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作者:乔一木      更新:2023-06-19 03:57      字数:5182
  长公主坐回原地,咬唇不甘心,她之前和二皇兄关系还不错,与这位四皇弟却一点也不熟,他年少时养在保春殿极少出来交际,后面又久居庆林园,只过年过节时回宫露个面,次日就返回园子,从不多停留,与她们这些皇室公主郡主更像是陌生人。当然,过去她们也从不在意他。若说他唯一熟悉些的大概是……她将目光投向对面,柴未樊坐在那里,眉眼温和,端庄平静,二公主转过头不知跟她说了什么,她露出个笑容,嘴角一抹圆点酒窝若隐若现。看着这情景,长公主目光转寒。太皇太后又像问五皇子一样问皇上吃得如何,睡得如何,叮嘱不要太过操劳,身子要紧之类的话,因着先皇早逝,再细想他们父皇的寿命也不长,太皇太后便十分担忧这几个仅存的孙儿的身体,尤其是皇上,他是国之根本,不容有失。皇上一一回答,他身边有太皇太后专门派过来监管生活的嬷嬷,自然不敢稍加放肆,况且,他本就是自律矜贵的性子。听完,太皇太后欣慰地点头,又说:“哀家只盼着你安康平顺,国事是操劳不完的,切不可忘本逐末。”“是,孙儿谨记。”坐着说了会话,太皇太后瞧着累了,柴未樊琢磨着大家该起身告辞,便悄悄整理了下裙摆,随时整装待发,谁想,这时候皇上突然开口说话。他瞧了眼五皇子,说:“说来,五皇弟独自一个儿在上书房上课,想必寂寞得很,不若召几位王爷郡王家的同龄孩童进宫,陪五皇弟一起进学。”太皇太后罕见地愣了下,随即,欣慰地笑:“你这样疼爱你弟弟,你弟弟只有欢喜的份儿,参儿,还不起身,谢过你皇兄的用心良苦。”五皇子就坐在太皇太后身边,闻言,立即起身,小小的身板站得挺直,一板一眼拱手感谢:“谢过皇兄。”言毕,他咧开嘴笑,露出豁了一口的牙,到底还是孩子心性,即使自小在严谨的宫教下长大,但听见以后有同龄人陪着自己一起挨那个老严肃的诉斥,当然开心不已。陈太妃也笑着开口:“谢过皇上体贴。”她是真没想到皇上的第一个恩典居然给了参儿,当下立即决定回去后煲份热胃的粥给皇上送过去,自皇上登基后,她待皇上亲切有礼又不算多亲密,怕待皇上过分亲密,惠太妃心里不舒服,但这次皇上下了恩典,她回赠点什么也是理所应当,又细细打算让参儿以后多亲近皇上些,毕竟他以后的荣辱兴衰除了他这天生的血脉,更在于与皇上的情谊。柴未樊羡慕地看向懵懂可爱的五皇子,他一个小豆丁独占一群先生,现亲哥哥还怕他自个寂寞无聊,专门挑选玩伴陪他一起读书,但她却连进学的机会都没有。这件事没人不同意,便这样定下了。回到保春殿后,柴未樊拿出自己的那本《诗经》入神,上面密密麻麻做满了备注和不解,很多东西,她现在还不懂,能查的资料也有限,只能这样半懂不懂将就着看。过了会,柴未樊察觉自己居然有丝失落之感,她失落什么?没办法进学读书吗?之前吃穿用度不好,不也没觉得有什么,现在不过是不能进学就失落了?柴未樊摇摇头,强迫自己甩走那些杂念,身边人态度的改变,到底影响到了她。她深吸口气,放下《诗经》,唤盛盏:“给我铺好宣纸,我要摘抄两卷《道德经》。”让自己静静心。盛盏不解,但她没多问,只是满腹疑惑地去准备了。那边,所有人都退下后,方嬷嬷上前给太皇太后捶腿,小声笑:“娘娘可算放下心了,皇上不仅治国有道,对兄弟姐妹也有情有义。”太皇太后也十分欣慰,她之前除了担心他久居庆林园,荒废了学识,将来治理不好国事,还担心他跟兄弟姐妹们疏远了,都说孤家寡人,可她却不愿自家孙儿做孤家寡人,她既盼着孙儿们都有个好前程,也盼着皇上身边有可以共进退的亲兄弟。她闭眼眯了会,突然想到之前柴家姑娘的行为,说:“这个柴小四也是个有趣的人。”方嬷嬷想到柴未樊,笑着点头,“是个懂事聪慧的女孩。”“这样才好,哀家才不必操心那边。”方嬷嬷知道太皇太后说的那边既指保春殿,也指柴姑娘的宗族,若是知道将来四皇子能有这般造化,太皇太后绝不会让柴姑娘进宫,她但凡稍稍野心大点,蠢点,宫里就要平生许多乱子,但当初四皇子久居庆林园,惠太妃孤身住在保春殿,太皇太后心下不忍,加上太后也求情,这才让她接柴家四姑娘进宫,不过是多张嘴的事,没人放在心上,谁知道……造化弄人。