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作者:小树要长高      更新:2023-06-18 11:58      字数:5107
  “最近工部的人要去河边监工,知非兄恐怕到大堤竣工后才能回来了。”工部的一位侍郎外加都水司和屯田司的全部官员目前都在蒲河大堤的第一线监察工程,哪还有时间回来搬新宅。他们家是一进的院子,虽然狭小些,可暂时住的下,不用那么着急。…………新区扩建投进去的银子收回来后,大大缓解了国库的压力,随着时间的飞逝,天越来越冷,寒冬腊月被征上来的百姓还在河堤上服役,这种现象在以前其它新朝初立时,从未有过。担心人心躁动,朝廷为安民心,派钦差大臣带着大量的物资前去慰问,因筑堤战线比较长,派了两波人马。和物资扯上关系,自然少不了他们户部,李明睿和江沛被分派到蒲阳境内做随从官员。“带这么多肉脯做什么,多带些衣物就行了。”这次下去的人多,帐篷肯定紧张,不可能让大家每人一顶帐篷的,都呆在一起哪有偷吃零嘴的空间,江沛见兰香为他准备半袋干粮,好笑的说。“那这几副防风寒的药给你装进去,家里的事别操心,我会看顾好俩孩子的,铺子那边当前也不用太操心。”兰香不知道丈夫这一去多久,明晓他最放不下两个孩子。“我和三牛说好了,让他帮着准备些年货,各家各户的节礼你看着送吧。”具体进展情况他还不知晓,据说工部的人上书朝廷想一鼓作气,趁着河床干涸让役工们咬咬牙,再辛苦一段时日,争取把蒲河中下游的堤坝给修好,免得明年还要二次征工,因而才有此次的行程。“那暖暖的抓周礼岂不是要错过?”兰香看着坐在丈夫怀里正吃着辅食的女儿,想着再过半个月要行抓周礼了,顺嘴提了一句。“唉,那也没办法啊,要不也像上次陪淘淘过生一样,今晚提前给过了?乖女儿,想要什么,阿爹给你拿去!”江沛想到这事了,可圣意不可违啊,把最后一勺鱼汤鸡蛋羹喂给女儿,用干净的手绢擦擦嘴巴,抱起来亲了亲。“阿爹~”“想要阿爹是吧,那爹爹尽早赶回来陪咱们的暖暖。”听到女儿糯糯的喊着自己,心软软的,还好女儿不像儿子最后才会学会喊阿爹。“竟想一出是一出,棉袍我多给你带两件,河边潮湿,你勤换着些。另两个包裹是我收拣的你穿旧的衣物,阿九现今的身形穿不着,你带去给那些役工吧,多少能防个寒。”兰香把行李收拾好后,从江沛手中接过女儿,催他赶紧去洗涑。“香儿,你真是个又俊又贤惠的好媳妇!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江沛感动于她的善良,伸展胳膊把她们娘俩一起抱进怀里,吻着她的唇角叹道。“孩子还在呢,别乱动!还不快去,张婶早把水给你烧好了。”兰香没想到他当着孩子的面丝毫不避讳,连忙抱着女儿挣脱出去,羞赧的催促他。“那等暖暖睡了,咱们再……”生过两个孩子后,难得见她再露出这般娇羞的小女儿态,近几年把她养的容颜气质越发出众,江沛越来越觉的当初自己捡了个大便宜。“阿娘~阿爹~”兰香面若飞霞的娇嗔他一眼,抱着暖暖挪一旁,不再理他,暖暖笑的咧着小嘴伸着胳膊指着江沛欢快的叫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从皇城出发,携着圣意带着物资向蒲河筑堤第一线奔去。离目的地五公里左右的地方已经展现出了热火朝天的喧嚣场面,这里是一些匠人打磨石块和存放青砖等材料的后方阵地,到处都是支起的帐篷和搭建的草棚,可能是工匠们的临时住所。因带的物资要留下一部分,户部的人需稍作停留,其它人继续随着钦差大人一起赶往前面的河堤。江沛骑在马上心潮激湃,后方即如此,那前线又是怎样的情景。“圣上的这项功绩将永载青史!”身旁的李明睿如江沛一样,被眼前的情状震撼住,情不自禁的大声感叹一句。“大人,大堤一旦筑成,沿河地域将成为宝地,东临海又连通平陵运河,水路通则财路通,咱大商何愁不兴啊!”江沛渐渐看清祁家的布局,蒲河大堤筑成后,接下来可能要轮到纵贯长平与广陵大运河的清淤工程,当时户部其它司的官员奏请时,朝庭的隐隐透出此意。只是不知何时实施罢了,毕竟劳民伤财的大工程不能经常搞。“说的好!前阵子吏部尚书直言蒲阳士子们的院、乡、会试都在贡院举行,负担太重,奏请圣上院试另选考场。朝中大臣建议在蒲阳辖区内择一大县设为郡,不过结果尚未有定论,看此情形,恐怕圣上他老人家怕早已有了主意……”李明睿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的下属,江沛听后恍然大悟,洛安县距蒲河只两个时辰的路程,且陆路畅达,此地作为郡城再合适不过,一旦确立辖区面积应有所扩大,定然带动周边的发展。