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更新:2023-06-18 07:21      字数:4246
  何川接过话:“喝什么茶啊,跑了一上午,肚子都空了。穆家二弟,有什么吃的?”“面,臊子面。”“有肉吗?”何川眼睛一亮。“没有,有鸡蛋。”昨天席上把肉都用光了。“鸡蛋也行,多放点儿辣。”何川几个的确是饿了。“穆家二弟,多放点儿油啊,可别舍不得。”又有人接话。“去去去!我二弟做生意公平公道,还能亏着你们啊。”穆林半是玩笑的怼了回去,直接进厨房给他打下手。穆林做别的不太行,擀面却是不错,他手上有劲儿,擀出的面条很劲道,前提是面得穆清彦提前和好。若是穆林和面,不是太硬就是太软,这个他掌握不好。穆清彦用鸡蛋加青椒做了小半盆臊子,辣滋滋的,绝对够味儿。面煮好,一人一大碗,浇上臊子,埋头呼噜噜的吃起来。陈十六也不例外。“哇,好辣。”嘴里叫着辣,却又觉得好吃。穆清彦没吃,坐在旁人听他们说话,都是平日街头巷尾的见闻。“那个浮尸是怎么回事?身份知道吗?”他问穆林。穆林摇头:“他通身上下除了衣裳,什么东西都没有,衙门外头贴了寻人告示,希望不大,那人很可能是外地来的客商。”古代没有电脑网络,若陌生人在外地失踪,很可能一辈子都查不到身份。陈十六就坐在旁边,听着他们谈论,抹了把汗,说:“那浮尸有点儿奇怪,说不定背后就藏着什么大案子,我觉得应该好好儿查一查。”“哪儿奇怪?”穆清彦故意问他。陈十六顿时来了精神:“昨天我可是特地去停尸房看了尸体,他的伤在脑袋后面,是被重物击打的,但仵作说死因是溺水。说明他是被人打昏了,丢进了河里,这才淹死。”“这谁都知道。”穆林有点儿不耐烦,早上巡查河面的时候,就听他说个不停,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我说给穆家二弟听!”陈十六怕穆清彦也不耐烦,连忙入了正题:“我跟你说啊,我特地去停尸房就是为仔细观察尸体,真被我发现了一点蹊跷。那人手脚粗大,有老茧,根据茧子的分布,我问过仵作,应该是常干活儿的。再看他皮肤略黑,偏瘦,手指甲缝儿里不干净,八成是庄稼汉,家境还不大宽裕,因此吃的不好,也不大讲究清洁。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却穿着圆领丝袍,崭新的,很合身。”穆清彦不由得惊讶,果然有蹊跷。陈十六见了他的表情,得意的笑道:“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何川哈哈大笑,调侃道:“陈十六,你说的头头是道,那你再说说,他是哪儿人?出了什么事?咱们要怎么去查?”一连番的问,把陈十六给噎住了。他一个也答不上来。第14章 铺子日常作者有话要说:买豆腐的地方计算错误,没留心写多了,用不了那么多,铺子也会亏本,改一下。一场雨断断续续下了两三天,终于大晴。铺子里早饭都是卖馒头赠菜汤,没别的花样。中午会蒸一锅米饭,但实际上是铺子里卖饭是以面条为主,都是随来随吃,大锅里炖着鱼头豆腐汤,加一文钱就能盛一大碗,里头几块吸足了汤汁儿的嫩豆腐和少许鱼肉。本地人米面都吃,但渡口还是以面食为主,苦力们觉得吃汤面更饱肚舒坦。一碗素汤面,二两,清汤寡水的煮好,搁点儿盐,撒点儿葱花辣椒碎,滴两滴清油,三文。跟县城里大骨头汤做浇头的素面一个价。渡口的苦力们为挣活计,也分好几拨,吃饭都是一群人。