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
作者:书归      更新:2023-06-19 00:11      字数:5954
  张岭听了,将信将疑,一时之间却捉不出错漏。他并没从姜湛拼命压平的声线中听出什么异样,还以为那嗓音中的颤抖是来源于病痛与不安,于是,出于为君分忧的考量,他向姜湛承诺道:“那老臣一定加紧寻觅良臣,以替代裴党在朝之人,皇上就请安心将养罢。”说罢,他叩首告辞,起身出宫去了。姜湛望着张岭隐约的身影消失在纱屏丝线间,只觉心中刚冒起苗头的一丝希望,也随同这身影消失在宫门处了。一旁传来窸窣的衣袂摩擦声,他回头看去,只见是裴钧踱着步子,从内殿走出来了。裴钧不多言地从袖中掏出瓷瓶,倒出一粒红色丹药,放在胡黎恭敬摊开的手心里,随即,他只看了姜湛一眼,就抬脚从侧殿走出去了。姜湛在胡黎的伺候下,就水吞服了这丹药,此时眼看裴钧身影转入侧殿门廊,不禁想到,裴钧如今是在他的寝宫中来去自如、是在他的朝政中指点江山,心下更是愈加愤恨。他指节发白地将手中瓷杯重重放在了胡黎递上前的托盘里,秀眉紧聚,极力地思索着究竟要如何,才能隐蔽地将自己的处境告知张岭。倏地,他似乎想到什么,眉心一跳,忽而垂眸看向了自己袖下的左手。他将左手的手指渐渐从金丝袖口下伸出来,只见那食指之上,正套着一个雕纹古朴的碧玉戒指。——玉戒转,忠奸断!他心中一激,顿时强忍全身震颤,一把握紧了手指,不动声色地袖起了左手来。侧殿之外,裴钧刚走下门廊前的石阶,便见一个侍卫小跑着向他行来,低头将两封信件交在了他手中。他落目一瞧,见第一封信件上印了姜越军中专用的火漆,连忙动手打开来,果见内中是姜越秀挺清逸的字迹。姜越此番来信,显然是还没收到裴钧之前的信件,可却传来了一个大好的消息:经过姜越与郭氏兄弟多日的游说,李偲终于同意与姜越联合用兵,此时已在同姜越商讨合军事宜,一旦商定,便会成为姜越返京夺位的一大助力。姜越在信中嘱咐裴钧,在朝中账面上,仍要做出行军作战的军资损耗,并让裴钧安心,说眼下已经没有战场,一旦定下归期,他会立刻告知裴钧。裴钧看完信件,心中连日的忧心终于放下了几分,长长地舒出口气来,又接着展开了第二封信。第二封信是钱海清写来的,说是已按照裴钧的指点,和张三查清了盐业的案子,不日清算了清剿之物,便会乘船返回京城。这两封信件皆是喜讯,看得裴钧止不住暗暗道好。待收起信件,他正待招人备车出宫,一个侍卫却又跑来道:“裴大人,京兆司传了个信儿去您府上,说是先前收监的曹先生想见见您。”——对了,还有曹鸾。裴钧这才想起,曹鸾一家还在狱中并未处置。他预料,曹鸾提出见面,无非是想让他通融出狱,可眼下形势对他和曹鸾而言,却都不安全。虽然曹鸾向姜湛出卖了他,可却是因家人被害而不得不为之。此事虽然错了,但多年相交至今,他心底却到底不能就此放任曹鸾不管。曹鸾身在牢狱,尚不知外界形势,如今与其放出曹鸾、让曹鸾一家在权势争斗的波澜中自行挣扎,倒不如在姜越回京之前,依然让他们待在京兆司的牢中安全。想到这里,裴钧沉吟一时,吩咐那侍卫道:“传话给京兆司,就说我公务繁忙,无暇面见曹先生。若他有什么缺的、想要的,让他寻宋参司取来就是。”第123章 其罪七十七 · 败露(上)裴钧本以为曹鸾求见之事会就这么过去,岂知三日后一早,侍卫却再次报来,说曹鸾竟在狱中以绝食相胁,恳请裴钧务必见他一面。曹鸾生来孤苦,早年颠沛,为人处事便妥善圆融,少有刚直倔傲的时候,平日但凡情急,都是冷静待之,从未有过赤急白脸的情形,更别提以绝食相逼。裴钧思来想去终觉不对,虽顾虑眼下形势焦灼,又与曹鸾关系尴尬,可迟疑一时,他却仍旧搁下手中文折,起身令侍卫备来胡黎的马车,上车便往宫外行去。