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更新:2023-06-18 07:22      字数:4913
  穆婉见客多,心里顿觉开心踏实,把竹筐往厨房一放,撸起袖子就要洗碗。这些碗都是盛菜汤的,穆文穆武正忙着招呼客人,碗也够用,就攒在木盆里拿水泡着。附近商家来吃早饭,多半是冲着免费赠送的青菜汤。青菜汤不值什么钱,一开始也没人太在意,但架不住它是好东西,慢慢儿的口碑传出去,很多人都爱喝这汤,还认定穆清彦年纪轻轻厨艺了得,一定是拜了个了不得的大师傅。要不然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青菜汤,怎么就做得那么香呢。穆清彦正看竹筐里的菜,都是正当季的,扭头见她的举动,忙拦下来:“大姐,大老远的过来,不累啊?坐着歇歇,这些碗一会儿让小文小武去洗。”穆婉见他执意,也就算了。搬了张凳子坐下,对他招手:“二弟,你也坐,我跟你说个事儿。”“大姐你说。”穆清彦大概猜到几分,肯定是穆林的婚事。穆婉也没兜圈子,满脸是笑的说:“上回王嫂子说的那个姑娘,我打听了。他们家就是大余村本户,姓余,姑娘在家行三,今年十六,父母俱全,上头两个哥哥,底下一个小妹。论来他们家比我们家要略强些,有六亩水田,六亩旱地,父母哥哥都能干,两个哥哥又已经娶了亲。”“她家要的彩礼多?”穆清彦挑了挑眉。看穆婉神色,显然对余家满意,既然满意,那余姑娘的亲事应该很好寻,不该十六了还没动静。余家想多留留女儿的可能很小,多半还是条件高,最大可能便是彩礼。从古至今,大抵如此。“可不是。”穆婉嘴里这么说,面上却没什么愁苦:“若在之前,听到她家的彩礼数目,我都不敢打听。她家别的不提,单彩礼一项要六两。”六两对于如今的穆家的确不算什么,但往前一个月,家里全部积蓄也没一两银子。这年头种地看天吃饭,亩产低,一亩地能有一两银子的出息就不错。庄户人家辛辛苦苦侍弄,春秋两季要交地租,一年到头还有杂税,偶尔还得出徭役。当初穆父摊派到河役,若家里有银子缴纳,河役是能免的,也就不会丢命了。农家娶亲,彩礼低的一二两,高的十两,但通常而言,很少超过五两。穆婉道:“六两实在太多,我本来都犹豫的,但我打听过余姑娘,着实很好,还在县城大街上瞧见过一眼,跟大哥很般配呢。王嫂子说可以去说和说和,看能不能少要些。再者,她家要这样多的彩礼,也是有个缘故。这姑娘十二岁时生了场大病,吃的药很贵,前前后后一两个月,花了不少银子。到她哥哥们成亲,家里钱不够,少不得出去借。”看似借钱因为哥哥们娶亲,但外人和进门的嫂子们不会这么想。他们会想着是因为给余姑娘看病花光了钱。古来重男轻女,从来都是儿子继承家业,女儿迟早是嫁出去的外人,多花一文都是欠了家里的。“余家人的性情如何?”穆清彦不在意彩礼,更在意品性。穆婉笑道:“要是她家不好,我也不跟你提了。一家子过日子,勺子哪儿有不碰着碗的,但总得来讲是不错的。”“大哥见过余姑娘了?”穆清彦又问。穆婉笑着点头:“远远儿看了一眼,我见大哥挺满意的。”穆清彦奇了:“什么时候的事儿?我昨天还见了大哥。”“就是昨天早上。他一开始不知道,人家姑娘特地去县城里看他,他也瞧见了。昨儿下午他回家送银子,我跟他提起来,他才知道原来瞧他的就是余家姑娘。彩礼的事大哥也知道,大哥的意思是,婚事量力而行,彩礼超过五两就算了。”但穆婉还是想这件婚事做成,毕竟他们挑剔彩礼,焉知人家不挑他们家呢。他们家兄妹多,往后都得做大哥的操持,穆林负担能不重么?余家肯跟他们结亲,就是看穆清彦已经独立做生意,而穆林又有衙门的差事。“那大姐今儿来是……”“这事儿我是请赵婶出面的,王嫂子是媒人,两家都各自打听了,别的都没什么,只彩礼要商议。王嫂子说,应该能讲下来,一旦余家那边松口,就该挑日子小定。这是大哥的大事,我这心里还是挺紧张的。”于是穆婉就来找他,两人年龄相近,以前就算了,现今穆清彦很有主意,又独自开铺子做生意,无形中令穆婉觉得是个有事能依靠的。