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更新:2023-06-18 07:24      字数:4357
  只是,作为退路来讲,即便真要挖地道,也该通得更远一点儿才对。目前死者身份尚且未知,死亡时间未知,姜捕头儿没有继续询问,告辞离开了。曾贺吩咐管家将人送出去。客栈里,杨如柏不明所以的询问:“我们为什么要盯着曾家?”在杨如柏看来,曾家老屋出现尸骨,那是官府要查的事,跟刘云芝陶鹏母子的死没有关系。穆清彦等人过于关注这件事,令他疑惑,也令他不满。穆清彦只淡淡说道:“查案是我的事,时间到了,我会给你结果。”他可以体谅作为受害家属的心情,但他不希望对方干涉他的步调。杨如柏抿紧了唇,远没有头一回见面时的朝气:“要多久会有结果?”“一个月之内。”穆清彦定了个比较充裕的时间,毕竟是对方自己疏忽,根本没订合同,没商定期限。杨如柏压下了情绪,点了点头:“我要回杨家庄一趟。”杨如柏知道自己的心绪不好,他也不想继续失礼,再者,父兄的状况也领他担心,他决定回去看看。杨如柏走后,陈十六问起接下来的打算。穆清彦反问他:“你觉得曾贺接下来会怎么做?”怎么做?就算眼下拿不出十足的证据,可姜捕头儿明显将交易目光盯在曾家。从曾贺对刘云芝和陶鹏下杀手就能看出来,他不会放任任何隐患,更不会坐以待毙。但这件事已经闹开,所有人都知道了,官府还介入其中,无法让他继续掩盖。陈十六发动所有的脑力,试探着提出一个猜想:“嫁祸?”一贯默不作声的高天突然说道:“找人顶罪。”陈十六恍然大悟:“没错!曾贺很有钱,完全可以买通一个人,让对方去顶罪。杀了三个人,绝对是斩刑,只要案子了结,往后自然就没人提了。”这也通常是权贵世家使用的手段,不能掩盖,就转移罪行,再用金钱上下打点,把事情过渡过去。两天后,仵作确定了三具尸骨的死亡时间。陈十六用了点儿小手段,得到了消息:“仵作判定死亡时间在十年以内,最少也有七年了。”各个县衙都有仵作,但仵作的水平参差不齐,能得出这个结果已算不错。“姜捕头儿领着人,在保长配合下,开始在镇上查访。主要是查七年前来过镇上的人,结合尸骨的性别身份,跟莫姓有关的,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死了七到十年,穆清彦不可能去做回溯。起码目前不会。五年以内,他可以,顶多像在桃源镇那样,脱力后睡一觉,但超过五年就不同了,不仅回溯的效果会打折扣,对他的负担也更大。目前情况还不错,异能只做保留手段,他总觉得可以在戏班的人身上再挖出一点儿什么内幕。想着,目光落在陈十六身上。陈十六比穆清彦大一岁,离家出走这么长时间,褪去了些许稚嫩,整个人的状态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但不可否认,自小的成长环境与接受的教养,令他带有鹤立鸡群的气质,长相又有加成,嘴巴又讨巧,属于非常受女子喜欢的那种类型。当然,更多的可能,女子们憧憬的是他的身世背景。这并不包括如意戏班的那个小姑娘。“穆、穆兄?”陈十六被他古怪的目光看得脊背寒毛直竖。穆清彦温和一笑:“十六,你的美男计又有机会登场了。”“啊?”“再去问问李月儿,让她详细讲一讲当初戏班去曾家唱堂会的事,比如那位曾太太发病的时候喊过什么没有?再者,多了解一些戏班的人事。”如今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无凭无据,穆清彦没有讲得太明白。“行!”为了查案,陈十六答应的很痛快。第90章 下半场戏一墙之隔发现了尸骨,这件事影响了镇子的平静,同样对如意戏班影响很大。