现在也不能贸然提出让柴姑娘离宫,不说惠太妃心里不好受,就是皇上恐怕也会多想,到底不是自小看着长大,行事难免有所束缚。好在这位柴家四姑娘懂事知礼又聪慧可人,太皇太后好生松了口气,郦朝短短几年频繁换皇帝,此时实在不宜多生事端。“哀家记得她身边没有教养姑姑。”太皇太后又想到。“是,娘娘,当时惠太妃身边人手不够,只给柴姑娘派了两个宫女并一个太监,前段时间又加了两个宫女和一个太监。”毕竟教养姑姑不同于平常奴才,只有宫里有名头的主子才能用,惠太妃也不敢贸然给她侄女派送。“嗯,叫淑儿给她挑个教养姑姑送过去,拢着姑娘别被旁的什么人带移了性情。”淑儿是太后的闺名,太皇太后自个不好插手这件事,太后出手正好,既能打着关爱后辈的名义,又能增进跟保春殿的感情。想到仍旧病在床上的太后,她沉沉叹口气,说:“你一会从库房里拿盒人参去延昌宫坐坐,将这件事说给她,多坐会,事已既此,她要保重身体才是。”“是。”方嬷嬷小心应下。于是过了两天,柴未樊接连接到两封旨意,一封来自太后,一封来自,皇上?太后的旨意是念她身边伺候的人少,所以送来了个教养姑姑——邓姑姑。邓姑姑圆脸圆眼,瞧着十分和善,见到她的第一面就跪下行了全礼,态度十分尊敬。柴未樊自然不敢让她跪久,这是太后派来的人,有太后的面子在身,她哪敢让她一直跪着树立规矩。若说太后的旨意让她忐忑不安,担心是不是哪里惹到了太后,那另一封,皇上的旨意就是纯粹的欢喜,皇上居然下旨让她进上书房跟长公主她们一块读书。她半是呆滞半是欣喜地接过旨意,好半天没缓过神,还是身边的觅巧上前给宣旨的太监塞个荷包,笑着送走了。皇上前两天已经下旨挑了五位年龄适合,地位尊贵的王爷郡王之子进宫读书,给柴未樊的这道旨意隔了两天,看起来像皇上突然想起来宫里还有位身份尴尬的柴姑娘后专门加上的,对此事,宫内外无人说什么,只是读书而已,前两天不就有很多身份不符的人进去,所以再加个柴姑娘也没什么啊,人家养在惠太妃身边,又出身贵族世家,总不能做个大字不识的大家闺秀吧。柴未樊也是这么想的,但不管皇上的想法是什么,她都分外感激,她一直以为皇上对她是不甚在意甚至稍感不满的,没想到皇上还愿意稍稍挂记她一点。现在她决定收回对皇上避之不及的态度,争取做个懂事乖巧的小棉袄。第13章随着皇上的旨意降下来,惠太妃忙张罗柴未樊要带去上书房的东西,她让觅巧打开她的库房,将里面最好的墨,砚台和一套大小不一的毛笔拿出来。惠太妃拿着那块砚台感慨道:“这块洮河砚与另一块端砚是当年的御赐之物,那块端砚当初悉儿入学时姑姑给了他,这块洮河砚就送给你,姑姑不奢望你能做出锦绣文章,好歹知理明文,也不枉皇上特意发来这道旨意。”柴未樊瞧那砚台通体漆黑,石质细腻,纹理如丝,知道是上好的砚台,更别说是御赐之物,想必珍贵万分,便说:“姑姑,我去读书不过通识几个大字罢了,哪里用得上这等好砚台,我带平常用的那块砚台足矣。”惠太妃摇头,揽着她说:“砚台本是死物,留在库房里只能默默落灰,你将它好好用上,才是没将它埋没。”“再说,姑姑原先就想等姑姑百年之后将库房里的东西一分为二,分给你和悉儿,谁想悉儿有这般造化,姑姑打算将大半东西都留给你,只将不能流落到外的宫廷敕造之物留给你表哥,想来你表哥现在也不会计较这点东西。”柴未樊瞠目,这是姑姑第一次在她跟前说起这件事,她从没妄想过姑姑的库房,姑姑将她好生抚养在身边已经给了她莫大的保护,谁想姑姑居然还打算将一辈子积攒下来的积蓄留给她,柴未樊眼眶顿时红了,抱住惠太妃扑到她怀里,拼命忍住眼泪。“姑姑,您说什么百年呢,您可是要长长久久地活着,看樊儿嫁人生子,还要帮樊儿养小豆丁。”闻言,惠太妃没忍住,拧了拧她的脸蛋,同董嬷嬷打趣:“瞧这丫头,没羞没臊的,还是姑娘家家,就开始惦记成亲生子了,还说将小家伙丢给我养,你是要累死你姑姑不成。”柴未樊一时冲动说出这种话,这时候也有点害羞,埋在姑姑怀里不出来,扭捏着说:“樊儿只盼着姑姑健健康康的,好生陪着樊儿。”董嬷嬷笑道:“姑娘这是孝顺您呢,您就别打趣姑娘了,省得姑娘脸皮薄跑了。”