穆婉看似性格泼辣,到底是古时女子,在她潜意识里男女是不同的。“大姐别担心,规矩上听赵婶和王嫂子的,错不了。到时候挑好了日子,需要我去么?”“都去,显得咱家重视,余家脸上也好看。”穆婉说着,盯住他打量,忽而道:“二弟今年十五了。大哥这是家里穷,耽搁到现在才说亲,还因为年龄大,没少被挑剔呢。倒是二弟如今有了生意,日子好过,该寻个好亲事才行。”穆清彦哑然而笑:“我的事就算了。”“什么叫算了?”穆婉眉毛竖立起来,显然不满意他的回答。穆清彦依旧是笑着,但眼神坚定不容质疑:“我不会成亲。”穆婉一下子愣了:“二弟,你、你是玩笑的吗?”在这个问题上,穆清彦素来坦然,纵然清楚时代不同,可他不希望穆婉抱着期待给他寻觅亲事。不过,看到穆婉慌乱的眼神,欲言又止的样子,也是头疼。“大姐,长幼有序,什么时候你嫁人了再操心我吧。”穆清彦丢下一句话,出了厨房,不多时又返回来,塞给她一个布包。穆婉被他连番的话弄得没了脾气,把布包打开,竟是二十两银子。“你给我银子做什么?”穆婉不要,要还给他。“大姐拿着,给大哥办喜酒,要好好儿办,别舍不得钱。这二十两是我做二弟的一份心意,这些年全靠大哥大姐照顾我,不知花了多少心思,用了多少银子,如今我能挣钱了,总要表示表示。大姐收着吧,大哥是知道的,我不缺钱。”穆婉的确听穆林说了,太吃惊都不敢信。“办酒席也用不了这么多银子!”话虽如此,穆婉想了想,还是收下了,又道:“你有钱我知道,但你手里也不能这么散漫,有钱就存着,等以后娶亲……”话到一半停住,想到刚才的对话,穆婉却不敢再问,总觉得好像触及到什么禁忌一样。穆清彦仿佛没事儿人一样,自己蹲那儿收拾青菜,中午要给隔壁盖房的那群人做饭。穆婉见了,心里窝着一股气,隔空点点他的脑袋,咬牙道:“一个个的,就不让人省心!”穆清彦摸摸鼻子,笑出声。第22章 进城买布一连过了几天,穆婉那边也没消息。按理说,王嫂子去余家商议彩礼数目,很快就该有回信儿。一旦余家松口,穆婉定然等不得要议定日子过定。眼见得迟迟没音信,只怕事情有变。在穆清彦看来,这家不合适另寻一家就是了,穆林又没跟余姑娘情定三生,兴许姻缘在别处呢。然而穆婉必然不这么想,古人早婚,穆林又是长子,父母早亡,一个做妹子的还没出嫁却不得不操心着哥哥的终生大事,亲事一日不定下,她一日不踏实。话又说回来,这到底是穆林的婚事,该问问穆林才对。这几日,穆林也没来铺子,连带着何川陈十六一律没见。想了想,穆清彦打算回村去一趟。上午铺子忙,抽不出空,中午还得给旁边的工人做饭,他就忙完中午再走。给工人们准备的一菜一汤一饭,拿三层大蒸屉蒸米饭,要蒸两回才够吃。菜就是青菜炒肉。眼下季节小青菜多,家家户户都种,铺子后面的菜地也撒了一片,已经长了寸把长,就是不够吃,每天都要去县城里买一大竹筐。这菜便宜,两三文钱就能买一筐。一斤猪肉肥多瘦少,切片儿熬出猪油,炒满满一大锅青菜,油汪汪的,香气飘得老远,时常有客人经不起馋要打一碗来吃。忙完这些,穆清彦简单擦洗,换了身衣裳。穆文想起一事:“二哥,你天黑前回来?”“恩,有事?”穆文道:“二哥忘记你的那位老顾客了?你若赶不及回来,他来了谁招待?”穆文提的就是身份成谜的红衣男子,每晚铺子里的灯笼点亮,那人就会来吃饭,通常那个时间铺子里没什么客人。对方吃的不挑剔,都让穆清彦看着做,吃完就走,饭钱每回都给一两银子。这样一个长相出众、出手大方的客人,穆文穆武可谓印象深刻,且十分欢迎。相较而言,穆清彦更关心对方住在哪儿。想来应该不会委屈住在渡口吧,若是住县城……为了吃一顿饭,还真够辛苦的。“放心吧,天黑前我肯定回来。”穆清彦看了看两人身上的衣裳,暗道自己大意。这大半个月伙食水平猛增,穆文穆武本就较高,居然又窜了一小截儿,上衣裤子都显得短了点。穆婉来的时候也没注意到,可见最近一心都扑在给穆林说亲的事上了。正好顺便先进城,买些布,给家里每人都裁两身衣服。在渡口找了辆驴车,十文钱包了,直接进县城。也没闲逛,直接进了一家大布庄。