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陈实庵必须入朝堂!
作者:姿然      更新:2022-05-05 11:37      字数:2444
  “皇母请息怒。”

  广旭帝连忙起身,温言宽慰,可是眼神之中的笑意,却是遮也遮不住的。

  “爱卿,请你详细讲讲,这篇文章。”

  “是。”

  可怜的户部尚书拿出一份风语文章,递交上去,而后开始讲解:“这篇文章之中,倒是没有点明刘丰载的名字,只是用了京都学院学子代指。

  其中痛陈京都学院学子,于东岛之事发布当日,还于茶楼之中,大谈国事,晚上便夜宿栖凤楼,一番颠鸾倒凤。

  表里不一也就罢了。

  问题是,由此可推,其或夜夜笙歌,也不无可能。

  再可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京都学院学子,或亦皆如此。

  京都学院,乃天下学院之首,乃天下百姓心中之圣地,是各家子嗣之目标。

  如今,却成为了藏污纳垢之所。

  若京都学院如此,那天下学院又该如何,天下学子又该如何?

  此言或有危言耸听,但不可不察,学子入学,是为学报效祖国之能,而非夜夜笙歌,颠鸾倒凤。

  我闻周师十年归隐,再度入京,是欲执掌京都学院院长之位,重整京都学院之风,此或京都学院如今唯一之转机。

  何为院长,一院之长,学院表率,以身作则是也。

  周师德行,天下皆知,其若以身作则,盼京都学院学子能得其万一,也当是人中龙凤,以周师为表率,方可缓天下人对京都学院之看法。

  再观如今京都学院之学子于栖凤楼之事,未尝不因现任院长表率之作用不好,以身作则不够,乃至自身,说不得就是这种人...”

  “陈实庵,安敢如此编排吾!”

  百官之中,一位学者模样的官员气的满面涨红,几欲吐血。

  他正是现任京都学院院长。

  方才他还在心忧,这份风语文章,会不会也像上一份文章那般,卖出三千万份,让两万万人知晓,疆藏之地皆闻,有水之处皆诵。

  到时候,哪怕刘丰载还没有正式入学,他只是连带责任,他都很难保证帝后能够保住自己的位置。

  但万万没想到,陈实庵完全没有花过多笔墨描写刘丰载,而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他啊。

  刘丰载根本没有入学,陈实庵是是只字不提啊。

  这也就罢了,陈实庵这春秋笔法,联想的未免有些太过分了。

  刘丰载是否夜夜笙歌他不知道。

  可从一个刘丰载,就能推断整个京都学院的学子皆如此?

  乃至于整个天下的学院学子都如此?

  最重要的是,他一个就只是入学考试之时见过刘丰载一面的院长,都能被刘丰载影响的成为夜夜笙歌,也或如此?

  不对,按陈实庵的话意思是,是因为自己作为表率,可能是那样的人,才影响到刘丰载?

  这简直就是荒谬。

  但再怎么荒谬,也架不住有的人是真信啊。

  人都是善于联想的,陈实庵只是夸大了比例,哪怕只是有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的的人信了他可能,他的名声,就要彻底臭掉了。

  “帝后,臣自觉能力低微,请辞京都学院院长之位。”

  虽然几欲吐血,但能够做到京都学院院长的位置上,他也不是傻子。

  在心中悲愤之下,他还是做出了如今最正确的选择。

  如今的风语文章,才卖了三百万份,还不到影响整个天下的地步,如果他如今辞官,还算得上是退位让贤,有自知之明。

  如果等到天下皆知此事,他再被逼着从京都学院的院长之位下来,那可就难看了。

  “爱卿。”

  珠帘之后的帝后也一时无言,不止她,在场所有人都能理解京都学院院长。

  能站在京都朝堂之上,已然算是跻身大庆的权力中心了。

  他们这些人的追求,已经不只是物质上的回报了。

  尤其是国子监一系的文人,清贵清贵,说实在点就是地位高影响力大但是没有实权。

  连权力都不要了,他们要什么。

  要名声,要教化之名,要为天下师,要哪怕身故,日后亦能够名垂青史。

  而风语文章,只需一日,就能让京都学院院长一生积攒的名声全部付诸东流。

  亦或者,如东岛战事和九州少年两篇风语文章一般,让人一日之间,名动天下。

  更夸张点说,风语文章甚至于能够决定一个人,是青史留名,还是遗臭万年。

  “想让谁遗臭万年,就让谁遗臭万年。

  想让谁名动天下,就让谁名动天下。

  这风语报....”

  在场百官,皆是心中一凛,心中给陈实庵打上了一个决不能招惹的标签。

  端坐太和殿上的两位至尊目光交错,即便是希望周师上任京都学院院长的广旭帝,心中都有些沉重。

  可对百官恩威并施,这本该是他们的权力。

  但如今,陈实庵也能做到这一点。

  他们的感觉,就好像今日朝堂之事一样、

  一切照实而说,会不会有人能理解云海彼端的新术威胁,觉得可以理解呢。

  部分人可以理解避而不战,但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接受,因为大庆乃九州之主,九州自古乃是上国,岂有上国服软的道理?

  这是大国子民的骄傲感。

  常人能不能理解刘丰载去舞棍弄枪呢?

  所有人男人都可以理解,但发生在国事之下,以京都学院的身份,再加之白日之时的大放厥词,就不可能被接受。

  同理,他们两人也可以理解陈实庵为何对京都学院发难,但他们也绝不可能接受陈实庵如此肆无忌惮的裹挟民意。

  “陈实庵必须死,这种操控民意的形式,也必须掌握在皇家手中。

  但在此之前。”

  帝后心中有了决意,看向广旭帝,缓缓开口道:“陛下,既然胡院长请辞,哀家也不能不允。

  而京都学院院长之位,事关重大,不可一日空缺。

  周师乃上任国子监祭酒,德高望重,确是最佳人选。

  今日,不如就于朝会之上,拟上任诏书罢。”

  这么简单就放弃了?!

  广旭帝愣住了,但毕竟是帝王,他很快就明白了帝后的意思。

  在陈实庵没有办法杀死之前,他必须站在朝廷一方。

  否则,轻而易举的就是又一场天国之乱。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回到朝堂之中。

  陈实庵,必须入朝堂。