不少人询问班主,今晚的戏还要不要继续唱。李班主颇为烦躁:“唱!为什么不唱?我打听了,尸骨起码埋了七八年,陈年旧案,难查着呢。况且,跟我们戏班儿又没关系。不唱戏就没饭吃,都好好儿练,明晚就唱新戏,逢春的脚行不行?不行的话让钟文上!”先是杨家庄,紧接着又是石竹镇,接连遭遇这种晦气事,李班主窝了一肚子火。这会儿他口气强硬,根本不给叶落秋反驳的机会。叶落秋眉头紧皱,望向面貌英武的男子:“你怎么样?”男子便是唱小生的逢春,他活动着脚腕,苦笑:“大不了舍命陪君子。”逢春的脚崴的不是很严重,起码看上去没有肿胀,可能是扯到了脚筋,一旦走动就隐隐作痛。先前擦了药油,还被叶落秋指使小徒弟狠狠给揉了一回,好好儿修养几天就回痊愈。但是现在,李班主不愿意给他时间。叶落秋的脾气他深知,钟文底子太薄儿,叶落秋绝对不会同意跟钟文搭新戏,只能他忍痛上台。反正也没什么大碍,一点小痛,忍着也就过去了。叶落秋在他脚上扫了一眼:“你心里有数就行。”在两人几步外,蓝衣少年咬了咬唇,很是黯然。“喏,那个穿蓝衣的,他就是钟文。”更远的屋檐底下,李月儿指着戏班子里的人挨个儿给陈十六介绍:“钟文嗓子还成,也很勤奋,但他入行的时间不长,天份上也差那么一点儿。这也没办法,照我爹说的,我们戏班儿有逢春大哥,留钟文,就是为预防万一有个替补。偏生叶大哥要求很严,说钟文还差火候,登台可以,但不能唱主角儿。”陈十六一副很有兴趣的样子。他打着听戏的旗号来的,李班主跟他爱听戏,并没起疑。不过,偶尔会有点担忧。别看李月儿做男孩儿打扮,到底是个小姑娘,十二岁的年纪也不小了,若不是母亲早逝无人照看,他也不会带着女儿到处奔波。陈十六又是个颇为俊朗的年轻公子,身份似乎也不一般,李班主就怕女儿动了不该有的心思。倒不是李班主没想过女儿攀高枝儿,但一没身份,二没容貌,脑子又不是多聪敏,他哪敢把唯一的女儿往高门大户里送?再者说,去做妾做丫鬟,他到底舍不得。陈十六带了一盒子糕点来,小姑娘挺爱吃。“你们住的地方发现了尸骨,你一个小姑娘不害怕呀?”陈十六不动声色的进入正题。“现在不怕,晚上的话……”小姑娘说着,不由自主朝土坑的方向看,弱弱的嗓音很没有说服力:“不怕的,官府都把尸骨收走了。”“这想不到啊,你们每年都要来一两回吧?每回都住在这儿,谁能想到有这种事啊。”陈十六一番话,成功让小姑娘想起某些不好的回忆,他没继续说,转而提及曾家:“对了,你上回说两年前给曾家唱过堂戏,我对曾家太太的病挺好奇,能不能详细给我讲讲?我请你吃十盒点心!”小姑娘本来就对他挺有好感,哪里会拒绝。“两年前的事,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跟戏班一起外出。”李月儿的娘在她三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李班主都是将她寄养在亲戚家。他们家并没有特别近的亲戚,李班主寄养女儿也是花了银子的,即便如此,也会遇到很多受委屈的时候。两年前,李月儿死缠烂打定要跟着戏班,李班主只能把她带上。当时是因着戏班要来石竹镇的曾家,出于让女儿见识见识,也开开心的目的。李月儿回忆道:“那回我们不是住在老屋,而是住在镇北的曾家。我跟曾家小姐同岁,曾太太让我坐在曾小姐旁边。”“你跟曾太太说话了?”上回只是很粗略的讲了几句,具体细节并不清楚,这一回主要就是确定细节。“嗯。曾太太脸色很白,很瘦,走路很慢,还要人搀扶,的确像是常年生病的人,但是一点都不像疯子。”说到最后两个字,她的声音很低,又道:“如果不是后来看到的那一幕,我只会认为她是个普通病人。