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      更新:2023-06-18 23:02      字数:4662
  说起来,要不是这一次拍摄机会,按照正常轨迹,从曲艺学校毕业后,他们也许去干别的,要干相声,也许会到处找活儿干,也许也会拜个传统师父。以他们的资历,大概什么辈分呢,孟静远肯定不能拿来比,可能是林洋的徒子徒孙辈儿吧。现在呢,就得随着齐涉江了,齐涉江是海青,他们也得是海青!莫声捅了捅齐乐阳,调侃了一句,今天开始跟着师父一起做海青腿儿,怕吗?齐乐阳和他对视一样,一起笑出来,谁怕谁是孙子!.我今天收了两个徒弟,就是上次你看到那俩。齐涉江坐得端正,和张约视频聊天。这是他学会没多久的技能,还比较郑重----他每次打电话其实就挺郑重的,心底总觉得是大事。张约的脸,就算在屏幕里,也看得出漫不经心,上回我就看出来了,一说老师,激动得跟什么似的。齐涉江:对了,张约白天洛霞的弟子,那小姑娘给他比了个动作,他琢磨挺久了,还是没想出来到底什么意思,忍不住想问一下张约。张约:嗯?齐涉江一抬手,手指一撮,比了个桃心,正想说话张约:齐涉江:??张约:齐涉江把手机拿起来,晃了两下:画面怎么不动了?第二十七章那一瞬间, 张约觉得自己脑子嗡一下, 原本漫不经心的表情完全卡住, 就像死机了一样,无法思考。这什么意思!!比心!!四舍五入就是求婚!!!齐涉江好大的胆子!!一定是因为上次抱了三分钟他被我一抱就无法自拔!不行!我不能立刻就答应!!好半天, 张约才找到自己的思想。如果说之前他对自己的心意,即使在本人的内心世界,都有些欲说还休, 那么现在,他完全无法欺骗自己了:他就是喜欢齐涉江!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好感也不记得了,是在录节目时看他弹自己的歌吗?还是看到他为了子弟书悲歌低语?甚至是他问二三三三什么意思的时候?张约从屏幕里看到自己的表情很古怪, 僵硬中透着一丝窃喜,咳又好了?齐涉江把手机重回对准自己, 又比了一下那个手势, 就是想问你, 这什么意思?我看到有人比。张约一口气憋了回去:天上地下,一瞬间, 不过如此。齐涉江:??是不是他的错觉, 张约好像肉眼可见地萎靡了下来?张约歪在椅子上,开始神游天外了。居然是误会, 好气。但是也没办法, 刚刚自我坦白了。那齐涉江到底怎么想的, 抱了三分钟,一定也有意思!张约慢慢地又振作了起来。?齐涉江觉得张约像充气人,你也不知道吗?啊?张约眼神闪烁, 没看镜头,这就是比心,爱你的意思。他也没仔细思考,结果一说完,两边就都陷入了尴尬的沉默。爱你啊?那刚才张约的反应齐涉江通透得很,何况早就有隐隐有猜想了,他掂量了一下,才说道:你们乐队过年也有安排吗?直接跳了过去,没有后续点评了,不突兀也不尴尬了。今年只有一个台的录播,到时放假回家过年。张约木然道。我录完曲艺台的节目也回家过年了,敬叔说今年放过我,开年要进组了,抓紧休息,不接别的工作了。齐涉江说道。张约一边听一边忍不住去揪自己毛衣,都快要揪松了。两人你来我往地聊了几句,全程流淌着一种他可能知道我也知道他发现我对他有意思了的诡异与暧昧并存气氛,尤其是齐涉江仍然正襟危坐。挂断视频后。张约慢慢,慢慢滑下了椅子,宛如史莱姆一样瘫在地板上,发出了谜之鸣叫声:呃啊啊啊啊啊----某某电视台后台。张约低下来的头被羽绒服帽子罩着,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息。不过嘛,鉴于这人十天有七天都很嘴欠,所以本来也没什么陌生人愿意靠近他就是了。倒是关山乐队的其他三人和他天天待在一起,多年友谊,多少能够分辨出类似写不出好旋律晚饭菜太难吃导致的负面情绪之间的微妙不同。现在张约的沉默,显然和此前任何一种都不一样。