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
作者:永岁飘零      更新:2023-06-18 18:10      字数:4446
  穆初夏淡淡的“哦”了一声,抱着汽水瓶,便往后山走了去。她奶上午还在念叨着辣椒可以摘了,这会儿应该是在后山摘辣椒。穆初夏离开后,张建军歉意地对新来的知青赔礼道:“王新同志,你稍等一会儿,大伙都上地里去了,等这家老太太回来了,看怎么安排!”“没事,没事,你去忙,我等等就好,今儿麻烦你了!”王新客气地道。张建军:“没事,不急这一会儿,等老太太回来了我再走!往后有啥困难,找先前接待你的大队长,他会为你解决!”两人客气了几句,赵老太就随着穆初夏归来。张建军把王新交给赵老太,逗了逗小表妹,便离开了。“王新是吧,真不好意思,家里比较乱,不过你放心,你那屋我们已经收拾出来了。别见外,当在自己家就行!”赵老太笑眯眯地招呼王新,暗地里却不着痕迹的多看了几眼。不愧为亲祖孙,她和穆初夏一样,都看不上王新的体格。都觉得这王新怕是吃不了苦,住在自家也不知道是好是歹,算了,就将就住着吧!实在不行就和张卫海说说,看能不能让他换个住处。赵老太把王新领到新收拾出来的屋子:“你先收拾一下,我就在院子,有啥事儿叫我行!”“嗳,往后就麻烦奶奶了!”王新笑呵呵的,很有礼貌。赵老太在家招待王新,穆初夏和老太太打了一声招呼,让她下午有空,把她刚舂好的米筛一下,然后便背着背篓上了山。王新家远在首都,离s省很远很远,坐火车就坐了三天两夜。响应伟人号召,下乡劳动,王新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的。可在爬了近四个小时的山才到达目的地后,再大的热情都被抹灭掉了。坐下来后,王新才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往后所要面临的是什么。看着头顶上用茅草夹盖的屋顶,城里来的青年顿时迷茫了。他失落的叹了口气,起身打开背包,把从家里带来的日常用品放好,然后从背包里掏出一把粮票就出了屋。赵老太这会儿正在屋里挑拣豆子,准备等穆初夏回来了,拿去邻居家磨出来,做成水豆腐。家里来客人,头一天怎么着也要弄顿好的来招待。王新从屋里出来后,端了根板凳坐到老太太身边,也帮着挑拣豆子。赵老太:“娃子今年多大了,家是哪的啊?”看着帮忙挑豆子的王新,赵老太暗暗点了点头,是个眼尖的。“十九岁了,家在首都!”王新理好低落的情绪后,整个人也鲜活了很多,开始和老太太闲聊起来。他也有自己的考量,来了这里,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回得去,如今只能尽快适应农村生活。而要适应这里的生活,就要先了解这里的人。“首都啊...挺远的!”提到首都,赵老太就感慨万分。几十年前,她就在首都生活过,许多人向往首都的繁华生活,可她却一点也不想,甚至对那里很抵触,毕竟曾在那个城市给别人当过丫鬟。王新嘴巴会来事儿,没多大会就和赵老太熟络起来。两人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挑完了一斤豆子,赵老太把挑好的豆子端进厨房,笑着对王新道:“你去村面走走,熟悉熟悉路,咱村还是挺大的!”“好嘞!”王新笑呵呵地道,随即从兜里把粮票拿出来:“赵奶奶,我没带粮食来,这是十斤粮票,你收着,往后我就在奶奶家搭个伙吧!”王新没想过自己开火,既然都住进了这户人家,那自然是跟这家人一起吃!“行,往后我就多煮个人的饭!对了,晚上我让我家娃子带你去大队长那里,把分给你的粮食扛回来,村里知道你们要来,猜想可能没带粮食,给你们安排一个月的口粮,将就说吃,等过了秋收就好了!”赵老太没和王新客气,笑呵呵的把粮票收了,连点推脱的意思都没有。