要他们一人吃一碗鱼汤那肯定舍不得,通常都是一群十几个,点上两三碗分吃,尤其是鱼汤能每人分些,浇在面里别有滋味儿。短短几天,渡口的人都知道穆记饭铺鱼汤是一绝。当初穆清彦想到煮面卖鱼汤,一个是方便,一个是实惠,再一个他擅长做鱼。虽说有异能加持,他做素菜最绝妙,可渡口通常都是做苦力的,知晓其中好处的不多,毕竟干重活儿累死累活,谁愿意花钱吃个青菜?最知晓素菜之绝妙的,唯有一个人,那就是陈十六!这些天捕快们总来渡口巡视,每回陈十六都要点盘青菜,外加一碗鱼汤,不要鱼肉,只吃豆腐喝汤。不得不说陈十六的舌头厉害,炖鱼汤,炖的久了,鱼肉都化了,精华都在汤里,也被吸入了豆腐里。生意好,每日鱼汤少说要炖五六锅。靠着河边,鱼常见便宜,反正是炖汤,他都买一斤左右的,更加便宜。他还特地找个了固定供货商,每天要十条鱼,根据鱼重,每天买鱼的支出在六十文以内,鱼头用的多,鱼身用不完就腌制悬挂起来。豆腐也找人送,每天三板豆腐,一板足有十五斤,卖价三十文。至于面条,每次客人来了现做,肯定不行。他都是提前一天准备好干面条,有宽有细,整整齐齐一竹筐,十来斤。虽说春上多雨,但这些面条并不会长期储存,并不担心受潮发霉。基本上,一天消耗十斤面条很正常。渡口的生意比预想中要好,客流量大,挣钱讲究的是薄利多销。其间穆婉来了一回,见他这边生意还行,帮了一天忙就回去了。这雨一下,庄稼苗长得好,草也一样长,地里得除草。穆清彦问了之前王嫂子提的亲事,穆婉只说还在打听。从家里拿来些菜苗菜种子,趁着早上吃饭的高峰期过去,到屋后的菜地种起来。才下过雨,挖坑省事,也不需要浇水,稍稍耗费点异能催催芽,保证没一颗种子浪费。“穆家二弟,来碗鱼汤豆腐面,再给炸个麻辣小鱼儿,我带了半篓子小鱼儿。”陈十六的喊叫声远远儿的就传了过来。自从发现穆清彦做菜有一手,陈十六就没少搜罗东西,拿来让他做。看在陈十六给钱大方的份上,穆清彦并不拒绝。一看篓子里的鱼,都是一指儿长的小河鱼,应该是刚离水,都还活蹦乱跳的。“你是越来越会吃了,尽吃些麻烦东西。”这东西常见便宜,就是收拾起来麻烦,而且没点手艺,做不出好味道。陈十六赔笑:“那就麻烦穆家二弟了,一次都给做了,这大概有两三斤。一会儿你大哥跟何川也过来,给他俩预备一碗面。”穆清彦摇了摇篓子:“这东西麻烦,也费油,一两银子就给做。”“一两啊……行,就一两,我那碗面也算在内!”陈十六面色苦了苦。要在以前,哪里犯得着为一两银子犹豫,可带在身边的银子花的差不多了,捕快一年就那几两银子,在他看来等于没有。当然,做捕快可以吃各种规费,但他对这种事挺不自在的。更何况他也倒霉,刚来就遇上巡视渡口,除非遇着大船能摸到点钱,平时里,大概就是一条鱼几只虾。捕快们的行为跟县衙风气有很大关系,现今的县令品行还不错,底下人都不敢太过,所以除非你真摊上什么事儿,否则一般捕快不会无端为难你。陈十六这半篓子的小鱼儿当然没花钱,是个老翁硬塞给他的。说到底,也是他盯着鱼篓子的目光太炙热,老翁只能“识趣”的把小鱼儿都孝敬了。陈十六本打算给几文钱,一摸荷包,这才想起出城时看见卖肉烧饼的,嘴馋买了一个,把最后几文钱用掉了。这会儿他身上就剩一角碎银子。穆清彦也猜到依着他以往花钱的习惯,只怕如今手底下不宽裕。笑着说:“放心吧,不但你的面包在里面,连我大哥和何川的面都不另外收钱,再送你们一盘素炒、一盘炸鱼块,大锅里的鱼汤随便吃。”“哎呀,穆家二弟,你真是太好了!”陈十六听得哈哈大笑,觉得一两银子花的真值。“小武,把这些小鱼收拾干净。”穆清彦又叫穆文:“把房梁悬的鱼取一条。”