老张,待会儿可要上台了,你还能不能行,调整一下状态啊,不然灵姐又要砍人了。灵姐就是他们那个经纪人,谢晴以此劝张约,免得连累他们一起受伤。张约把帽子摘下来,那张脸的脸色倒是没有他们想象中的臭,与其说是不爽,不如说是纠结。哎哟,我们老张这是怎么了?又在为难该怎么怼人了?周动笑嘻嘻地说。张约嘴角一牵,滚。他哪有心情和他们开玩笑,正纠结着齐涉江的事情,他一下觉得齐涉江也有意思,一下又觉得自己想多了。叹了口气,又看到那三个猪队友,张约心中一动,凑了过去,哎,你们觉得齐涉江怎么看我?那仨对他冷笑连连,你小学没看过心灵鸡汤吗?木板上的钉子拔了出来,钉痕还在。和解之后,曾经的心灵创伤还在,不是一起睡两天就能愈合的。谢晴举手:虽然没什么关系,但我和jesse也睡过。张约眼中寒光一闪,不说他还没想起来,掐住谢晴的脖子:死吧!谢晴:!!到了该上台的时候,谢晴还在抱怨张约下手太黑了,简直不是人。一言不合就上手,他都不知道哪句把张约给点炸了,而且下手还专往下三路,这什么鬼??张约也冷笑。做了开场表演之后,关山乐队和他们一组的嘉宾站在一处。主持人挨个说几句,唠到张约的时候,主持人说道:最近张约的一首翻唱歌很红啊,大家都听了吗?观众兴奋起来:噢噢噢----这说的就是那首《何必西厢》了,红是红,但是人人都知道是剪出来的,还是和齐涉江合作。张约面无表情地说:网友剪的。而且剪的他觉得一般!他也没特别准备过就开唱了,其实他和齐涉江合唱特别好听!主持人眼前一亮,还想再挑几句,他们这节目新开播,正是需要话题的时候,可惜谢晴已经把话头接过去了,只能暂时遗憾错过。到下一个嘉宾,巧了,也是个说相声的,论起来,还是林洋的同门师弟。主持人特别想继续前一个话题,笑呵呵地说:那张约和相声还是有缘,跟你合唱那位是相声演员,我们王老师也是相声演员。王老师眉毛一挑,演员和演员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我就不会在台上过多用和自己有恩怨的艺人来砸挂。这话一说完,现场为之默然,随即发出了哇的声音。王老师不愧是说相声的,也不愧是林洋的师弟,好会说啊。台上的界限是有些模糊的。什么是调侃,什么是讽刺,哪种分寸合适,哪种应该避嫌,每个人心里自有标准,怎么解释都说得过去。王老师隐含得意,还笑吟吟看向了张约,挺有种找同感的感觉。最近林洋惨得都上了热搜,谁人不知,王老师既要站在师兄那一边,又不能重蹈覆辙,所以他选择了一个自己觉得很好的角度。看向张约也是这个意思,谁不知道张约和齐涉江那点事。以张约的嘴皮子,也回应几句,那才精彩。王老师还算信心满满,照理说他和张约是同一阵营的,刚刚张约还对网友拉郎一副不认可的样子。谁知道,下一刻,张约就变脸了,干你嘛事儿啊,拿你砸挂了吗?他拿到台上砸挂,你们拿来挑刺,成天没事为什么不想想怎么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您今天早上起来背贯口了吗??王老师:??满场继续哗然,现场观众都要高潮了。什么情况!张约都给齐涉江说话了!他们错过了什么剧情吗?这到底是爱是恨哦,还是连张约这暴脾气都看不下去相声门搞斗争,或者或者林洋真的太魔性,连师弟都波及了一块儿被打脸光环笼罩?!主持人先是一惊,随即一想,这也算爆点啊,可以可以可以。于是他赶紧把话筒递到王老师面前,状似打圆场:我相信王老师早上一定背贯口了?王老师:背,背,他背个球啊!..几乎是同一时间,齐涉江也在曲艺台,准备小年夜的曲艺晚会录制。曲艺晚会最后播出的时长都得有五六个小时,此前也彩排过,但人员太多,时间拉得太长,有的人档期可能还调开了彩排,齐涉江也不是每次都见到了所有嘉宾。比如莫赣,他就是今晚才有缘得见。两人可谓是神交已久了,齐涉江学过莫赣的唱段,莫赣也看过齐涉江的模仿,还夸奖了。