胡黎常代姜湛行事,这一架墨绿绸顶的马车便时常出入宫闱,是皇城守卫人人识得的,就连京中朝臣也都多有见过,一贯无需宫差查检。是故,当它匆匆驶出元辰门时,一名正从青云监走出,步行入宫、与它擦肩而过的老者难免抬起头来,侧目多看了它一眼。老者刻板的眉目随即微微皱起,眼中多出了一丝疑惑。一旁的宫差上前查验了他的名牌,恭恭敬敬地递还道:“张大人万安。”张岭收回名牌,轻轻点头,似有所思地负手行往中庆殿外,禀了求见,几经传达、几多等候,才终于由小太监领进了大门。依照平日习惯,张岭以为姜湛定然在御书房内批复奏章,岂知刚上了游廊没走几步,却听不远处传来两声低而短促的叫喊:“张大人!张大人!”张岭扭头看去,只见声音传来的方向,是姜湛正穿着中衣,站在中庆殿侧殿外的廊柱之后,面上似有情急之色。此时叫了他这一声,姜湛还谨慎地回头看了看身后大殿的方向,接着才又向他招了招手。张岭本就蹙着眉头,一见此景,眉宇间的“川”字不由更深几分,一时加快脚下步伐,不顾一旁小太监的劝阻,片刻便至侧殿游廊上。他刚要询问姜湛为何衣冠不整地游荡在此,却忽听姜湛身后传来一阵焦急的呼喊:“皇上在这儿!皇上找着了!”他举目一看,只见三个小太监匆匆赶来,而顺由他们呼喊的方向往后看去,竟是胡黎抱着姜湛的外袍,满面焦急地从殿门中追了出来。张岭目中一紧。——胡黎不是出宫去了么?眼下胡黎若是还在宫中……那乘了胡黎那一架无需宫差查检的马车出宫的,又会是谁?张岭心下一想到此,寒意顿起,立即看向身旁的姜湛,而姜湛回以他的,更是一副欲说而不敢的神情。此时胡黎已然跑至近前,将手中的金丝外袍罩在了姜湛身上。他一双狭长的眼睛看向张岭,一边喘息,一边忧叹道:“张大人见笑了,咱家还以为皇上在歇息,岂知忙活一阵回了头,皇上倒不见了,衣裳也没好好穿上!”他一面说,一面背对着张岭、面向姜湛,抬手一一为姜湛系上外袍的衣扣,面带恳求地对姜湛道:“皇上的身子还没好全,若是再受了风寒,可如何是好啊?”“朕成日在宫中,闷也闷坏了,不过是走走罢了。”姜湛口中虽在答他,可眼睛却看向张岭,几不可见地对张岭摇了摇头,并示意张岭往下看。张岭遵循其示意,放低了目光,只见姜湛刚伸出外袍袖口的左手食指上,正戴着那枚由他赠与的碧玉戒指,而姜湛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此时正不动声色地搭在这一枚玉戒上,捏着玉戒,轻轻一转。张岭的目光顿时大惊,唇角一颤,难以置信地看向姜湛。此刻胡黎已为姜湛整好衣衫,以日晒地热为名,要扶着姜湛进殿歇息。张岭正要出声,姜湛却先他一步道:“朝中之事,朕信内阁自有决断,张大人若有他事,也写得奏章呈上便可。今日朕已乏了,不想再议事,张大人便先回去罢。”张岭听言,眸底一闪,即刻会意,连忙伏身道了句“老臣告退”,再凝眉与姜湛对视一眼,便垂目起身后退,强自镇定地出宫去了。在他身后,胡黎一面小心翼翼扶着姜湛进殿,一面却回头看了张岭的背影一眼。待安置好姜湛后,他出殿令人一刻不离地看好殿门,又从袖中掏出薄绢来擦了擦额上渗出的细汗,一想到方才姜湛与张岭的举动,心中总感一阵不安。细思之下,他招来个小太监道:“你,出宫报给裴大人去,就说张大人今日又入宫了,却倒什么也没同皇上说,皇上也什么都没同他说,二人瞧来很是古怪,请裴大人快些查查清楚,以免他们坏事儿。”“是,师父。”小太监谨慎记下了他的话,从他手中接过宫牌,便一溜烟地撒腿向宫外奔去。而此时此刻的裴钧,正好走进了京兆司看管案犯的班房。牢中狱卒正在偷闲,见他来了,赶忙上前点头哈腰,恭恭敬敬地引他走进去,拿钥匙打开了里侧第二间牢房的木门。