铺子里用鱼多,虽说鱼头豆腐汤并不剃掉鱼身,但还是鱼头用得多,每天总会留下三四个鱼身。他自己调个香料将鱼肉抹了腌上,悬挂在通风的房梁上,这也有几天了。现在的天气还不够干,秋冬才最好,多晾一晾,吃的时候拿水泡泡,沥干水分,蒸熟或油炸都很好吃。等穆林何川过来的时候,桌上菜已经摆上了。“哟,这么丰盛?”何川惊讶的挑眉:“十六,你请客?”“对,穆大哥,何大哥,快坐。”陈十六的确不小气,或许有人觉得他手里散漫,可他不是没心眼,不对眼的人休想花他一文钱。“这一桌得多少钱啊?”穆林见惯了陈十六花钱,可依旧忍不住咂嘴。“一两银子,一会儿每人还有一碗面。想吃鱼头豆腐汤不?穆家二弟说可以随便吃,不另外收钱。”穆林跟何川惊呆了。在陈十六看来这很划算,可对于另两人来说,这顿饭跟一两银子根本不对等。一两银子啊,吃几桌都有了。陈十六未必不知道一两银子的购买力,但在他看来,穆家二弟的手艺值这个价。何川低声跟穆林嘀咕:“你二弟真会做生意啊。”穆林瞪眼:“明码实价,我二弟可没欺他。”“行行行,就知道你护着二弟。”何川了解他,打趣两句就不再多说,但是吃着菜,有点儿神思不属。穆林叫他:“何川你想什么呢?”何川看他一眼,对吃得正欢的陈十六笑道:“十六啊,你花钱这么大手大脚,还有钱么?”“省着点儿,勉强够吧。”提到钱,满桌的美食似乎都少了味道。何川又道:“我还不知道你,吃用上哪个肯将就?节源不如开流,这个道理你懂吧?”陈十六会意:“何大哥是说有挣钱的门路?”“对,但这个事情的关键,还要落在穆家二弟身上。”第15章 葛大有钱“我二弟?”穆林一向知道何川注意多,但扯到自家二弟,不免多上两分心。何川笑着说:“最近城里出了件事儿,你们应该都知道啊,就是葛大有钱丢东西那事儿。”陈十六反应很快:“何大哥是说找穆家二弟去寻东西?”穆林也明白了,却不免担忧:“这、行不行啊?葛家那么多人,恨不得把地皮都翻起来,他们都找不着,我二弟……”虽然不想贬低自家二弟,但穆林心里清楚这事儿的难度。何川之所以想到找穆清彦,也是因着上回采花贼的事儿。但此前穆清彦名不见经传,一次成功或许只是侥幸,在葛家事情传出的最初,何川没上心。然而昨天事情出了变故,大概一直找不到东西,葛大有钱急了,为了鼓舞家人寻找的热情,承诺谁找到了就给一百两银子的奖赏。一百两银子啊。他们做捕快是有不少来钱的门路,但都是小打小闹,一百两于他们来说也是笔巨款。况且这是没本儿的买卖,大不了就是找不到东西,又不损失什么,再来也能借这个机会验证穆家二弟的本事。陈十六一来就赶上采花贼结案,听闻采花贼的案情,就对穆清彦十分好奇,尤其得知对方仅仅是名十五岁的农家少年。他一直勤于来饭铺子吃饭,也有观察的意思,然而除了觉得穆清彦会做一手好菜,别的就没发现。要说真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对方不像个农家少年,哪怕做着小买卖,也不像生意人。陈十六想亲眼见识一下,看穆清彦是否真有本事,于是立刻赞同:“我看何大哥的提议很好啊。试试嘛,一旦成了,那可是一百两银子呢。穆大哥,你不着急着娶媳妇儿吗?没银子怎么行。”“这事得看我二弟愿不愿意。”穆林的确心动那些赏钱,但相较之下,他更得尊重二弟的意见。更何况,家里又不是等银子买米下锅,多少困难都熬过来了,如今的日子已经很好了。穆清彦早就听见他们说话,也没遮掩,直接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