刚入夏,正是做夏衣的时候,布庄的生意很好。柜上摆放着各色布料,时不时有客进来。穆清彦也不耐烦一一问价,一一比较,只管拿中等偏上的夏衣料子,在花色上做番选择。之所以没选最好的,倒不是舍不得钱,而是到底庄户人家,衣料子太贵,穆婉绝对不肯穿,再者平日里要下地干活,穿的太好,既显得招摇,也束手束脚不自在。“莺黄碎花的要半匹,桃红的半匹,青碧的半匹,松花、雪青、月白各一匹。”想着这几个颜色都浅,夏天穿倒是凉快好看,就是不耐穿,特别是下地的时候。于是又挑了两个色:“再把靛蓝、深绿的各拿半匹。”这可是大生意,掌柜早来亲自招待,待他选完,立刻报账:“这位客人,这些都是头两天才到的新布,细腻光洁,染色均匀,质量绝对没得说。莺黄、雪青略贵,一尺二十文,桃红、青碧、月白是一尺十八文,松花一尺十七,靛蓝、深绿一尺十五。这些布料都是一匹四丈八尺,合计四十八尺,若客人愿意,我们也可以再丈量一遍。”“不必了,算账。”穆清彦嘴上说着,心内也快速计算。这些细布不止质量好、颜色亮丽匀称,更出自“名厂”,加上正值当季热销,价格自然不便宜。掌柜的取了算盘,伙计在一旁报数,算盘珠子就噼里啪啦滚动起来:“雪青一匹,一尺二十文,计九百六十文;莺黄半匹,一尺二十文,计四百八十文;月白一匹、桃红半匹、青碧半匹,一尺十八文,计一千七百二十八文;松花一匹,一尺十七文,计八百一十六文;靛蓝半匹、深绿半匹,一尺十五文,计七百二十文。”掌柜的算完,伙计已经将这些布料都搬来放置在一旁的柜台上。掌柜指着算盘道:“客人请看,您一共要了八样料子,合计四千七百零四。本店让个利,取个整数,就收四两五钱银子。您看如何?”账目没错,穆清彦也不讲价,只道:“再搭些添头。”掌柜做生意多年,练就了一副好眼力,看出穆清彦是个花钱爽快的,但也是个主意坚定的。这单生意基本已经成了,没必要最后惹得客人不高兴。况且一点添头,值不得什么。“好说。我们铺子卖上好的绢纱,攒了不少边角料,给您挑两块好的。”掌柜见他买的布料,就猜到家中有女眷,于是挑了三块绢纱,白色、青色、黄色。边角料也有大小之分,这三块都是半尺来长,铺子里攒着也是出售的,这等上好的细绢,一尺在三四十文。这样的边角料很受欢迎,比轮尺买要便宜,裁不起绢纱衣裳,却能买两块边角料绣个团扇绢帕什么的。“帮我找辆车,马车。”穆清彦倒不是要讲排场,主要是布料多,村里人见了乱嚼舌。付了账,伙计帮着把布料搬到马车上,穆清彦报了地名儿,就赶着出城。“穆家二弟!”正要上车,忽有人喊他。循声望去,原来是几个捕快,瞧着面熟,倒是不知道名字。喊他的人精瘦精瘦,又特别黑,穆清彦记得他外号叫“黑猴儿”。当初铺子开业那天黑猴儿来过,因为长得醒目,所以印象深刻。“你们几个这是在巡街?”穆清彦察觉到黑猴儿对他的态度很热情。黑猴儿抹了把汗,苦着脸诉苦:“唉,最近衙门里事儿多,我们从上到下忙的团团转。前几天有个商人来报官,说自己一批货物被人骗走了,县令大人很重视,你大哥跟着蔡头儿他们查这个案子去了。前儿又有人报失踪,我们几个满城里翻找,腿儿都跑细了。”黑猴儿说着,还扬了扬手里的画像。末了,黑猴儿颇有点儿神秘的压低了声音:“穆家二弟,你之前去过葛家吧?”“怎么,葛家又出了什么新闻?”穆清彦起了好奇。黑猴儿暧昧一笑,衬着他这张脸格外猥琐:“葛家的表少爷伤了腿,正躺在床上治呢,听说伤的不轻,也不知会不会落下毛病。你猜他怎么受的伤?嘿嘿,是英雄救美!葛小姐去庙里上香,在后山看风景的时候险些摔下山,是李良吉把人给救了。你想呀,这从山上滚下来,孤男寡女滚做一团……嘿,李少爷还因此伤了腿。啧,我看葛家快要办喜事喽!”一看黑猴儿的表情就知道,关于葛小姐跟李良吉的事儿,暗地里不知被编排了多少俗艳段子。这对葛小姐的清誉影响很大,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两人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