她说话的嗓音非常温柔,脸上总是带着笑,很疼爱曾小姐,我觉得曾小姐真幸福。”李月儿自小没了娘,自然羡慕别人的娘。“那天唱了一出《西厢记》,唱的是第二本的听琴,原本还好好儿的,可突然曾太太就抓了面前的果盘子茶碗一通砸,整个人疯了一样大喊大叫,把曾小姐吓坏了,当时小少爷都要吓哭了,哭着喊娘,谁知曾太太把人一推,大喊着‘我不是你娘,你娘早就死了!’曾老爷喊了两个婆子过来,这才把曾太太给弄回房去,就这喊闹了大半天,直到灌了药,人才睡下。”李月儿很是唏嘘:“前晚儿上听戏,你看见曾家小少爷了吧?你如果仔细看,就能看见他左边侧脸有一道白印子。那是两年前被曾太太推了一把,人摔倒了,地上有茶碗的碎瓷片,把他脸割伤了,半张脸都染红了,可吓人了。”陈十六满脸惊诧,想了想,问道:“平时曾太太对小少爷好么?”“你难道相信曾太太喊的话?那是她发病了胡说的,小少爷怎么可能不是她亲生的?”李月儿很坚定的反驳,并道:“你是没瞧见,没发病的时候,曾太太对小少爷可好了,喝水都要亲自替他试试烫不烫,见他头上出了汗,立刻就用帕子轻轻的擦干净,还会轻声哄着他,这要不是亲生的,能这样疼?况且整个镇上谁都知道,曾太太有一对子女,姐弟两个关系也好着呢。”“我就是随便问问。”陈十六连忙服软,不跟她争辩。打探完消息,陈十六寻个托辞就要走。“你还没跟我讲京城的热闹事呢。”李月儿很是不满。“下回吧,我这不是有事吗。”陈十六余光瞥见一个人,生面孔,不是戏班的,倒像是谁家下人,便问道:“那是曾家的人?”李月儿看了一眼,点头:“是曾家的下人,应该是找叶大哥的。”“不是找你爹?”陈十六觉得奇怪,真有什么要交涉,应该找李班主才对。就算是曾家要邀请叶落秋,按规矩,也得通过李班主。“是找叶大哥问新戏的事,曾老爷对新戏很感兴趣,还夸戏本子写的好。写戏的程先生听说挺孤僻的,只有叶大哥知道,曾老爷大概没死心,还在打听呢。”“程先生?他都写了什么戏?”陈十六顺口问道。李月儿说了几个戏名儿,可惜陈十六都没听过。回到客栈,他把打听到的消息都告诉了穆清彦。新戏、程先生……郑生、程少爷……穆清彦总觉得有什么联系,但还缺少点儿东西。“明晚就唱新戏,想来曾老爷也不会错过。”他觉得新戏的下半场一定会揭露某些答案。*夜幕降临,曾家老屋前面的空地满是人影。尽管接连发生了案子,但除了受害者家属,其他人只是好奇的谈论,并不会因此放弃难得的娱乐。一串串的灯笼点燃,将戏台照的十分明亮,得知要唱新戏,不止镇上的镇民,附近村子的村民们也早早儿就赶了过来,整个镇子人声鼎沸。在最前面最好的位置,摆放了两排长凳。正中间坐着曾老爷,旁边是姜捕头儿、保长、里正等人。穆清彦几个坐在第二排。在往后面都是自带座椅,更多的是站着,小孩儿们都围坐在最前面的空地上。新戏照例是压轴。上半场听过,以郑生被官府锁拿结束。中场休息了片刻,紧接着就是下半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郑生是被诬陷的,所以对下半场的内容有所猜测。既然被锁拿了,那肯定要过堂,或许是遇到一位“青天老爷”;或许是郑生被屈打成招、冤情动天,上法场的关键时刻得到了转机,就像《十五贯》里演的那样……事实证明,这都是故事听得太少,想象力不够丰富。这位郑生、或者说,编戏的人不走寻常套路,下半场出现了一个神秘人物,他劫了法场!满场哗然!即便是穆清彦也难掩惊讶。他朝身侧看了一眼,闻寂雪的脸上同样闪过一抹意外:“想不到,挺有意思的。”紧接着,故事进入高潮,又出现了一位“郑生”!此“郑生”非彼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