什么呆呢?”李继勉的声音唤醒她。她收回心神,目光落向眼前的少年,也是她前世的第三任附马身上。她想,真是命运弄人,前世她不折手段地除去晋李一族,弄死了眼前这个人,没想到此时此刻,一无所有的自己沦落到必须仰仗他的鼻息而活。“长安城啊,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围棋盘,每面三道城门,一共十二座城门,城门东西、南北笔直对应,由六条大街贯通,其中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由皇城的朱雀门延伸出宫城,笔直地通向明德门……都城的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南北十一街,东西十四街便如这四方棋盘中一根根直线一般,将整个都城分成一百一十坊……”李五一边说着长安城的构造一边拿起毛笔在一张纸上将整个长安城的格局画了出来。“这里……是大明宫,这里……是兴庆宫,这里是……太极宫……”李五如数家珍一般,将长安城里的重要建筑位置一一标注下来。虽然她已经记不得此刻的长安城是什么模样,但当初父皇夺回都城重建长安一百一十坊格局时,工匠们送到父皇案前厚厚的旧城格局图与新城规化图,她都牢牢地记在了脑子里。等得李五讲完,才发现李继勉看她的神色十分复杂。“怎么了?”“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原本他以为只会得到一些简略的信息,必竟对方只是一个养在深闺的贵族小姐,不能指望她对外面有多大的了解,然而这个不起眼的女孩却替他画下了完整详细的都城格局图,甚至连城防工事都标注了上去。李五垂下眼:“我父亲蒙侯虽然是闲散官职,但也督办了一些都城工事,他的书房墙上挂的就是都城格局图。”李继勉将她绘的地图收起来,拿出一旁明显是刚写好的手稿递给她:“这是我准备递送给新皇的书呈,明日便让快马送往京城,你帮我重新眷抄一遍。”李五扫了一眼,简直不忍直视,先不说字丑得无法见人,里面的遣词造句更是粗鄙浅陋,这样的书呈真要是送到了京城,必将贻笑大方。“递给皇上的书呈不能这么写,太粗俗了,必须得用骈文。”“骈文?那是什么。”李五:“……”前世他递上来的骈文婚书可是极尽辞藻华丽、声律优雅,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在眼前这个人居然问她骈文是什么……果然那婚书都是代笔,这文盲莽夫能写出来的,大概只有那一句粗鄙的:“帝女非良年,勉亦守独身,何不相适适?”第018章李五解释了一下什么是骈文。李继勉听了皱眉道:“这不就是四六体吗?我还就讨厌这种行文,说句话而已,非得这样要求字要对仗,连声律都得限定?累不累!怎么现在连官文也要用四六体了?”“官文一直是用骈文。”李继勉站起来,让出坐椅:“父亲帐下的丁谋士病死了,这些东西本来都是他操心的,没想到这么麻烦。反正我也弄不懂什么骈四俪六,你懂你来写吧。”李五迟疑了一下,坐到他的位置上,拿起笔照着他手稿的内容在另一张纸上重新写了起来。李继勉站在她身旁,低头看着她一会苦思、一会奋笔疾书,眉头微皱,眼神精聚,有时还会下意识地咬一咬笔头。她的手小得只有他手掌的一半,握着笔杆却丝毫不抖,不一会就洋洋洒洒写下一长串出来。废了两三稿后,李五将一稿言辞华丽的书呈交到李继勉手上。“请小公子过目。”李继勉翻阅后道:“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形容,十句话讲不清楚一件事,不过……既然你们官场喜欢这样说话,那就这样吧。重新眷抄一份,字迹清晰,不要有错漏。”“是。”此时夜已经很深了,李五握着笔,困得直打哈欠。李继勉的目光从草稿上移到她身上,就见她小小地一只缩在坐椅上,粉粉嫩嫩得像一个小面团。“小五。”“嗯?”“真看不出来,你小小年纪却有这般学识,当书童还真是委屈你了。”李五心道前世自己可是征平长公平,协助希宗重振王朝,又协助幼弟登基为帝,这胸肚里装的可是治天下的大智慧,当一个书童算什么。就算连你,也是死在我手里头。一切都忙完后,李继勉道:“行了,回去睡觉吧。”李五点点头,眼睛都有些睁不开了:“是,小公子。”李五退出房门,就要离开时,李继勉叫住她:“慢着,你也准备准备,三日后跟我一起赴京。”李五一愣,随即低声道:“是。”一进房门,李十一从床上坐起来:“谁?”“我,夜深了,你怎么还没睡?”