这个夸奖不是普通的夸奖,对于当时的齐涉江,他的处境来说,其实挺有好处的。莫老师。齐涉江恭恭敬敬地问好,早就该拜访您了。如果说从八十年前算起,他年纪今天的台上没谁比得过了。但不可能从那时算,而且莫赣的确是专业者中的佼佼者,从业多年,齐涉江正因为有基础才更知道他厉害,这份恭敬是实打实冲着他艺术水平的。小齐,我可是也仰慕你已久了啊。莫赣玩笑道,和齐涉江握了握手,对你今晚的唱段也很期待,我听说你的选段了。齐涉江躬了躬身,笑着点头,这是曲艺界的盛会,所以我斟酌了很久,选了这段,您是前辈,您要觉得没选错,我心里才不虚。他大大方方认了,对自己的水平有自信,也聊起了今晚要唱的选段。我看你也不虚。莫赣哈哈一笑,他看过齐涉江的录像,那个范儿,不可能是怯场的,他舞台经验丰富,上眼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不单是华夏曲艺爱好者几乎都会收看,听说因为你闹的‘大新闻’,好多平时不看曲艺春晚的观众,也等着呢。那个《何必西厢》,哎,我家小女儿都一直放,还让我学,给她配唱。这时候曾文和孟静远也来了,他俩也有相声节目要表演。和莫赣,他们也是认识的,都是曲艺界的,虽说不同行,但类似这样的场合,抬头不见低头见。又因为有齐涉江这个纽带,几人也是相谈甚欢。此时现场观众已经陆续进场,曲艺台晚会的观众名额,有内部家属的,有老观众的,也有网上征集的。今年网上征集的特别抢手----奔着来看齐涉江啊,就像莫赣说的那样,因为齐涉江闹的新闻,这一次的晚会关注度大大提高了。不过那也只是一部分,大多数,还是曲艺爱好者。对于他们来说,其实也多少有几分关注齐涉江带着子弟书的亮相。华夏千百年来,多少种民间艺术流传,多得是断绝的。可以说,有的艺术断绝,那就是发展到头了,人民群众不爱了。而子弟书,有内涵有底蕴,正式的说法是,太难学了,所以慢慢演化、失传了。从《何必西厢》的唱段来听,倒是称得上悦耳,但它有足够的,像京韵大鼓、京戏、昆曲那样经久不衰、使人热爱至今的魅力吗?这个,还是要大家自己评判一下吧。按理说,今晚齐涉江会把子弟书的精华唱段拿出来,他们拭目以待。演出服装,今天齐涉江穿的是一身红色绣花鸟纹大褂,很有春节的喜庆氛围,也衬得更加唇红齿白了,往后台一站,路过的人就频频回头。穿的服装和说相声差不多,毕竟子弟书和相声一样,过去也没有固定的演出服装,和戏曲不同。演员只要穿得正式就行了,照他自己的习惯,当然是舍西装就大褂。《群英荟萃》这联唱就在第二场,到了齐涉江所属的篇章,导演一示意,几十号人包括伴舞的,就上了台。舞美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年节气氛,音乐声响起,打头的是一位京韵大鼓名家,穿着红底的旗袍,一边敲大鼓一边唱起了京韵大鼓名段《风雨同舟》,唱罢一段,优美地撤步,转到侧边。后头唱评弹的老师接着排众而出,在舞台中央,琵琶伴奏下细细唱来,与大鼓是截然不同的南方风情,温婉动人。一位位名家大师接龙联唱,不同其他晚会,曲艺台的晚会,是绝对没有假唱的。现场叫好声不绝于耳。对曲艺爱好者来说,这真正是一场饕餮盛宴。最后一位,就是齐涉江了。台下有人轻声道:这也算大轴了吧?----算不得正经大轴,就是联唱里最后一个出来罢了。最后一个开唱,曲艺台应该是想推一推子弟书这项新评定的非遗传承,但是,很多人想的是,齐涉江和他的子弟书,能接得住前头那么多位大师吗?齐涉江抱着三弦站定台中,台下有冲着他来的观众报以掌声。他微微颔首,从容以对,左手按弦,右手行云流水一般快速拨弹,用轮指弹出节奏轻快连贯如滚珠似的乐声,时而三指轮指,时而五指轮指。就这段过门,唱词还没出来,懂行的已经连连点头了。好弦子,好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