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作者:蜀七      更新:2023-06-19 05:23      字数:4920
  宋石昭和宋濂要请安,林渊语气冷硬:“免礼,都过来。”林渊把折子丢给他们:“你们好好看看,看出了什么来?”宋石昭和宋濂不敢谦让,一起并头看完了折子,看完以后都是一脸震惊。宋石昭心里暗骂那些士子蠢,蠢就不说了,还毒,演这一出是什么意思?那是打周容的脸吗?打的是陛下的脸!往轻了说,这是大不敬,往重了说就是欺君!轻了重了都是死罪!不过就是仗着现今陛下手里无人,用所谓的文人风骨拿捏陛下而已,怪不得陛下发这么大的火。就是陛下现在下令把那些士子抓起来杖毙,宋石昭都觉得该。当年元朝皇帝在位的时候,怎么没见他们有这样的风骨?宋濂的脸色也变了,宋石昭是惊怒,他是惊惧。他怕的是林渊发火杀人,好不容易平稳下来的朝堂又要开始动荡。毕竟除了这些自行请辞的以外,还是有很多规矩的世家子在做实事,就怕杀了不听话的,反而寒了听话的心。“陛下。”宋石昭刚要说话,宋濂却在这时候打断他,“陛下,依臣看,不如遣回家去,叫他们自家好好管教。”林渊冷笑:“打了朕的脸,送回家叫他们享福?”宋濂:“陛下罚一人可行,但罚十人之多,就怕流言疯传,寒了更多人的心。”林渊这口气咽不下去,他寒着一张脸,看得宋濂和宋石昭胆战心惊。如今林渊气势更盛,哪怕只是嘴角朝下,都能把伺候的人吓得不轻。“行,那就给他们家家户户都赐一块牌匾!”林渊,“就赐“泥古非今”!”宋濂头埋得低了些,只要不杀人就行,半途而废这四个字一下去,那几家几代人都起不来。宋石昭说道:“这四个字好。”牌匾很快就做好了。老师傅做牌匾时徒弟在旁边问:“师傅,这是个什么意思?”老师傅不识字,也不晓得:“做成牌匾,必定是夸人的吧?那几家可有福了!”听说陛下赐牌匾的时候几家人都欢欣鼓舞。必然是陛下看到了他们的好处,这才赐下牌匾要收服他们。结果牌匾挂上去了,红绸子一拉,四个大字印入眼帘,当家的老太爷没扶住,眼皮一翻就晕了过去。家里人都噤若寒蝉,只有小儿在念:“泥--古--非--今。”他娘一把捂住他的嘴,一家人再扯不出一张笑脸。这是陛下赐的牌匾,他们不能放下来,来往的人都能看见,有学识的都会笑他们。这四个字出自宋人刘恕的《自讼》里。“泥古非今,不达时变,凝滞少断,劳而无功。”这是说他们家故步自封,不知进取,崇尚陈规旧法。家里小辈的事这才被翻出来,被周容选走的那个原来早就回家了,就连他爹娘也只以为儿子跟周容闹翻了而已。老太爷气病了,躺在床上不停喘气。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他们家的脸丢尽了,别管是谁从他家走过,都能对着他家指指点点。皇帝钦点的愚昧之家,怎能不让人蔑视?另外几家也差不多。京城里收到这牌匾的有十家人,以前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如今脸皮被人放在地上踩。就连别的世家也不可怜他们。世家们有世家的智慧,他们觉得这几家都是鼠目寸光。有胆子就去劝谏皇帝,把头磕破,把命撞掉,还能留个以死劝谏的好名声。结果只敢跟一个小小的周容甩脸子,打周容的脸?周容后头站着的可是皇帝!蠢成这样,叫人连可怜的心思都升不起。只觉得这么蠢,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做个田舍翁吧。第159章 159“这次科举你去不去?”赵霖一边问一边整理书册, 他原先并不在周容手里做事,周容缺人之后给他说了一声, 他想着兄弟情义还是来了, 又怕家里骂他, 便躲着不回家, 去周容家里蹭吃蹭喝。周容家与别家不同, 他家是受过苦的, 知道出头的好处,家里有孩子愿意拿命去换前程, 他们也愿意跟着,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就盼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周容还在看字,他近来看字看得眼睛疼, 每一个字都要细细思索怎么改, 怎么简化,能让不识字的人都觉得简单, 他深吸一口气:“不去。”赵霖:“真不去啊?多好的机会?新朝头一回科举, 考上了多露脸?”