家里粮食不多,多个人多张嘴,就算村里分了粮食给他们,那也只是红薯。下地干活,哪能只吃红薯,肯定要搀着些别的粮吃。自家粮不多,多个人吃,还不定能不能撑到秋收呢!这年头,吃食比什么都重要,赵老太可不是那种打肿脸撑胖子的人,该怎么着就怎么着...知青们进了村,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被拉去了地里。如今是盛夏,地里活很多,锄草、施肥,翻红薯藤,下田去把稻子里长出的水稗草扯起来,杂七杂八,一大堆事儿。张卫海体谅几个从城里来的娃子,怕他们没干习惯农活,一开始没给他们安排重活,只让几人和村里的女人孩子一起去翻红薯藤。这活简单,只要把红薯藤翻一翻,别让它们的茎节扎进地里,然后把分枝掐断就行。可就这么简单的活,也把几个知青累得头晕眼花,半天不到,就有人顶不住烈日,热得直接晕倒在了地里。众村民很无力:“......”这不过才晒了半天就晕倒了,往后可怎么办哦!这体力,可真是让人看不上眼。大伙叹气,找了个人把那晕倒的青年背回村休息,又弯下腰,顶着烈日继续干活。农民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狂风爆雨,地里的活都不能落下。知青们来的季节不对,如果是开春时来,还有几个月给他们适应农村生活,可这是盛夏,地里活特别多……繁重的农活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又一年秋收来临,今年风调雨顺,地里庄稼长势很好,是个丰收年。秋收时,村里的大锅饭再次开了起来。穆初夏扛着五袋玉米棒子,迈着腿飞快的行走在山上小路上。这一幕,村民们已经见怪不见,他们倒是习惯了,可新来的几个知青却被大力士穆初夏给吓得差点栽倒在地。来了芭蕉村一两个月,几个知青也都知道穆初夏力气很大,他们又不是瞎子,见天的瞅着个移动大背篓在跑,这么明显的事又怎么会看不见。那时他们还围在一起,感慨农村娃子就是厉害,这么大背草都背得动。可...那是草,草的重量怎么能和玉米比。穆初夏扛着玉米路过王新身边时,直接把王新吓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初......初夏,放下,放下...我来背一袋子!”王新被吓得心肝儿猛颤,说话都有些结巴了。他因为住在穆家,干活时都是跟着穆家一起干,因为离得近,他成了头一个被吓到的知青。“不用,就这么点,哪用得着你帮忙,你快去掰玉米,多掰些堆着,我可以少跑两趟,每次来你这里收玉米,都只有半背...”穆初夏瞄了眼他脚边的半背篓玉米,有点嫌弃他掰玉米的速度太慢。这新来的知青大哥什么都好,就是不怎么会干活,都是大人了,掰玉米还掰不过穆福俊,太废了...“你真扛着动,可别硬撑...”王新担心得眉头都打结了,没办法,任谁看见一个小女孩,扛着两个大叉子...叉子上面堆了五个圆滚滚的袋子,都被会吓一跳!穆初夏淡淡地睨了他一眼,撇撇嘴,扛着玉米,抬脚就走。懒得和和啰嗦…有这功夫在闲扯,还不如趁着这会儿太阳不大,多干些活,等太阳大了,就找个树荫休息。瞅着一大堆移动袋子,王新觉得自己可能来错了地方…这还是凡间吗?好吧,刚被惊吓了的王新同志转头立即又被吓到了,只见远处那个经常去穆家院子找穆初夏的袁姓青年,头顶上同样扛着三袋子玉米!王新:“……”大力士是这个村的特色吗?第109章王新严重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他一边搬玉米, 一边暗戳戳地观察挑着玉米路过的众人,瞅了大半天, 发现大伙一切正常,唯一不正常的就是穆初夏和袁向北!继王新被吓到后,没多大会儿功夫, 另外几个知青也被吓懵了!中午吃饭的时候, 几个知青围在一起,悄声议论起来。“王新, 穆家那大力丫头是怎么回事?我今天可看见了, 五袋玉米棒子, 少说也有五百斤。