李十一急忙跳下床抱住李五:“姐,担心死我了,我看到大哥哥一脸凶样地坐在院子里,还不许我出来,我以为他会教训姐姐,姐一直不回来,我害怕。。”“我没事。”李五顿了顿 ,“十一……”“嗯?”“我们可能有机会回到长安了。”“真的吗?”李十一开心道,“那太好了。”看着李十一开心的模样,李五却心情复杂。当初徐敬仪想带着两人逃跑回京城,被她拒绝。因为李幽死了,现在的皇帝是李旦,她不知道自己跟十一回到长安会不会反而更危险。可是,如果是跟着李继勉回京城呢?对于未来,此时李五的脑中根本没有任何清晰的方向,她能做的,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了。第二日李五再次找了一个机会去见鹏奴,告诉他她两日后要离开之事。鹏奴一听急了:“媳妇儿,你不能走,你走了,我就再也找不到你了。”李五现在寄人篱下身不由己,根本没办法保全鹏奴。她看着鹏奴认真道:“鹏奴,我没办法带你走,但是……我有办法让你趁机逃出去。”鹏奴一愣:“什么?”李五告诉鹏奴,两日后李继勉会带着车队离开府衙,奔赴京城。他只需提前一夜,藏到装辎重的货车上的箱子里,就可跟着车队离开重兵看守的府衙。就算有人发现他逃跑了,也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马奴逃跑而搜查即将出发的赴京车队,耽误太守大人的要事。很快两日过去。李继勉整装待发,同行的是李制的义子李天元。李天元现年三十岁,是李制义子中年纪最大的,也是李制最信任器重的义子。其实李天元只比李制小了十岁,就岁数上而言,两人父子相称并不适合。但在这个年代,收义子是件非常普遍甚至流行的事情,通过义父义子纽扣起亲密的信任关系,岁数差距已经无关紧要。就算义子的年纪比义父还要大,在当时也屡见不罕。民间有段童谣,唱的是:“白为天玄为地,百腿虫儿乱爬地,一腿老儿爱赐李,二腿义儿不废米,三腿女儿穿胡衣,四腿光头救李帝,五腿儿……”这童谣很长,讲的就是当时朝野上下的风气。第四句借十二棍僧救唐王的典故寓指和尚习武之风,第三句说的是女子穿胡衣的风俗,而第二句“二腿义儿不废米”就是说当时无论大官小官,文官武将,收义子风气胜行。至于“一腿老儿爱赐李”则是说李唐皇帝们共有的一个癖好,无论哪朝皇帝,遇着建大功的臣子,遇着看得顺眼的臣子,遇着赏无可赏的臣子,就赐姓,结果赐得满天下都是姓李的,当真是桃“李”满天下。所谓晋李一族,也是皇帝老儿赐姓了李,才被称为晋李。李天元瞧见李继勉将李五姐弟俩安排上一辆马车,挺意外道:“怎么,阿勉你要带着这两个小东西一起赴京?这一路路途迢迢,带两孩子麻烦又累赘,不如留在军中,你的小书童,父亲一定会替你好好照顾。”李继勉那夜里见识了李五的才识,哪舍得丢下她。“天元哥,这俩小子可是我的宝贝儿,我可舍不得几个月见不着他俩,必须得带着。”李天元好笑道:“怎么这阵子转性了?这两孩子说是你书童,这么小个年纪,能识几个大字?以前你可不喜欢小孩。老家那几个小子,没近你身呢就被你马鞭子抽跑了。”“那得看是什么样的小孩,要是讨喜乖巧的小孩,我自然喜欢。”李五听着李继勉与李天元说话,眼神却往身后缓缓跟上来的几辆辎重车瞄去,鹏奴正藏在其中一辆车上。她心中暗暗祈祷,希望一切顺利。三个月前在宁康公主的车队中,她因为董氏之死,害怕执意带走鹏奴会造成更可怕的结果,决定舍弃鹏奴,选择将他绑在了车上没有带走。虽然她从没有表露过,但内心深处对于鹏奴还是心有愧疚的。这一次若是能将他成功救出,也许可以为当日的选择赎一点罪。车队很快出发,白天赶路,夜里扎营,速度没有急行军那样一日六十里,但也有个四十里,照这速度,四十五天左右便可抵达京城。当天夜里,车队驶出金燕府,在周边的一个小县城落脚,歇在了驿站里。李五夜里等众人都熟睡了,偷偷溜到装辎重的马车上,打开箱子将鹏奴放了出来。鹏奴在箱子里蜷了一天,出来后立即急燥道:“憋死我了,憋死我了,媳妇儿你等我,我先去尿个尿。”鹏奴动作灵活地一跳落地,一下子就跑了没影,没一会解完手跑回来:“媳妇儿,我肚子好饿,你带吃的吗?”李五早有准备,拿出晚饭时偷偷藏起的剩菜剩饭给他,鹏奴立即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李五看着他有吃的有一副什么都不担心的模样,道:“鹏奴,吃完了,你就赶紧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