几束日光从牢顶的天窗照入,在这方牢室的石壁上投下几个不规则的方形光亮。牢中的曹鸾听闻身后传来声响,回头看来,一见是裴钧,双眼一亮:“子羽,你可算来了。”牢中闷热,他妻子林氏正带着女儿萱萱坐在石床的被褥上摇扇,此时知晓曹鸾要同裴钧叙话,便将昏昏欲睡的女儿抱起来,垂眼向裴钧告了个礼,随狱卒走去侧旁的空牢房里。裴钧的目光一直锁在林氏侧脸骇人的伤疤上,直至林氏走出牢房,他看向曹鸾,又见曹鸾原本高壮的身形已见清减,脸颊的轮廓有些许下陷,不知是多久不曾进食,亦不知是多久心怀忧虑,整个人都显出沧桑之态。裴钧心中对曹鸾的背叛原有几分怨怼,然此时打量之下,那几分怨怼也化作了一股酸涩的东西,塞在他胸腔间,抵在他心门上,在一阵沉默之后,终是随一声叹息吐出来,问曹鸾道:“哥哥以身相逼寻了我来,究竟所为何事?”他话音未落,曹鸾已走上前将他拉到石床边坐下,深吸一气,郑重其事道:“子羽,我知道我之前是欺瞒了你,但这一次,你一定要信我。”他凑近裴钧耳边,压低了声说:“我几日前接到漕帮消息——蔡沨没死,且他眼下就快要攻来京城了!”裴钧听言一惊,英眉顿聚:“不可能。晋王的探子亲眼瞧见蔡沨中箭身亡、倒地不起,事后也多番查探,确认蔡沨必死无疑,如此,蔡延才会对裴妍滥用私刑,否则蔡延奸猾冷静,若非气急,怎会这般冲动行事?漕帮这又是何处得来的消息?你如何信得?此事既是机密,何故告知于你?又怎知不是另一个计?”曹鸾瞠目急道:“晋王可以假死,蔡沨何故不能?你可以矫饰风波,蔡家又何故不能?漕帮还有批大货压在我手里,若不是你勒令司部上下不得收受贿赂,他们早将我保出牢去了,告知我此事,是怕蔡沨人马打入京中,坏了他们的生意,不过是想让我转走货物,不致毁了他们的钱财。而蔡沨之事虽为机密,可用兵之下,粮草先行,官中就算没有异样,漕帮、粮商却总该有所察觉。”说到此,他见裴钧犹疑,淡淡叹了口气道:“你可知,梅六已然五日不曾来此了。”裴钧心头一突,想到近日确实不曾与梅林玉联络,不禁微微眯眼:“你是说梅老爷子……”“漕帮冒着多大风险,才辗转托人来告知我此事,如若其情属实,那我以为,梅六定是已被禁足家中,而我绝食,除却迫你前来相见,亦有不敢随意进食之故。”曹鸾的眉峰压低,声音放缓道,“子羽,梅老爷子虽同咱们亲近,可肩负的到底是整个梅家,如今这局势下,几路人马觊觎皇位,没有谁是必胜的,那他是粮商之首、一家之主,也不定就会只帮着你啊……这事儿,你心里一定比我更有数。”“北地坊间早有传闻,蔡沨据兵为势、野心勃勃,早就不服被老子压着了,不臣之心日久。此番他联络世家、豪强,纠集州府人马,正从北地各处汇集一路,向京关雄雄而来,粗计十五万数,是铁了心要杀入京中改朝换代!他甚至连蔡延都没告诉,无非是要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你想想啊,北地驻军内讧和苍南道的盐民起义,这一件件事就当真那么赶巧吗?还是说,这当中是有谁在引线布局,想一次次引开朝廷的视线?试想全天下粮草都在动,那他动的粮草便不显眼了;全天下的兵马都在走,那他走的兵马就更自然了。若真是如此,我不信官中一点儿怪事儿都没有;而如若真是没有,这岂非更让人心惊么?”曹鸾身为状师,这一句句逻辑清明、直戳要害,那一言“官中怪事儿”,更是让裴钧忽地联想到几日前批折时,并没有看见西北道上疏一事。千言万语抵不过一项证据,此念一起,裴钧心中的寒意更甚,所想之事,也确然与曹鸾一样:如若蔡沨此行前来,民间已有所察觉,而官中却丝毫没有迹象,这将意味着其势力之大,已可将整个帝国的中央都蒙在鼓里。