“状元探花我是不想了,有个榜眼或者进士也好啊。”“听说陛下还新添了一个,从进士里选庶吉士, 庶吉士能如翰林。”赵霖早打听地一清二楚了。周容挥手:“我忙着呢,我已经是官了,还怎么去科举?你是白身,你自己去, 非拉着人,又不是小姑娘拉手上茅房。”赵霖噎住了:“说什么呢?有你这么比的。”“算了,我不跟你说。”赵霖翻了个白眼,把整理好的书册搬到另一边去,“到时候我考上了,官比你大,你可别眼气。”周容看也不看他:“那下官就提前恭喜赵大人了。”赵霖说不过他,只能回书案前继续对字。外头因为科举的事忙得不可开交,林渊都不在意,他正在看工匠们做出来的铅笔。钢笔工匠们还在研究,但铅笔已经做得不错了,不要小看这个时代工匠们的智慧,他们有时候也有进取精神和开拓心,只要上面的政策鼓励他们进取开拓,他们就能卯足了劲钻研。还有纸张的改良,现在的纸百姓买不起。尤其是宣纸。林渊也着急了一批技术人员改进。主要是没有机器,全靠人工,人工也算在本钱里,价格当然就下不去。林渊看着铅笔。比现代的粗壮,有成年男子一根手指头那么粗。林渊问:“还能更细吗?”匠人很惶恐,头也不敢抬:“只、只要多花点时间……必然能做得更细。”林渊笑了:“做得很好。”匠人松了口气。赏人是不会当面赏的,都是下去之后再赏。把铅笔弄出来的是一对父子,都是心细如尘的人,试验过无数次后才弄出了铅笔。等他们回了匠坊,皇上的赏赐就下来了。四匹布,十两金子,还有两个玉环和一匹丝绸,别的还有给女眷的金银首饰。这些赏赐是公公领着小太监送来的,匠人们的眼睛都瞪大了。虽然陛下说做得好有重赏,但谁也没想到是这么重的赏。十两金子啊……只要不乱花,都够用一辈子的了。更别说别的东西。其他人看的眼红,更用心去干自己的活,只要他们做得好,说不定能得到更厚的赏。不就做一根小小的笔吗?他们还能做出更多了不得的东西!一时之间匠人之间竞争之心大起。但这种竞争是良性的,林渊也就没有专门去管。除了铅笔以外和纸张以外,珍妮机和也被林渊苏出来了,他记得大概图纸和粗略的操作,剩下的只能靠工匠去完善。珍妮机只能算是一个开端,毕竟珍妮机靠的还是人力。林渊记得珍妮机之后就有了水力纺纱机,虽然是水力,但需要依水建厂,还需要数百名工人一起行动,直到蒸汽机的出现提供了新的动力,才摆脱了依水建厂的局限。蒸汽的原理现代人都很清楚,无非是蒸汽能量转换为机械性的往复式动力。林渊是个急性子,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苏出蒸汽机,但有这个念头去就要尝试,没成,也就损失一些钱,还不会很多,成了,那对于整个社会工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并且他最大的优势是,他知道这些原理,也知道蒸汽机的大概构造。只要做出一个基本版的出来,就能不停的去修正和改良。而最初的蒸汽机制造并不困难。几乎整个北京城里的工匠都被林渊集合在了一起。这些基础工业设备林渊倒是不担心。担心的是电力。没有基础的工业是不可能发展电力的。电的来源有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站、太阳能发电、氢能发电。这些都需要工业基础支撑。林渊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缓一缓。至少要有基础的工业设备才能来考虑这些。而且他有生之年能给工业设备打下基础就已经很不错了。珍妮机面世的很快,工匠们原先都是做纺车的,都是纺布,有了图纸之后触类旁通,一通十,十通百,除了珍妮机以外,还有配套的飞梭。飞梭能加快纺线,珍妮机能加快纺布,效率对比传统纺织业来说提高了不止三倍。但飞梭还是叫飞梭,珍妮机却要换个名字,林渊取的简单易懂的,就叫纺布机。这些还不能算是完全的工业,只能算是手工业。动力还是来源于人力。东西做好了,但怎么让老百姓用就成了一个问题。林渊最后还是叫来了杨少伟,让他把图纸宣发下去,各地都要有,也都要做,还要推广下去。杨少伟闲了这些时日,早闲得全身不自在了,有了活干,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他虽没有娶妻,但红颜知己还是有的。他不懂纺线织布,拿了图纸去请教知己。知己得知这纺布机和飞梭能让织布的效率提高三倍不止,整个人都傻了。