他老家所在的杏花村与洛安县在同一径线上,郡城以后还不知道有怎样的发展,反正不管如何肯定有所受益。百姓都不是傻子,朝廷如此的大动作,必然都明白家里的土地不再像以往那么遭灾,何况近两年田赋不用上交,这里的农户不能与蒲阳城周边相比。都城城郊的百姓有多种选择,土地卖了等有钱再买,村镇上的百姓则是把土地看做立身之本,传给子孙后代的活命家产。一般人不会选择卖田的。想在这里置办田产要比在蒲阳城郊还要废功夫些,并且朝廷明令禁止不能大肆兼并土地的。不过随即想到家里老宅子后面有一大片空地,种着林木,暂时还是无主之产,朝廷的动作应该不会那般快,二月份他老爹的周年祭,是需要回去的祭奠的,到时趁此机会把地皮买下来,说不定将来还有用处。心思在脑中转了几转,感激的对着上司拱拱手,他没有上朝的资格,很多朝中大事无法知晓,涉及自身利益时,有时无法早做准备。物资与负责人核对后,他们便驱马往前赶。两人都曾经历过筑堤的场景,与十年前的相比,眼前的可谓盛大异常。现场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因是整个商朝内征的能工巧匠,又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许多能人纷纷出谋划策,甚至还有当地的妇孺老人自愿在此帮忙。大概是钦差大臣刚宣过皇帝的圣旨,役工们情绪高涨,边做着手头上的事边眉飞色舞的议论着圣上仁慈。江沛对蒲河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是他穿越而来的地方,相当于他的重生之地,自然希望它能造福百姓。看着工程的进展,第二防洪阶梯眼看着要竣工,再砌两阶就可以夯土了,堤上的林木只能等明年开春时再种植。带来的腊肉,当天晚上就被伙房里的厨子割了一部分下杂粮面条吃。“钦差大人可说了,今晚的面可以随便吃,俺这是第三碗,最后一碗锅巴饭,贼香了!”“都吃完了吗?锅里还有没有?俺这才吃两碗……”“快去盛,又新煮了一锅!”…………江沛陪着李明睿在人群中巡视,听着那些役工们吃饭时聊天的内容,心里滋味难明,突然也想换身粗衣,端着饭碗粗放的蹲在饭场中,与大伙一起荤素不忌的侃大山。第105章 告竣咧咧寒风丝毫挡不住他们的谈论的激情, 江沛抬头向走在自己前方半步的李明睿望去,发觉他也是嘴角翘起, 面露微笑。“仲泽,十年前你也像他们一样在这里筑堤吧, 俗语说莫欺少年穷, 谁也没想到曾经的穷小子如今已是朝中官员。”“算起来我和大人真是有缘, 十年前在此偶然相遇, 十年后咱们又一起巡防。”这次江沛直接大大方方的承认两人十年前曾坐在一条板凳上洗过脚。“是啊, 那时我刚从广陵游学返回长平途经洛水镇。”李明睿背着手视线透过过为了取暖燃起的火光明灭的柴禾堆, 眯着眼睛陷入回忆当中。江沛很想问他是不是和当今郡马爷李云阳是兄弟, 可还是忍住了好奇心。他也是在册封大典上才知晓李云阳竟然是祁越的女婿, 现今的郡马爷, 未来的驸马爷。因驸马不能任实职,现在帮忙打理祁家名下的产业了,有时江沛审核国库入账的账目时,看到账本上的大额支出上有他的签字。接下来的日子上至钦差大人下至随队士兵, 一起跟着河堤上的役工们同吃苦共患难, 官员们每天沿着大堤为那些民夫们送上精神的慰藉,往往在堤坝的重要位置处会碰到工部的人。“仲泽,看来今年咱兄弟俩要呆在一起过年了。”温知非坐在青石阶上,笑的异常灿烂的对着坐在身旁的江沛说。百姓们经常和这些官员在一起, 发觉他们没有传说中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样子,十分的幽默亲民,相处时渐渐的少了些距离感, 两人坐在工地上,也没引起哄乱,依然该干什么干什么。“听伙房的人说,早几天前他们都开始在包饺子,蒸肉包子了。大过年的,怎么也得好好吃顿年夜饭,在这里和大伙一起过年挺畅快的。”工地上再怎么爱干净注意卫生,也是浑身上下都是灰,索性大家都不管了,江沛穿着一身灰色棉袍,背靠在石塄上,晒着冬日的暖阳,看着繁忙的人群,嘴角噙着笑,有种悠悠然的惬意。往年都是与家人一起过节,这是头一次在筑地上同那么多一起过大年,别有一番趣味。“啧啧,这次你们户部怎不抠门了?每次办个事都是算了又审,审了又算的。哦,可搬新宅了?”