柴未樊正打算逃跑,闻言,颇含怨念地瞪董嬷嬷一眼,只好继续留在姑姑身边说话,“姑姑,皇上给了我这么大一个恩典,你说,我是不是该回敬点什么?”“那是你表哥,不必如此见外,不过你若真想感激他,不若做个护腕回赠给他。”额……护腕?“这样好吗?”柴未樊有些迟疑,他们毕竟不是亲表兄妹,即便是,表兄妹之间也要保持距离吧。“有什么不好的。”惠太妃笑呵呵,在她心里,两个人都是她的孩子,跟亲兄妹一样,做个护腕而已,又不是香囊。“好吧。”柴未樊开始思考要做个什么花样的护腕。第二天一大早,柴未樊告别姑姑,带着听晴往上书房走去,那里离保春殿有点远,今天又是第一天,她不希望迟到,昨晚翻来覆去好晚才睡着,早上又起得格外早,这时候走在路上便有点犯困。听晴提着个篮子,里面装着她的笔墨纸砚,看起来比她还要紧张。“姑娘,一会见到张大儒,您切要记得行学生礼,不要行贵族礼。”“我记得。”“还有,跟长公主她们好好相处,但若是受了委屈,也不用忍着,您现在可不是任人揉捏的面团。”“……我知道。”“还有,姑娘您……”柴未樊再大的困意也被她唠叨没了,无奈看向她,“我都知道,听晴,我怎么没发现你还有老嬷嬷的潜质。”听晴不好意思道:“姑娘,我紧张。”柴未樊好笑,“你就在门外站着,有什么紧张的?”“我替姑娘紧张,总担心姑娘出差错。”柴未樊笑着摸摸她的脑袋,说:“放下心吧,你家姑娘是领了御旨过去读书的,谁也不会给我脸色看。”被比她还小的姑娘摸着头安慰,听晴更加不好意思了,“姑娘,您不用搭理我,也千万不要被我的心情影响。”柴未樊摇头,笑:“放心吧,走吧,第一天不要迟到。”两人来到上书房,所有人都还没到,她来的太早了。毕竟是姑娘家,不比男子,不论太皇太后还是先生对公主她们要求都较低。里面位置不少,大部分桌子上都摆放有玉瓶,鲜花等物,只最后一个靠窗位置,桌子空荡荡的,大概就是专门给她留的位置,她走过去坐了下来,听晴将小篮子放到桌子上,说:“那姑娘,我先出去了。”柴未樊点头,“嗯。”随后,她转头望向旁边,一扇百褶花窗,细细的阳光通过纹成花样的窗孔透进来,洒在桌面,形成一片片悄然绽放的花束,她胳膊撑在桌面,单手抵着下巴,觉得自己的心情也像这花束一般明亮而灿烂。窗外是个小花园,正对窗户栽种着两棵高大的枫叶,枫叶俱已变红,红艳如火,灼灼其华,地面落满枫叶,好似染上一层红艳艳的胭脂,又似铺了层灼热的红地毯,映入柴未樊眼中,是盈满的灼红。她惊叹地观望这壮丽的奇景,看久了,仿佛自己通身也晕上了那抹红晕。“你好。”前方突然传来一道蚊子哼哼似的声音。柴未樊回神,转头看去,二公主正怯怯地看她,神色既紧张又欣喜。柴未樊端正坐好,“公主吉祥,您是坐在我前面吗?”“嗯。”二公主点头。柴未樊缓缓绽放一个笑容,“那么,以后的日子,请多多指教了。”二公主也被她的欢乐情绪传染,抿唇笑出道月牙弧线,“嗯,以后多多请教了。”过了会,长公主和诸位伴读都已到齐,最近大长公主病了,所以这段时间宝阳郡主请假在家照顾大长公主,她的伴读自然也没来,偌大房间,放着十多张桌子,其实只有三张是正经主子,其他人都是陪读,如今柴未樊也勉强算个正经学生,毕竟她可是领着圣旨来读书的。想到这个,柴未樊心里就格外踏实,即使长公主今日貌似对她不大友好,不时看过来的目光冷淡又嫌弃,也阻挡不了她的好心情。今日是她头一遭来此上课,所有人表面上都表达了欢迎,甚至还有人给她准备了小礼物,这个“有人”仅限于二公主的伴读。不同于二公主的腼腆单纯,她的两位伴读都是十分细心聪敏之人,想来是温太嫔特意为二公主挑选的。较为奇怪的是长公主,之前她还态度温和,言笑晏晏,今天见到她,给她打招呼,她却态度淡淡,一副不愿搭理的模样。柴未樊心下奇怪,但她本就和长公主不熟,也没多想,大概长公主对她失去兴趣了吧。共有三位先生教导她们,一位张大儒教她们文学知识和为人知世的道理,一位礼义老师教她们各种礼义和形体,还有一位女官,教她们些琴画音律等。值得一说,公主不必像世家贵女一般多少学些厨艺和刺绣,她们生来身份尊贵,自有身边之人为她们打理好一切,这世间除了她们的父皇母后祖母等也没人有资格让她们下厨做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