那丫头扛起来一点也不吃力!”“... 那丫头有古怪!”接话的知青叫吴江, 是 z 省那边来的人,在他没响应号召下乡之前, 在 z 省就是一个思想觉悟特别高的红卫小将。吴江不着迹痕地看了眼远处端着饭碗扒饭的穆初夏,眼神闪过一丝阴暗。“怕不是吧?你看村里面其他人的反应,他们好像都觉得很正常!”坐在他旁边的另一个知青和吴江是同一个地方来的,他对吴江了解甚深, 瞧他的神色, 就大概猜到他想干什么,他立马出声打消他的想法。眼下可不是搞那些乱七八糟事的时候, 他们如今下放到这里来, 是做劳动的, 可不能惹事。这段时间他也看出来了一些, 这座坐落在大山沟里的村庄,好似与别的地方不同,他们紧闭山门,只埋头生产,完全不管外界的事。大城市里那一套,在这里行不通。王新听了两人的对话,眉头暗皱,然后装作无事地道:“听说她从小力气就很大,五六岁的时候就能扛起几百斤东西了!”穆家人对他都还不错,不能让吴江往别的地方瞎扯,如今可不比前些年,这些怪力乱神的事,很容易被人捉住。“啥?这么厉害?”一众知青惊得掉了下巴,连吴江都被他的话惊愕地呆了眼。王新又道:“恩,我听说她六岁多,就一个人打死了一头三百多斤的野猪!”为了彻底消除吴江心底萌发的想法,王新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件一件的告诉了知青们,而且都是往着穆初夏幼年时的事说,就是让他们相信,穆初夏的力气是天生的,从小就是如此。王新说完话后,眼神闪烁,暗暗观察吴江的反应,见他哑然惊震,心下狠狠松了口气,他还真怕吴江闹出什么事来。似是这样还不够,王新又加大筹码:“村里也不止穆家丫头一个人力气大,那个叫袁向北的,力气也很大,我今儿可是看见了,他也背了几百斤的东西。”“我也看见了!““你们说,这村……该不会是啥风水宝地吧?”“去去,少说这种话!”吴江听了几人的话后,到底还是把蠢蠢欲动的念头歇下,端起饭碗接着吃饭。五六岁就能打死一头野猪?这要是把她惹急了,她把自己打了,自己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为了安全,还是不要惹这种人为妙。于是一场危机,在萌芽之初就被压下了。吃完午饭后,大伙休息了一下,便又提着背篓去了地里。穆初夏坐在晒坝边的树荫底下,拿着个玉米棒子慢慢搓着,见时间差不多了,她丢下手里的玉米,拿起放在地上的几个麻布袋,准备去地里把大伙掰好的玉米扛回来。“初夏,你先别急着扛玉米,去山上逮点活物回来,给你舅妈收拾收拾,晚上给大伙弄顿好的。这干活,没油荤可不行!”穆初夏刚走到地里,被也在地里干活的张卫海叫住。“大舅,那不是公家财物吗?咱们可以吃?”二楞子穆初夏歪头困惑地问。“公家财物”四个字,可是让她很久都不敢明张目胆的上山弄吃的了!张卫海眉头轻扯,看着穆初夏疑惑的小脸,哭笑不得。“当然可以吃... 去吧去吧,放心了,没事的,有事大舅给担着!”这娃子咋得这么诚实。“那行,那我去了...”穆初夏见可以光明正大的上山逮活物,甩掉手上的东西,迈着小腿就跑,跑了几步,又退回到张卫海跟前,道:“大舅,让袁向北和我一想上山吧!两个人速度快些,早点逮到东西,好早些回来扛玉米!”张卫海:“行,你去叫他吧!”这两娃子都是打猎的能手,两人一起去,确实要有把握些。得了张卫海的话,穆初夏蹿出玉米地,憋了口气,然后扯着嗓子大声吼:“袁向北...... 北...... 北......”一声大吼,彻响山间,震得鸟儿四处飞蹿。袁向北干活的地方与穆初夏不在一片地里,在山沟的另一边,穆初夏懒得跑去找人,大喊一声,山里山外到处都能听得见。大喊声回荡在山间,久久才消散。“在呢... 呢... 啥事啊……啊?”声音刚落,山的那一头就响起了袁向北的回应声。“上山了......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