曹鸾见裴钧思虑不定,再度补充道:“蔡沨定已将自己的处境归咎于你和晋王,我听说,其胞弟蔡飏也是因你而废,整个蔡氏如今已与你不共戴天,那一旦蔡沨入京,你会是个什么下场?”此问一出,他不再坐得住了,终是起身叹道:“子羽,我劝你快逃。”裴钧细想一二,仍存一丝戒心:“哥哥,你接着可是要劝我放了你一家老小?”曹鸾连连摇头,无比真切道:“不,不!我知道我负过你,你若不信,此番大可不必管我,只管做好两手准备便是,如此你也没有损失。”裴钧的眉心随此话轻轻蹙起,又听曹鸾继续道:“但如若,你真听了我的,备下了退路,那事发之时,我只求你看在往日情分下,给萱萱和她娘留条活路就是。”牢外的日光为乌云所挡,一时暗了半分。曹鸾此言之后,牢室中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隔壁林氏哄孩童入睡的细碎声响愈加清晰了。裴钧闭上眼,眼前似有往日光景浮现。俄而他双眼再度睁开,掸袍起身道:“来人。”第124章 其罪七十七 · 败露(下)艳阳晒着青石板砖,将地上的夜雨蒸腾成潮湿的闷气,烘得沿街的榆树叶子油绿发亮,随风一晃,便是阵清香。裴钧乘着绿皮马车在忠义侯府门口停下,匆匆下车走进府内,正要顺着门廊径直走入垂花门去,却被六斤截住去向:“大人,宫里来了人,正在前厅等您呢。”由是裴钧又折去前厅,果见个小太监袖手立在前厅门边。小太监见他上前,急急迎过来道:“裴大人,小的是来替师父传话的。今儿一早张大人进宫见了皇上,二人虽什么也没说,举动瞧着却很怪异。”小太监再近一步,压低声道:“师父唯恐张大人发难,坏了大事儿,想请裴大人一定查查清楚。”裴钧闻言,眉心一皱,淡淡说:“好,劳烦小公公回去告诉胡总管,就说我知道了,此事我自会查探,叫他不必忧心,只管好生伺候皇上。”小太监袖手一揖,道一句裴大人客气,说罢便匆匆出府。裴钧瞥了眼小太监离去的背影,低头思索,终觉张岭是极大的隐患,于是匆匆去内院看过一趟姜煊,由得裴妍和董叔担忧嘱咐几句,便又要上车回宫去看看。谁知一推开府门,他却见一个身背青布包袱的青年人正从街巷中向他撒腿奔来。这青年人穿着五品文臣的蓝补褂,头上的乌纱帽跑歪了,此时正大口喘息着,待至近前,竟将背上的包袱一撂,双眼见着裴钧开门,便兴高采烈地叫:“师父!我回来了!”裴钧辨认出这人的模样来,眼中的急色顿变为欣喜,上前一步笑道:“钱思齐?”与此同时,张岭满面凝重地回到了家中,一进门,便听下人告说,三公子办完盐案回来了。张岭惊觉时日飞掠,可心中压着宫中生变之事,他也并未对张三的归来作多讶异,只淡淡应了一声,便继续往里走去。他绕过前厅那口翘头大棺,落目看了眼那棺盖上的金墨题字。儿子们在不远处茶厅中叙话的声音,随着他走近而愈加清晰,待他转过廊子,便已能见到张和与张微正与张三一同坐在厅中木案边,听话语,似是在询问张三盐案之事。张三脸上有难得一见的松弛,可当他被哥哥们问起与他同行的钱海清可还老实,他端茶的手却一顿,旋即放下茶盏,满面正色道:“大哥二哥此言差矣。钱司丞年轻有为、慧通人情,此行立了大功,不日当会论绩擢升,若无他帮衬,我为人刻板,一路上许要闹出些笑话来,案子也不见就会顺遂,如此还当是我谢他,哥哥们此言可是有失偏颇了。”大哥张和敛袖端茶道:“纵然是有失偏颇,可那学生既从了裴子羽,便再是棵好苗也烂在腐地了,偏颇与否,又几多紧要?”张三眉头一凝,正要与他相论,这时三兄弟却见张岭走进来,立马一同起身见过父亲。张三正要汇报此行查案之事,张岭却抬手打断他:“你别说了,眼下不是说闲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