原本端坐的温知非也学着他的样子,微微斜身胳膊肘支在石台上,缓解一下身上的疲劳。“在新府已住多日了,可惜知非兄没能来贺小弟的乔迁之喜。”“待为兄迁过去时,定邀仲泽贤弟过府宴饮。快起来,别偷懒了,让钦差大人看到你我晒着太阳在这里闲谈,回去在圣上面前参一本可就不妙了。”皇上这次委派的钦差大臣可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的贤臣,前朝时因惹怒粱废帝被贬,如今被朝廷重新启用。温知非比江沛清楚朝中一些宦官的情况,怕被他误以为两人耍滑偷懒,抓小辫子。闲扯了半柱香的时间后,推推江沛让他赶紧起来办公事。“哈哈,等哪天咱们都致士了,过着品茗晒太阳的日子也不错。”江沛起身拍拍袍子上沾的灰尘,脑海中突然蹦哒出他们养老的生活画面,不由笑出声来。温知非无语的白了他一眼,这是什么清奇的组合,品茗晒太阳?难道不该是品茗下棋抑或是踏雪寻梅?即使工期再赶,到大年三十的下午,负责筑堤的官员向钦差大人禀告后,下令所有的役工停工歇息半天,允准临近村子里的村民回去探望家人。天色将黑时,蒲河两岸已燃起一簇簇篝火,很多征夫自发的帮伙夫们烧火劈柴,还有的燃放起了后勤兵在附近的镇上采买的爆竹。“大亮哥,江大人真的和你是一个村的?”“是啊,说出来你们不信,小时候我俩还经常一起在洛河里捉鱼呢,可人家都成官老爷了,咱还是个匠工。”方大亮眼睛一直望着不远处被热情的群众包围起来的江沛,神情复杂,犹豫着要不要上前打声招呼。这次他也被征为役工,因常年在蒲阳跟着师傅建宅子,现在手艺非常不错,被分派到砌砖阶的活计上,虽然劳累些,但工钱是普通役工的两倍,几个月算下来酬劳也有不少。在江沛第一次来河堤巡视时他就注意到了,心里万分懊悔当初人家要随自己一起来府城,因一时的小心思提前悄悄离开,否则说不定也沾着点光,比现在有造化些。“大亮哥,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再说你如今也不差。那边喊吃饺子了,咱们快些去吧,不然又得等下一锅。”一起在蒲阳城共事的工友拍着他的肩膀劝解他。“走吧!”方大亮感激的朝他一笑,是自己魔怔了,是啊,现在也不错,凭着日益精进的手艺,每年能挣几十两银子,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情势大好,以后上门的生意越来越多,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饺子味道咋样?大亮哥!你也被分到这里来了!”官员代表着朝廷的意思,为体现出他们爱民如子,在大家吃年夜饭时,江沛他们还需奔走在役工们当中露个脸。饿着肚子的江沛跟着上司们穿梭在人群中,脸都笑僵了,没想到在这里会碰到同村的方大亮。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所站的位置越来越高,对当初的一些小事情他早已忘了,或者说根本没必要去在意。大过年的突然在这里碰到同乡,心里很是高兴的,惊喜的出声道。“是啊,在蒲阳城跟着师傅学了点东西,被安排到这儿,去年过年时,三爷还在念叨着等你啥时候回村,把江家的祠堂重新休整呢。”方大亮虽说能挣俩钱,但也买不起府城的一座小院子,老婆孩子依旧在杏花村呆着,他年节农忙时要回老家。去年分田回去时,村里人都已知道江沛在给官家做事,成为了官老爷,以前与江姓人家不走动的又重新上门送上拜年节礼,他去看望江氏一族年龄最大最有话语权的江三叔时,听他自豪的说如今他们江氏抬起头来了,理应告慰祖先,把祠堂修整一番。江沛没想到还有这茬,没听三牛和自己提过的,大概是当时他脑子里一直想着酒馆何时开业的事吧。“等我爹周年祭就回去。”从穿来至今,江沛一直在蒲阳城,没什么宗族意识,再说他又不是原主,修不修的对他来说无所谓,但在江姓人眼中可是件大事,等清明节回去连带着买宅子的事一起办了。看着已离上司有段距离,江沛不能和他再多说,鼓励他好好干,砖瓦匠也是很有奔头的。他如果会这门手艺,说不定在古代还能混个包工头,搞个房地产。“大家闪开点,放烟花啦!”“祈愿咱们商朝国运昌隆,盛世千秋!”“吾皇万岁!”“大商万岁!”随着绚烂的烟花划亮夜空,河堤上人群中的热烈气氛达到沸点,大堤上视野开阔,沿着蒲河的县镇上方的天空也升起一簇簇焰火,好似于此地的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