织布是个辛苦活,纺线也一样,多少人把眼睛用坏了,到了中年天一黑就看不清东西。但小户人家的女眷们大多都靠纺布贴补家用。能有这样的东西,她们也不必受以前那样的苦了。知己落下泪来:“早先知道陛下怜爱子民,如今奴家才算明白了。”杨少伟派人奔赴各地,马不停蹄的派发下去,各地的木匠就有活干了,朝廷包吃包住,还给月钱。打出来的机器纺布机每个村都能分到一台,飞梭也一样。图纸也挂在了公告栏上,人们可以随意去拓。高邮的李子村就是十里八乡里最先分到的村子。李子村里的村民不姓李,他们村的李子年年长得都好,所以才叫这个名字。织布机送到的时候,整个村子的人都出动了,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看怪物一样看着这台织布机。“好大啊……”“就是不晓得咋使。”“跟咱家的一样使吧?”好在朝廷还派了人下来,教她们怎么用。村里会织布的女人不算少,高邮毕竟比其它地方富裕,女眷们早早就在家买好了纺车,多织点布,虽然不知道现在的税能不能用布抵,但只要织的出来,不管多少肯定有得挣。“嘿呀!这么多!这么快!”“那纺线的也厉害呢!咋那么多!”李子村的村民看了一天热闹,女人们个个都上手试一试,手一开始动就完全不想停下来。但村里就这一台,想要就自己去城里拓了图纸找木匠定做。可木匠现在都在府衙里呢。这时候就显出商人的本事了。他们发现有利可图,就连忙拓了图纸去做,连夜赶工,朝廷的织布机刚发下去,商人就开始叫卖了,他们也问了商会,现在商会跟朝廷是连在一起的,朝廷的意思商会也清楚,便没有禁止他们去卖。一台织布机就要二两银子。对普通百姓来说根本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但架不住高邮百姓有钱。高邮产盐,不仅产盐,商业也很发达,泰州富裕,高邮就是泰州所有地区里头最富裕的地方。商人们的第一批货很快就销售一空。商人们自家找来的木匠不够用了,就开始打外地木匠的主意,但外地木匠也被当地的官府征召了,于是商人们就去找木匠的徒弟和儿子。木匠忽然成了一个被追捧的职业。不少家庭都准备着以后送儿子去学木匠的手艺,说不定能带着全家发财。现在一个能做织布机的木匠,一个月能拿两钱银子,这还不是最高的。要是能当大师傅,一个月五两都有。还有商人,自己找人做织布机,然后盖了屋子,再请女工人来做工。为什么不请男的?因为织布机对男女要求区别不大,女工人还比男的便宜,那当然是选女的。当还在卖织布机的商人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个单姓商人已经占得先机,他自家就有卖布的铺子,自己又织布,中间少了许多需要打通的环节,自然挣得盆满钵满。百姓们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天下虽然才稳定了没几年,但他们已经充满了勃勃生机。穷的还是穷,但饿死的情况已经非常少了,开荒种地,土豆和红薯填饱了穷苦人的肚皮。人们的目标从不被饿死变成了能过更好的日子。织布厂一个个的建起来,林渊也没有去管。国内市场是一定会饱和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卖去高丽或者日本。作者有话要说:现在能做的都是手工业上的转变,就是打基础,基础打好了,才能迎来机械工业。而且手工业上开挂,挂也不会显得太逆天,上来就苏出发电机或者发电厂,再来个电灯也太可怕了。第160章 160安丰县城内乱做一团, 外面炮火冲天,无数巨响似乎近在耳边, 城墙上的士兵死的死伤的伤, 皇宫中韩林儿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不止是他, 宫里的内侍和官员也一样。安丰城内的男丁都上了城墙, 已经无丁可召了。韩林儿看着刘福通, 一脸惊恐:“叔叔,这下可怎么办?”刘福通眉头紧皱, 嘴唇紧抿:“莫急, 我已叫人出去打探, 实在不行我叫人护送你走。”韩林儿此时此刻才相信刘福通对自己的忠心,可他知道的太晚了。“报----皇上!城墙已被攻破, 敌军……已入城门……”小兵一身尘土, 脸上满是血污,他跪在地上, 手还在微微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